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行剖宫产术的1 130例产妇临床资料,统计其切口感染率,并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130例产妇剖宫产术后有1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6%;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h、体质量指数(BMI)>24.0 kg/m2、胎膜早破、合并妊娠并发症、连台手术者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1 h、BMI≤24.0kg/m2、无胎膜早破、无妊娠并发症、非连台手术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BMI、胎膜早破、妊娠并发症、接台手术是影响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性质、地点、时间、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有关,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可行的护理对策,可明显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围术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降低刨宫产产妇感染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产科2 128例产妇行剖宫手术资料,将发生切口感染的5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感染的2 07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导致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切口感染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 128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共发生切口感染52例,感染率为2.44%;单因素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体质量指数、备皮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25.80±2.35)kg/m2、(90.50±25.65)min、(90.80±25.50)min、(450.60±58.90)ml、(11.60±2.40)d,对照组分别为(20.10±1.24)kg/m2、(50.42±15.37)min、(50.30±20.10)min、(247.6±78.2)ml、(7.6±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住多人病室、手术时间、胎膜早破是影响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产妇应妥善处理围手术期的各种不良因素,加强医院卫生消毒管理,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有效提高产妇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2016-2018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49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剖宫产术后未发生腹部切口感染9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产妇一般情况、术前及术中情况及新生儿体质量等,对影响感染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危险因素进一步做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分娩孕周、孕次、产次、术前血红蛋白、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室停留时间、断脐后应用抗生素种类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术前体质指数(BMI)、阴道炎、胎膜早破、术前白细胞数、术前阴道擦洗、产程中剖宫产、术中失血量及羊水粪染(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部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有:阴道炎(OR=3.016,95%CI 1.024~8.478)、胎膜早破(OR=2.743,95%CI 1.068~4.436)、产程中剖宫产(OR=4.910,95%CI 1.002~11.817)及术中失血量(OR=1.390,95%CI 1.102~2.354)(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诸多,加强孕期管理控制体质指数、积极预防治疗生殖道感染及减少失血量等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3年2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4例瘢痕子宫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剖宫产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61例和非感染组823例,统计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假丝酵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剖宫产类型为紧急、侵入性操作次数≥4次、胎膜早破、手术时间≥1 h、手术切口长度>10 cm均为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OR=2.951、3.677、2.421、2.670、2.188、3.418,均P<0.05)。结论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主要感染病原菌种类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假丝酵母,引起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BMI、剖宫产类型、侵入性操作、胎膜早破、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临...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7,(6):890-89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切口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14年3月—2015年8月行剖宫产术的885例产妇临床资料,选择发生切口感染的39例作为观察组,按1∶1随机选择无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一般情况及手术方面相关指标上的差异,统计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85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中共发生切口感染39例,切口感染率为4.41%;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8.46%和23.08%,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和B族链球菌,分别占12.82%和10.26%;观察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基础疾病、胎膜早破以及疤痕子宫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产妇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基础疾病、胎膜早破以及疤痕子宫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旨在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68例产妇为观察组,另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行剖宫产术后无切口感染的68例产妇为对照组,对影响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胎膜早破、羊水感染、孕期贫血、体质量指数高、妊娠糖尿病、阴检肛查>3次、术前未用抗菌药物预防是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感染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提高产妇感染的认识、加强围产期检查及保健指导,术前控制产妇体质量及血糖水平、围手术期积极用药预防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7.
杨美霞 《中国优生优育》2013,(6):500-501,50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阜阳市妇幼保健医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30例,清创后缝合组(缝合组)和局部换药组(换药组)各1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存在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妊娠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贫血)、过度肥胖、手术时间长、缝合止血不当、术中出血过多(出血超过1 000 ml)等易致切口感染的因素.缝合组和换药组愈合率均为100%,愈合时间分别为(12.3±2.41)d和(25.9±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感染因素存在的产妇,术前、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切口感染,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腹部切口感染.采用清创后行缝合术的方法,可有效治疗切口感染,治愈时间短,减少了患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蒋天梅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8):1085-1087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剖宫产35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以切口感染者为观察组;同期无切口感染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20例产妇中发生切口感染190例,发生率为5.40%;观察组中除羊膜腔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单因素高于对照组(P〈0.01),而患者BMI高、伴有生殖道感染、阴检肛查次数多、术前未应用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与剖宫产术切行口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控制产妇体重指数、减少不必要阴道检查及肛查、治疗感染性疾病、术前预防感染、缩短手术时间等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红  黄素梅 《现代医院》2011,11(4):99-101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后压疮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性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调查可能与术后压疮相关的术中及术后高危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水平、病房条件、季节、胎膜早破、术后使用镇痛泵、手术时间、年龄8项指标。将40例剖宫产术后压疮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术后压疮剖宫产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术后压疮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术后压疮的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产妇体质量指数高、血红蛋白水平低、病房条件、夏季、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术后使用镇痛泵与剖宫产术后压疮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手术时间长、季节、胎膜早破、体质量指数高、术后使用镇痛泵为术后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护理措施:缩短手术时间,完善夏季卫生管理,加强胎膜早破的护理,进行营养健康教育,适当活动预防术后压疮,建议镇痛泵选择性用于痛阈较低的产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妇产科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进一步降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切口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六盘水市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47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产妇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对比发生切口感染和未发生切口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妇产科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该研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有18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81%;BMI指数≥30 kg/m2、双胎、急诊剖宫产、胎膜早破、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30 kg/m2、双胎、急诊剖宫产、发生胎膜早破、有糖尿病均是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指数≥30 kg/m2、双胎、急诊剖宫产、发生胎膜早破、糖尿病是妇产科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237例高龄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28例)、非感染组(209例),对比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及剖宫产相关情况,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8例产妇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共分离出31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7. 42%(24/31);革兰阳性菌占22. 58%(7/31)。感染组产妇高血压、糖尿病、夏季手术、胎膜早破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感染组,BMI、备皮至手术时间、阴道检查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数据均高于非感染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提示,上述因素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单一危险因素。以术后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上述指标均是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众多,应尤其注意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础疾病、夏季剖宫产、胎膜早破、BMI高、备皮至手术时间长、阴道检查次数多、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的产妇,积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1999年2月-2012年4月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生切口感染的23例产妇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100例产妇作为非感染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检验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手术季节为夏季、合并有基础疾病、备皮至手术时间、急诊手术、主刀医师年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指诊次数均是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有基础疾病、备皮至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长、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阴道指诊次数多等因素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以控制和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索明珍 《中国保健》2009,(19):880-880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1980例剖宫产中发生切口感染的3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9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在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方面上的差异。结果: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BMI高、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试产时间长、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结论:剖宫产感染涉及多方面因素,应指导孕期保健保持BMI达到合理范围内;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者勤更换会阴垫;择期手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延长产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和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为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切口感染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2019年1月-2019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59例瘢痕子宫产妇分为感染组(25例)和非感染组(334例)。统计总结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妊娠情况及医疗措施等进行对比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行危险因素分析。探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结果①25例切口感染产妇均行病原学培养,20例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检出29株病原菌,5例病原菌培养阴性。检出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②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BMI、上次剖宫产至本次剖宫产术间隔时间、合并糖尿病、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手术医师年资、责任护士年资、手术时机、手术季节、手术切口尺寸、手术时间、接台手术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为影响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③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MI>30 kg/m^2、产前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间隔时间≤2年、围术期未使用抗生素及手术切口>10 cm瘢痕子宫产妇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较多,术前综合评估并采取措施对可预防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降低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切口感染率,提高产妇产后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原因及干预对策,以期为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241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感染原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41例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0.97%,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切口、生殖道,分别占41.67%、25.00%、16.67%、8.33%;产妇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25kg/m2、合并有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3次、产程≥12h、手术时间≥1h、术中出血量≥500ml、术后留置导尿时间≥12h等因素,感染分别占66.67%、66.67%、75.00%、75.00%、83.33%、66.67%、66.67%、66.67%、7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的存在均是引起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为高龄、肥胖、合并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多、产程及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较长,对以上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预及护理措施,是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对策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1年5月行剖宫产生产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对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手术失血量、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阴道试产时间;生殖道感染、合并基础疾病、体重指数异常、胎膜早破和术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异常、阴道检查次数多、阴道试产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论 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术前应避免该类因素,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清萍  姜霞  吴穷 《医疗装备》2023,(21):86-88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行会阴侧切的395例产妇,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时及分娩后情况。依据产妇产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未感染组(32例)与感染组(363例),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细菌鉴定试条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395例产妇发生切口感染3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1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产程、胎膜早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膜早破是影响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32例切口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41%(26/41),以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革兰阳性菌29.27%(12/4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真菌7.32%(3/41)。结论 会阴侧切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MI、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膜早破,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盛京医院进行剖宫产术的1 5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切口感染患者为48例,统计产妇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染者体质量(BMI)、术前血红蛋白量、手术时间与非感染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表现为BMI、术前血红蛋白量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1),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而两组年龄、孕周和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合并基础疾病、BMI25 kg/m~2、术中出血量较高、手术时间60 min、侵入性操作频繁是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BMI25 kg/m~2、手术时间60 min、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及侵入性操作过多是导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应该从控制体质指数、减少手术时间、控制基础合并症和伴发病、减少侵入性操作入手,降低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 473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1 473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2.8%;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30岁、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体质量指数>25kg/m2、术中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60min、侵入性操作>5次,其感染率分别为6.6%、12.3%、7.3%、5.8%、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最大(P=0.009),其余危险因素依次为侵入性操作频繁(P=0.012)、手术时间较长(P=0.018)、体质量指数较高(P=0.021)等。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预防感染,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妮  李卫  卢彩合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688-4689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比较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组产妇可能存在的与感染相关的非生物因素。结果:临床上引起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高、营养不良、住多人间病房、夏季、阴检导尿肛查次数多、胎膜早破、伴有基础疾病或感染、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非主刀医生缝合等。结论:提高对感染的认识,正确指导孕期保健,适当的检查、围手术期给药预防、控制病房内细菌数量、减少手术时间及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是控制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