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输入性血吸虫病37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海、深圳、浙江省(市)原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几十年积极防治,分别于1985年和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随后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迄今未发现内源性急性感染或新感染病人(畜),也  相似文献   

2.
我市1984年已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多年未见急性血吸虫病发生。1999年7月29日湖州市中心医院报告,该院传染科收治了一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为此本站即派专业人员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病史调查 患者沈继荣,男,39岁,湖州市下昂镇洋角圩村人。下昂镇为血吸虫病非流行乡(镇)。患者过去一直在家务农,但于1999年2月19日去安徽省繁昌县新林养殖场从事水产养殖业,并承包了鱼塘养殖,经常接触塘水。7月8日从繁昌返回下昂时,途中开始发热,并感到全身乏力。其后发热不退,并有多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9年浦东新区累计接报确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2例,无危重和死亡病例,均由东南亚国家输入.输入的高峰出现在8月.病例以20~49岁中青...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斗门县输入血吸虫病人后是否可能形成血吸虫病的传播流行。方法 对输入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周围人群进行血吸虫病感染检查及钉螺孳生情况调查。结果 仅发现4例输入性病例,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病例;在5个镇的15个管理区共调查水渠边长度88330m,调查低洼茺地374268.48m^2。未发现钉螺的孳生。结论 在斗门县等非血吸虫病疫区,只要及时治疗输入性病例,加强螺情监测,严防钉螺的输入,就不会形成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输入性血吸虫病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市于1992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在1990年发生最后一例输入性血吸虫病后,已连续13年来无发病报告.2003年9月,我市发现两例输入性血吸虫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区2005年以来报告和管理的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为输入性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本区2005—2011年报告和管理的12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9.3岁。患者的输入国为东南亚国家,1例在海南旅游期间发病。12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蚊子叮咬史,急性发病,首发症状为发热。8例患者有头痛表现,5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4例患者出现皮疹、背部压痛,其余与登革热相关的临床表现还有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登革热ELISA检测结果:IgM+IgG阳性6例,仅IgM阳性3例,仅IgG阳性2例,二者均阴性1例。结论长宁区输入性登革热的风险长期存在,对于在疫区居住、旅游和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应考虑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可能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苏州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现状,为科学管理、优化救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所有晚血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B超检查,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进行确诊分型,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苏州市晚血患者2 420人,其分布与各市(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和历史累计查出血吸虫病患者数呈高度相关(r=0.949、0.946,P均<0.001)。所有患者中男性845人(34.92%),女性1 575人(65.08%),不同市(区)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91,P<0.001)。患者平均年龄(76.80±7.55)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高于男性患者(F=72.01,P<0.001)。晚血类型以巨脾型(2 165人,89.42%)为主。所有患者病情分类中痊愈895人(36.98%),好转1 337人(55.25%),未愈188人(7.77%),不同晚血类型的患者病情情况不同(χ2=226.034,P<0.001),其中腹水型患者最差。所有患者中有1 438例(59.42%)劳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监测螺情,采用压碎法检查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对有螺村和来自或往返于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的人畜进行筛查和病情监测。结果浙江省2013年有螺乡镇98个,有螺村369个;钉螺面积94.21 hm2,解剖钉螺55 62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查病130 450人,阳性率为0.84%;其中流动人口血清学查病75 317人,阳性率为0.85%。粪检1 112人,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者,查出输入性血吸虫感染者14人。有历史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1 161例,救助率100.00%。结论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尚有大面积残存钉螺面积,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现,今后血防重点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浙江省2005-2013年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进行流行特征分析,提出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浙江省2005-2013年登革热疫情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浙江省2005-2013年共报告登革热294例,除2009年一起在输入性病例后造成本地196例发病的暴发疫情外,其余98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97例是境外输入。输入性病例数每年波动在2~39例之间;7—10月是发病高峰;20~49岁人群发病数最多,发病主要人群为到登革热疫区的务工、经商和旅游人员。结论浙江省每年发生登革热输入疫情较为频繁,引发本地感染风险较大,需要加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动态,为修订监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全省血吸虫病年报表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全省有螺乡镇96个,有螺村328个,实有钉螺面积74.18 hm2,新查出有螺面积0.75 hm2;解剖钉螺102 99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调查10.80万人,阳性652人,阳性率为0.60%;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9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或病畜).全省救治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 095例.结论 浙江省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钉螺面积有所增加,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相关机构应继续坚持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消除策略.  相似文献   

11.
输入性血吸虫病病情监测及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浙江省输入性血吸虫病情及成本效率,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按照《浙江省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后监测巩固技术方案(试行)》,开展流动人口血吸虫病主动监测;按照“医疗单位疑似血吸虫病专项报病制度”,开展流动人口血吸虫病被动监测。建立“输入性血吸虫病例数据库”,并进行主动和被动监测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1996~2005年共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85例,其中主动监测查病发现的患者占42.35%(36/85),被动监测医院查病发现的患者占57.65%(49/85)。被动监测成本分别低于常规主动监测和选择性主动监测的62.6倍和15.9倍,显示了较高的成本效率。结论在做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主动监测工作的同时,应加强被动监测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在全省开展螺情和病情监测.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病情监测用血清学筛查阳性者粪检,对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人(畜)采用血清学筛查监测病情,血清阳性者进一步粪检.结果 在17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59.62 hm2,其中新查出有螺面积0.53 hm2;解剖钉螺71 450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查病139 896人,阳性1279人,阳性率为0.91%;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9例,其中2例急性病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畜).结论 今后要继续加强监测,查清螺情,压缩残存钉螺,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曾是全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省份之一,经过50多年的积极防治,全省于1987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96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血防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2009年度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发展动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对浙江省54个县的439个乡(镇)3559个村开展螺情和病情监测.结果 在21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95.97 hm2;解剖钉螺84 48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根据血清学监测,查病189 884人,阳性2752人,阳性率为1.49%;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20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分析今后血防重点仍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螺情调查与疫区人群的检查相结合.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病情监测用血清学筛选阳性者后粪检,检查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人(畜).结果 对浙江省53个县的427个乡(镇)4193个村开展查螺,在22个县的84个乡349个村查到钉螺,面积122.02hm2,捕获并解剖钉螺107 613只,结果均阴性.查病210 989人,未发现本地患者,但查到输入性病例24例.全省共确认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060例,并已展开救助.结论 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残存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今后血防重点是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云南孟连陆路口岸疟疾输入病例及其媒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孟连陆路口岸疟疾病例输入情况及其口岸疟疾媒介种类情况。方法对入境发热病人采取快速诊断卡和血片镜检方法进行检测,以确定疟疾输入病例;采取室内外半通宵人工诱捕方法观察疟疾媒介种类。结果 2006—2010年在口岸共发现疟疾输入病例111例,其中间日疟66例,恶性疟44例,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共捕获9种按蚊658只,其中中华按蚊311只,占47.26%,微小按蚊13只,占1.98%。结论孟连口岸出入境人员频繁,疟疾输入病例较多,当地口岸检疫部门应加强口岸出入境人员疟疾疑似病例及其媒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广东省首次报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个案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追踪观察方法,对广东省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个案进行持续追踪观察,收集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共报告325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其流行曲线与确诊病例流行曲线相似,出现两个峰,分别在1月27日至2月5日和3月17-26日。325例个案中,184例(占56.6%)后续转为确诊病例,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其年龄M为40岁,93.5%(172/184)的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在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3 d内出现症状;141例(占43.4%)持续无症状,属于隐性感染者,占同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8.6%(141/1 642),其年龄M为27岁,从首次采样检测阳性到出院时间M为14 d,90.8%(138/141)的隐性感染者在28 d内出院转集中隔离观察,从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到末次采样检测阳性时间间隔最长73 d。隐性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0.3%,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2.2%。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年龄、感染来源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为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与0~19岁组比较,40~59岁、≥60岁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2.730(1.380~5.402)和5.302(2.199~12.783),P值分别为0.004和0.000。境内感染无症状感染者更易转为确诊病例(OR=7.121,P=0.000)。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存在无症状感染现象,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可能强于隐性感染者,高年龄组、境内感染是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需引起关注,后续需要在人群中开展血清学调查,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衢州市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衢州市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年来衢州市共报告肠道传染病5类15 193例,年报告发病率波动于64.74/10万~124.81/10万,呈单峰分布,2007年最高。发病病种以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占70.62%。发病时间集中在5~12月。报告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χ2=457.92,P<0.01)。散居儿童、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0~岁组发病最多,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04,P<0.0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区疫情管理,掌握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疫情时间分布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2003年血吸虫病重大疫情的应急处理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和分析200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重大疫情起因、特点和处理情况。方法 按照卫生部重大疫情标准,对2003年全省范围内发生的血吸虫病重大疫情进行核实、调查,并收集有关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安徽省发生血吸虫病重大疫情6起,其中5起在疫情发生地启动预案,除2起异地感染误诊外,其余急性感染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无病例死亡,对高危人群进行了预防性治疗,无继发急性感染病例,疫点得到了及时处理,疫情及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实施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对疫情的及时发现、报告、控制和处理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暴露出的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