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面临的挑战及其防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制定并实施有效保障策略和控制措施,确保奥运会期间不受病媒生物危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北京市病媒生物种类、密度消长特点以及危害程度的分析,提出奥运会期间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的危险性以及病媒生物可能造成的骚扰与不利影响;根据2005-2008年奥运会场馆及城区病媒生物密度、病原与抗药性监测结果,以及安全、环保、有效控制和管理措施的筛选,制定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策略。结果北京市存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和病媒生物造成骚扰的危险;健全的管理机制、全面的密度监测、科学合理的用药、统一的灭虫除害、应急队伍的组建等措施成为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的主要策略。结论实施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开展防制技术应用研究,制定各类技术方案,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北京奥运会无重大病媒生物危害事件发生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然灾害灾后常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控制方法和措施。方法分析灾后病媒生物危害和特点,结合相关规范标准,总结监测控制的方法及措施。结果自然灾害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媒生物的孳生繁殖,造成灾区病媒生物局部密度升高、种群结构和生态习性变化,增加了防治难度,极易导致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结论通过加强灾后病媒生物应急监测和控制,开展风险评估,采取以环境治理和化学防制相结合的防控措施,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可降低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确保大灾后无大疫。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保证2014年即将召开的APEC会议期间不受病媒生物危害的影响,对APEC会议期间主要病媒生物危害与相关疾病进行风险评估,为病媒生物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会议的顺利召开。方法于2013对APEC会址10 km范围内的环境进行病媒监测,并收集2011—2012年怀柔区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利用风险矩阵分析法,评估APEC期间发生病媒性疾病的风险。结果 2013年APEC会址周围鼠密度为0.14只/夹次,蚊密度为2.06只/(灯·h),蝇密度为6.23只/笼,蜚蠊密度为0.01只/(张·夜),APEC会议期间存在病媒性传染病发生和病媒生物发生骚扰的危险。发生鼠疫的风险为极严重,发生病媒叮咬、影响感观的风险为极高风险水平,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媒破坏电力的风险为中等风险水平。结论通过科学评估病媒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确保APEC会议无重大病媒生物危害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应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预测北京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危害与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指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带来的危害,避免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方法通过综合分析风险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对风险进行分级。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经验分析法、头脑风暴及专家咨询法等确定风险类别,形成风险列表;然后,通过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综合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并为风险排序提供统一的标准。结果北京奥运会期间存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和病媒生物造成骚扰的危险。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叮咬、骚扰等)及影响观瞻和环境卫生情况很可能发生,咬坏电缆、破坏电力设施的事件则比较罕见;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可归纳为:咬坏电缆、破坏电力设施的事件为中等危害,叮咬、骚扰和影响观瞻、环境卫生情况危害则较小。结论通过科学地识别和评估病媒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全面监测、综合防制、科学用药、组建应急队伍和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确保实现北京奥运会无重大病媒生物危害事件发生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奥帆赛期间鼠类危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5):475-477
2008年8月,青岛市将举办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届时将有世界各国运动员、裁判员、媒体记者、官员等来青参加或观看比赛,同时会有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青旅游观光.为保证奥帆赛期间青岛不受鼠类危害的影响,将鼠类传染病暴发与流行的危险性降至最低,应用风险识别与评估指数矩阵法,依据近年来青岛市病媒生物密度变化情况,特别是奥帆基地病媒生物密度情况以及相关疾病的流行趋势,预测青岛奥帆赛期间病媒生物危害与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指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结局的严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降底病媒生物叮咬与骚扰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2010-2011年通过对大学生运动会(大运会)相关场所主要病媒生物进行监测,掌握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密度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成蚊监测采用C02诱蚊灯法,伊蚊专项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蝇类、鼠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大运会场馆蚊虫的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89.47%(476/532);蝇类优势种为大头金蝇,占捕获总数的37.83%(2428/6419),铜绿蝇占19.16%(1230/6419),棕尾别麻蝇占17.36%(1114/6419);鼠类优势种为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88.37%(38/43);蜚蠊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7.15%(477/491).2011年主要病媒生物密度与2010年相比下降显著,在大运会期间均处于低密度水平,成蚊密度下降20.55%,伊蚊诱卵指数下降77.70%,蝇密度下降91.29%,鼠密度下降44.38%,蜚蠊密度下降73.10%.结论 及时开展监测和控制使得大运会相关场所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大幅度下降,确保了大运会不受病媒生物危害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消毒及病媒生物控制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消毒灭菌工作是医疗机构控制医院感染和托幼机构防控传染病的基础,对医疗及托幼机构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确保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不但骚扰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登革热、乙型脑炎、出血热等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省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分析与效果评估,总结省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的成功经验.方法 对省运会涉及区、场馆及周边进行病媒生物监测与分析,制定防制策略,开展全面系统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了省运会病媒生物密度与危害,实现了省运会期间无重大病媒生物危害事件发生的控制目标.结论 围绕省运会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有效的,所积累的经验对今后常州市重大活动病媒生物控制保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雁栖湖生态示范区病媒生物防制模式。方法对雁栖湖生态示范区病媒生物本底调查结果和雁栖湖地区病媒生物控制保障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病媒生物防制模式。结果雁栖湖生态示范区病媒生物防制模式包括5大部分,即示范区病媒生物监测及控制、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及分级管理;5个环节紧密相连,其中病媒生物监测及控制和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为并行结构。结论经过1年的实施,证实该防制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可总结经验,完善模式,向长效机制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自然灾害发生和病媒生物泛滥时,开展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是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该文主要从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目前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开展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的基础和要点、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对我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辽宁省主要病媒生物(鼠、蚊、蝇、蟑螂)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在辽宁省14个市进行监测,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蚊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蝇密度监测采用诱蝇笼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2017年辽宁全省平均鼠密度为1.27%,城市(居民和餐饮业)为0.73%,农村(村内和村外)为1.89%,平均鼠密度在4月达到高峰,鼠密度为1.61%,从捕获数量上看,全省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61.92%;蚊虫平均密度为20.23只/(灯·h),城市(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和农村(农户和牲畜棚)平均密度分别为3.25和44.00只/(灯·h),蚊虫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8月下旬,密度为63.25只/(灯·h),从捕获数量上来看,中华按蚊成为全省的优势蚊种,所占构成比为38.99%;蝇类总密度为6.03只/(笼·h),蝇类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8月达到峰值[密度为9.96只/(笼·h)],从捕获数量上看,丝光绿蝇为优势种,所占比例为40.11%;蟑螂总密度为0.41只/张,总侵害率为10.72%,蟑螂密度9月达到峰值(0.70只/张),捕获数量中德国小蠊占绝对优势,构成比为99.70%。结论基本了解了辽宁省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今后应坚持对病媒生物的监测,重点关注虫媒传染病的主要媒介,提高监测与预警、预报的水平,为辽宁省病媒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评估天津市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发生的风险,避免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方法通过综合分析风险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对风险进行分级。结果2008--2012年天津市蚊和鼠密度监测结果显示,鼠密度呈逐年下降(0.64%~0.19%),捕获鼠鼠疫F1抗体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均为阴性,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2011年为0.85%,2012年为阴性;蚊密度年平均密度分别为14.11、15.04、16.64、18.82和11.09只/(灯·h),近年来蚊虫携带病原微生物检测均为阴性。天津市蚊媒传播的主要疾病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及鼠类传播的疾病鼠疫、HFRS的发生流行尚属低风险级别。结论天津市存在发生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风险,日常应加强媒介生物密度及主要媒介病原生物携带的监测,对居民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适量储备相关药械,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第26届世界大运会控烟工作现状及居民在公共场所的控烟行为,为深化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深圳市6个区12个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进行随机拦截问卷调查.结果 80.43%的居民对目前的控烟氛围持肯定的态度,53.78%的居民认为目前控烟环境较好.与大运会控烟保障工作启动前的2010年底相比,38.94%的居民认为目前深圳市控烟宣传材料或禁烟标识增多了;36.96%的居民认为目前控烟宣传活动增多了;33.85%的居民认为吸烟人数减少很多了;32.92%的居民认为劝阻吸烟现象增多了.不同性别之间和不同户籍之间的控烟环境总体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63;χ2=7.22,P〉0.13).结论 大运控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与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有关规定等尚存一定差距,今后需要加强政府投入和社会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深圳市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青川县病媒生物种类及密度动态,为病媒生物和媒介生物性疾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蝇密度采用目测法,鼠密度采用鼠迹法。结果蚊、蝇、鼠总平均密度分别为9.40只/(人工.h)、1.38只/m2、0.48处/2 000 m。蚊密度呈逐月下降趋势;蝇密度6 7月波动幅度不大,7月后呈下降趋势,鼠密度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蚊、蝇密度6 7月超过杀虫指标,7月后未超标。结论病媒生物应急监测工作对地震灾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有效控制了蚊、蝇、鼠密度,降低了媒介生物性疾病发生的风险,阻断了相关疾病暴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充分发挥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监测的作用,提高对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将现行的"病媒生物相关疾病监测"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监测"整合为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综合监测,达到公共卫生资源共享及合理配置。方法从4个层次探索综合监测工作机制:①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综合监测机制;②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④特殊大型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综合监测机制。结果应急监测采集到长角血蜱、森林革蜱和血红扇头蜱共89只,捕获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2000余只;常规综合监测各监测点共捕获蚊虫42766只,其中淡色库蚊30871只,占捕蚊总数的72.18%,三带喙库蚊10211只,占23.88%,中华按蚊1322只,占3.09%,白纹伊蚊89只,占0.21%,其它蚊种273只,占0.64%。各监测点共捕鼠321只,捕获率为2.03%,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黑家鼠、黑线姬鼠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0.81%、36.76%、19.94%和2.49%。黑家鼠均在胶南市捕获。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在应急监测中,病原体检测蜱阳性2只(均为长角血蜱),蚊虫均为阴性;常规综合监测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论媒介生物性疾病监测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监测整合的综合监测机制能够实现疫情信息、媒介标本及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共享,对媒介性疾病发生流行的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秀屿港蝇类种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与地方卫生部门对医学媒介生物及虫媒传染病的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诱蝇笼捕集法.结果 通过本次调查,经鉴定蝇类种群组成为四科十八属三十种,以大头金蝇为优势种群.结论 基本摸清秀屿港口岸蝇类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对实施蝇类生物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7.21"水灾后病媒生物密度情况、水灾对病媒生物密度的影响,为灾后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蚊密度监测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目测法,鼠密度监测采用鼠夹法。结果房山区"7.21"水灾后平均蝇密度为3.48只/m2,蚊密度为2.05(只/灯·小时),鼠密度为0.42%。蚊密度低于常年监测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1,P=0.194),鼠密度低于常年监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5,P=0.029)。结论蚊蝇鼠总的密度较低,根据病媒生物的监测结果,指导灾后病媒生物的综合防治,降低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深圳市病媒生物的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设置监测点,分别采用鼠笼法、诱蚊灯法、笼诱法、粘捕法调查鼠、蚊、蝇、蜚蠊的种类和密度.结果 鼠类平均密度为3.21%,较2011年平均密度上升了154.76%,鼠总蚤指数为0.85,较2011年鼠总蚤指数下降了24.00%,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86.64%;蚊类平均密度为11.52只/灯,较2011年平均密度下降了30.77%,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占捕获总数的97.61%;蝇类平均密度为11.06只/笼,较2011年平均密度上升了244.55%,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占捕获总数的46.47%;蜚蠊平均密度为1.09只/盒,较2011年平均密度上升了4.81%,侵害率为14.41%,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6.02%.蚊、蝇、蜚蠊、鼠密度高峰值分别为4、5、9和8月,鼠类密度全年捕获率均>1%.结论 摸清了深圳市病媒生物的基本情况,为该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