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在连续服用7d后,均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4周为一个疗程,结束后行胃镜复查和Hp检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5.83%,对照组为70.83%;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周治疗结束后,Hp根除率研究组87.50%,对照组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Hp根除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联合保和丸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53例患儿。对照组选择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保和丸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与对照组展开比较,对照组均低于研究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合保和丸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可有效改善和控制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适宜在临床中全面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5,(11):46-47
目的探讨标准三联疗法加服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将其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实施标准三联疗法加服益生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其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6%,其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9.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组间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加服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Hp根除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21,(1):35-36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38,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研究比较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评估组间临床总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评估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有效修复胃黏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分析奥美拉唑结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炎并发胃溃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综合评估所有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率,记录76例患者药物治疗后症状控制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后3月内、半年内、一年内Hp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Hp感染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Hp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结合阿莫西林的药物联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治疗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的胃炎、胃溃疡,且能够显著提升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因此,建议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炎并发胃溃疡的患者实施奥美拉唑结合阿莫西林的药物联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本科室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间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等,分析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结果:实施胃镜检查患者病理改变类型为:单纯萎缩性胃炎116例,萎缩性胃炎伴增生84例.胃镜检查为单纯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诊断符合率、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Hp感染发生率85.7%、20.2%、22.6%、71.4%与萎缩性胃炎伴增生71.6%、9.5%、8.6%、55.2%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以便提高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镜等检查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护胃等对症治疗,观察组予以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6、12、18、24个月复发率对照组分别为5.7%、11.4%、22.9%、34.3%,观察组分别为0、2.9%、8.6%、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5.7%、总有效率为82.9%、Hp清除率为65.7%;观察组显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7.1%、Hp清除率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8.6%、观察组为1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提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减少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首治失败后不同补救治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120例Hp感染首治失败患者,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克拉霉素+潘妥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观察组实施左氧氟沙星+潘妥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Hp根除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6,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8.33%、观察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4,P<0.05)。结论以左氧氟沙星为主的三联疗法作为Hp感染首治失败的补救方案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筛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28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只使用抗幽门螺杆菌三联治疗,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胃液pH值;治疗结束后统计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后4周观察溃疡及糜烂愈合情况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结果两组胃液pH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试验组与对照组溃疡的治愈率分别为75.6%和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溃疡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能改善胃内pH值,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促进糜烂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含呋喃唑酮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根除效果,以降低Hp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含呋喃唑酮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不含呋喃唑酮的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临床缓解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89.88%,高于对照组的7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呋喃唑酮方案可以提高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Hp根除率,增强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照组采用护胃对症治疗,研究组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PU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少于对照组。结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有效治疗,可提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感染Hp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其中Hp阳性组100例,Hp阴性组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p阳性组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所有患者皆采取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其中观察组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并且在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年时进行随访,同时记录各组上消化道出血和贫血情况,检测患者的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在Hp阳性、Hp阴性指标上,观察组(4%、96%)显著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79,χ2=92.308,P0.05);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0.05);在治疗后的1年随访中,Hp阳性观察组发生1例(2%)上消化道出血,Hp阳性对照组发生7例(14%)上消化道出血,Hp阴性组未出现消化道出血,且三组患者在该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48,P0.05);在黑便、呕血及粪便隐血阳性等临床表现指标上,三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贫血、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含量指标上,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血红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肌酐指标上,Hp阳性观察组均显著高于Hp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则可以降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应用兰索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Hp感染诱导的十二指肠溃疡100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方案治疗(对照组,n=50)与采用兰索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方案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幽门螺杆菌转阴时间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p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针对临床收治的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应用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增强临床效果,促进Hp转阴,缩短病程,且可降低复发事件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45)以及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三联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56%)较对照组(80.00%)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为13.33%,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2.22%,对照组复发率为15.56%,研究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效果较优,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小儿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儿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5)。结论:雷贝拉唑可有效改善小儿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患儿生活满意度,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断为Hp感染的老年患者117例,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含铋剂四联方案根除Hp感染的同时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口服药物的管理、饮食指导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支持,治疗后观察疗效及两组患者Hp感染的根除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p根除率为86.21%,高于对照组的Hp根除率6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2%,低于对照组的3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Hp感染的根除治疗中,循证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经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证实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接受10 d序贯疗法,对照组接受10 d标准三联疗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溃疡愈合情况、症状缓解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6.5%,对照组为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症状,Hp根除率高,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肖灵辉  骆俊  王月华 《智慧健康》2022,(32):151-154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的应用疗效,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2021年4月收治的110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18%(54/55)、81.82%(45/5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p转阴率为92.73%(5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43/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治疗2周后,对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进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IL-2水平较高,且TGF-β、IL-4以及IL-8水平均较低,对比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4/55)、10.91%(6/5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不仅可以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提高治疗效果,还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对8012例行胃镜检查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形态表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共1121例,其中A组(单纯萎缩性胃炎)共532例,B组(萎缩性胃炎伴增生)共589例;A组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385例,诊断符合率为72.37%;B组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505例,诊断符合率为85.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病理结果肠上皮化生54例,不典型增生56例;B组患者病理结果肠上皮化生94例,不典型增生10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p感染307例,感染率为57.71%;B组患者Hp感染429例,感染率为72.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以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诊断率高于单纯萎缩性胃炎,且其合并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Hp感染率较高,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诊断、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