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合并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诊治的100例娠期合并胆汁淤积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者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且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和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AST、ALT、TBil、DBil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分别为(51.23±14.02)U/L、(49.13±15.60)U/L、(18.36±5.86)μmol/L、(5.23±4.16)μmol/L和(12.80±5.41)μmol/L,对照组分别为(90.86±15.12)U/L、(169.20±34.21)U/L、(23.13±15.16)μmol/L、(8.96±7.85)μmol/L和(32.55±7.32)μmol/L,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能明显改善妊娠期合并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汁酸水平,疗效明确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甜味剂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静脉穿刺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NICU住院早产儿2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非营养性吸吮组、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蔗糖+非营养性吸吮组各50例,在静脉穿刺前2 min给予安慰奶嘴和经奶嘴旁注入0.5 ml相应浓度的甜味剂,检测记录穿刺后各组早产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疼痛评分指标。结果静脉穿刺后1 min各组早产儿疼痛评分、心率、血氧饱和度分别为:常规组为(13.529±1.58 58)、(175.17±10.749 83)、(98.0588±2.192 9),非营养性吸吮组为(11.611±2.592 7)、(159.88±11.457 22)、(98.384 6±1.551 18),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为(10.308±1.517 1)、(157.61±12.180 69)、(98.625±1.302 47),蔗糖+非营养性吸吮组为(4.375±2.263 8)、(152.27±12.173 93)、(99.055 6±0.802 37);静脉穿刺后5 min各组早产儿分别为:常规组为(11.411 8±1.277 64)、(148.82±20.439 65)、(98.875±0.991 03),非营养性吸吮组为(10.576 9±1.527 69)、(147±11.892 37)、(98.937 5±0.928 71),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为(9.333 3±2.890 15)、(142.92±10.268 1)、(99.692 3±0.470 68),蔗糖+非营养性吸吮组为(3.5±2.563 48)、(133±10)、(99.71±0.891 58)。结论静脉穿刺后1、5 min非营养性吸吮、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蔗糖+非营养性吸吮均有缓解静脉穿刺致早产儿疼痛的效果,且蔗糖+非营养性吸吮的镇痛效果优于非营养吸吮和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  相似文献   

3.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临床作用。【方法】将52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配方乳经鼻胃管喂养以及静脉营养方案,且均采用相同的蓝光照射以及药物治疗方案进行黄疸治疗.而NNS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SYNCHRON CX5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两组早产儿生后第3、7、14d的血清胆红素值,并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黄疽持续时间、胎粪排尽时间、胃残留奶量、每日大便次数以及大便量。【结果】NNS组早产儿生后第3、7、14d的血清腮红素值均明显降低,黄疸持续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均明显缩短,胃残留奶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平均每口大便次数以及大便量较对照组则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对于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一种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9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CRP、转铁蛋白、胆红素、胆汁酸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转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观察组(1.95±0.22)g/L高于对照组(1.61±0.2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8.46±1.19)mg/L低于对照组(12.18±1.9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总胆汁酸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10.58±1.61μmol/L、18.48±2.38μmol/L、54.29±7.18μmol/L、10.52±1.49μmol/L)低于对照组(57.26±8.16μmol/L、63.22±9.03μmol/L、122.31±15.11μmol/L、23.51±3.3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 将168例脓毒症患者按是否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分为单纯脓毒症组(对照组,142例)和脓毒症诱发肝功能障碍组(观察组,26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血浆内皮素(ET)-1、脓毒症相关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并分析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脓毒症患者急性肝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5% (26/168).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血糖波动范围、动脉血乳酸、血浆ET-1、SOFA、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9 ±9.8)μmol/L比(27.8 ±6.7) μμmol/L、(17.7±8.0)μμ mol/L比(12.3±5.9)μmol/L、(219.6±156.4) μmol/L比(159.4±125.3) μmol/L、(7.6±4.9)mmol/L比(3.0±1.6) mmol/L、(3.8±1.3) mmol/L比(2.0±1.2) mmol/L、(79.6±25.7) μg/L比(60.8±12.6) μμg/L、(8.8±2.6)分比(5.7±1.8)分、38.5%(10/26)比17.6%(25/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心功能不全以及低血压为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动脉血乳酸、血浆ET-1和SOFA,且长期饮酒、心功能不全以及低血压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足跟采血疼痛刺激时早产儿疼痛评分及非药物止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各25例。对照组、葡萄糖组、非营养性吸吮组、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于穿刺后20s、1min、2min、3min分别记录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采用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preterm infant pain profile,vim,)进行疼痛评分并比较。结果各组早产儿间PIP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PIPP评分明显低于非营养吸吮组及葡萄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口服葡萄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与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中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NICU住院需PICC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加非营养性吸吮组及对照组各30例,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观察各组早产儿对疼痛的反应。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加非营养性吸吮组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与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均能减轻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疼痛,且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比单纯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止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检验项目,找出最佳的项目检测,从而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就诊的2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23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常规指标、常规生化指标及生化新指标进行分析,并对生化新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阳性率和准确率进行研究.结果 肝病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为(5.10±1.79)×109/L、0.558 4±0.123 2及(101.38±79.55)×109/L,均低于对照组的(6.83±1.45)×109/L、0.617 8±0.090 1及(172.29±43.2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组淋巴细胞为0.367 7±0.121 0,高于对照组的0.303 9±0.0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22.47±7.28)μmol/L、(97.01±14.18) U/L,高于对照组的(15.88 ±5.19)μmol/L、(29.87±9.1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低于对照组[(38.28±5.77)g/L比(45.23 ±2.34) g/L、1.32±0.21比1.59±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组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总胆汁酸及亮氨酸氨基肽酶均高于对照组[(24.30±13.12) U/L比(9.21 ±2.72) U/L、(12.82±12.21) U/L比(5.22±2.39)U/L、(61.28±30.09)μmol/L比(5.70±2.78)μ mol/L、(64.80±19.21) U/L比(41.23±11.3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PA)均低于对照组[(17.43±8.23) μmol/L比(32.44±6.90)μmol/L、(123.28±22.31) mg/L比(324.20±34.8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和ADA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82.3%,且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和0.95.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及生化新指标检查,可能对临床医师在评估肝功能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0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5例。测定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总胆红素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R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67μmol/L)高于NDR组(13.9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水平(7.5μmol/L)低于NDR组(1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8)。DR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0.45μmol/L)低于NDR组(11.4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茵栀黄和晒太阳对健康新生儿和小婴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来院复查的389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茵栀黄组,晒太阳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并给予相应的干预,观察各组黄疸消退情况和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茵栀黄组、晒太阳组和茵栀黄加晒太阳组黄疸消退总有效率(89.6%、90.9%、100.0%)明显好于对照组(29.2%);茵栀黄加晒太阳组好于茵栀黄组和晒太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茵栀黄组、晒太阳组、茵栀黄加晒太阳组治疗后总血清胆红素水平[(113.7±22.6)μmol/L、(111.3±18.1)μmol/L、(103.3±18.6)μmol/L]低于对照组[(245.9±22.6)μmol/L];茵栀黄加晒太阳组低于茵栀黄组和晒太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茵栀黄和晒太阳均可降低血清胆红素,二者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12月进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6例,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和有视网膜病变组,每组43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有视网膜病变组的总胆红素(8.63±2.89)μmol/L、直接胆红素(2.28±1.05)μmol/L,间接胆红素(6.29±2.16)μmol/L,均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的(11.70±4.42)、(3.15±1.48)、(8.58±3.04)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视网膜正常者,提示胆红素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窒息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71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喂养。在生后第6天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TBIL、IBIL和TBA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降低窒息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水平,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足跟采血疼痛刺激时早产儿疼痛评分及非药物止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各25例。对照组、葡萄糖组、非营养性吸吮组、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于穿刺后20 s、1 min、2 min、3 min分别记录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采用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preterm infant pain profile,PIPP)进行疼痛评分并比较。结果各组早产儿间PIP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PIPP评分明显低于非营养吸吮组及葡萄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口服葡萄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清蛋白的关系。方法测定94例CHD患者及10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UA、CRP、mAlb与血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两组血清UA:AMI组(471.7±67.3)μmol/L,非AMI组(416.2±40.8)μ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49.6±46.5)μmol/L(P〈0.001);CHD两组血清CRP:AMI组(58.3±13.4)mg/L,非AMI组(21.7±9.8)m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9±1.2)mg/L(P〈0.001);CHD两组血清mAlb:AMI组(83.18±12.46)mg/L,非AMI组(47.17±10.73)m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64±3.56)(P〈0.001);而HDL-C:AMI组(0.97±0.33)mmol/L,非AMI组(1.03±0.22)mmol/L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55±0.40)mmol/L(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UA、CRP和mAlb水平明显增高,而且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降低早产儿NEC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于20 min后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并使用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营养及生长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开奶时间、2周后平均日增长体重、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EC、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的营养及生长具有较大的有益作用,能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张伟  王翔  赵益伟 《中国妇幼保健》2023,(24):4832-4835
目的 分析早产小于胎龄儿与早产适于胎龄儿在住院期间生长代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的133例早产儿,根据胎龄及出生体质量进行分组,早产小于胎龄儿(59例)作为观察组,早产适于胎龄儿(7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住院期间生长代谢的差异及血清脑红蛋白、总胆汁酸(TBA)、脑肠肽水平。结果 观察组出生体质量、出生头围显著低于对照组,肠外营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每周身长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后的体质量增长速度和每周头围增长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脑肠肽、TBA、前白蛋白(PA)及血清脑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9±0.3)ng/L、(32.0±0.6)μmol/L、(97.8±20.6)μg/L、(126.8±19.5)mg/L;对照组脑肠肽、TBA、PA及血清脑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2±0.3)ng/L、(23.3±0.7)μmol/L、(107.7±21.2)μg/L、(115.2±16.3)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中作用研究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0例健康但需要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童分为营养性吸吮20例,非营养性吸吮20例.营养性吸吮组采用单纯鼻胃管营养治疗,非营养性吸吮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孔橡皮奶头吸吮,并记录相关喂养情况.结果 营养性吸吮组达全量肠内营养率较非营养性喂养组高(P<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反流次数较非营养性吸吮组多(P<0.05).结论 鼻胃管营养治疗期间加用无孔橡皮奶头吸吮这种喂养方式较为简单、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食管的反流次数以及促进胃肠动力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手术中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方法收入非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胆囊结石需手术治疗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情况以及病理情况。结果观察组ALT平均值为(38.62±8.42)U/L;AST平均值为(40.11±6.37)U/L;TBIL平均值为(18.428±5.429)μmol/L;对照组ALT平均值为(12.33±6.21)U/L;AST平均值为(18.45±5.42)U/L;TBIL平均值为(9.476±4.542)μmol/L;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非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手术后存在一定的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35例,根据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m)21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21~199μg/min,早期糖尿病肾病组)107例;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 μ g/min,临床糖尿病肾病组)111例.比较三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总胆红素(9.55±3.48) μ mol/L,直接胆红素(2.44±1.03)μmol/L,间接胆红素(7.11±3.51)μmol/L,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10.92±3.70)、(2.71±1.15)、(8.23±3.71)μmol/L]、正常白蛋白尿组[(14.67±4.59)、(2.86±1.34)、(11.84±4.48)μmol/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存在相关性,总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保护因素,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是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利于对抗氧化应激、减轻炎性反应、防止脂质过氧化,对抑制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妈咪爱)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无窒息及消化道畸形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无妈咪爱联合非营养性吸吮)40例,观察组(妈咪爱联合非营养性吸吮)40例。观察胃肠功能紊乱、生长发育指标等。结果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消化道出血、胎粪性腹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胎粪排净时间[(3.20±1.01)d]短于对照组[(6.23±2.56)d],胃管拔除时间[(4.03±2.11)d]短于对照组[(7.10±2.91)d],黄疸消退时间[(11.10±5.36)d]短于对照组[(14.30±6.82)d],住院时间[(15.02±3.12)d]短于对照组[(20.00±5.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7、14天头围及体重的增长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2.5%(5/40)、呼吸暂停发生率为10.0%(4/40)、病死率为0(0/40),对照组分别为45.0%(18/40)、37.5%(15/40)、5.0%(2/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妈咪爱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