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256例HBV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重叠感染甲、乙、丙、丁、戊型肝下炎病毒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以HBV重叠感染HDV,HEV,HCV为主,分别占 38%,29.7%和16.4%,222例(86.7%)为双重感染,34例(13.3%)为多重感染,结果显示:HBV感染是HCC的主要危险因素,HBV重叠感染增加肝细胞恶变的可能性,具有协同致癌作用。作者提出,预防和控制HBV感染和重叠感染对降低HCC发病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吴伟慎 《职业与健康》2014,(19):2818-2820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全球约有3.5亿人(5%)为HBV慢性感染者,其中75%为亚洲人,而HCV的慢性感染者为1.5亿人(2%)。乙型和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硬化中的57%和原发性肝癌中的78%为HBV或HCV感染引起。作者将中国、亚洲和美国的HBV、HCV和HCC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述比较,并分析当前危险因素等。在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HBV和HCV仍是HCC的主要危险因素,HBV疫苗的使用显著降低了HBV感染率,进而降低了HCC的患病率,而将来HCV可能取代HBV成为主要危险因素;乙醇作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已被确认为发生肝细胞癌(HCC)的一种主要危险因素。当甲胎蛋白(AFP)>400ng/ml时可高度怀疑为HCC。 作者报告1例男性慢性丙型肝炎(CHC)伴肝硬变患者,其血清AFP峰值达768ng/ml。3年来系列影像检查未发现HCC证据。经α2b-IFN(5 MU,3次/周,共6个月)治疗后转氨酶与AFP正常。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经常发展成慢性携带状态和肝硬变。一般认为,HCV感染所致肝细胞癌都经过肝硬变阶段,即肝硬变是肝细胞癌的先决条件。作者观察了19例无肝硬变和无已知非病毒危险因素的肝细胞癌患者,并对其肝组织中的HBV和HCV基因组及HCV基因型进行了分析,以探讨HCV感染是否有直接的致癌作用。 19份经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癌组织和非癌组织标本获自组织学证实没有肝硬变,且血清HBsAg阴性的患者。用RIA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某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现患率以及影响HC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7月在该院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4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其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果74例患者中,HCV抗体阳性23例,HCV感染率31.08%。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液透析持续时间、输血史、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每周血液透析次数;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液透析持续时间和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是影响HCV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和接受透析治疗医院数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HCV感染的直接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肝细胞癌(HCC)病人。有证据表明,意大利HCC日益增多,其病因除乙型肝炎病毒(HBV)及酒精外,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可能是另一重要诱病因素。意大利和西班牙输血后非甲非乙(NANB)型肝炎患者中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84%和85%。为探讨HCC与HCV之间的关系,作者对132例HCC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HCV母婴垂直传播的策略,降低HCV的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临床备孕及妊娠女性提高妊娠安全性、提高新生儿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6例HCV感染阳性孕妇,对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进行HCV检测,判断是否为HCV感染,对新生儿母亲临床资料、围产期HCV感染相关指标、生产方式、产后喂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影响HC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因素。结果 126例HCV感染孕妇娩出新生儿126例,其中11例为HCV感染及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率8.7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HIV感染、HCV载量>1.0×10~6拷贝/ml、ALT>110IU/ml、阴道产、纯母乳喂养是HCV孕妇围产期新生儿发生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CV母婴垂直传播危险因素大多数可以通过预防控制加以避免,临床应加强对HCV妊娠患者HCV载量、ALT、AST水平的随访,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选择适合的生产及喂养方式,降低HCV的母婴垂直传播率。  相似文献   

8.
8331例原发性肝癌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亲青  赵怀辉  杨晓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2):1662-166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国内外1987~2009年关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30篇,累计病例8331例,对照24449例。结果各主要危险因素按比值比高低分别为:HCV感染,HBV感染,个人肝病史,糖尿病,精神心理因素,盐渍食品,性别,家族肝癌及其他肿瘤史,饮酒,吸烟,饮沟塘水,避孕药,咖啡。结论原发性肝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为HCV感染、HBV感染、个人肝病史、糖尿病等,而口服避孕药和饮咖啡则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HCV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6例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76例2型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发生HCV感染31例,感染率为40.79%;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每周血液透析次数、输血史、透析设备破膜、行透析治疗医院数5个因素与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HCV感染有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OR=2.010)、透析设备破膜(OR=2.131)以及行透析治疗医院数(OR=2.980)等均是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HC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HCV感染率较高,与血液透析持续时间、透析设备破膜及行透析治疗医院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丁瑞敏  王保玲 《江苏预防医学》2022,33(2):187-188,191
目的 了解郑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TP)重叠感染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对郑州市确证HIV感染者问卷调查及HCV、HBV、TP感染检测,分析重叠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64例HIV感染者HCV、HBV、TP重叠感染发生率为63.64%,其中重叠感染H...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发生肝细胞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已开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就长期HCV感染后与肝细胞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HCV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HBV和肝细胞癌(HCC)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然而HCC有一大部分发生在没有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的病人中,这提示其他病毒或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尤其是不断有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也是HCC的相关因素。本文报告用抗-HCV检测进一步探索HCV与HCC及HCC与输血史的关系。对某大学医院1958年4月至1989年6月住院的12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231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分析。125例乙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夫妻长期共同生活是否会有增加HCV感染的危险,作者对15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包括以前报道的84例)的配偶进行了抗-HCV、HCV RNA的测定,并鉴定了其HCV基因型别。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认识的加深,有关其发病机理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HCV的直接致病作用可能参与急性感染致肝损害过程,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造成肝脏损害尤其是慢性损害的重要原因,而对HCV致肝细胞癌(HCC)的机理仍了解较少。本文就HCV的直接致病作用,HCV感染的免疫发病机理及HCV与HCC的相关性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脏疾病的二个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和饮酒。为了弄清饮酒对HCV复制及干扰素疗效的影响,作者进行了本研究。 研究对象为53例(男性40例,女性13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全部患者抗-HCV和HCV RNA阳性,HBsAg阴性。调查患者一生饮酒的消费情况,包括饮酒的种类、每日常饮酒量以及饮酒史。如  相似文献   

16.
侵入性诊断或治疗操作可成为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的传播途径之一。在对消化科病人检查过程中,内镜活检是引发HCV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1例已知的HCV患者在结肠镜检查期间将HCV传播给了另外2例病人。  相似文献   

17.
最近,HCV感染被认为是发生糖尿病的一种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调查感染HCV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1991年3月由日本和美国从事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的专家参加的丙型肝炎病毒所致肝细胞癌(HCC)会议的概况.这次会议主要探讨了HCV与HCC的相关性,HCV的基因组结构,HCV的株变异,测定HCV感染的方法及抗HCV的治疗方法等.会议旨在通过交流最新研究进展,以加快了解HCC的病因.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全球输血后肝炎的重要原因。以前的研究认为HCV病人的家庭成员中HCV传播不常见,但HCV是否存在家庭内传播仍有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阐明HCV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评价HCV感染成人的家庭成员中HCV感染的家庭聚集性。 研究对象选自1993年9月~1994年2月间韩国汉城某医学中心定期体检发现的180例抗-HCV阳性病人,其中134例病人(74.4%)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性传播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性仍有争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过去用“第一代”方法检测HCV感染,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很大。根据Zaaijer等对HCV聚合酶链反应(PCR)可靠性的调查显示,开展该技术的实验室仅16%准确无误,因此即使作了PCR检查,其结果也可能并不可靠。二是性伙伴中的HCV感染并不能解释其它可能的危险因素。据此,作者用第二代抗-HCV测定法并经已确认的HCV cDNA-PCR鉴定,以评估HCV病毒血症者异性伴侣的HC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