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腰椎滑脱CT征象的认识。方法 利用日立PRATICO型螺旋CT对22例腰椎滑脱病人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椎间盘和椎弓根下缘层面,扫描线与椎间隙平行。结果 CT扫描显示以下特征,双侧关节突间部骨质缺损伴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径延长,椎间盘假性膨出,夹心征。结论 腰椎滑脱有特征性CT征象,椎间孔扫描法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规椎间盘CT扫描对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腰椎椎弓崩裂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21例患者CT检查均出现椎弓峡部不规则骨性缺损,均见环裂征,7例见双边征,12例椎管拉长征,5例双关节征,19例出现脊椎滑脱,同时表现为椎管前后径延长及假性椎间盘膨出征.结论 腰椎椎弓峡部裂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常规椎间盘CT检查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余东林 《现代保健》2011,(25):115-116
目的分析椎弓峡部裂存常规CT轴位扫捕中的表现及特点,探讨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征象与办法。方法对30例椎弓峡部裂患者行常规CT扫描和全椎弓薄层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图像确诊,对常规CT轴位扫描图像的特异性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多为直接征象“裂隙征”或间接征象“假性椎间盘膨出征”等,对腰椎序列较好、未见滑脱而定位片或椎间髓层而由可疑间接征象者,可加层扫描,均可获得提示诊断的峡部改变;或薄建重组,进行确诊。结论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常规CT图像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性表现,多种方法结合可避免漏诊、误诊。多数直接征象和多角度重建图像具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椎体滑脱并椎弓崩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美国GE公司SYETC3000型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10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椎体滑脱并椎弓崩裂,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椎管骨性面表现环状骨质不连续,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多层螺旋CT对椎弓崩裂性滑脱的分型、诊断的价值明确,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椎体滑脱并椎弓崩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美国GE公司SYETC3000型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10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r诊断椎体滑脱并椎弓崩裂,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椎管骨性面表现环状骨质不连续,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多层螺旋cr对椎弓崩裂性滑脱的分型.诊断的价值明确,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正海 《工企医刊》2009,22(4):28-29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搜集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6例,分析其MPR、VR成像的CT表现,并与常规椎弓CT轴住像进行对照,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结合VR成像可清晰显示36例6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5例4处峡部裂,对并发滑脱的35例。常规椎弓轴位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建对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的相关继发病变征象显示均有明显优势。结论:MPR、VR重建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病变在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对79例腰椎间盘病变部位行64排CT螺旋扫描(其中14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结果:对腰椎、骶椎共79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腰间盘膨出31例,腰间盘突出44例,正常4例。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立体显示腰椎的整体形态;矢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类似MR的图像,纵向显示脊椎的排列情况及椎管的整体形态,造影后矢状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髓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能提供三维立体图像及类似MR的腰椎图像,对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X线诊断腰椎间盘病变的临床价值,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关于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病变的认识。方法 :对78例我院经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病变患者的腰椎正侧位片及L3-4,L4-5,L5-S1椎间盘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CT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椎间盘后缘软组织呈对称性向后方膨隆,超出相邻椎体后缘,侧隐窝脂肪间隙变窄,相邻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有35例;椎间盘后缘软组织呈局限性突入椎管,相邻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移位,共有28例;腰椎间盘脱出者12例。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间接征象有: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质增生,后下缘后翘及椎间隙内钙化,共有49例。结论 :X线平片检查对诊断腰椎间盘突病变不如腰椎CT,但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通过平片检查可初步筛选出腰椎CT扫描或腰椎MRI检查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反角度扫描在腰椎峡部裂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45例经X线平片检查发现腰椎滑脱而后行CT反角度扫描的病例,分析其特点.结果 45例中,椎弓峡部崩裂所致滑脱者36例,均为椎弓两侧峡部崩裂,其中L5两侧椎弓峡部崩裂伴椎体滑脱23例,L4两侧椎弓崩裂伴椎体滑脱11例,L4、L5两侧椎弓崩裂伴L4滑脱1例,L4、L5两侧椎弓崩裂伴L5滑脱1例;退变性滑脱者9例,其中L4退变性滑脱8例,L5退变性滑脱1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CT反角度扫描仍是目前明确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世明 《现代保健》2011,(20):108-109
目的CT扫描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盼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268例临床疑诊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就诊,均接受了CT扫描。结果CT扫描证实,268例中有406个腰椎小关节发生改变。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表现主要是关节突增生肥大合并骨赘形成,椎小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关节腔内“真空征”,关节面毛糙硬化,小关节半脱位,以及伴发椎间盘突出、膨出,黄韧带肥厚和钙化等。结论CT扫描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异常改变,对椎小关节退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骶部曲度过大病人的脊椎病变在16排螺旋CT矢及任意角度的轴位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腰骶椎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对98例腰骶椎病变部位行16排C11螺旋扫描(其中19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结果:对腰、骶椎共98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间盘病变59例,外伤所致的腰椎粉碎性骨折8例,压缩性骨折7例,转移瘤3例,骨结核3例,椎管囊肿1例,脊椎畸形2例,正常14例。螺旋扫描矢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类似MR的图像,纵向显示脊椎的排列情况及椎管的整体形态,造影后的矢状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髓情况。任意角度的轴位图像重建,消除了机架角度对椎间盘扫描的限制。结论:16排螺旋CT矢状重建能提供类似MR的脊椎图像,对骶曲过大病人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腰椎疾病常合并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椎管内手术后常残留不同程度的腰腿痛,我们采用密集型温银针对压痛点施治,收到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对象从1998-2005年,我院开展腰椎管内手术276例,术前均有明确的影像诊断,其中131例术后残留不同程度腰骶部、臀部、下肢疼痛,年龄35~98岁,平均48岁;男性64例,女性67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腰椎管狭窄症41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26例,腰椎失稳症12例,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明显腰椎管失稳症10例。手术分别采用扩大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其中5例同时采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及椎间融合器;病程1~…  相似文献   

13.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钙化,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所占比例并不少,国内常采用全椎板切除或摘除钙化的椎间盘,广泛后部切除,可导致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等.我们采用双侧椎板开窗有限扩大减压治疗中央宽基底型腰椎间盘突出钙化58例,均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与CT判定单一节段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我院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且资料完整19例,腰椎间盘突出且不稳12例,峡部裂性滑脱5例,退行性滑脱2例,全部为骨粒加椎间融合器,L3,43例,L4,59例,L5S17例。结果随访12~19个月。X线示椎间融合率89%与CT示椎间融合率7%。结论 CT更能准确评价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状况,拆除内固定物前行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CT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腰椎管侧隐窝的正常值及侧隐窝狭窄的CT病理与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15例正常尸体腰椎标本的解剖学观察 ,结合 2 0例健康志愿者腰椎CT扫描 ,测量正常腰椎管侧隐窝矢状径。分析 174例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患者的CT病理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发现在L1 、L2 水平约 3 4%的正常人存在侧隐窝 ,在L3 ~S1 水平都有侧隐窝。临床上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侧隐窝矢状径均 <5mm ,狭窄的病因有 :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腰椎滑脱、发育性骨性腰椎管狭窄、腰椎骨折及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等。不同病理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不同。结论 侧隐窝是腰椎管正常的解剖结构。引起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的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厚最常见。选择治疗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CT病理与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正确认识腰椎峡部裂(L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8例LS的CT表现,探讨峡部裂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38例峡部裂中发生在L32例、L413例、L523例;其中单侧裂3例,双侧裂35例占92.1%.CT表现:①裂隙征;②椎管冗长征;③假性椎间盘膨出;④双边征;⑤双关节征;⑥椎管、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结论 ①LS引起腰腿疼痛主要原因是椎体滑脱和LS的骨性改变致腰神经通道狭窄;②CT也是检查L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国人成年人的下腰椎椎管MRI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2月~2016年2月,筛选医院体检中心接待的健康志愿者140例,另选择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腰背痛的患者184例,均进行MRI检查,测量L3/4、L4/5、L5/S1椎间盘正中层面有效矢状径、硬膜囊面积、椎管体积,以健康体检者的指标可信区间作为标准诊断椎管狭窄。结果:L3-4、L4-5、L5-S1硬膜囊面积95%置信区间下限分别为0.63、0.68、0.83,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则为0.77、0.75、0.45;正常健康无症状椎体狭窄率2.38%(10/420),而有慢性腰背痛患者椎管狭窄率24.52%(103/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成人下腰椎椎管特征指标可作为筛查诊断椎管狭窄的标准,及早发现有症状椎管狭窄,采取干预措施进行压缩性骨折等病变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8.
李贤华  莫华梅 《中国保健》2009,(18):693-694
目的:通过腰椎正侧位平片与腰椎间盘CT断层扫描对比,了解腰椎间隙变窄与椎间盘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东芝TCT 300~EzCT扫描机,扫描条件:360mAs,120kV,层厚5mm,层距5mm,扫描角度与椎间隙平行,分别用软组织窗及骨窗观察。结果:350例患者经CT扫描,有455个椎间盘病变,其中10个无椎间隙变窄,445个椎间隙变窄的椎间盘均有椎间膨出或脱出。结论:所有腰椎平片显示变窄的椎间隙,CT扫描均有椎间盘病变(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少部分椎间盘病变,其椎间隙不一定变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9年6月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共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6例,Ⅲ度滑脱3例;退变性滑脱15例,峡部裂性滑脱6例,伴椎管狭窄14例,L4/L513例,L5/S18例,腰椎侧凸10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获得12个月~36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时均行X线平片检查。12个月后所有患者植骨全部融合(骨性融合标准是形成连续骨小梁桥接于融合区,动力位椎间成角小于4°,融合率100%,好转率: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椎间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率低、矫形效果丢失少、晚期下腰痛发生率低,应用自体骨块植骨,既能为患者节省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又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苏长安  苏士乐  杨俊 《现代保健》2009,(33):166-167
目的探讨B超检查和CT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B超检查,患者呈屈膝俯卧位,腰背部呈“驼峰背”,纵切于棘旁1~2cm处向中线作15°~30°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从左到右两侧斜切向棘突基底部扫查,测量椎管上下径和前后径,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的大小、内部回声,并观测韧带有无增厚。结果B超检测168例,其中腰椎间盘膨出症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黄韧带增厚7例。CT检测168例其中腰椎间盘膨出症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73例,黄韧带增厚9例。两种检查方法对比,B超诊断符合牢875%,CT诊断符合率8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能检测腰椎棘突结构,显示椎管上下径、前后径,能清晰显示非骨性椎管大小及椎管变窄受压的病理改变,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