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后病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起病原菌感染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医院2005年5月-2008年4月516例所有送检PICC导管培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所有送检的516例样本中,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有119例,阳性率为23.0%,PICC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年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留置时间长与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例患者留置PICC平均时间是65 d,均无相关性感染发生,仅有15例患者发生轻微上肢肿胀.结论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仔细观察、定期更换输液装置,使用有效过滤器会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并分析CRBSI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各科ICU 2008年1~12月所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患者总置管日2456 d,共送检165份中心导管尖端和283份血培养标本,导管53例阳性,阳性率为32.1%,与导管尖端培养出同一种细菌的血培养14例,导管尖端细菌定植率为21.6‰,感染率为5.7‰;引起CRBSI病原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6%)、金黄色葡萄球菌(21.4%)和白色假丝酵母菌(21.4%)。结论研究显示,引起CRBSI的菌株耐药率非常高,应加强导管管理的全程监控。  相似文献   

3.
静脉导管细菌感染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静脉导管引起细菌感染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对本院2002年8月到2005年12月所有送检静脉导管培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所有送检的605例样本中,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有149例,阳性率为24.6%。2.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病区分布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3.对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年龄进行分段统计,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阳性球菌62株,占41.6%;阴性杆菌52株,占34.9%;真菌30株,占20.1%;阳性杆菌5株,占3.4%。在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为51株,肠球菌11株,在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为35株,肠杆菌科细菌为17株。结论:静脉导管感染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应规范操作以减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2006~2008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6~2008年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排在前3位的革兰阳性球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其中敏感率保持>98.0%抗菌药物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而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50.0%;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分别为60.0%、61.2%和65.2%;排在前3位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3年分别为49.1%、51.2%、58.2%和46.6%、60.0%、67.9%;非发酵菌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抗菌药物敏感率最高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多药耐药菌(MDR)的分离率均>50.0%.结论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始终保持高活性;碳青酶烯类仍然是肠杆菌科细菌活性最高的药物;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MRSA、ESBLs的分离率逐年增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心静脉导管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中心静脉导管送检标本培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送检的532份样本中,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83份,阳性率为15.6%;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48株占57.8%,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28.9%,真菌11株占13.3%;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为100.0%、92.31%~100.00%;对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氏不动杆菌的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58.3%.结论 革兰阳性球菌是静脉导管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且耐药严重,应加强细菌检测,有效控制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革兰阳性(G^+)球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6年临床送检的8719份标本,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并采用VITEK-2和API系统鉴定;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WHONET5.4和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3584株(41.11%),其中G^+菌777株(21.68%),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5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234株,肠球菌属(ENT)156株。其中分离耐甲氧西林SA(MRSA)123株(占SA52.56%),耐甲氧西林CNS(MRCNS)214株(占CNS82.63%),粪肠球菌41株(占ENT26.28%),屎肠球菌107株(占ENT68.5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属和粪肠球菌,发现1株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同时耐药和3株对万古霉素中介耐药的屎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P〈0.01);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64.28%。结论此次分离的G^+菌以球菌为主,其中的葡萄球菌属以MRSA和MRCNS为主;分离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屎肠球菌,以及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7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40或VITEK-32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5年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年医院共分离病原菌289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72株占68.2%,革兰阳性球菌920株占31.8%;前8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6.4%和81.6%,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2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3%和32.5%.结论医院2007年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1位,非发酵菌的检出率较高,且耐药状况严重,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2916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2916株病原菌分布、构成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临床各类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统计.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916株(真菌除外),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57株占63.7%,革兰阳性球菌1056株占36.2%;分离菌前5位是:大肠埃希菌(14.3%)、肺炎克雷伯菌(11.8%)、铜绿假单胞菌(10.7%)、金黄色葡萄球菌(10.5%)、鲍氏不动杆菌(8.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31.4%和33.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为53.3%和49.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但对部分抗菌药物产生多药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呋喃妥因敏感性较好,但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不佳.结论 分离菌株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有效地控制病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3年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特征,为制定临床经验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常规培养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年共检出病原菌1 021株,排前3位的均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呈上升趋势(阳性球菌:19.46%、24.20%和26.37%;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6.41%、18.62%和20.63%),肠杆菌科细菌略有下降(63.74%、55.85%和53.00%)。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穿刺引流液病原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依次为54.24%、59.68%和68.96%;31.75%、25.71%和26.97%;7.69%、38.10%和61.54%,产酶菌株耐药性严重。除1株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外,未发现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最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其次为利奈唑胺、链阳霉素和磷霉素。结论近3年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存在于下呼吸道,但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及耐药性呈现变迁趋势,需加强病原菌感染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病原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5月25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相关因素。结果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60例,阳性率为23.3%,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患者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抵抗力低下、老年患者、置管部位不当是高危因素,应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恶性肿瘤患者安全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完成化学治疗,预防置管患者感染发生.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7月前后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在432例对照组中23例发生了感染,感染发生率为5.3%,而454例试验组中12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6%;对照组中培养出的14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在试验组中培养出的6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 通过对中心静脉置管实行三级监控、全员培训、优化操作、规范维护、出院安全教育等各项预防感染管理措施,使感染明显下降,有效地预防了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前瞻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CVC-RD发生情况,分析CVC-RI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探讨预防控制感染措施.方法 对2006-2008年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CVC-RI的前瞻性调查.结果 305例患者中,总置管日为7954 d,感染40例,其中28例血流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5.03‰置管日,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3.52‰置管日;留置时间≤2周的感染率为6.87%,留置时间>2周的感染率为1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年龄组感染率为11.07%,≥80岁年龄组感染率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原学培养前5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肠杆菌科.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及留置时间相关,年龄越大、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避免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有效措施是尽可能缩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操作,老年患者应作为感染监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1-12月发生的631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肿瘤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95.09%),多见于肺癌(17.06%);年龄≥60岁者占44.53%;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革兰阴性菌(41.02%)及真菌(40.80%)为主要病原菌;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及激素应用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结论充分重视上述相关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观察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101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并于入院后2h及24h内查血生化、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cTnT)等相关检查;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预后并于入院24h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和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年龄、血浆cTnT的水平和SIRS评分均与临床结局呈负相关。结论cTnT的水平、SIRS评分及患者的年龄均可作为独立监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截瘫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外伤性截瘫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进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的168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查阅患者的病案资料,按照事先设计的项目逐一登记并进行统计汇总。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5例、69例次,医院感染率32.74%、例次感染率41.07%;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道31例次(44.93%)、其次为呼吸道19例次(27.53%)、皮肤软组织13例次(18.84%);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住院时间、截瘫程度、年龄、手术及侵入性操作有关(P0.01);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以G-菌为主。结论针对相关因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观念,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外科术后患者中发生CVC-RI的1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技术质量、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时间、入住ICU。结论外科术后患者CVC-RI的发生与上述危险因素有关,医院应建立CVC-RI的预防指引,建立操作资格准入制度,健全质量监管体系,以降低CVC-RI发生率,提高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护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例患者留置尿管后致尿路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留置尿管患者中有19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38.78%;留置尿管时间在1~10 d、11~20 d、21~30 d、>30 d的感染率分别为20.00%、30.77%、37.50%、69.23%;尿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其他依次为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阴沟肠杆菌等。结论导尿术、留置尿管持续的时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可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特点、易感因素与治疗经验,探讨利奈唑胺在肝移植术后有免疫抑制剂背景下治疗各部位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09年9月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肝移植收治15例肝移植术后严重感染患者病例,就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抗菌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移植术后革兰阳性菌感染逐年增多,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感染部位肺部12例(48.0%)、腹腔8例(32.0%)、血液2例(8.0%)、切口感染2例(8.0%);利奈唑胺在移植术后,有免疫抑制剂背景下,治疗各部位革兰阳性菌感染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论 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应尽可能地减少各种感染危险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治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125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素与患者的原发病、并发症、各种功能障碍如咳嗽反射障碍、排尿障碍等有关:细菌学检查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140株,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前3位。结论 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依据药敏实验调整用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 对2009年1-6月出院的78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57例,188例次,医院感染率20.10%,例次感染率24.0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2.55%,其次是泌尿道感染为28.19%;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卒中类型、意识障碍及合并糖尿病有关(P<0.01),与性别无关(P>0.05). 结论 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适应证,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尽量缩短住院天数,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