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掌握咸阳国际机场口岸病媒蚊虫的多样性,建立本底调查资料。了解主要病媒蚊虫的生物习性和防治方法。方法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地点,采用CO2诱蚊灯法捕捉成蚊,并进行分类鉴定,对2004年和2014年的两次蚊虫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讨论本调查共捕获蚊虫1170只,经鉴定隶属于双翅目蚊科2亚科3属15种;优势蚊种依次为淡色库蚊、迷走库蚊、致倦库蚊、褐尾库蚊和中华按蚊。同时,结合对检验检疫的重要性,对主要的优势蚊种和重要的病媒蚊种都进行了生物学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北京口岸蚊虫的种类和季节消长,为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成虫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勺捞法。结果共捕获成蚊14270只,经鉴定为4属6种,分别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和骚扰阿蚊;共捕获蚊幼虫114条,为淡色库蚊和凶小库蚊。淡色库蚊为北京口岸的优势蚊种,活动高峰为9月。结论北京口岸蚊虫控制宜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上海奉贤地区猪舍早春蚊虫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北温带地区早春猪舍的蚊虫构成和乙脑病毒的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的吸血和自然消长情况,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监测和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2年3月1日至5月31日对上海奉贤地区陈河浜猪舍进行蚊虫调查。结果 共捕蚊8268只,经鉴定为4属8种,其中三带喙库蚊5956只,占总捕蚊数的72.04%,该蚊的吸血率为62.83%。三带喙库蚊2002年首次出现日期为3月11日,其中有经产蚊和孕卵蚊。结论 三带喙库蚊为该地猪舍的优势蚊种,该蚊有迁飞可能性,其早春自然增长速度是先缓慢后呈加速度增加,其季节消长与气候、环境污染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广东口岸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疟疾的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经广东口岸入境疑似疟疾的旅行者和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6—2010年8月间对226份血样进行检查,共检出疟疾32例,恶性疟30例,间日疟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感染者主要是中青年、劳务工人,多数来自非洲地区,发病季节以6-8月份居多。结论广东口岸地区面临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5.
新塘口岸蚊虫越冬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境口岸开展病媒昆虫监测,对防止动物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港澳来往的交通工具、货物及人员的增多,蚊虫防制是口岸传染病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蚊虫越冬活动特点,掌握越冬蚊虫密度情况,我们对新塘口岸的码头、船舶进行了调查,以便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对新塘口岸的东洲湾码头、口岸码头、食出码头、客运码头和12艘船舶进行每旬1次的蚊虫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6.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及出入境人员流动逐渐增多,我国国境口岸面临新发和多发传染病输入和输出的风险。如何对口岸新发和多发输入性传染病开展风险识别及预防控制,提高口岸输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水平,是后疫情时代卫生检疫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风险识别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现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风险识别中存在预警滞后性、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差异大以及过度依赖风险体系模型导致疫情误判的问题,提出后疫情时代在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风险识别中要充分收集信息、正确甄别信息和恰当评估输入性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2022年5月以来,全球报告了超过1 000例猴痘实验室确诊病例,这是全球首次猴痘非流行国家和流行国家同时报告了多个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对全球猴痘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对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本轮猴痘流行态势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旅行者个人防控措施建议和口岸应对本轮猴痘疫情的防控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福建口岸首次截获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福建口岸首次截获输入性登革病例,并进行分子追踪溯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和RT-PCR检测方法,并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从血清样本中检出登革病毒1型核酸,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株与来自太平洋群岛分离株在系统进化树上最为接近,序列同源性高。〔结论〕福建口岸首次截获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病毒株来源于太平洋群岛地区。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以来,针对上海口岸(以吴淞海港为主)进口的货物、集装箱等进行了调查,在各种不同的货物中检获鉴定出大量媒介生物。货物中以废纸、废易拉罐、旧设备及木材、机器包装板携带入境的居多。九年来,共检获媒介昆虫3万余只,其中以蝇类、蜚蠊、跳蚤居多,尤其是美国入境货物,从中查获有美洲优丽蝇、桑毛虫、毒隐翅虫、白蚊等等。  相似文献   

10.
国境口岸输入性蚊类防控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国境口岸防控输入性蚊类的措施,为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我国国境口岸输入性蚊类监测结果与携带病原体检测研究情况以及防控输入性蚊类的法律政策规定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结合口岸卫生检疫工作需要,提出了我国口岸今后有效防止输入性蚊类及蚊媒传染病自境外传入应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结论〕为保障口岸卫生安全,今后应切实加强我国国境口岸输入性蚊类的防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苏州口岸蚊类的种群构成及其密度的变化规律,为口岸防控蚊类,防止传染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对苏州口岸的蚊类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经鉴定隶属为2科4属6种,以淡色库蚊、摇蚊科、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群,分别占53.49%、20.00%和12.05%,季节消长的高峰期为6、7、9月份。结论做好口岸蚊类调查,防止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洋山口岸输入性蜚蠊种群及组成。方法标本的展翅处理、雄性外生殖器解剖和SteREOV12解剖镜扫描图片等进行鉴定。结果2006--2011年上海洋山口岸入境蜚蠊有26属38种。这些蜚蠊来源地域广泛,以亚洲、非洲和美洲为主,占调查总数的89.47%,其中30种为上海市首次截获,8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结论上海洋山口岸输入的蜚蠊种类多,来源地广泛,危害风险高,必须加强对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及货物的检疫查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口岸的蚊蝇监测,掌握口岸蚊蝇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口岸蚊蝇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蚊类采取诱蚊灯法,蝇类采取捕蝇笼法,并对捕获的蚊蝇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此次监测共捕获蝇类4 78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捕获蚊类14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3属4种,优势种为尖音库蚊。在吉木乃、塔克什肯口岸首次捕获了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米赛按蚊和传播西尼罗热脑炎的重要媒介尖音库蚊,在吉木乃口岸生活区首次捕获雨兆花蝇。结论口岸区域蚊蝇新纪录的发现,说明新疆口岸具备蚊蝇传播传染病的流行条件,有必要加强相关传染病病原体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绥芬河口岸蚊种组成及生态习性。方法采用诱蚊器法收集蚊类。结果2008-2009年共捕获蚊类819只,2属9种。野外草地优势种群是刺扰伊蚊,畜厩优势种群是凶小库蚊。5-9月份均有蚊类活动,7月份为蚊类活动高峰,密度为169.5只/小时 灯。结论此次调查初步了解了绥芬河口岸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为绥芬河口岸蚊类的防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云浮口岸蚊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变化,以及云浮地区白纹伊蚊刺叮节律情况,为口岸蚊类及蚊媒传染病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蚊类易孳生和栖息地点,采用电动吸蚊器、诱蚊灯和灭蚊磁场捕捉成蚊,采用勺捞法采集幼虫和蛹,待羽化为成蚊后进行分类鉴定;成蚊密度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采用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 2011年5-11月共捕获成蚊42367只,采集各龄期幼虫和蛹3680只,经鉴定隶属3亚科8属12种;优势蚊种依次为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成蚊季节消长呈双峰型,5、6月为第一个高峰期,8月为第二个高峰期;白纹伊蚊昼夜都有刺叮活动,一天中有3个刺叮高峰,白天刺叮活动显著高于晚上。结论本次调查是云浮口岸地区的首次蚊类调查,较准确地反映了云浮口岸地区在自然条件下蚊类种群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的蚊类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编制上海地区蚊虫分种检索表,为从事蚊虫分类、鉴定研究的同行提供简单、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饶河口岸吸血蚊、蠓的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方法 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网捕法采集吸血蚊、蠓,收集相关文献.结果 2008-2009年在饶河口岸采获吸血蚊、蠓90214只,计6属63种,其中蚊类4属28种;蠓类2属35种,哈尔巴岭库蠓为饶河口岸首次记录的蠓种;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84.94%);吸血蠓的主要种类是兴安库蠓(37.19%)、不显库蠓(20.03%)和刺螫库蠓(20.04%).不同生境、场所的主要蚊、蠓种类组成有所不同.结论 为黑龙江省饶河口岸吸血蚊、蠓本底、虫媒病和防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西柏坡旅游景区蚊、蝇的种群和分布,为媒介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和笼诱法对蚊、蝇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显示该地区蚊类有5属17种,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61.31%),其次为骚扰阿蚊(占22.02%)和黄色曼蚊(占6.36%);季节消长呈单峰型,以7月下旬密度最高。蝇类有3属3种,季节消长呈单峰型,以7月密度最高。结论西柏坡旅游景区蚊虫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具有造成蚊媒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应开展集中消杀并定期监测以有效控制蚊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诊及处置外籍耐多药肺结核船员病例,总结和完善国境口岸传染性肺结核的排查及处置方案。方法应用分子生物技术结合痰液涂片、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确诊病例。结果该病例浓集法痰液涂片抗酸染色3+,液体及固体培养均为阳性,细菌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耐药,乙胺丁醇敏感。结论胸部X线摄片、痰涂片加分子生物学检测,结合临床症状能快速有效的判断传染性肺结核,出入境交通工具工作人员患传染性肺结核后缺乏规范治疗,成为传染源。口岸检疫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救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口岸防疫工作,发挥服务码头、服务船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A review wa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exotic mosquito species intercepted in New Zealand to 2004, together with their origins, pathways and ports of entry into the country. A total of 171 interceptions have been recorded since 1929. There was little or no taxonomic information available for many, but at least 27 exotic species not yet established in New Zealand have been intercepted, including important disease vectors such as Aedes albopictus, Aedes aegypti and Culex annulirostris. Of 152 interception records with a described origin, 100 (66%)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South Pacific, 42 (28%) from Australia alone, while Japan was the likely source for 22 (15%) interceptions and has become the main source of exotic mosquitoes since the 1990s. Aircraft have clearly been the main vessel for invading mosquitoes with 94 (62%) of 151 cases with a described entrance pathway, but that pattern has changed greatly in the past 15 years, with 51 (82%) of 62 interceptions occurring on ships. Auckland, New Zealand's largest city, has been the main port of entry for invaders (75/93; 81%). The data indicate that it is somewhat fortunate that New Zealand has only four exotic mosquito species established. It is necessary, therefore, to adopt comprehensive exotic species monitoring and border surveillance,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incoming ships and their cargo, in order to stop further mosquito invasion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lead to future outbreaks of mosquito-borne dis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