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比较干预和对照组近 4 60 0名上海社区妇女项目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 ( KAP)的状况 ,评估脑卒中社区防治优化项目对其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 ,项目干预相对较难改善一般社区妇女所具备的关于正常血压的知识、认为成人每年应量血压的态度和平时量血压的行为 ,较易提高关于高血压演变和 4项控制血压措施的知识 ,且自报高血压妇女在定期量血压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方面项目干预效果良好。提示项目干预在改善社区妇女较专门的高血压知识上效果较好 ,对重点人群的行为干预初见成效。宜借助患者角色理论加深对自报高血压妇女 KAP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前后北京市崇文区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其控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北京市崇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辖区医院中,选择4家医院作为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控烟健康教育,另外选择4家医院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吸烟状况、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共调查3093人,干预后共调查3172人。干预后,干预组在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具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对吸烟导致肺癌、气管炎和冠心病的知晓率达到了85%以上,大部分控烟知识点的知晓率能够达到50%以上;态度上,97.8%的干预组调查对象认为“医生应主动宣讲吸烟的危害及戒烟知识”,行为上,接受过戒烟培训的比例由31.8%升高到77.1%;吸烟率由18.9%下降到10.9%。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改变医务人员的吸烟行为、控烟理念及态度,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从而推进全社会的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人群的吸烟知识、态度及行为影响,为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吸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天津市某社区进行控烟干预1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按年龄、性别等比例随机抽样,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计算机二次录入数据,SPSS10.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干预后人群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有明显提高,认为吸烟和被动吸烟有中度危害的比例增加(分别为χ2=27.75,P=0.000;χ2=18.09,P=0.000);社区人群和医护人员对尼古丁替代戒烟法的了解增加(χ2=95.14,P=0.000),制定戒烟计划的比例增加(χ2=5.49,P=0.019),但干预前、后吸烟率及劝阻吸烟的比例没有明显改变。结论社区干预可有效提高人群的吸烟相关知识,但这种短期的社区干预对戒烟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建议社区干预要适当延长时间和增加强度,并与其他控烟方法相互配合以期达到最佳控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学校控烟工作的有效途径,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某校07级卫生专业的全体新生为调查对象,对比控烟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吸烟相关健康知识、行为及吸烟状况。结果控烟干预措施对普及吸烟相关健康知识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对吸烟的态度和行为。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学生对吸烟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学生参与控烟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存在认识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结论学校控烟工作形势严峻,平时要加强监督引导尤其是男生,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合肥市城市社区控烟综合干预模式。方法按照项目统一要求进行控烟知识态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家庭综合行为干预等措施。结果社区人群的控烟知识、态度、行为都比干预前有较大的提高。结论在城市社区坚持开展烟草控制工作确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新余市开展被动吸烟控制的有效策略,并对控制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采用修订和实施公共场所禁止吸炯政策和法规、社会动员、创建无炯单位、创建无烟家庭和无烟社区、建立健全烟草控制社会网络等5大控烟策略在新余市开展控烟干预。于干预前(2007年6月)和干预后(2008年12月)采用现场观察法对新余市政府对外办公大楼、医院、学校、交通机构、餐馆和网吧6类28个场所的禁止吸烟的执行情况和禁止吸烟效果进行调查。采取拦截调查法对场所内人群1400人和市区内人群1000人进行关于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吸烟相关知识和态度等的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6类场所禁烟力度和禁烟执行效果均显著改善(P〈0.05)。干预后人群对被动吸烟健康知识认识正确率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人群对学校、政府办公室、交通机构、网吧和餐厅的禁烟政策的支持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新余市被动吸烟控制5大策略的实施对提高群众吸烟危害知晓及控烟意识、降低被动吸烟暴露有效。  相似文献   

7.
社区内婴儿家长吸烟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社区内通过“爱婴医院”随访对吸烟的干预效果。方法:利用“爱婴医院”产后随的有利时机(随访时间为产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两个月,3个月,4个月),对65例婴儿家庭进行吸烟行为干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果:通过对社区内婴儿家庭进行吸烟行为干预,使婴儿家长对“被动吸烟对婴儿及儿童的危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吸烟行为明显改善,且干预组戒烟成功率达到12.3%,结论:利用“爱婴医院”社区内随访的有利时机,进行控烟行为干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医学生参与控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在医学生中开展控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3—4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某医科大学2 039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根据知-信-行(KAP)理论模式设计,并利用AMOS 24.0软件构建扩展KAP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347人(15.0%)表示陌生人在自己身旁吸烟会劝他不要吸烟,839人(36.1%)表示在有明显戒烟标志的场所看到他人吸烟会上前劝阻,1 795人(77.7%)表示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会主动询问服务对象吸烟情况,扩展KAP模型拟合良好。影响医学生参与控烟意愿的因素有媒体控烟信息、控烟知识、态度、对烟草危害性认知及亲友吸烟行为,总效应系数分别为0.406、0.284、0.382、0.126、-0.120。结论媒体控烟宣传是影响医学生参与控烟的主要因素,控烟知识、态度直接影响医学生参与控烟意愿。应在大力开展媒体控烟的同时加强医学生的控烟知识和烟草危害性教育,培养参与控烟的责任感,促进其形成主动参与控烟的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20家无烟医疗卫生机构项目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浙江省20家医疗机构开展控烟干预工作,改善卫生医疗系统的控烟环境。方法开展以政策制定、场所干预、人群干预、社会动员共4种类别的活动为主的控烟干预活动,干预前后问卷调查卫生工作者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卫生工作者的吸烟率由干预前的15.24%下降到干预后的12.05%,戒烟率由干预前的2.72%上升到干预后的3.19%,吸烟20支以上的烟民由原来的25.58%下降到15.69%;到楼内指定吸烟区吸烟的烟民由原来的38.20%上升到52.30%;考虑戒烟的人数由原来的30.62%上升到36.27%;卫生工作者对吸烟相关的7种疾病的认识和被动吸烟相关的6种疾病的认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开展无烟医疗机构项目,对于提高卫生工作者拒绝烟草使用的健康信念、健康行为以及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健康环境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控烟干预对医务人员吸烟行为的影响效果,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控烟能力的方法,推进医院无烟环境建设。方法以参加无烟城市盖茨中国控烟项目的青岛市5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经过1年的环境、政策、健康教育等控烟干预手段,评价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和控烟能力干预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干预,医务人员总体吸烟率下降,吸烟量降低;对吸烟和二手烟的认知有了改变;支持无烟政策,在诊疗过程中为就诊者提供烟草危害知识和戒烟服务能力提高。结论针对医务人员控烟的行为是积极可行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健康教育措施效果显著,但在戒烟技巧、戒烟政策常态化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1.
戒烟干预对吸烟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戒烟干预对戒烟门诊求助者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以2008年10 月至2013 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戒烟门诊就医的未使用戒烟药物的吸烟者为研究对象,戒烟门诊医师首诊时为吸烟者进行≥30 min的面对面咨询和心理干预,之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共进行4次随访电话干预(每次15~20 min).对照组为2012 年8月至2013 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某病区常规查体的吸烟者,基线和随访时均不进行干预。比较基线和1年随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烟草相关知、信、行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14例和213例研究对象。意向性分析显示,干预组1年随访烟草相关知、信方面共有5个变量的知晓/同意率高于基线。两组的1年随访时点戒烟率分别为4.7%和27.3%.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1年随访时戒烟率与暴露于戒烟干预、女性、尼古丁依赖评分低和烟草相关知识及态度正向变化(吸烟导致心脏病、应该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产品推广、吸烟浪费金钱和酒楼、饭店应该全面禁烟)共7个变量呈正相关,其OR值(95%CI)分别为2.85(2.00~4.07)、3.34(1.23~9.07)、2.78(1.64~4.72)、2.30(1.03~5.15)、5.33(1.47~19.32)、6.32(1.56~25.62)和10.47(2.25~48.84).结论 戒烟门诊求助者的烟草危害认知水平普遍较高,通过系统化戒烟干预,部分吸烟者知识及态度有了一定提高。烟草相关知识及态度的有益转变,有利于提高戒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医院吸烟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在闵行区选择3家人口构成、吸烟率相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分为3组,以其所有职工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照无烟医院标准进行管理;干预组1实施为期一年的控烟行政措施干预方法;干预组2实施为期一年的控烟技能培训干预方法。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2个干预组在吸烟有害因素知晓率、控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吸烟行为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其中干预组l的吸烟率下降了4.2%,干预组2的吸烟率下降了6.0%,对照组的吸烟率上升了7.0%,干预组1和2的吸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个干预组对病人进行戒烟指导的情况无明显变化,仍以简单指导为主。结论在医院中开展控烟干预,可以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弥补了无烟医院建设在长效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Narghile (waterpipe) smoking is increasing across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region (EMR), though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ocial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related to this method of tobacco use, and how those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are influenced by gender. METHODS: Data from two cross-sectional surveys conducted in 2003 in Aleppo, Syria,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se issues. Overall, 855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439 men, 416 women; mean age, 24.4+/-7.1 years; response rate, 97%). The current analysis focuses on responses to four similar nine-item questions tapping perceptions related to narghile smoking by women or men, and cigarette smoking by women or men. Scores on the nine items were summed to yield a total score to gauge participants' perceptions about narghile and cigarette. RESULTS: Generally, participants were less positive about women smoking relative to men smoking, and cigarette smoking relative to narghile smoking. Cigarette smoking by women was the behavior least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perceptions. Individuals who resided in the city, were economically better-off, and were Christian, had higher perception scores (i.e.,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all forms of smoking, whereas older and married participants had higher perception scores for narghile only. Smoking status of participants, especially narghile smoking,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more positive perceptions toward smoking in general.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preliminary analysis shows that views on different forms of smoking in Syria differ by gender and smoking status.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n antismoking intervention focusing on adolescents in lower education. Students with lower education smoke more often and perceive more positive norms, and social pressure to smoke, than higher educated students. An intervention based on peer group pressure and social influence may therefore be useful to prevent smoking among these students. DESIGN: 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SETTING: 26 Dutch schools that provided ju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SUBJECTS: 1444 stud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and 1118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in the first grade, average age 13 years. INTERVENTION: Three lessons on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social influence, followed by a class agreement not to start or to stop smoking for five months and a class based competition. MAIN OUTCOME MEASURES: Comparison of smoking status befo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and one year after the intervention, using multilevel analysis. RESUL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9.6% of non-smokers started to smoke, in the control group 14.2%. This leads to an odds ratio of 0.61 (95% CI= 0.41 to 0.90) to uptake smoking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ne year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effect was no longer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In the short-term, an intervention based on peer pressure decreases the proportion of adolescents with lower education who start smoking. Influencing social norms and peer pressure would therefore be a promising strategy in terms of preventing smoking among adolescents.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additional interventions in later years are needed to maintain the effe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对非吸烟孕妇开展被动吸烟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四川省32所妇幼保健院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吸烟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91人)和对照组(95人),在干预组孕妇中开展持续整个孕期的干预活动。采用问卷形式对非吸烟孕妇家庭吸烟限制情况、有关被动吸烟的知识和态度进行调查,用孕妇头发中尼古丁含量评价孕妇被动吸烟暴露水平,采用双重差分和误差纠正的配对估计方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孕妇家庭吸烟限制情况、对被动吸烟的知识、态度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对被动吸烟的态度变化不明显(P=0.24)。干预组干预后的孕妇头发中尼古丁浓度的对数均数比干预前下降了0.2(logμg/g),对照组比干预前上升了0.1(logμg/g)。干预组和对照组头发中尼古丁含量变化经DID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孕妇被动吸烟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模式在受艾滋病影响的农村少数民族已婚妇女中的适宜性与有效性,为相关健康促进工作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得样本,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干预,采用统一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少数民族已婚妇女对艾滋病的认识态度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受艾滋病影响的已婚妇女对艾滋病认识态度明显提高,干预组妇女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自尊量表(SES)、个人评价问卷(PEI)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提高了59.28%和20.35%,干预组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相对干预效果为41.86%。接受过干预民族为布依族、苗族、水族和毛南族,妇女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丈夫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艾滋病知识得分低是影响妇女认识态度的正向因素,尤其对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妇女的认识态度影响最大(OR=1.852)。结论:参与式教育模式是改善民族地区已婚妇女对艾滋病认识态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在建卡孕妇中开展弓形虫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12家医疗机构1 103名建卡孕妇,通过弓形虫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该病相关知识、态度等信息的问卷调查结果,评价干预的近期效果。结果:建卡孕妇健康教育后人均弓形虫病相关知识评分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t=17.549,P0.001);对弓形虫病症状与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相关问题的答对率分别从干预前的51.0%、62.6%和80.7%提高至干预后的77.7%、75.0%和95.1%(P0.001)。孕前会主动要求做弓形虫检测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9.7%提高至干预后的83.2%,并对检测阳性结果的重视度亦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在建卡孕妇中开展弓形虫病健康教育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城市青少年吸烟与被动吸烟状况及吸烟相关认知状况,了解学校控烟措施开展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江门市抽取大学、中学、小学各1所,各调查100名学生,在增城市抽取中学、小学各1所,各调查100名学生,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统一设计的《学生被动吸烟调查问卷》对学生吸烟、被动吸烟情况、吸烟相关知识等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学生800人,其中男生474人,女生326人。学生现在吸烟率为6.3%,男生为8.4%,女生为3.1%,大、中、小学生分别为8.0%、7.3%、4.0%。学生在家里和家外遭受被动吸烟的比例分别为32.4%和36.1%。学生中父母、朋友、老师吸烟,学生自身尝试吸烟率较高。学生对吸烟与被动吸烟损害健康的知晓率分别为95.9%和91.1%。小学生控烟相关教育开展较好,大学校园内控烟宣传栏和组织控烟为主题的活动较少。结论青少年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较为严重,要通过大力开展学校控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控烟与戒烟相关服务与资讯,来预防青少年吸烟和减少二手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中学生控烟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中学控烟的干预模式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法,以2所中学的预备班和初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控烟干预,并通过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半年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一年内的尝试吸烟率由9·7%下降到4·2%,重度被动吸烟率由15·5%下降到12·2%,有关烟草预防的认知、态度、技能有所提高,并且大部分效果在干预半年后得以持续。结论学校综合性控烟干预可行、有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和社区控烟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