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保胎液对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小鼠着床位点数及分布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米非司酮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从妊娠第1天起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地屈孕酮和保胎液灌胃治疗。于妊娠第4天上午皮下注射米非司酮,每只0.08mg。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于妊娠第5天腹腔静脉注射1%浓度的TrypanBlue0.3ml,观察10min,取出子宫,观察蓝染点,计算胚泡着床位点数。结果:中药治疗组,西药组,模型组小鼠胚泡着床位点数均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治疗组,西药组小鼠着床位点数明显提高(P<0.05)。结论:保胎液能够增加着床障碍小鼠的胚泡着床位点数,从而有利于胚泡的着床,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李莉  章汉旺  邓彧  李清  段秀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11-1413
目的:探讨来曲唑和克罗米酚促排卵对小鼠排卵前期和着床期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以及着床期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LE组(来曲唑组,12只)、CC组(克罗米酚组,12只)及对照组(12只)。促排卵后分别于排卵前期和着床期(妊娠第4.5天)取小鼠血清和子宫,利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测定子宫内膜厚度、腺体的面积、周长和最大直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着床期小鼠子宫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排卵前期无论是E2水平还是子宫内膜的厚度,LE组均低于对照组和CC组。在着床期(D4.5)CC组E2和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LE组情况下,所测该组小鼠子宫内膜腺体的面积、周长、直径的结果以及子宫内膜上皮ER、PR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E组的表达与对照组相似。同时发现,CC组小鼠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结论:LE虽然于排卵前期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并不优于CC,但却不影响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有利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改变,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组织和正常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通过积分的方式计算两者比值。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肌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肌瘤组PR/ER在子宫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均低于肌组织,分泌期肌瘤组与正常组PR/ER分别高于增殖期(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孕激素及孕激素受体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且以月经后半期为主。  相似文献   

4.
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汉旺  高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24-1326
目的: 探讨控制性超排卵对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学结构特点, 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清洁级(SD) 小鼠随机等分为两组, 第1组(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NS); 第2组(用药组) GnRHa+HMG+HCG组。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学结构特点、免疫组织学技术测定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超微结构的特点。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测定, 用药组小鼠子宫内膜24hER, 24h、48hPR和48hER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前三者P值均<0. 05, 后者P<0 .01); 24h、48hER, 24hPR和48hPR染色强度分析。结果显示, 用药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前三者P值均<0. 05, 后者P<0. 01)。子宫内膜成熟度, 用药组与对照组两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0 .01), 用药组子宫内膜明显发育延迟;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示, 用药组细胞胞膜转换较对照组延迟, 胞饮泡发育滞后。结论: 应用控制性超排卵治疗导致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组织发育成熟延迟。内膜PR、ER降调不良, 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 导致临床妊娠率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GnRHα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然受孕组(NC)和超促排卵组(COH)小鼠性交后第3~6天(3~6d.p.c)子宫内膜LPAR3mRNA和蛋白表达的表达。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雌、孕激素浓度。结果:COH组3d.p.cLPAR3mRNA和蛋白的表达最强,NC组4d.p.c表达最强。其余相应各时间点两组间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孕激素在两组均随着妊娠天数增加而升高。相应同期各时间点COH组高于NC组(P<0.05)。结论:COH可能通过改变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LPAR3的时序变化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影响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6.
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中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改变,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临床上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组织和正常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通过积分的方式计算两者比值.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肌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肌瘤组PR/ER在子宫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均低于肌组织,分泌期肌瘤组与正常组PR/ER分别高于增殖期(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孕激素及孕激素受体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且以月经后半期为主.  相似文献   

7.
陈瑾  陈晓勇  王振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2024-2027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法对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小鼠予阿拉瑞林/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构建超排卵小鼠模型,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中药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补肾健脾活血中药、阿司匹林、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干预。在小鼠种植窗期取子宫中段组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LI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与阿司匹林组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LIF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LIF mRNA的表达高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法可以提高超排卵状态下子宫内膜LIF mRNA的表达水平,改善超排卵状态下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雌、孕激素受体在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以及选择性剖宫产产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对分娩发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产妇(实验组)胎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以18例选择性剖宫产为对照组,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中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73.79±13.09)%和(74.02±14.40)%,两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P>0.05):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11±14.90)%和(82.65±14.30)%,两组经比较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4,P>0.05).结论 人类妊娠末期至分娩发动前,雌、孕激素受体在产妇妊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下降.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可能就是分娩发动的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126例子宫内膜分泌不良的不孕妇女分别使用雌、孕激素类药物治疗(A组60例),单纯孕激素治疗(B组66例),用流式细胞仪定量观察用药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及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A组用药后ER、PR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且组织学变化接近正常月经周期内膜或与其同步。而B组用药前后ER、PR含量及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变化(P>0.05,P>0.05),部分病例的ER、PR含量有下降趋势。提示对ER、PR含量低下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者,合理使用雌、孕激素类药物治疗,可提高靶细胞的受体含量、使内膜发育得到改善,是不孕症治疗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较其它促排卵方案理想,但是控制性超排卵仍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影响,使胚胎着床发生障碍,妊娠率降低.控制性超排卵主要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性因子整合素、白血病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态学标记胞饮突的生长发育,并使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降调不良,干扰内源性激素水平,进而影响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失败患者复融周期月经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变化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IVF/ICSI周期失败患者,复融周期月经来潮24 h内行内膜搔刮术,将刮出物中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按子宫内膜病理分型,分为分泌正常、分泌反应欠佳、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比较各组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变化及复融周期胚胎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共获病理报告317例,分泌正常子宫内膜共96例,分泌反应欠佳子宫内膜共143例,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共78例。增生反应组宫外孕发生率(6.41%)高于分泌反应正常组(0.00%)和分泌反应欠佳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反应正常组的胚胎着床率(45.79%)和生化妊娠率(62.5%)均高于分泌反应欠佳组(38.08%,50.35%)和增生反应组(34.84%,47.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反应欠佳组流产率(14.69%)高于分泌反应正常组(7.29%)和增生反应组(8.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融周期胚胎移植可以选择分泌良好的周期进行,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超排卵(COH)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注射日激素水平与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with donor seman,IVF-D/ICSI-D)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D或ICSI-D助孕的157例患者170个取卵周期资料,比较妊娠组及非妊娠组HCG日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根据HCG日孕酮水平分为≤0.9μg/L组及>0.9μg/L组,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妊娠组HCG日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未妊娠组(P<0.05);孕酮>0.9μg/L组较≤0.9μg/L组HCG日血清E2水平、获卵率升高(P<0.05),而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降低(P<0.05),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受精率、卵裂率及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日孕酮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根据HCG日孕酮值可有效预测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冻融胚胎移植(FET)过程中,患者子宫内膜受体表达及内膜组织形态学对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助孕的不孕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于尿LH阳性的6~10天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对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表皮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染色强度和染色分布进行半定量分析。随访IVF-ET、FET结局,分为IVF-ET妊娠组18例,IVF-ET非妊娠组26例,FET妊娠组14例,FET非妊娠组22例。结果:IVF-ET妊娠组和FET妊娠组的ER、PR、EGFR均比IVF-ET非妊娠组、FET非妊娠组积分值高(P<0.05)。IVF-ET妊娠组、FET妊娠组的分泌期比率比IVF-ET非妊娠组、FET非妊娠组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ER、PR、EG-FR表达影响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移植结局,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流产后大鼠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雌激素(E)、孕激素(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观察,探讨净宫饮缩短流产后大鼠阴道出血时间的机理。方法:将妊娠大鼠80只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净宫饮组、益母草冲剂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光镜对组织进行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指标。结果:其余3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分别与净宫饮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大鼠的平均β-HCG、E2水平分别与净宫饮组比较,在d0、d7、d9无明显差异(P>0.05),在d16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大鼠PR、ER与净宫饮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净宫饮配合药物流产终止早孕,可以降低蜕膜组织中PR表达水平,提高ER的表达水平,降低流产后血β-HCG、E2(d0、d7、d9)、P,使治疗组d16的E2水平明显升高;减少大鼠药流后子宫蜕膜的炎性浸润,促进内膜修复,缩短大鼠的阴道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5.
周剑利  韩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867-3871
目的:探讨大鼠卵巢组织冷冻、解冻和自体皮下移植后甾体激素分泌和卵泡生长发育的恢复情况。方法:将大鼠卵巢组织在程序性降温设备中缓慢冷冻,在液氮中保存14天后快速解冻。将新鲜和冻融后的大鼠卵巢组织分别自体异位移植于去势成年雌鼠的腹股沟皮下。术后每日行阴道细胞涂片检查,观察动情周期恢复情况,并分别于移植后4周和8周取移植卵巢进行组织学检查并测定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结果:新鲜组和冷冻组分别有80.6%和48.5%的大鼠恢复了动情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组和冷冻组首次恢复动情周期的天数分别为(8.72±1.69)天和(18.15±2.4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术后4周时冷冻组的E2和P水平与假手术组及新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移植术后8周时3组激素水平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和冷冻组移植术后4周和8周时移植物内均可见丰富的血管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和黄体。结论:大鼠的卵巢组织可以较好的耐受冷冻损伤,适宜条件下可以复苏恢复甾体激素的分泌,并且有卵泡的生长和发育。非血管吻合自体异位移植卵巢组织的方法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是冻存卵巢组织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调经促孕丸结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序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DOR不孕症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序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调经促孕丸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变化、患者的窦卵泡数(AFC)、卵巢直径(OVD)及卵巢基质血流阻力指数(RI),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SH、LH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078、3.112,均P<0.05),血清E2、AMH较治疗前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2.908、3.024,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436、1.011、0.978、1.44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AFC较治疗前显著上升(t=2.899,P<0.05),卵巢基质R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325,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48、0.472,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VD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21、0.890,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内成功妊娠19例,妊娠率为46.34%(19/41),对照组治疗后1年内成功妊娠10例,妊娠率为23.81%(10/42),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34,P<0.05).结论 调经促孕丸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序贯治疗DOR不孕症可有效提高卵巢功能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补佳乐)与结合雌激素(倍美力)对克罗米芬(CC)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子宫动脉血流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60例原因不明性不排卵的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应用不同的药物分为克罗米芬组(Ⅰ组),克罗米芬+倍美力(Ⅱ组)和克罗米芬+补佳乐组(Ⅲ组),每组各20例;将25例因男方因素就诊、排卵正常的不孕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病人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排卵后7天子宫内膜厚度、孕酮(P)水平、PI、RI和临床妊娠率。结果:Ⅰ组病人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所占比例和排卵后7天子宫内膜厚度、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G日和排卵后7天PI值、RI值高于对照组(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HCG日A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排卵后7天子宫内膜厚度、P值高于Ⅰ组(P<0.05~P<0.01),Ⅲ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HCG日和排卵后7天PI值和RI值与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HCG日和排卵后7天子宫内膜厚度、P值及临床妊娠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卵泡期小剂量雌激素不增加子宫动脉血流,可纠正克罗米芬促排卵引起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提高妊娠率,戊酸雌二醇优于结合雌激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对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成本差异,寻找具有高成本-效果比的黄体支持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人着床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其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索反复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胚胎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23例为实验组,同期初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即妊娠的患者31例为对照组,着床窗期(排卵后第6~7天)微创法吸取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及其mRNA的表达,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LPAR3和HB-EGF及其mRNA在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中均呈阳性表达,两者在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RIF组的LPAR3和HB-EGF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PAR3和HB-EGF mRNA表达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IF组患者年龄、FSH使用天数(天)和剂量(I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P(μ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PAR3参与了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过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表达降低,与HB-EGF在表达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良好参考指标。着床窗期血P水平降低、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的低表达可能导致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