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激文  周石 《大众健康》2005,(11):24-25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服过药片,但药片有多少种类?它们的特点如何?就不一定清楚了。在药片这个“大家族”里.兄弟颇多.而且秉性各异。普通片也称“素片”.大多数药片属于此类剂型。这是近代制药较早采用的剂型,可算药片家族中的“老大”。如果这样排起辈来.糖衣片就算“老二”了。而后起之秀——薄膜衣片可算“老三”,其后尚有以下诸多“兄弟”。  相似文献   

2.
凡用过西药或中成药的人都会注意到,有的药片外面包裹了一层“外衣”,有的外面没有包裹“外衣”。这不是制药厂为了药片的外表美观而随意加上的,而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决定是否要包裹“外衣”的。药片一般分为内服片、口含片、外用片和植入片等。有些药物由于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变色、变质、吸潮、有异味以及对口腔粘膜有刺激性等原因,在制作这类口服药片时,必须在外面包一层糖衣。其目的有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美国推出一种智能药片。一年逾七旬的资深宇航员在登上“发现号”航天飞机前吞服了这种约片。该药片可以测量体温和其他重要的生理迹象。美国还要采用类似技术,制出使先天畸形婴儿受益良多的药片。今年,医生将开始在胎儿矫正手术期间把一种约3.3cm长的“药片传感器”植入孕妇子宫。这种药片很小,足以穿过管状内窥镜随时向医生发出预产期中各种危险信号。研究人员还计划研制可以测量pH值、胎儿心脏情况和体内化学物质含量的各种药片。美国推出智能药片  相似文献   

4.
《医疗保健器具》2003,(1):27-27
传统的药片属于“整体型药片”,即由活性成分(药物)加上各种赋形剂然后压制成片剂,它们在胃液中崩解,随后在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种整体性药片有几大弊端,一是服药时必须喝一点水,否则难以下咽,二是特殊人群(如高龄老人、卧床病人和接受大剂量放疗后产生“口干”症状的肿瘤患者)更感受到药片难服,而且普通药片一旦含在口腔里时间过长会引起局部溃疡从而产生不良后果,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很喜欢逞英雄——抓起几颗药片往嘴里塞,眉头一皱,喉头一咽,药片就下去了,仿佛干吞药片足一件了不得的本事。现在,我们都知道,干吞药片对人体是不好的;可是,我们又知不知道,有些药,是一定要“干吃”的呢?  相似文献   

6.
文晓英 《家庭医生》2020,(10):11-14
强大的退烧神效,使安乃近一战成名,但伴随而来的,却是它足以致命的副作用。那些说“我吃了几十年都没事”的,实在是幸运儿啊!还记得那颗大大的、圆乎乎的白色药片吗?感冒高烧不退,把它掰成两半,丢进嘴里,立刻就能尝到苦味,猛喝一口水,药片咽了下去,但苦味,还停留在嘴里……这颗苦涩的白色药片,便是安乃近。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可是全国人民心中的“退烧神药”。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病人服药时不用开水,四五片药倒在掌心,向口腔一抛就“咕噜”向下咽,一些旁观者还对其啧啧称赞,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种干吞药物的做法是危害健康的。 药片通常是由主药(有效成分)和赋形剂(淀粉、糊精、蔗糖等)压制而成的。药片起效的快慢、强弱取决于主药的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药物都是口服用药。药物进入人体后,就开始了体内“旅行”。“第一站”——胃口服药物匆匆滑过食管来到“第一站”——胃。药丸、药片、粉末都必须在这里进行第一次改造——  相似文献   

9.
网购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似乎不淘宝,你就落伍了!但是,随着网购而来的“卡债族”、“网购控”、“抄单族”等,却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吃药需要喝水来送服,但也有“猛士”为了省事会直接干吞药片。最近.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条“健康小贴士”: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些药片或胶囊掰开可能会导致剂量不准确,从而影响药物疗效。患者在吃药时经常有这样的疑惑:“这药片太大了,能不能掰成小块吃?”也有些插了胃管的患者需要把药片研碎,通过胃管打进身体里,他们担心这样做是否会影响药物疗效,产生别的风险。其实,一般的药片,如普通片、胶囊,还有一些分散片,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掰开吃。那么,哪些药是不可以掰开或者研碎后服用的呢?  相似文献   

12.
外用避孕药物多种多样,有药膜、药膏、药片、药栓等。比较起来,避孕药膜使用方便效果较好。 几千例临床试验证明,“外用避孕药膜”杀精子的能力较强,避孕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它的优点是不影响人体内分泌,除个  相似文献   

13.
董薇 《生活与健康》2006,(12):36-37
近来,“奔奔族”三个字广泛地见诸报端和网络,成为继先前的“白领”、“新新”、“布波”等一系列族群类别后网民们的又一力作。概念提出者认为:凡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整日“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年轻人,皆是奔奔族的一员。  相似文献   

14.
服药的学问     
学问一:服药前,先喝口水服药时,很多人习惯“先吞药,再喝水”。殊不知,这么做并不科学,吞下的药片容易黏附在咽喉和食管壁上。正确的做法是:服药前先喝一小口水,润一润咽喉和食管,再用水送服药片,使其更快进入胃内,避免刺激咽喉和食管。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如此“常识”,但凡体积或颗粒较大的药片,只要其表面刻有“槽”(包括“一”字或“十”字印痕),即说明可掰开来服用。换言之,“槽”,无疑是为了帮助服药者能方便地掰开。  相似文献   

16.
不少办公一族工作忙碌、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且常久坐不运动。中医认为“忧思伤脾”,紧张、焦虑等可损伤脾胃。“久坐伤筋”,脾主运化、主肌肉,久坐缺乏运动、劳逸失常,胃肠运动减弱,食物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吃不香、餐后腹胀、嗳气、便秘等。不少朋友问:“黄教授能不能推荐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办公一族也能在日常生活中顾护脾胃呢?”办公一族要调理脾胃,首先要避免以上病因,再结合一些日常茶饮。  相似文献   

17.
《家庭医生》2021,(6):69-69
当然不只为了好看。这么做,有讲究——有效成分的颜色,就是药片的颜色。比如,黄连素是黄色的,所以黄连素片就是黄色的。有些药,需要一层“保护色”。有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对光敏感,长时间暴露在光线下,易发生分解变质,降低药效。添加一层有颜色的包衣或肢囊,可防止药片变质。  相似文献   

18.
邓斌 《大众医学》2009,(8):38-39
B族维生素是一个“大家庭”,虽都归为B族,奇怪的是,它们很多成员的通俗名称并不含“维生素B”。B族维生素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为什么把不同“姓”的成员归为同一“族”呢?原来科学家们最初在米糠中发现了抗脚气病因子,并称之为维生素B,后来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以前命名的维生素B其实是一族物质,因此将它们称为“B族维生素”,并延用至今。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对服药的方法往往不注意,如有的人不管什么药都同饭一起食入,有的人心绞痛发作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不是放在舌下含服,而是吞服。甚至有的人担心速效感冒胶囊服下去会粘在肠子上下不来,而剥开服用。更有甚者将注射针剂倒出来口服等等。如此种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不仅造成了临床上的“药效不佳”或者“副作用增加”。甚至还会导致令人痛心的后果。因此,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非常重要。 药片 一般服用时,多喝些温开水,使药片容易吞下,并帮助溶化吸收,切忌干吞药片。服用糖衣片和胶囊剂。不可咬  相似文献   

20.
“坐班族”是需要坐着上班的一族。它的覆盖面很广。如教师、编辑、记者、医生、IT人员等,都是经常坐着办公的人群。笔者也是一名“坐班族”,年纪轻轻就落下了“坐班族”的通病——肩周炎、腰部酸痛、下肢静脉曲张、全身乏力等。笔者给“坐班族”推荐几种锻炼方法,希望广大朋友也能和我一样,在工作的时候进行锻炼,锻炼的时候进行工作,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伸懒腰当身体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时,肌肉组织的静脉血管就会瘀积很多血液,这时伸个懒腰,便会促使全身大部分肌肉舒张或收缩。在短短数秒钟的伸懒腰动作中,很多瘀滞的血液被赶回心脏,大大增加循环血液的容量,改善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