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西省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疫情持续22d,共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1506人,罹患率为8.85%;采集5份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其中4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疫情的监测、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的培训以及接种疫苗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探索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 ,对某高校和相关联的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病例进行调查,并对部分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结果该起疫情为句容市首起输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由某高校波及相邻某中学,疫情持续19d,某高校共发生流感样病例313例,罹患率为41.44‰,7次采集62份现症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其中25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相邻中学共发生流感样病例40例,罹患率为12.67‰,采集8份现症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其中6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流感样病例的严格隔离是迅速阻断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学校疫情的防控需要重点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分析总结,为今后高校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样病例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在校学生从预案制定、疫情监测、控制输入、隔离治疗4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结果从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后,我校9086名学生中共出现发热病人795例,发病率为8.7%。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占总数的96.5%。结论高校一旦发生疫情,短期内出现大量病例,领导重视及各部门通力合作,建立校内防控网络,加强对发热病人的监测及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止学校暴发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卜海市一起小学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处置情况,为完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90名发病学生的疫情资料.按照<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和<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进行.结果 本起疫情历时10 d,共计90人出现流感样症状,其中1人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以发热(体温≥38℃),伴咳嗽、咽痛等为主.所有患病学生均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轻症为主.未及时彻底隔离发病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低、学生卫生防病意识差是造成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重要原因.结论 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和适时停课足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温监测在高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现场调查结合问卷调查,对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监测的特点及作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某高校共确诊3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3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100%)。2009年10月15日、16日、17日疫情发生的最初3d内,学生在宿舍自测体温发热人数和医院复测体温发热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及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后,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学校采取每日体温监测制度,89.6%的学生认为应该;80.9%的学生认为学校对疫情采取的态度是积极的;65.3%的学生认为通过体温监测能有效地发现和控制疫情,感觉学校里很安全;86.2%的学生降低了对于被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担心。[结论]普及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能明显提高发热病人诊断的准确率,同时正确体温监测对于高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类型流感引发的公众突发事件是非常有用的,能有效减轻学生的不适感,避免形成大范围的恐慌,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校园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广东省广州市2所高校3个不同专业共8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公共卫生专业学生比较,人类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甲型H1NI流感的传播知识掌握较少(P<0.01);更容易对甲型H1N1流感感到担心和恐慌(P<0.05);对甲型H1N1流感有关防疫措施留意较少(P<0.05);认为自己对有关防疫策略了解较少(P<0.05);人类学专业学生较少通过减少口、鼻、眼的触摸以降低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机会(P<0.05);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行为,不同专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了解相对较多,但预防行为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为预防和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教育部、卫生部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切实做好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1].本文总结了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的经验,供其他学校参考.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福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福州市2009年报告甲型H1N1流感1701例,其中死亡病例5例。6月中旬、9月下旬及12月下旬出现3个发病的波峰。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区,发病率以仓山区最高达到57.59/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44:1,以29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比例较高,占总病例数的92.06%。发病以学生和托幼儿童比例较高,占报告病例数的75.43%。结论输入性新发传染病通过依法、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疫情的扩散速度可被最大限度地延缓。各级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幼儿园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重点单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发现与控制中不同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并且为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能够很好的得到控制提供相应的借鉴。方法对该市的3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分析。分别进行学校症状监测、医院症状监测、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检测,最后界定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结果 2009年该市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3起,这3起疫情都是源于学校。这3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病患一共有68例,其中有两起疫情是经过症状监测系统发现的,另外一起是经过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发现的。结论充分的发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以及症状监测系统的功能,有利于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及时发现以及防控,可以有效的避免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继续蔓延。  相似文献   

10.
陈昌福  陈和深  张高敏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223-2224
目的了解宁德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疫情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piInfo软件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宁德市2009年5月—2010年4月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401例,报告发病率为11.93/10万。2009年7月中旬报告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12月中上旬发病人数达到最高峰,次年1月发病人数显著减少,4月以后未报告新发病例。结论 2009年10月以前宁德市主要以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主,主要采取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11月以后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入社区暴发和流行阶段,卫生部门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重点加强学校、社区暴发疫情地控制管理工作,取得了防控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两家哨点医院每周随机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40~60份,提取病毒RNA,采用real-timePCR法进行鉴定。结果 1 545件流感样标本中有290件甲型H1N1阳性,总阳性率为18.77%。青壮年的甲型H1N1流感阳性率较高。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人群因对此新型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而普遍易感。2009年10~12月出现一次小规模社区暴发,流行呈波浪进程,于2009年第42周至第47周出现一次流行高峰。结论西城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状况符合流感大流行的特征,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第二波甲型H1N1流感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武汉市商业服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的认知及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选择商业服务人员进行甲型H1N1流感相关问题与健康行为的调查。结果商业服务人员关注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55.81%)、报纸(50.00%)和网络(27.42%),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在使用网络了解信息上有统计学差异(χ2=6.875,P=0.032)。甲型H1N1流感信息方面关注度居前3位的依次是预防方法(52.58%)、疫情进展(39.35%)和政府措施(32.26%)。调查人群对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16.13%,典型症状的知晓率为28.39%,总体知晓率仅为9.03%。2009年5月前的心理行为主要是担忧(42.90%),5月以后40.65%的人表示无所谓,担忧的比例降低到35.48%,与5月份前比较,心理行为的改变有统计学差异(χ2=13.742,P=0.003)。采取预防措施的比例为90.32%,居前4位的预防措施依次是加强室内通风(46.43%)、增加洗手次数(45.71%)、体育锻炼(35.00%)和室内及手消毒(34.64%)。是否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治甲型H1N1流感在性别上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196,P=0.015)。128人(41.29%)愿意接种疫苗,117人(37.74%)表示无所谓,65人(20.97%)不愿意接种。结论商业服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较差,需要加强这一类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清华  钟萍  贾海梅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65-2366
目的了解福州市马尾区小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暴发原因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为制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福州市马尾区4所学校的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应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4所学校共发生流感样病例146例,罹患率为33.56‰,每起疫情持续时间在3-6 d之间;男女比例为1∶1;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结论 4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没有明显的传染源与传播链,提示存在社区水平的传播。经采取隔离治疗病人,严格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加强教室通风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描述江苏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分析影响学校甲型HIN1流感疫情流行强度的因素。方法:调查和收集江苏省2009年夏秋季报告的全部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数据,包括暴发疫情的强度、暴发单位的一般情况、控制疫情的措施等,对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研究,对影响学校疫情强度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截止11月上旬共报告79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其时间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累计发病1735人,以学校为主要暴发单位;疫情的流行时间与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有关(P〈0.01),报告越及时流行时间越短,疫情的罹患率与疫情报告时已有病例数有关(P=O.006);疫情报告时已有病例越多罹患率越高。结论:江苏省第一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高峰出现在8、9月份,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对控制疫情的强度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四川省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置效果,总结防控经验,为政府和卫生部门科学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收集汇总疫情处置相关信息和各类数据,对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校师生共1201人,确诊甲型H1N1流感46例,无重症病例,在1个甲型H1N1流感最长潜伏期(7d)内未再有确诊病例;1155名隔离师生自最后1例确诊病例出现后7d内未出现流感样症状。结论该校疫情处置得当,甲型H1N1流感流行及时中止。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平谷区15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志忠  薛慧  刘志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68-1870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报告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在该地区的流行模式,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方法对2009年平谷区通过大疫情网络报告的150例甲流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与不同时期的防控策略进行关联,评价防控措施。结果 150例甲流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23∶1;年龄分布以10~1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98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5.33%;职业分布以中学生为最多(101例),占发病总数的67%;地区分布以城镇发病人数多于农村,占发病总数的62.67%;发病时间分布以9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之后疫情呈现下降趋势,至11月份疫情进入平稳、低发水平。结论该地区甲流发病特征与北京市总体甲流疫情流行特征相符,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对延缓疫情播散速度和防治多暴发疫情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安康市流感检测结果,以确认下一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法采集病例咽拭子或鼻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从2009年8月27日到12月31日止,共接受399例疑似甲型H1N1接受筛查的病例中,共有53例(13.3%)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12例(3.0%)被确认为季节性流感(H1、H3型),其他型77例(19.3%)。结论安康市甲流确诊病例以学生为主,暴发疫情的主要场所为学校。建议继续加强对流感的监测工作和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根据疫情进展情况适时间调整甲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北京市普通人群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的因素。方法按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65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病例和65例阴性对照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疫苗接种史,卫生习惯等信息。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疫苗接种史、旅游史、调查前曾出现流感样症状、周围有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调查前曾去医院发热门诊、勤洗手习惯等与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接种史(OR=4.82,95%CI:1.23-19.91)、调查前1月内曾出现过流感样症状(OR=2.53,95%CI:1.01-6.25),勤洗手习惯(OR=0.21,95%CI:0.06-0.74)等3个因素与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有关。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史、旅游史、曾出现流感样症状、曾与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接触、勤洗手习惯等与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有关。提示应当继续推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加强手卫生等一般措施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HIV/AIDS人群甲型H1N1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HIV/AIDS人群甲型H1N1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7-10月,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抽取262名龙岗区CDC红丝带之家的HIV/AIDS随访人群(15~49岁)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血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和CD4+T细胞,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HIV/AIDS患者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在调查的262例HIV/AIDS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40)22例,抗体阳性率为8.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7.6。卡方检验结果提示,HIV/AIDS患者的性别、户籍、婚姻、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和生活习惯、有无发热咳嗽咽痛病史、有否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感染甲型H1N1流感无影响(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高(OR=4.11)、CD4+T细胞越低(OR=2.579)的HIV/AIDS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可能性就越大。结论 HIV/AIDS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较低,是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在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时须重点防控和保护;而HIV/AIDS的年龄和CD4+T细胞水平是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亳州市2013年一所学校流感暴发疫情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及抗原变异情况。方法从132名具有流感症状的学生当中随机采集10份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阳性标本接种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并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进行血凝素(HA)作基因测序,分析基因及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10份标本中Realtime RT-PCR鉴定有8份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分离培养6份阳性,并对其进行基因测序,HA基因与疫苗株同源性为98.4%,HA基因氨基酸变异分析显示,有多个位点发生变异。结论此次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HA序列与我国及其他国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HA基因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异情况,需密切关注甲型H1N1的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