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疟疾是一种蚊媒传染病,按照疟原虫的不同分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共4种类型。疟疾在全球99个国家流行,截止到2010年,全球约有2.19亿人患疟疾,其中81%的病例发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疟疾重度流行区,60%的病例出现在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莫桑比克、印度~([1])。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雌性按蚊叮咬,按蚊叮咬患者或者带虫者的血液后,再叮咬健康人将疟原虫传给健康人。丹东口岸有大量赴非洲劳务人员出入境,沿江有中华按蚊滋生,给疟疾防控工作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龙岩市疟疾流行现状,探讨消除疟疾的可能性.方法 统计2010-2014年“三热病人”血检情况,对2004-2014年疟疾病例进行分析,并分析历年媒介监测资料.结果 2010-2014年共血检“三热病人”10 286人,年均血检率0.86‰,阳性病例8例,总阳性率0.78‰.2004-2014年检出病例34例,均为输入性;间日疟占50%,恶性疟占20.6%,间日疟恶性疟混合占23.5%,未分型占5.9%.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结论 龙岩市输人性疟疾依然存在,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及时网络报告、个案调查和血片复检,是及时发现、治疗和管理病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龙岩市疟疾监测资料,为消除疟疾后防控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4-2016年疟疾病例、“三热”病人血检、媒介和人群知晓率调查资料。结果 2004-2016年报告疟疾病例4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感染34例占85.00%(34/40),间日疟24例占60.00%(24/40),恶性疟6例占15.00%(6/40),间日疟恶性疟复合感染8例占20.00%(8/40),“三热病人”血检阳性者均为主动求诊疑似疟疾病例,中华按蚊种群构成1.52%,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5.47%。结论 龙岩市2004年以来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归国人员是病例侦查发现传染源主要对象,提高医疗机构“三热病人”血检效率及时发现治疗病例和加强大众人群的健康宣教,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重庆口岸2013年输入性虫媒病病例的检测、处置过程,为制定口岸输入性媒介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全国疟疾、登革热监测方案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抗体快速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对媒介传染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3年重庆口岸共检出3例输入性虫媒病病例,分别为恶性疟、间日疟及登革热,其中登革热为重庆口岸首次检出。结论 虫媒传染病检出数量为近年来最多,输入性虫媒病的风险加大。应加强对检验检疫人员的培训,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回国劳务人员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回国劳务人员疟疾病例输入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回国劳务人员不明原因发热者自愿到新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9-2011年自愿检查17人中,共检出疟疾13例,恶性疟12例,间日疟1例.结论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强疟疾疫情监测及口岸检疫查验,及时掌握内外疫情信息,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南平市疟疾流行现状及媒介监测情况,探讨消除疟疾的可持续性。方法收集2004—2013年"三热"血检疟疾病例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共血检发热病人102 600人次,年均血检率3.36‰,阳性病例66例,总阳性率0.64‰。阳性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95.5%(外出感染占81.8%);间日疟占63.6%,恶性疟占28.7%。2个监测点和101个原嗜人按蚊村(点),均未捕获嗜人按蚊。结论南平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提高基层医生诊治能力,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治愈传染源,提高群众知晓率,才能保证消除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永胜县疟疾流行区媒介的全面监测、开展人群血涂片检查及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输入性疟疾(恶性疟)对该县的影响程度,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捕蚊灯诱捕法",每月在各个监测点开展疟疾媒介监测1次;并对监测点开展人群血涂片检查及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捕获按蚊5775只(以中华按蚊为主,其次为微小按蚊和库型按蚊);共采集血涂片3822份,通过染色、镜检,均未查到疟原虫;通过开展线索调查,对缅甸等疟区务工回乡人员34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查到8例外地感染疟原虫病例(均为间日疟)。[结论]永胜县疟疾传播媒介客观存在,传播媒介昆虫以中华按蚊为主;目前尚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病以外地感染病例为主,均为输入性疟疾。[建议]应进一步扩大疟疾媒介监测范围,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的监测管理及媒介控制工作,关注输入性疟疾对该县群众健康的影响,防止二代病例产生。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2006-2009年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近年来的疟疾流行现状,为疟疾防控措施的制订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总结2006-2009年深圳市"三热"病人血检、输入性疟疾主动监测和媒介监测的数据资料,分析病例的地区、虫种、职业、时间等分布特征和和蚊媒分布情况.结果 2006-2009年全市的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24%,2008年因输入性恶性疟的增加使血检阳性率出现明显上升,病例出现最多的地区为罗湖、龙岗和宝安区;恶性疟占总病例数的18.91%,间日疟主要集中于工人群体,高发于6月,恶性疟主要为涉外工作的干部职员;高发月份为2月和10月;主动监测点检出的输入性病例均为恶性疟;媒介监测未发现按蚊种群.结论 深圳市的疟疾疫情和媒介传播环节控制良好,但输人性恶性疟的预防和控制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输入性疟疾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以2010年至2013年上升态势更严峻。输入性疟疾流行以恶性疟为主;输入性疟疾种类分布中,第一位是恶性疟、第二位是间日疟、第三位是卵形疟、第四位是混合疟。输入来源地,主要是非洲和东南亚疟疾高流行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南美洲。输入性疟疾传入无季节性差异,全年各口岸均有输入性恶性疟检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输入性疟疾以间日疟为主,集中在5、6月份。职业分布,劳务输出为第一位,占86.7%;商务活动为第二位,占8.3%;其余为散在旅游观光。疟疾感染原因主要是在非洲野外长时间从事劳务作业,且有被蚊虫叮咬史等。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应依法采取相关措施,对劳务输出人员实施出国旅行卫生的健康干预;加强对于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建德市1999—2017年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疟疾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建德市1999—2017年疟疾年报表、"三热"病人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分析疟疾流行季节、地区、人群分布特征及感染来源等。结果 1999—2017年建德市共报告疟疾70例,年均发病率为0.73/10万;间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分别占81.43%、15.71%和2.86%;死亡1例,为恶性疟。本地病例40例,占57.14%,均为间日疟,发病集中在5—10月,以20~59岁农民为主;其中2004年发生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居民点状暴发流行,持续5年,累计报告32例,占本地病例的80.00%。输入性病例30例,占42.86%,以外出务工感染为主,2012年前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国内高疟区和东南亚,2012年后主要来自非洲。中华按蚊是建德市唯一传疟媒介,叮人率平均为11.00只/(人·夜)。结论建德市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多,主要来源地从国内高疟区和东南亚转变为非洲;本地中华按蚊密度较高,仍需警惕本地疟疾病例的暴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孟连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情况,掌握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疫情特点、流行病学特征,正确评估出入境人员健康风险,为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孟连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统计。结果6年间共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28 353人,检出各种传染病2 469例,总检出率为8.71%,各年度传染病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P〈0.01)。检出率最高的疾病是HBsAg阳性,为6.00%;其次是HIV抗体阳性、HCV抗体阳性、疟疾、梅毒,检出率分别为0.76%、0.73%、0.40%、0.33%;HIV抗体阳性和疟疾感染呈现境外输入性传播特点;调查对象以劳务人员和外籍人员为主,不同职业感染传染病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98.32,P〈0.01)。结论HBsAg阳性和HIV抗体阳性是孟连口岸出入境人员感染的主要传染病,劳务和外籍人员是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辽宁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辽宁口岸2005—2012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以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结果2005—2012年共检出疟疾19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3.60/10万。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间日疟为主,其中11例患者有疟疾史。19例患者全部为男性,主要是中青年,多为劳务人员和船员,多数来自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结论根据辽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疟疾的流行特征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法对东莞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疟疾抗体检测。〔结果〕从4870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疟疾抗体阳性者5名,阳性率10.27/万。〔结论〕东莞口岸仍然存在疟疾传入和再度流行的危险,东莞出入境人群中仍需加强疟疾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出境务工人员的疟疾发病情况,掌握腾冲县疟疾发病的原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逐户调查当地居民中出境务工人员疟史情况,全面掌握腾冲县疟疾疫情动态。结果在调查的勐连、固东和蒲川三乡2007年出境务工人员1 243人员中,发现疟疾560例,患病率为45.05%。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管理是腾冲县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情况,掌握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疫情特点、流行病学特征,正确评估出入境人员健康风险,为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统计。结果 4年间共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9104人,检出各种传染病481例,总检出率为5.28%,各年度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检出率最高的疾病是HBsAg阳性,为3.93%,其次是HIV抗体阳性、HCV抗体阳性、疟疾,检出率分别为0.63%、0.31%、0.28%;HIV抗体阳性和疟疾感染呈现境外输入性传播特点;调查对象以劳务人员和外籍人员为主,不同职业类别传染病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sAg阳性和HIV抗体阳性是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感染的主要传染病,劳务和外籍人员是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地区孟连和澜沧县登革热媒介种类、生态习性和登革热病毒自然感染状况,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孟连和澜沧县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监测点,采用人工诱捕法白天诱捕成蚊,并在房屋内外积水容器捕捞幼虫,采用RTPCR方法对现场捕获的成蚊进行登革热病毒检测。结果 2010年6-10月在孟连和澜沧县监测点共捕获蚊虫6属8亚属22种3436只,其中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33.82%;未捕到埃及伊蚊。3个观察点白纹伊蚊平均房屋指数19.3,容器指数5.84,布雷图指数30.3,千人指数68.5;白纹伊蚊孳生环境类型以竹筒、土罐类和旧轮胎等临时积水容器为主,分别占阳性积水容器数的34.1%、27.5%和17.6%;白纹伊蚊成蚊平均密度为8.98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对捕获的29批白纹伊蚊(1162只)进行RTPCR检测,未发现登革热病毒感染。结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泛,应加强当地登革热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输入性疟疾在四川口岸出入境人群中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期间,在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的出入境人员疟疾检出情况,对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疫源地分布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32例,大部分为归国劳务男性青壮年,疫源地均为非洲国家。结论近年来四川口岸出入境人群中疟疾病例逐渐增多,需进一步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降低输入性疟疾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德宏口岸入境遣返回国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为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提供信息。方法 对2002年11月9日从德宏口岸入境遣返回国的68人进行健康检查,对检出的传染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的传染病感染24例,检出率为35.29%,其中检出10例:HIV感染,检出率为14.71%;7例疟疾感染,检出率为10.27%;6例乙型肝炎感染,检出率为8.82%;1例梅毒感染,检出率为1.47%。在检出的24例感染中,男性23例,女性1例,男女性别比为23:1;从年龄来看,年龄最大为52岁,最小为18岁,高发人群为23~39岁。从职业上看,15例为工人,占感染的62.5%;其次5例为商人,占感染的20.83%;4例为驾驶员,占感染的16.67%。从化程度看,7例为小学化,占感染的29.17%;ll例为初中化,占感染的45.83%;6例为盲,占感染的25%。结论23~39岁的青壮年是德宏口岸入境人员高危重点监测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来自西尼罗热疫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来自西尼罗热疫区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蚊媒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共调查13艘次来自西尼罗热疫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类船舶阳性率平均为84.62%(11/13),已鉴定确认的蚊种达6种,分属蚊科的库蚊属、伊蚊属。凶小库蚊、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等可传播西尼罗热的媒介蚊种为优势种。结论调查证明来自西尼罗热疫区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的情况相当严重,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闽南地区疟疾流行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查清闽南地区疟疾流行规律,以便采取合理的防治对策,作者在闽南以疟疾常规监测与疫点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该地区疟疾病例已占全省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县(市)的石料场、砖瓦厂及周围村庄,病例从外来民工发病和输入为主逐步发展为以本地村民本地感染为主(61.4%),流行季节调查疫点居民原虫率为8.24%,疟史率为45.6%,53个村(点)开展媒介按蚊调查,共捕捉按蚊5种478只,21个村(点)发现微小按蚊,认为闽南地区暴发点呈相同的地理气候区带,并明显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应加强健康教育,采取综合性抗疟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