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铅锌矿矿区铅镉砷混合接触对不同暴露人群机体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铅锌矿矿区矿工、矿区居民和无污染地区居民3组人群共96人作为研究对象,对3组人群所处环境中的铅、镉、砷含量,人体血液和尿液的铅、镉、砷含量以及人体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矿工组血中铅、镉、砷含量几何均数分别为216.57,5.04,58.65μg/L,矿区居民组血中铅、镉、砷含量几何均数分别为143.62,2.42,33.24μg/L,均高于对照人群,几何均数分别为81.54,1.18,11.50μg/L(P<0.01).3组人群尿液中的各种毒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矿工和矿区居民的免疫功能相对于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结论 接触铅、镉和砷的矿区矿工和居民免疫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陕南燃煤型砷中毒典型村居民的发砷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健伟  杨林生  虞江萍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72-1974
目的研究陕南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高砷石煤暴露人群发砷含量与年龄、性别、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病区高砷暴露居民的发样90份,对照村居民的发样14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发砷。结果陕南砷暴露村居民发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村,同时显著高于砷中毒病情更加严重的贵州省兴仁县长青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砷暴露人群内部发砷含量随着年龄增加和砷中毒病情加重而增加,符合慢性砷暴露的特征,男性和女性的发砷差异不显著。41名未出现临床体征的居民发砷含量高达7.83 mg/kg,与轻度、中度中毒患者的发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皮肤损伤症状出现之前,砷已经在人体内蓄积并达到有害程度,可能处于亚临床阶段。结论陕南燃煤型砷中毒病区暴露人群具有高砷蓄积特征;无临床体征的高砷暴露人群可能处于亚临床阶段,提示在地方性砷中毒的诊断标准中,应重视发砷值而不能仅注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长期吸入含钍稀土矿尘的矿工肺内钍的沉积量与肝功能5项指标之间是否存在阈值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用高灵敏度负高压人呼出气中钍射气子体收集测量系统对每名被检矿工测定其肺内钍的沉积量。结果研究发现,当接尘矿工肺内钍的沉积量不超过7.26Bq,其肝功能5项指标不会出现异常。结论结合国外文献报道,作者认为长期吸入含钍稀土矿尘矿工肺内钍沉积量与肝功能5项指标之间存在的阈值,可能在7.26Bq至74Bq之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西某矿区居民发砷含量,于2012年12月采集该矿区144名常住居民(男性56名,女性88名)的头发样品,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发砷含量。结果显示,该地区检测对象发砷含量范围为0.02~12.43μg/g,中位数为1.08μg/g,发砷中位数与年龄、居住年限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职业、居住区、性别人群的发砷含量存在差异,即矿工、居住在工业区、男性人群的发砷含量高于相应人群(P0.05)。提示该地区检测对象的发砷含量与工作及居住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配对追踪调查研究了由天然井水引起的地方砷中毒流行地区居民在改水前后发砷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改饮正常水后,居民体内排砷呈一慢性过程;从流行病学的角度上提出了当发砷≥3μg/g时,即可作为慢性砷中毒诊断的参考指标;经改水18个月后发砷恢复正常百分率为39.13%;改水后女性发砷水平较男性发砷水平低(P<0.05),可能与男性饮水量大,砷蓄积水平高及排泄缓慢有关;改水能解除体内的高砷状态,故相当于病因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云南锡矿工人职业性肺癌的流行特征,为预防与控制其高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4-2002年矿工肺癌的发病、死亡及其相关工种和作业环境检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比较,评价暴露于职业环境中氡子体、砷的锡矿工职业性肺癌特征。[结果]云南锡矿的矿工暨冶炼工复合职业史男性肺癌标化死亡率高达1231.13/10^5,是当地普通男性居民肺癌标化死亡率(26.61/10^5)的46.27倍,其高发职业特征显著。作业环境中主要致肺癌危险因素砷、氡子体的暴露与肺癌发病之间存在剂量一效应关景。[结论]流行病学综合分析提示,预防和控制云南锡矿工人肺癌高发的关键是降低工作环境中的氡、砷浓度;其次是在矿工中加强戒烟教育并做好个人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7.
尘肺肺癌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早将癌症与职业联系起来的是英国外科医生Port。职业性肺癌的发现可追朔到100多年前,在德国的Schneeberg铀矿的矿工52%~57%死于当时被称为“矿山病”的肺病,这些矿工接触含有砷化钴、砷化镍及含氡的矿尘。19世纪30年代,德国的Joachimstabl铀矿发现了31例肺癌。上述2个铀矿矿工死因的40%~70%为肺癌。早在1954年已有人怀疑石棉可能与间皮瘤有关。1960年Wagne等在南非青石棉矿区发现了33例间皮瘤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至1976年22个西方国家共报道了4539例间皮瘤,在记录完整的2453例中,43%从事过与石棉有关的职业,9%曾居住在石棉厂矿附近,石棉与间皮瘤的联系得以肯定。砷与皮肤癌的关系早已明确,砷与肺癌因果关系的证实却颇费周折,本世纪20至40年代,德国与法国的葡萄园曾大量喷洒含砷农药,50年代后期这些地区肺癌开始高发,但直到1974—1975年接触者肺癌死亡率资料公布于众后才获承认。有关铬肺癌的报道始于1911年,镍与肺癌的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已被证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个旧地区106例健康人群发砷测定结果95%上限值为4.12μg/g,建议以4.5μg/g为该地区发砷正常值。同时测定了砷污染区健康居民和砷吸收者发砷含量。结果表明砷污染区居民和砷吸收者发中含砷量均比健康人群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认为个旧市砷污染区对居民身体健康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信息动态     
为了解广西某矿区居民发砷含量,于2012年12月采集该矿区144名常住居民(男性56名,女性88名)的头发样品,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发砷含量.结果显示,该地区检测对象发砷含量范围为0.02~12.43 μg/g,中位数为1.08 μg/g,发砷中位数与年龄、居住年限均呈正相关(P<0.05);不同职业、居住区、性别人群的发砷含量存在差异,即矿工、居住在工业区、男性人群的发砷含量高于相应人群(P<0.05).提示该地区检测对象的发砷含量与工作及居住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砷致矿工肺癌危险度的定量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One-hit模型和Weibull的模型分别建立了矿工肺癌发病率与接砷浓度(水平)关系的数学方矿工肺癌发病率与接砷浓度和接触时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并利用已建立的数学方程对60年代首次下井矿工的肺癌发病情况进行了评估。从评估结果看,One-hit模型是一个比较可靠实用的数学模型,两种数学模型在评估矿工终身接触(接触40年)的危险度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染矽尘大鼠肺脏器系数和肺胶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染尘大鼠肺脏器系数和肺胶原含量变化。以寻找评价不同时期矽肺纤维化更合适指标。方法 采用气管注射染矽尘(40mg/鼠)方法建立动物模型;测定肺脏器系数、胶原含量;采用EXCEL作图,采用SPSS8.0数据分析。结果 染矽尘实验动物肺胶原含量在实验第21天前降低。实验第21天后升高;肺脏器系数在实验第7天就出现升高,而且一直持续;实验组肺胶原含量和脏器系数在实验第21天呈现分离趋势;第21天后出现平行增加趋势。结论 评价肺纤维化肺脏器系数和肺胶原含量各有优缺点。矽肺形成第7天就有肺脏器系数升高,并且一直持续;肺胶原含量第21天前先降低。第21天后升高。  相似文献   

12.
炊事员肺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了解决事炊员肺癌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345名炊事员进行了25年死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炊事员肺癌粗死亡率为98.02/10万,与当地居民比较,男女肺癌死亡率明显增高,SMR分别为1.99,2.40(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炊事员现癌高发主要集中于接触油烟浓度较大的烹调工,SMR分别为3.88,6.67(P〈0.05),而接触油烟较轻的白案工肺癌发病率较低。结论 提示  相似文献   

13.
肺癌及癌旁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的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 :收集 2 0例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 ,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Se、Zn、Cu、Fe、Mg、Mn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Se、Zn、Mg的含量和Se/Zn的比值逐渐降低 ,但Cu、Fe、Mn的含量和Cu/Zn、Fe/Zn、Mn/Zn的比值则相反而逐渐升高 (P <0 .0 1)。结论 :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肺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对癌变过程的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MMP-2mRNA和MMP-9mRNA在肺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探讨它们在肺组织损伤修复中作用的分子机制和意义。方法 20只Wister大白鼠,随机分为一个正常组和臭氧攻击损伤后8个时间的实验组,制作大鼠肺损伤模型。应用RT-PCR技术检测MMP-2、MMP-9基因表达规律。结果 成功复制大鼠肺组织损伤动物模型;RTNR检测结果提示:MMP-2、MMP-9基因在正常肺组织为弱表达,在肺组织损伤时表达下调,损伤修复开始时,表达又上调,且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当肺组织损伤修复达正常时,MMP-2、MMP-9基因表达水平减弱,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MMP-2mRNA、MMP-9mRNA的低表达与肺组织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兔尘肺模型制备与肺灌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尘肺的发病机制研究、治疗提供无损伤的家兔尘肺动物模型和肺灌洗方法。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向家兔气管内注入直径≤5μm的粉尘,用改进的灌洗导管进行肺灌洗。结果 染煤尘家兔全肺多处出现点状和片状黑色尘斑,成纤维细胞增生;染矽尘家兔全部发现矽结节且有多处融合。X线摄征片证实染尘家兔两肺非不规则小阴影或片状融合阴影及类圆形阴影等。灌洗液回收率为89%-94%。结论 采用气管插管和改进的灌洗导管制备尘肺模型和进行肺灌洗,方法简便、安全、无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部影像学改变,为临床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1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同期体检的100名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1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设为患儿组,100名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健康组,所有入组患儿及健康儿童均行胸部正位X线检查,比较患儿组治疗前与健康组儿童的胸部正位片结果、患儿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胸部正位片结果,总结支原体肺炎儿童的肺部影像学改变特点.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影像学较健康儿童有明显的特异性,肺部均出现阴影,78.7%的患儿表现为单侧下叶肺部阴影,45.6%患儿肺部纹理增多,根据病程的不同,阴影形状亦不同;健康组儿童肺部仅7.0%出现阴影,且都具有支原体肺炎史,患儿治疗前的肺部阴影发生率为100.0%,治疗后肺部阴影发生率为25.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临床症状较易和病毒性、细菌性肺炎混淆,但支原体肺炎患儿X线胸片显示,其肺部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诊断的重要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宣威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省宣威县是我国农村肺癌髙发地区。前一阶段研究结论认为:室内煤烟污染是其髙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试图在平衡煤烟因素以后,研究其他因素(如吸烟等)与宣威肺癌发生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宣威肺癌髙发的原因。本研究采取个体匹配的方法,收集了110例新发的原发性肺癌病例和426个对照。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除煤烟污染因素外,宣威男性肺癌与吸烟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女性肺癌与吸烟和被动吸烟无明显关系,另外也发现宣威肺癌可能有家族聚集性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有粉尘接触者共171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支气管刷检,对细菌学、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结合职业卫生、临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71例受检者中169例获得了合格肺组织标本,其中166例有肺间质纤维化改变(139例检查出成纤维细胞增生,99例胶原纤维形成),120例有粉尘沉着,40例偏光镜检查阳性,48例普鲁士蓝铁染色阳性。结合职业健康监护、临床、影像学等资料综合分析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确诊各类职业性尘肺病162例,无尘肺7例。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在尘肺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人肺组织DNA加合物的形成与某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37例肺癌患者(男19例、女18例)及37例非肺癌肺部疾病患者(男19例、女18例)肺组织DNA加合物的含量与年龄、性别、吸烟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引起肺组织DNA加合物含量增高的主要因素是吸烟;年龄、性别与肺组织DNA加合物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吸入PFIB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早期肺脏形态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动态观察大鼠吸入PFIB后24 h、72 h时肺脏在光镜、电镜下的改变。结果在24 h点,肺脏表面充血、淤血明显,触感变硬;光镜(10×10)下可看到肺泡萎陷、水肿、出血、红细胞淤滞;透射电镜下看到Ⅰ、Ⅱ型上皮细胞内细胞器(板层体、线粒体、内质网)及细胞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改变;在72 h点,肺表面淤血、肿胀减轻。光镜(10×10)下肺泡萎陷、水肿等较24 h点明显减轻;透射电镜下看到Ⅰ、Ⅱ型上皮细胞内细胞器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在急性肺损伤早期,肺内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聚集,Ⅰ、Ⅱ型上皮细胞内重要细胞器发生损伤性改变。在肺内存在微循环紊乱。在72 h点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增加,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出现恢复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