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某军区陆军新兵集训期间军事训练伤和非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部队开展新兵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军区2011年度1389名新兵作为调查对象,随访收集新兵集训3个月内发生的伤害信息,并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影响因素的信息.采用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伤害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9.4%,其中训练伤发生率为7.5%,占所有伤害的80.0%;非训练伤发生率为1.9%,占所有伤害的20.0%.伤害发生时间呈双峰分布,分别于第5-6周和第9周达到高峰;伤害性质以扭伤/拉伤/搓伤为主,伤害部位以下肢最多,分别占所有伤害的65.4%、61.5%;训练伤主要发生在体能训练中,占所有训练伤的53.8%.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城市籍(IRR=1.51;95%CI:1.02~ 2.22)和自评训练量过大(IRR=2.32;95%CI:1.46~3.70)新兵发生伤害的风险明显高于农村籍和自评训练量尚可承受的新兵.结论 该军区2011年度陆军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9.4%,其中训练伤发生率高于非训练伤,来自城市新兵和自觉训练量大的新兵应作为伤害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军校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军校2012年9月入伍的陆军参训新兵6个训练营中抽取1200名新兵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探讨入伍新兵训练阶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分析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兵集训期间伤害发生率为9.17%,其中训练伤发生率为7.50%,占总伤害中的81.82%,非训练伤发生率为1.67%,占总伤害18.18%。受伤时间分别在第7周和第10周达到高峰,伤害类型以扭伤/擦伤/拉伤为主(64.55%),受伤的部位主要在双下肢(61.82%),发生的训练伤主要是体能训练引起(66.67%)。训练伤影响因素单因素结果示:户籍为城市的新兵训练伤受伤率(9.87%)明显高于农村新兵(6.42%)(P0.05),不同性别、民族、独生子女情况、家庭经济条件、体重计数训练伤伤害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受伤组的自觉训练量明显高于非受伤组(P0.05),且受伤组的训练内容掌握程度、训练前热身准备程度、训练衣服及鞋子舒适度评分均少于非受伤组(P0.05)。多因素结果示:户籍属于城市及自觉训练量大是影响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军校新兵入伍训练阶段训练伤的发生率为7.50%,高于非训练伤,且户籍为城市的新兵及自觉训练量大的新兵应该作为避免发生训练伤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部队开展新兵训练伤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7个省市武警总队2013年度参加训练的2090名新兵,收集新兵集训3个月内发生的伤害信息,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军事训练伤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7个总队2013年度新兵集训期伤害发生率为11.4%。训练伤中骨关节伤最多,接近50%。受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对训练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模型的变量有训练前的热身。结论下肢是新兵训练伤的主要部位,其中训练前未进行热身是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将其作为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消防新兵集训期训练伤的发生特点,探索训练伤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分类标准》进行军事训练伤诊断与分类.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度和2010年度新兵集训期训练伤的昼夜发生率分别为3.05‰和3.39‰.2009年度关节损伤比例较大,而2010年则以软组织损伤所占比例较高.2009年度的急性损伤比较高,而2010年则以慢性损伤比例较高.两年度训练伤均以下肢最多.两年度新兵集训期的关节损伤和软组织损伤均在第2周迅速攀升,第3~4周为发病最高峰.结论 重视集训开始前2周的适应性训练,强调科学组训,强化心理素质训练,有望降低公安消防新兵集训期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南长沙市成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长沙市芙蓉区2013年3—4月和开福区2014年4—5月慢性病基线调查中的伤害数据,对辖区内≥18岁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伤害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采用发生率比(IRR)衡量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共6 397人,其中女性占58.2%,已婚者占80.4%,离退休人员占24.8%,平均年龄为(52.0±16.5)岁。被调查人群伤害人数发生率为3.6%(95%CI=3.2%~4.1%),伤害人次数发生率为4.5%(95%CI=4.0%~5.0%)。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摔伤、道路交通伤害、其他伤害,伤害次数发生率分别为2.6%、0.7%和0.7%。在伤害的严重程度方面,平均住院19.1天,伤害致残率为2.1%。在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中,以行人和骑电动车及其乘客身份为主,分别占36.2%和31.9%。稳定的婚姻生活和工作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地区、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对伤害发生次数无影响。结论长沙市2个区居民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摔伤、道路交通伤害、其他伤害;婚姻状况和职业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武警部队基地化新训模式下新兵新训期间训练伤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新兵新训期军事训练伤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部2015年度参加训练的新兵1000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分为个人情况和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两部分。军事训练伤诊断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训练伤发生率为26.55%。城乡背景、营养状况、吸烟史、碳酸饮料饮用习惯、运动习惯等不同的新兵,其训练伤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兵集训第6-10周发生损伤较多;入伍前营养状况较差、不良生活习惯及农村新兵易发生训练伤;应重视体能训练中劈叉训练、"冲坡"跑、器械训练的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公安消防某部新兵集训期伤病发生情况,探索伤病预防措施.方法 动态登记整个集训期所有新兵伤病发生情况,用SPSS 11.0进行数据分析.指标采用昼夜发生率和构成比.结果 2009和2010年度总昼夜发病率分别为32.21‰和29.05‰ (P> 0.05).2009年度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和某些传染性疾病所占比例较大,而2010年度呼吸系统疾病和军事训练伤所占比例较大.2009和2010年度呼吸系统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均最高(91.36%和85.23%),军事训练伤中均以踝关节扭伤所占比例最高(51.90%和34.95%).腹泻居消化系统疾病第1位.2009年度腹泻、痤疮和疥疮的昼夜发生率高于2010年度(P<0.05),而腿、足疼痛低于2010年度(P<0.05).结论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可减少60%以上的伤病.预防踝、膝关节扭伤对减少军事训练伤有重要意义.严抓饮食卫生是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皮肤病防治知识宣传和传染性疾病监测、诊断与隔离是集训期宣传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海军某部新兵新训期间疾病发生情况和规律,为做好新兵新训期间的卫勤保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度海军某部秋季入伍的1800名新兵在集训期间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新兵集训期间共发生疾病1598例,居前3位的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523例(29.06%)、训练伤462例(25.67%)、皮肤病236例(13.11%),三者发病率67.83%,占总发病的76.41%。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出现在集训第3~4周,训练伤的发病高峰出现在集训第7~8周,皮肤病的发病高峰出现在集训第1~2周。结论新兵集训期间疾病的发生以呼吸系统疾病、训练伤和皮肤病为主,且与训练周期有关,在新兵新训的相应时间段,加强卫生防病的薄弱环节,强化防治措施,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病防病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新兵新训期间的的发病率,提高训练效果,提升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某部新兵下肢军事训练伤伤情分布情况,探讨致伤因素并制定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9年度某部572例参训新兵进行下肢训练伤伤情调查,分析训练伤类型分布、致伤时间段分布、致伤科目分布、致伤人群分布,探讨致伤原因.结果 572名新兵中,共发生下肢军事训练伤127例,总发生率为22.2%,主要为急性创伤性损伤,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武警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情况、性质、原因、课目,为减少新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对北京、河南、湖北、江苏、山西、四川、浙江7个省市2013年度参加训练的2090名新兵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生军事训练伤239例,发生率为11.4%,其中以过劳性损伤多见,占70.3%。膝关节及以下部位的损伤最多,占伤者总数的89.1%。训练过多或负荷过大是发生损伤最主要的原因,另外热身不足和意外损伤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训练伤主要症状是训练时轻度疼痛。3000 m跑是最容易导致训练伤的科目,占到了所有训练科目训练伤的55.2%。结论训练伤发生与训练科目有密切联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西北某驻军战士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西北某地驻军战士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法 ,对西北某驻军部队 30 85名军人进行 1年伤害发生情况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2 2 .33% ,例次率 2 4 .4 4 %。伤害中训练伤发生例次率 (14 .2 9% )高于非训练伤 (10 .15 % ) (χ2 =2 4 .75 ,P <0 .0 1)。训练伤 1年兵 (15 .86 % )高于 2年兵 (10 .4 2 % ) (χ2 =19.86 ,P <0 .0 1) ,非训练伤入伍年限差别不大。结论 部队要重视战士伤害的研究与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武警新兵过劳性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警新兵过劳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为部队选兵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武警某部2000年男性新兵805人,随访1年;对其体质、体能进行测量和评价,检出其中过劳性损伤病例93人,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果:武警新兵过劳性损伤的累积发生率为8.5人次/100人年,占军事训练伤的77.7%。,过劳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为训练中间无休息、就激性生活事件,缺乏体育活动和下肢损伤史。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OR值,分别为10.19、14.57、2.36、4.53。结论:在选兵时应选择身体素质好,剔除有下肢损伤史者。在训练中,及时与战士沟通了解情况,避免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负面影响,还要加强新兵的营养,减少过劳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军事训练等级考核期间部队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就诊登记,定期巡诊的方法,整群调查8个建制连的男性官兵在训练考评期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结果]该部队在8个月的军事训练等级考评期间训练伤发生率为23.22%;训练伤发生率随军龄的增加逐渐下降;急性创伤性损伤发生率高于慢性过劳性损伤,急性创伤性损伤中关节扭伤发生率最高(占9.47%),其次为挫伤(占2.00%)、擦伤(占1.60%)、急性腰扭伤(占0.67%)和撕脱撕裂伤(占0.26%);慢性过劳性损伤以滑膜炎发生最多(占2.54%),其次为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占1.87%)、跖筋膜炎(占1.74%)、肌腱炎(占1.20%)、腰肌劳损(占1.07%)、疲劳性骨折(占0.53%)、髌骨软骨软化症(占0.27%)。损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占78.74%;其次为上肢、躯干和头部。下肢损伤以踝关节损伤最常见,其次为小腿、膝关节和足部。训练伤影响因素主要有训练强度过大、技术动作错误、场地不良、心里紧张、思想麻痹、有外伤史、睡眠不良、身体素质差等。伤员住院及伤休人均3.63d,其中有45.98%恢复良好。[结论]在高强度军事体能训练中,要普及训练伤防护知识,科学施训,特别要重视入伍1~2年士兵下肢急性创伤性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某高原部队新兵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近年来某部高原部队新兵训练伤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军事训练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每年某部新兵中抽取500人,利用医疗分队巡诊、卫生队门诊及住院登记等方法填写军事训练伤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表,5年内共调查2500人次。结果某部2003—2007年新兵训练伤发生率平均为20.6%,呈逐年下降趋势,受伤部位分布趋势呈下肢〉上肢〉腰背部〉胸腹部〉头面部,损伤类型分布趋势呈软组织挫伤〉关节扭伤〉冻伤〉骨折〉内脏器官损伤。致损伤因素分析显示,训练伤发生率以独生子低于非独生子,高中及大学生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通过心理素质测试者低于未通过者,二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2003—2007年间,某部新兵训练伤致伤率逐年下降,独生子、高文化程度及心理素质良好是降低训练伤发生率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入伍新兵集训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口学因素和人格因素的关系,为科学制定心理训练和选拔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2年入伍新兵1436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以团体形式施测,结果与国人、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并分析焦虑、抑郁水平与16种人格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抽样新兵SAS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SDS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10.4%的新兵有焦虑症状,15.4%有抑郁症状,6.9%的新兵焦虑合并抑郁。(2)不同学历新兵焦虑、抑郁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独生子女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3)与全国军人常模比较,抽样新兵16种个性因子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4)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和自律性与焦虑、抑郁得分均呈中度负相关(r为-0.545~-0.403;-0.562~-0.385,P0.01)。忧虑性和紧张性与焦虑、抑郁得分均呈中度正相关(r为0.493~0.501;0.493~0.503,P0.01)。结论抽样新兵心理状况较好,集训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历、是否独生子女及人格特质中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pattern of hospitalised injuries in injured child motor vehicle passengers involved in traffic crashes differs in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of New South Wales (NSW). METHODS: This study compared injuries of hospitalised child motor vehicle passengers resident in rural areas with those from urban areas. The NSW Inpatient Statistics Collection (ISC), a population-based dataset, was used to select cases for the period of July 2000 to June 2004. The hospitalised injury rate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urban/rural status using Poisson regression. Injury rate ratios (IRR) comparing rural and urban children were computed overall and for specific injury types. RESULTS: Overall, 1,286 children (aged 0-15 years) residing in NSW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NSW ISC internally linked datasets as being separated from hospital for injuries resulting from a motor vehicle crash. The overall hospitalised injury incidence rates for child motor vehicle passengers resident in rural and urban NSW areas were 46.75 (95% CI 36.63-59.66) and 20.13 (95% CI 17.94-22.58) per 100,000 children respectively. The rural/urban IRR for comparing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isation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RR=2.10, 95% CI 1.78-2.48). The IRR was also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cross most injury types. The largest risk disparity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children was in 9-12 year-olds (IRR=2.33, 95% CI 1.73-3.13).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S: There is an elevated injury incidence rate in rural resident children, compared with their urban counterparts. This differential should be addressed in future road safety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部新兵人群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状况,为新兵人群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目标人群采取整群抽样,采用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1449名新兵血清中流感病毒A(Flu A)、流感病毒B(Flu 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腺病毒(AD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共5种病毒IgM抗体。结果检测的5种呼吸道病毒感染在某部新兵人群中均存在,按照病毒感染率高低依次为Flu A(35.6%)、Flu B(28.2%)、PIV(24.8%)、ADV(13.5%)和RSV(6.7%)。不同病毒感染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结论新兵人群对5种呼吸道病毒均易感,以流感病毒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驻疆某部新兵应付方式,为制定提高新兵应付技巧和维护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驻疆某野战部队25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查。结果 (1)驻疆某部新兵应付方式各因子分与中国士兵常模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城市、独生子女新兵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农村、非独生子女新兵(P<0.01)。(3)有工作经历新兵的解决问题、求助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无工作经历新兵(P<0.01)。(4)年龄≥21岁新兵的解决问题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20岁以下新兵(P<0.0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新兵的退避应付方式得分显著低于高中、中专以下新兵(P<0.05)。结论驻疆某部新兵采用的应付方式总体是积极的;农村、非独生子女、有工作经历、文化程度较高、年长是新兵具备良好应付方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某部2013年度新兵睡眠质量与心理应激的关系及睡眠质量影响因素,为完善新兵心理服务工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量表(PSET)和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671名男性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受测新兵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1.8%,PSQI各项因子检出率居高的前3位依次是日间功能障碍(24.7%)、入睡时间(23.6%)和主观睡眠质量(19.8%)。受测新兵PSET测评T分为50.03±10.04,其中283人PSET测评T分≥70,占总数的10.6%。2356名睡眠质量好的新兵中心理应激异常发生率为1.9%,315名睡眠质量差的新兵中心理应激异常发生率为75.9%,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新兵睡眠质量总分呈显著相关的因素有心理应激评分、气候适应、饮食适应、管理适应、想家和训练伤痛(P〈0.01),其中与心理应激评分的相关系数较高(r=0.477)。结论心理应激是新兵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诱因,提高新兵心理承受力和适应能力是新兵心理服务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部队广大官兵训练伤构成,并分析其危害程度,为合理安排军人训练课目,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住院疾病分类年报表的指标中以构成比、病死率、平均住院日、人次平均住院费高而治愈率低作为疾病危害程度的标准,采用秩和比法(Ran k sum ration,RSR)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对部队广大官兵危害程度最严重的训练伤是脊柱骨折、股骨骨折、肱骨骨折,危害比较严重的训练伤依次是胫腓骨折、脱位、扭伤和劳损、前臂骨折、骨性关节炎、手腕部骨折、开放性创伤和血管损伤。结论提高部队对训练伤疾病的认识,加强训练伤防治知识的学习,科学施训参训,预防和减少训练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