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金山区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描述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现状.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区2型糖尿病患者11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 110位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值为(7.3±1.3)%.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推荐的控制目标,28.2%的患者HbA1c达标(<6.5%),4.5%的患者HbA1c、血压(BP)和甘油三酯(TG)都达标(HbA1c< 6.5%,BP< 130/80 mm Hg,TG< 1.5 mmol/L);降糖药使用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分别占使用降糖药总人数的63.5%、50.0%和15.4%;血糖控制组患者单用口服药比例高于糖控制不良组患者.结论 本区2型糖尿病患者仍有相当比例患者HbA1c水平不达标,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比例低,需要加强糖尿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步改善糖尿病防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社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情况,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分析社区2017年1月-12月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档案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患病时间、持续时间、使用的药物等数据资料,同时对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相应分析,以HbA1c 7. 0%为达标。结果 150例患者中57例HbA1c达标者,占总患者人数38%;其中胰岛素与口服药联用组达标率最高为45.8%,其次是口服药组为39.7%,单用胰岛素组达标率最低为23.5%;另,达标组患者年龄与未达标组相比更低,平均病程比较更短,差异明显,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达标率较低,接受胰岛素和口服治疗的患者的HbA1c达标率高于单独口服或胰岛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正>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会逐渐升高,单纯依靠改善生活方式并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患者不应忌医讳药,及时启动糖尿病的相关药物治疗实属必要。抗高血糖药不易引发低血糖目前,市场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虽五花八门,但按治疗途径可简单地分为口服和注射两大类。口服药按作用机制又可细分为七大类: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噻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达标情况及降糖药物治疗的现状。方法随机选取343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横断面评估其HbA1c及血脂谱、血压达标情况;分析患者降糖药物使用及大血管并发症出现的概况。结果 343例患者中HbA1c≤6.5%达标比例为21.9%;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比例分别为24.5%和30.3%。33.2%患者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各血脂指标仅有1/3患者达标。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比例依次为二甲双胍(48.4%)、磺脲类(36.4%)、糖苷酶抑制剂(33.5%)、胰岛素增敏剂(26.5%)、格列奈类(16.3%)。治疗方案中单药治疗占25.4%、两种及三种以上药物分别占39.1%及11.0%、口服药联合胰岛素占24.5%;HbA1c达标情况随以上治疗顺序而显著降低,并与各治疗组糖尿病病程相关。大血管并发症中以高血压最明显,占61.2%。结论我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稍高于全国调查,但仍有78.1%的患者未达到理想控制。早期采用药物联合及胰岛素治疗可能改善门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状况。  相似文献   

5.
罗燕  李少萍 《现代医院》2006,6(6):51-52
目的观察胰岛素合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改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均明显降低达理想水平,且无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胰岛素合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之2型糖尿病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重庆涪陵地区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指标的治疗和达标情况.方法 门诊和住院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1 340例患者,收集病例一般信息、自我管理信息、治疗方案、临床指标等数据.测量HbA1c、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达到推荐控制目标的比例为33.0%,HbA1c<6.5%和<7.0%的达标率分别22.61%和35.52%,总胆固醇达标比例为44.25%,甘油三酯达标比例为55.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比例为52.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比例为56.32%.结论 涪陵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正规治疗率很低,HbA1c达标率低,亟需进一步的系统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HbA1c达标率为46.2%,HbA1c不达标组与达标组相比,年龄小,病程长、总胆固醇高、血糖监测不及时、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结论 研究人群HbA1c达标率并不理想,影响达标的因素有年龄、病程、总胆固醇、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口服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和胰岛功能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由(8.8±1.0)%降低至(5.9±0.8)%,达标率为86.7%(39例);空腹血糖(FBG)由(9.6±1.4)mmol/l降低至(5.7±0.9)mmol/l,达标率为93.3%(42例);餐后2小时血糖(2hPG)由(14.3±2.8)mmol/l降低至(8.7±1.9)mmol/l,达标率为82.2%(37例)。治疗12周后,胰岛B细胞功能及空腹、餐后2小时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两药合用能很快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提高达标率,亦可改善胰岛功能,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格列奈类促泌剂为什么又叫"餐时血糖调节剂"?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双胍类降糖药和磺脲类促泌剂。除了磺脲类药物之外,还有一类非磺脲类促泌剂,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也比较普遍,并且安全有效,这就是格列奈类促泌剂。格列奈类药物主要包括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那格列奈(商品名:唐力)和米格列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用二甲双胍或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50例需进行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单用胰岛素治疗)和联合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及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BG、HbA1c较治疗前有下降(P<0.01),联合组与胰岛素组相比FBG、2 hPBG、HbA1c、BMI,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索抵抗,减少体重增加,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患者(CWP)血清白细胞介素-9(IL-9)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6名CWP患者(CWP组)、55名具有与CWP组相同接尘条件的0+煤矿工人(0+组)、62名具有相同接尘史但未患CWP的煤矿工人(接尘对照组)及47名非接尘井上健康工人(正常对照组)血清IL-9和sICAM-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接尘对照组和0+组IL-9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WP组则轻度升高(P>0.05);接尘对照、0+及CWP三组s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CWP组IL-9水平明显低于接尘对照组和0+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尘对照组和0+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sICAM-1水平在接尘对照、0+和CWP三组中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IL-9和sICAM-1水平在Ⅰ期CWP和Ⅱ期+Ⅲ期CWP以及不同接尘时间中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CWP组IL-9和sICAM-1无明显相关性(r=0.024,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儿童1型糖尿病(T1DM)患者骨密度(BMD),分析探讨骨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76例,收集性别、年龄、发病年龄、身高、体重、BMI、病程等基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碳酸氢根(HCO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骨密度,获取Z值。结果 76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Z值为-0.93±2.14。HbA1c、病程与骨密度Z值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B=-0.334,P<0.001;B=-0.191,P=0.017)。结论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低于健康儿童,血糖控制不良、病程长是1型糖尿病儿童骨密度减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E)患儿血清miRNA-21表达及其对新生儿HIE发生发展的意义,为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1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分为:缺氧缺血组(HIE组)51例并用神经节苷脂对其进行治疗;正常对照组28例,共计79 例。两组于生后24~48 h内及治疗15 d后分别采静脉血5 ml。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血清miRNA-21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 结果 治疗前HIE组与对照组比较,HIE组血清miRNA-21含量(5.25±2.17)显著高于对照组(1.21±0.10)(P<0.05);血清HIF-1α含量(8.76±3.23)高于对照组(1.28±0.10)(P<0.05)。治疗15 d后,HIE组血清miRNA-21含量(2.13±1.06)和HIF-1α含量(3.64±3.34)与治疗前(5.25±2.17、8.76±3.23)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血清miRNA-21和HIF-1α高表达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有望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抗雌激素药物耐药性基因1(BCAR1)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EMS患者为研究对象(EMS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筛查的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内膜组织中BCAR1的表达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癌抗原125(CA125)水平,比较EMS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BCAR1的差异,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BCAR1表达与VEGF、TNF-α、IL-1β、CA125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EMS组患者组织中的BCAR1阳性表达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6.676,P<0.001);EMS组患者血清VEGF、TNF-α、IL-1β、CA125水平分别为228.72±12.35ng/L、46.33±5.96pg/mL、165.82±13.02ng/L、332.46±12.13U/mL,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9.764、-41.339、-24.083、-97.792,均P<0.001);EMS患者异位内膜中BCAR1阳性表达率为95.0%,明显高于在位内膜中BCAR1阳性表达率(χ2=15.686,P<0.00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BCAR1阳性表达率与血清VEGF、TNF-α、IL-1β、CA125水平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7、0.612、0.542、0.598,均P<0.05).结论 EMS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中BCAR1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患者血清VEGF、TNF-α、IL-1β、CA125水平正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1’6-FDP)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江山市贺村中心卫生院心内科和江山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科收治的126例确诊为小儿VMC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各42例。对照A组单纯采用1’6-FDP治疗,对照B组单纯采用左卡尼汀治疗,治疗组则采用1’6-FDP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观察3患儿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谱变化,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A组的69.05%和对照B组的73.81%(χ2值分别为9.681,8.896,均P<0.05)。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正常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62,8.133,均P<0.05);3组治疗后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A组治疗前后相比较,t值分别为6.986、7.576、18.774;对照B组治疗前后相比较,t值分别为11.217、10.465、18.597;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较,t值分别为6.435、7.311、14.337;均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心肌酶谱CK、CK-MB和LDH均较对照A组和对照B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A组比较,t值分别为11.297、7.982、8.091;与治疗B组比较,t值分别为10.874、8.233、7.890;均P<0.05)。结论1’6-FDP糖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小儿VMC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儿心电图和心肌酶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创伤与感染及外源性生长激素对SD雄性大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营养代谢的影响。 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生长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只),复制成腹腔感染动物模型,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GH0.5U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三地居民黄曲霉毒素B1-白蛋白加合物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存在肝癌发病率梯度的三地居民个体黄曲霉毒素生物效应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广西扶挼两个自然村农民、南宁和四川成都城市居民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黄曲霉毒素B1-白蛋白加合物(AFB1-Albumin Adducts,AAA)水平、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HV)标志物(HBV两对半,HCV、HDV、HEV和HGV抗体)及肝功能.[结果]扶挼47.2%(42/89)的居民至少1种HV感染标志物阳性;南宁和成都分别为15.8%(31/196)和22.7%(27/119).Log(AAA)水平(n,x±s)为扶挼(89,2.44±0.16)和南宁(196,2.45±0.15)均高于成都(118,2.20±0.24),(P=0.000);但扶挼与南宁间差别无显著性(P=0.859).南宁(P=0.023)、成都(P=0.026)两地男性AAA水平均高于女性.扶挼和成都两地HV感染者AAA水平均高于非感染者(P分别为0.447和0.041).HV(-)组中,AAA水平与年龄(r=-0.199,P=0.000)和BMI(r=-0.158,P=0.006)负相关.HV(+)组AAA分别与白蛋白(P=0.000)、球蛋白(P=0.012)和天冬氨酸转氨酶(P=0.052)相关,而HV(-)组AAA分别与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和碱性磷酸酶相关(P<0.05).[结论]AFB1暴露的生物效应可能受肝炎病毒感染、性别、年龄和代谢等因素的影响.AAA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提示AFBl对肝脏实质或胆道细胞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肌梗死(心梗)大鼠微血管再生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和EPO治疗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及EPO治疗组运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EPO治疗组术后每天腹腔注射EPO(1000IU.kg-1),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30d,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并比较三组大鼠心梗区域缺氧诱导因子(HI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HE染色观察微血管再生情况。结果 EPO治疗组大鼠心功能较心肌梗死对照组大鼠明显改善,表现为LVDP值较心肌梗死对照组大鼠升高,但比假手术对照组低(P0.01);EPO治疗组VEGF光密度为(195.8±3.6),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光密度(165.6±1.8)和心肌梗死对照组光密度(172.8±2.5)(P0.01);而心肌梗死对照组HIF-1光密度为(180.6±2.4),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172.6±2.3)和EPO治疗组(173.4±2.4)(P0.01)。血管密度的检测发现梗死区EPO治疗组的血管密度(6.7±1.6)/视野高于心肌梗死对照组(4.9±1.2)/视野(P0.05)。结论 EPO可以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来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从而使HIF表达下降,并由此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华容县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东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44-1246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及抗体水平。方法观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人群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按照不同的年龄组随机抽取350人,采用描叙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接种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接种30 d后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流感的发病率、就诊率及HI抗体阳转率进行比较。结果接种组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30 d后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流感的发病率与就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人群中共出现不良反应1 89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4.35%;接种组总体HI抗体阳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7,P〈0.05),达到欧盟药品评价委员会的标准,各年龄组间HI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较好的免疫原性,适合在健康人群中普遍接种。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转录因子1是含一同源盒域的转录因子,属于NKX2家族.其与甲状腺的发育有关,并且调控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其基因除在甲状腺中表达,还表达于肺、前脑和垂体.甲状腺转录因子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突变的甲状腺转录因子1不能与靶基因结合.人类甲状腺转录因子1基因突变可表现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或合并肺部症状,且均为杂合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