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 以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作为第一种肥胖(obesity-1)筛查指标,以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作为第二种肥胖(obesity-2)筛查指标,分析出生体重与两种肥胖相关性。方法 选择上海市3所初中和3所小学3 960名7~18岁在校学生。遵循自愿原则,对所有合格入组学生(共3 687名)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学生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出生体重≥2 500 g的儿童中,出生体重每增加1 000 g,其儿童期发生obesity-1的危险性增加1.3倍(OR=1.32,95%CI:1.1~1.59,P=0.003);发生obesity-2危险性增加1.22倍(OR=1.22,95%CI:1.0~1.47,P=0.041)。 结论 在出生体重≥2 500 g的儿童中,出生体重增加,发生两种肥胖危险性均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肇庆市城区出生新生儿性别、体重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妇幼保健工作的计划生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提出对策.方法对近1994~2003年在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4 307名新生儿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不同年份分成10个组,从新生儿性别、体重、城乡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肇庆市城区10年共出生9 329人,其中男性5 165人,女性64 164人;出生人口平均性别比为124,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但较乡镇出生人口性别比146略低;城区出生男性平均体重为3221g,较女性3123g高,经检验两者显著差异(t=11.15,P<0.01);乡镇出生男性平均体重为3 181 g,较女性3 069 g高,两者有显著差异(t=8.14,P<0.01).同样,肇庆市城区出生的男、女新生儿的体重均高于乡镇出生的新生儿体重,经检验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肇庆市城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出生新生儿体重有逐渐增加,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肇庆市城区1994-2003年出生新生儿性别体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2):113-11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出生体重(BW)对学龄前儿童生长水平的影响,探讨宫内生长对儿童期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5年6-10月实施的“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9个城市选择城区健康儿童50 076名。将研究对象按BW分为4组,比较不同组之间儿童的生长水平,及身材矮小、低体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 1)BW与儿童期生长水平正相关:BW≥4.00 kg 组儿童的平均身高较2.50 kg~组高出约3~4 cm,平均体重超出约1.5~2.5 kg,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儿童期生长轨迹存在“趋中”现象:不同BW组的身高、体重水平在婴儿早期差距较大,随年龄增长差距逐渐缩小,但不同组生长轨迹迁移的程度不同:BW2.50 kg~组的身高、体重随年龄增长向上迁移,平均升高25.8和23.8个百分位;3.00 kg~组和3.50 kg~组生长水平变化较小;BW≥4.00 kg组身高、体重向下迁移,降低34.2和31.9个百分位。3)BW较低的组,矮小和低体重的检出率高,四组矮小检出率分别为4.0%、1.8%、1.0%、0.4%,低体重率为4.9%、2.0%、0.6%、0.45% ;BW较高的组,超重、肥胖率较高,四组的超重率分别为6.0%、10.5%、16.4%、25.7%,肥胖率为0.9%、1.9%、4.0%、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BW与儿童期身高、体重水平呈正相关,生长轨迹存在一定程度 “趋中”现象。对BW小于3.0 kg和大于4.0 kg的儿童应密切监测,预防日后矮小、低体重及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重庆市主城区9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及其与出生方式的关系。方法:对2002~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筛查的104 234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及其与出生方式的关系。结果:9年间重庆市主城区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增加趋势;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方式存在差异,出生体重大于4 000 g和出生体重3 500~4 000 g的新生儿组剖宫产率高于其他组。结论:胎儿体重的增长,增加了剖宫产率。重视孕妇孕期体重管理,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可作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肇庆市城区出生新生儿性别、体重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妇幼保健工作的计划生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提出对策。方法:对近1994~2003年在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4 307名新生儿采用回顾性调 查方法,按不同年份分成10个组,从新生儿性别、体重、城乡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肇庆市城区10年共出生9 329人,其 中男性5 165人,女性64 164人;出生人口平均性别比为124,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但较乡镇出生人口性别比146略低;城区出 生男性平均体重为3 221 g,较女性3 123 g高,经检验两者显著差异(t=11.15,P<0.01);乡镇出生男性平均体重为3 181 g,较 女性3 069 g高,两者有显著差异(t=8.14,P<0.01)。同样,肇庆市城区出生的男、女新生儿的体重均高于乡镇出生的新生儿 体重,经检验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肇庆市城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出生新生儿体重有逐渐增 加,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陈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54-1657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儿(LBWI)生后12个月内体重身高增长速度、追赶生长及常见营养性疾病患病情况。方法:将12个月内定期随访5次的92例LBWI作为低体重组,94例正常出生体重儿作为正常体重组,分别比较体重、身高增长趋势、生长追赶及常见营养性疾病患病情况。结果:81.5%的LBWI体重身高在生后12个月内"赶上生长"。LBWI佝偻病、营养不良检出率较正常出生体重儿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系统监测,早期干预,是预防和减少营养性疾病,降低婴儿死亡率,尽早赶上生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8年3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1 437名孕妇及其婴儿资料,根据母亲身高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57.0、157.1~161.0以及> 161.0 cm),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小于胎龄儿的OR值及95%CI。结果研究对象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6.6%、6.3%、3.6%和16.5%。在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和巨大儿有统计学关联。母亲身高每增加1 cm,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减少4.7%(OR=0.953,95%CI=0.939~0.968)和6.8%(OR=0.932,95%CI=0.922~0.942),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11.6%(OR=1.116,95%CI=1.094~1.139)。相对于身高≤157.0 cm组,身高> 161.0 cm组分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减少18.5%(OR...  相似文献   

10.
单纯性肥胖儿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儿童出生体重与肥胖的关系.方法对入托健康体检单纯性肥胖儿71例的出生体重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正常儿104例进行对照.结果单纯性肥胖儿观察组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体重之间、及总体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关系的对应分析与同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室内环境(卡拉OK歌舞厅等有中央空调者)空气质量指标(细菌总数,二氧化碳,湿度,负离子和开场时间)的相互关系。提出改进意见。[方法]调查各指标,据其百分位数分为3个水平,以SPSS10.0的对应分析(ANACOR)与同质分析(HOMALS)命令,进行数据处理与绘图。[结果]对应分析表明;细菌总数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开场时间,细菌总数与开场时间,各2个变量及其3个水平间关系密切;同质分析表明;各3个变量其3个水平间关系也密切;细菌总数,二氧化碳与开场时间,细菌总数,二氧化碳与负离子浓度。二氧化碳,细菌总数随开场时间延长而增加;高二氧化碳的环境常常细菌总数高而负离子浓度低。[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客观存在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能反映空气中的细菌污染情况;加强通风,适当增加湿度,可增高负离子浓度并改善空气质量,对应分析法与X^2检验结果相同,且能更形象,直观地以坐标图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儿和超低出生体质量(ELBW)儿的临床表现.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03例VLBW儿和ELBW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母亲孕期致VLBW儿及ELBW儿的高危因素、患儿生后并发症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03例VLBW儿和ELBW儿的并发症前10位分别为:新生儿肺炎为85例(82.5%)、颅内出血(ICH)为79例(76.6%)、高胆红素血症为60例(58.2%)、呼吸暂停为59例(57.2%)、呼吸衰竭为54例(52.4%)、电解质紊乱为53例(51.4%)、酸碱平衡紊乱为47例(45.6%)、低血糖为40例(38.8%)、贫血为38例(36.9%)、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为28例(27.2%).103例患儿中,存活为84例(81.6%),死亡为8例(7.8%,放弃治疗后死亡为3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为11例(10.7%).结论 及时、恰当地对VLBW儿和ELBW儿给予保暖、营养支持、积极预防并治疗各种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等,可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197例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新会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相关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方法,抽查本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产科和新生儿科住院病历,进行低出生体重儿与非低出生体重儿的对照研究。结果(1)197例低出生体重儿中早产119例,占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为60.4%;多胎、外地户口、产检次数<5次、母亲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征所占比例分别为18.3%,12.7%、27.9%、35.5%,9.1%和14.7%。(2)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出生体重儿与非低出生体重儿比较,早产、多胎、外地户口、产检次数<5次、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征等影响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664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12625围产儿中664例低出生体重儿(LowBirthWeightInfant,LBWI)的出生体重及产妇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39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产科及母孕期情况。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39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年龄、多胎妊娠、孕周、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亲贫血、羊水异常、母亲心血管疾病等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孕周≤32周16.3%;胎盘早剥12.8%;胎膜早破48.2%;多胎妊娠35.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1.9%;母亲贫血27.9%;羊水异常11.1%;母亲心血管疾病2.5%。孕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早期诊断及防治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取北京市四个城区35所小学1-2年级学生10221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其中9712名学生家长填写了包含出生体重、2岁前喂养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和职业等内容的调查问卷。结果: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肥胖超重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低出生体重组(BW<2500g)肥胖的发生率为12.8%,正常出生体重组(BW=2500-3999g)为14.7%,而高出生体重组(BW≥4000g)则高达23.3%,并且以中重度肥胖为主。早产低体重儿的肥胖发生率为18%,明显高于足月小样儿(8.8%)。结论: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早产低体重儿较宫内生长迟缓儿易发生儿童期肥胖。预防肥胖应该从胎儿期抓起。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影响新生儿低体重的因素,我们于1985年9月至1986年6月在北京市东城区进行了一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此区5个地段保健科所辖范围的84名低体重儿及其父母和301名合格对照。使用齒单四格表方法初步筛选重要因素,再以多元Logistic回归估计各重要因素作用大。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亲身高;母亲孕期营养状况;早产;父母亲职业接触化学物质;父亲抽烟等是影响新生儿低体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极低出生体重儿有关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福祥  胡伟  陈林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86-148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6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产科及母孕期情况。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6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年龄、地域,多胎妊娠,孕周,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亲贫血,羊水异常,母亲心血管疾病等与极低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孕周小于等于32周62.1%,胎膜早破51.5%,多胎妊娠31.8%,母亲贫血31.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4.2%,羊水异常13.6%,胎盘早剥9.1%,母亲心血管疾病4.5%。孕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异常是极低出生体重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早期诊断及防治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赵小扬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7):1063-1064
目的分析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因素。方法对在本院出生的187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早产51.34%(96例/187例);双胎16.04%(30例/187例);胎膜早破7.49%(14例/187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6.42%(12例/187例)。低出生体重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3.85%(82例/187例)。结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原因涵盖多个方面,因此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和高危因素的有效管理是防止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活产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根据 1998年中国活产儿出生体重调查数据 ,分析影响出生体重的各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对 1998年 7~ 10月期间在抽样地区出生的孕周≥ 2 8周的活产儿进行出生体重测查。同时调查抽样地区育龄妇女贫血率 ,收集海拔高度、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 【结果】 不同胎龄活产儿出生体重一般是男性高于女性 ,但在孕 2 9周和 31周时女性出生体重略高于男性。不论男女 ,在孕 4 2周以后胎儿体重已经停止增长并出现下降趋势。孕 32周后男女活产儿出生体重随胎龄增长的趋势一致 ,并分别于孕 34周和孕 37周出现 2次增重高峰。出生体重受产次影响 ,第 4产或更高产次活产儿的出生体重明显下降。出生体重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明显下降 ,海拔高度每升高 10 0m ,出生体重下降 6 .1g。随海拔高度的升高 ,宫内发育迟缓儿的发生率和占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均显著升高。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随同地区育龄妇女贫血率增加而显著升高 (χ2 =81.4 ,P <0 .0 0 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 0 0 0元以下地区活产儿的出生体重显著低于 2 0 0 0元以上地区 ,相差达 12 0g。 【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 ,男女胎儿体重增长有 2个高峰 ,分别出现在孕 34和 37周。平均出生体重与同一地区的海拔高度、育龄妇女贫血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