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立芹 《职业与健康》2011,27(2):172-174
目的分析北京市平谷区猩红热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2003—2009年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9年平谷区猩红热发病153例。2006、2007年为平谷区猩红热高发时期。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8.24/10万;2004年发病率最低,为0.25/10万。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以中小学生(45.10%)和幼托儿童(47.06%)构成最高。男性(64.71%)高于女性(35.29%)。城区(53.59%)高于农村(46.41%)。近几年发病高峰集中在5、6月份(2个月发病占12个月中的52.94%)。结论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环境,各级医疗保健科应针对在学习生活的群体进行经常性传染病知识培训、宣传、指导。学生、托幼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卫生部门应联合教委通过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暴发,使平谷区猩红热发病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猩红热流行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及预测疫情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共报告790例猩红热病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1.9/10万;3—5月及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间报告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1.65%和30.88%;新安(4.50/10万)和西乡街道(3.33/10万)发病率居前(χ~2=86.2,P0.01);男性年均发病率(2.57/10万)高于女性(1.28/10万)(χ~2=92.27,P0.01);发病主要集中于小年龄段,其中3~7岁组(52.36/10万)年均发病率最高;病例职业构成的前3位为托幼儿童(36.2%)、散居儿童(35.9%)、学生(26.5%)。结论深圳市宝安区猩红热2011年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托幼儿童及学生为猩红热发病的高危人群,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集体单位将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病例报告系统收集的南京市2006-2018年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建立南京市猩红热月发病率ARIMA模型,并对2019年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6-2018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463例,无死亡病例,无聚集性暴发疫情;年均发病率为1.50/10万。2006-2018 年猩红热发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r=0.37,P<0. 001); 近年南京市猩红热发病时间曲线呈现双峰分布,集中于 4~6 月和11月~次年1 月。城区、近郊和远郊的发病率分别为0.52/10 万、4.19/10 万、0.85/10 万。病例主要集中在 4~8岁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72.11%。以幼托儿童和小学生为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7.59%(559/1463)和50.99%(746/1463);男女性别比为1.48:1;预测2019年南京市猩红热年发病数为343,在4~6月和11~12 月各有一个发病高峰。结论 南京市猩红热发病有逐年增高趋势,预测显示2019年猩红热发病率略高于2018年,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来降低猩红热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2004—2013年厦门市猩红热发病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厦门市猩红热发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厦门市报告猩红热938例,年平均发病率3.42/10万,均为散发病例,无死亡病例。2004、2007、2011年出现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为4.24/10万、3.78/10万、5.49/10万。11月—次年6月共报告792例,占发病总数的84.43%。全市6个区均有病例报告。男女比例为1.54:1,1~14岁儿童共报告889例,占发病总数的94.78%,5岁儿童发病率(67.59/10万)最高。职业分布居前三位的为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发病数依次为454例(48.40%)、223例(23.77%)、215例(22.92%)。结论冬春季为厦门市猩红热的高发季节,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为猩红热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北京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及监测系统代表性,了解猩红热的流行规律,探讨发病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0年猩红热发病率、病例分类、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进行描述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2015-2020年哨点医院报告病例数、哨点医院报告病例病原学检测阳性率、全市报告猩红热病例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7-2020年北京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1 324例,2017年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最高(16.77/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冬季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数高于春夏季发病高峰(4 298例vs.3 907例)。男性占比(60.65%)高于女性(39.35%),3-9岁年龄组占比最高(93.04%),病例主要为学生(46.55%)和幼托儿童(44.83%)。病例中城区占比(55.64%)高于郊区(39.61%),外省病例中67.78%为北京儿童医院报告。临床诊断病例占比最高(95.90%)。北京市监测系统中哨点医院报告病例数变化趋势与全市猩红热病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r=0.882,P<0.001)。结论 2017-2020年北京市猩红热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峰季节已由春夏季向冬季转换。病例中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病例仍以托幼儿童、中小学生为主,北京市猩红热监测系统代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2004—2013年猩红热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中2004—2013年猩红热疫情数据,分析猩红热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4—2013年连云港市共报告猩红热1 194例,年均发病率2.553/10万;全市8个县区均有发病,市区发病率显著高于郊县(P0.01);男女发病率比为1.82:1,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6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9.173/10万),其次为7~14岁年龄组(11.257/10万),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6.31%和35.51%;猩红热全年均有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春季(4—6月)和冬季(10—12月)出现明显的发病高峰。结论该市2013年秋季猩红热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应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高发场所提前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许昌市水痘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1年许昌市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累计报告水痘5 28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82/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为7.12/10万~32.06/10万,不同年份报告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平均报告发病率鄢陵县最高,为53.57/10万;5月为发病高峰;男女报告发病率比为1.57∶1;3~8岁年龄段报告发病率较高,4岁最高;20~30岁报告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学生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7.16%。[结论]许昌市水痘报告发病率较高,应加强以预防接种为主的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城区1957~2004年猩红热流行趋势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对北京市城区历年的猩红热发病率进行拟合和预测,摸索猩红热流行规律.[方法]用EXCEL来建立数据库和图形拟合,用SPSS13.0进行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分析和预测,1957~2001年的数据用于建立模型,2002~2004年的数据用于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自1957年以来北京市猩红热发病虽然有波动,但是总体呈不断下降趋势.提示可能有两个周期,分别为6.857 1年和4.800 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预测2008年的发病率为4.707/10万,95%可信限为(1.379,16.071).模型的R2为0.296.[结论]北京市猩红热流行有周期性,猩红热发病的数据适于用ARIMA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仪征市猩红热疫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仪征市猩红热疫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仪征市猩红热发病率为8.50/10万,最低为3.83/10万,最高为12.99/10万;城区高于农村;高发期在4~6月份和11月份至次年1月份;发病年龄以5~8岁为主,性别比值为1.90;发病职业以学生、托幼儿童为主;患者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阳性检出率为63.63%,密切接触者检出率为23.53%;与出诊患者接触、室内通风不良、喜爱聚集活动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006-2010年仪征市猩红热疫情存在高发现象,应加强猩红热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四川省猩红热的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做好猩红热防控与疾病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四川省2016—2020年的猩红热病例资料,使用SPSS 24.0软件对猩红热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6—2020年四川省猩红热累计报告病例数共10 146例。2016—2020年四川省猩红热整体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在0.94/10万~3.17/10万之间波动;男性发病率(2.88/10万)高于女性(2.00/10万)(χ2=331.31,P<0.001)。以10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其中以幼托儿童与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60.48%;报告发病数最高为成都市(占总病例数的39.91%),最低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占总病例数的0.07%)。结论 2016—2019年四川省猩红热发病率较稳定,2020年四川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群采取较严格的防控措施,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提示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猩红热发病存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