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估计山西省某农村既往有偿献血地区18~59岁村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率并分析HCV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山西省某县12个村庄随机抽取660名18~59岁村民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采用标准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医疗史、危险行为等信息,采集7ml静脉血用于检测HCV感染。结果该既往有偿献血地区18~59岁村民总的HCV感染率为8.2%,献血人群HCV感染率为2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曾经献过血(调整OR=14.28,95%CI:6.83~29.87)和输过血(调整OR=8.66,95%CI:2.31~32.47)是该地村民感染HCV的主要危险因素。对献血亚人群分析发现,曾经献过血浆(调整OR=8.56,95%CI:2.87~25.54)是献血者感染HCV的最主要危险因素;1994年及以后停止献血的村民感染HCV的危险性较1994年之前停止献血的低(调整OR=0.32,95%CI:0.11~0.93);女性献血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男性为低(调整OR=0.28,95%CI:0.10~0.83)。结论该献血地区HCV流行水平较高,既往有偿献血(浆)是该地区HCV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该地区居民HCV的二代传播及为阳性患者提供治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农村既往有偿献血社区居民艾滋病病毒检测意愿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农村既往有偿献血社区居民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意愿。方法 选择10个存在既往有偿献血事件的村庄,采用入户调查和村中拦截行人的方式对18~59a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有效问卷共477份,大部分人愿意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随机抽样、普查和只查献血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接受率分别为85.95%、93.08%和60.17%,经统计学检验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人们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愿与调查方式有关。不愿意接受检测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没有感染的可能和担心别人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愿意将HIV阳性检测结果告知配偶、家庭其他成员和家庭以外的人的比例分别为86.37%、53.67%和21.59%。结论 在农村既往有偿献血社区,大部分人愿意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人们较易接受对全体村民进行HIV检测;其检测结果告知范围人们更倾向于局限在家庭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村既往有偿供血地区居民艾滋病相关歧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既往有偿供血地区居民对艾滋病感染者与患者相关歧视的现状,为寻求降低歧视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皖北某县12个存在既往有偿供血的村庄,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对395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农村既往有偿供血地区居民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程度较低,歧视仍较普遍,主要表现为不购买PLWHA家庭生产的食品或副食品(54.50%),不让PLWHA家小孩和自己家小孩一起玩耍(44.70%)。引起歧视的主要原因中,89.32%的居民认为是基于对疾病缺乏了解、恐惧;92.50%的居民认为是因为艾滋病无法治愈的事实;有43.40%的人认为是有关艾滋病传播的传说、偏见。结论农村既往有偿供血地区艾滋病知识知晓仍存在着误区及相关歧视,降低对AIDS患者歧视应作为今后AIDS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重点,其中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是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因既往有偿供血造成艾滋病流行地区艾滋病歧视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安徽省某地利用目的抽样法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家庭成员、村民及卫生工作者中各选择20名共8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艾滋病歧视现象,分析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结果 80名调查对象中,1名未完成调查,在完成调查的79名中,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扩大的歧视[81.0%(64/79)],嫌弃、回避及抛弁,看病时受到歧视[47.4%(28/59)],失去社会支持[33.3%(13/39)]等.艾滋病流行严重的村庄歧视相对较轻,艾滋病流行较轻的村庄歧视较严重.对艾滋病存在错误认识[57.5%(23/40)]、恐惧[32.5%(13/40)]及道德判断是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家人和孩子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多数HIV感染者不愿暴露身份.结论 由于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等,导致歧视现象严重,亟须开展减少歧视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既往有偿献血地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并探索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山西省某县4个村所有18~64岁村民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采用标准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医疗史、危险行为等信息,采集静脉血用于检测HIV抗体。基于广义估计方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被用于分析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分值被用于测量危险因素在当地HIV感染发生中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结果4个村中82.5%(3062/3711)的18~64岁村民参加本次调查,共发现40例HIV感染者,该地区HIV总的感染率为1.3%(40/3062),献血人群和非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分别为4.1%(37/904)和0.1%(3/2158)。多因素分析发现,献全血(调整OR=13.25,95%CI:3.02~58.25)和献血浆(调整OR=87.85,95%CI:22.22~347.27)与该地村民感染HIV有关,二者累计的人群归因分值(PAF)为89.8%。03号村村民感染HIV的危险性高于04号村村民(调整OR=12.26,95%CI:1.46~103.00)。结论该地区HIV感染流行水平相对较低,引起村民HIV感染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既往有偿献血(浆),未出现HIV从献血人群向非献血人群的明显蔓延。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阜南县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南县暗娼、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中学生和村民4类人群对艾滋病知识认识现状,明确现阶段的重点宣传对象与宣传内容。方法2005年3~4月,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类人群共1465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4类人群对艾滋病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暗娼、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中学生和村民的总体知晓率分别为36.2%、61.7%、82.7%和91.8%。对艾滋病病毒经血液、性、和母婴等3个传播途径正确应答率均在70%以上。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低,其中以暗娼人群最低,村民和中学生总体知晓率较高。结论4类人群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应加强对高危人群以及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艾滋病病毒传播潜在危险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艾滋病病毒(HIV)传播潜在危险性。方法选择12个村的HIV感染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献血(浆)员比例、艾滋病知识、性乱行为发生情况和既往病例报告数等7个指标,运用秩和比法(RSR)对各村HIV传播潜在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根据专家评价,HIV感染率权重系数最高(0.28),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权重系数最低(0.09);RSR综合评价结果为:01和02号村发生HIV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较大,03、05、09、10和12号村属于中等,04、06、07、08和11号村发生HIV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较低。结论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HIV传播潜在危险性不同,应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不同的艾滋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既往有偿献血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制定榆次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收集整理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既往有偿献血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度比较低,喜欢获得艾滋病传播加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报纸、杂志及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既往有偿供血地区居民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歧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寻求降低歧视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皖北农村地区选择PLWHA比例较高的一个项目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采用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通过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探讨农村居民对PLWHA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结果在农村既往有偿供血地区居民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程度较低,歧视仍较普遍.结论在农村既往有偿供血地区降低AIDS歧视仍应作为今后AIDS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同时要组织好对病人的关怀和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和有偿献血者中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的感知歧视状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湖北省武汉市及随州市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144例,使用Berger HIV感知歧视量表测量其感知歧视水平。结果 MSM人群的总分和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有偿献血人群。对于有偿献血者中的PLWHA,中年比老年的感知歧视水平更高(β=-23.1222,P0.0001);对于MSM中的PLWHA,有固定收入者比无固定收入者的歧视感知更高(β=24.4629,P=0.0484)。结论不同类型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感知歧视水平差异明显。在提供艾滋病行为干预和临床治疗等服务时,对于感知歧视敏感的患者,更要注重服务方式,避免患者对这些服务产生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