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尤笛  李薇  边钊  闫珺 《浙江预防医学》2022,33(1):24-115
【目的】 探索利用新媒体技术对科技期刊用户服务方式进行创新,以期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也为我国科技期刊的用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遥感学报》新媒体运营实践,采用问卷调查、用户访谈、数据分析3种方法,多维度调研用户对新媒体服务的需求,利用多种新媒体手段为学生、青年学者、资深专家等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结果】 通过实践,《遥感学报》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收获了大量新的用户和粉丝,在吸引优质稿源、组织学术活动、扩大期刊影响力等方面均有所提升。【结论】 科技期刊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不同用户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提供差异化服务,加强各媒体平台的互联互动、互促互补,实现新媒体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创新,助力一流学术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JME学院直播实践为具体案例,通过总结直播活动传播实践各节点的经验,为科技期刊开展直播活动提出建议,为我国科技期刊同行的融合出版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 采用用户调研、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以JME学院开展的直播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活动定位、措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探究学术媒体直播活动策略。【结果】 JME学院通过直播活动积累私域流量,使期刊的服务水平得以提升;通过构建新型“期刊-用户”关系,与用户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传播关系。【结论】 科技期刊出版单位需要不断革新传播观念,坚守融合出版理念,以直播活动为推手加大全媒体运作力度,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全媒体传播生态并稳步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培育中国特色一流科技期刊进程中,一流高校学报与“双一流”建设的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的作用。【方法】 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的办刊实践为例,从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学科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分析高校学报对“双一流”建设发挥的服务作用,并总结“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学报的反哺作用。【结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系统对接“双一流”建设任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助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推进科研成果传播转化、促进交叉学科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交流6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双一流”建设给高校学报带来了核心作者队伍、一流编委队伍、优质稿源,可促进高校学报社会服务能力、学术引领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结论】 中国特色一流高校学报需要与“双一流”建设进行“三位一体”的融合,立足本土、面向世界,让两者并驾齐驱、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4.
陶婧  付少兰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1):1411-83
【目的】 通过分析我国学术期刊网络平台建设现状,探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期刊网站建设的方向和举措。【方法】 以中国建筑科学类33种中文核心期刊及其网站为调研对象,调查期刊网站的信息发布形式、网站功能与用户服务情况。【结果】 大多数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网站具备内容发布的基础功能,但是在个性化设计、融合发展、用户服务方面较为欠缺。面向打造世界一流期刊的建设需求,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为例,提出网站建设的改进措施。【结论】 科技期刊网站建设与期刊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培育世界一流期刊应重视网络平台建设。科技期刊在完善学术内容提升的同时,健全媒体融合传播途径,协同特色栏目打造品牌,提高出版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运营模式,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运营提供借鉴。【方法】 采取个案分析与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NatureScienceCell 3种国际权威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的短视频生产与运营规律。【结果】 科技期刊通过稳定持续的信息传播、富有创意的内容包装、跨媒体矩阵组合、社群化的学术短视频运营方式,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短视频运营需坚持用户导向原则,以优质内容为核心,采取创新表现形式提升传播能力,重视学术媒体的融合出版,构建跨媒体学术传播矩阵,利用科技期刊的品牌优势,推进短视频学术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浙江大学学报群为例,探索媒体融合大潮下科技期刊出版和运营方式的转变。【方法】在分析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浙江大学学报群在媒体融合出版方面的相关工作进展以及遇到的瓶颈。【结果】浙大学报已在经营理念转变、新媒体技术融合升级两个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集群化发展模式初现,其媒体融合出版路径主要有微信公众平台、HTML超文本阅刊、单篇文章的二维码延伸阅读、网络刊号等。【结论】媒体融合潮下浙大学报的出版模式日趋多元化,但总体存在融合合力不强、平台化发展滞后、综合型技术人才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打造中文品牌科技期刊的策略与方法。【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为例,整理分析近年来期刊的部分文献计量学指标,并与其他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指标进行对比,对办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期刊发展困境,并针对问题提出策略和建议。【结果】 通过期刊编辑部严把论文质量、建立特色栏目、多渠道宣传、利用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在期刊学会的帮助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被世界医学领域高影响力数据库PubMed Central、PubMed等收录。【结论】 中文期刊应积极把握历史机遇,重视品牌建设,打造精品期刊,提升期刊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骆瑾  王昕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2):274-588
【目的】 研究“双一流”高校工科学报校内发文量与学术影响力间的关系,探讨学报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继续推动高校和学科建设的策略。【方法】 依据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24种“双一流”高校工科学报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校内发文量、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综合排名,辅以EI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情况。【结果】 有18种高校学报的校内发文比例较高,具有较强的内向性;大部分学报的校内发文比例呈下降或波动稳定趋势,开放办刊的同时也流失了部分校内优质稿件;基金论文比普遍较高;23种学报的影响因子在0.5上下波动,特色优势不明显。由此可见,校内发文比例不直接决定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拓展稿源,提升论文质量。【结论】 “双一流”高校工科学报需要依托高校优势学科,设定特色栏目吸引特色论文;挖掘本校学者资源,提升校内发文质量;坚持科学评价导向,让高校涌现的高水平成果落地生根,推进大学各学科发展,共创一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出版深度融合视阈下科技期刊商业模式创新策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方法】以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归纳演绎法,通过对科技期刊商业模式要素和传统科技期刊商业模式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科技期刊融合出版产业的研究,归纳演绎出新情境下我国科技期刊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结果】针对用户需求提出功能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多元价值主张;实施平台化战略,再造业务体系,吸引多角色入场,形成价值共创,并以先进技术提升平台效能;构建以数字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创新盈利模式。【结论】科技期刊出版者应加强现代意识,把服务为先和生态融合等创新理念应用于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在社会责任大框架之下积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为科技期刊注入更多从容应对变革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非学术栏目的设置与稿件组织,并提出可能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方法】 以《自然》《科学》、国内主要综合性英文科技期刊,以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部分期刊为调研对象,对各期刊的非学术栏目设置、文章形式、文章来源、发文量等进行梳理与分析,并进行中外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 《自然》《科学》的非学术栏目设置非常丰富。相比之下,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非学术栏目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栏目设置相对简单,发文量、影响力都有所欠缺。【结论】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非学术栏目建设面临体系设计不完整、文章内容不丰富、编辑和作者人才短缺等困境,需要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和系统的规划管理,才能取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图书出版行业中私域流量运营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学术期刊运营中,为提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增强关系强度、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私域流量的发展及其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结合学术期刊用户的特点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私域流量运营的经验,提出私域流量视域下学术期刊的传播策略。【结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通过在传播媒介、传播关系、传播内容和传播场域4个方面进行改革,实现高效传播,使期刊影响力得到提升。【结论】 在私域流量视域下,学术期刊应利用用户的关系资源,塑造关键意见消费者,并通过布局热点话题以及创新专题,提升与用户的关系强度;重点运营多资源用户,通过维系情感加强用户对期刊的归属感;积极打通“微信视频号+微信公众号”通道,利用视频号推荐算法实现引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系列期刊的数字化及新媒体平台建设情况,为我国科技期刊走数字化和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以《柳叶刀》系列期刊为研究对象,采取网络查询的方法,对其网站、微信、Facebook、Twitter、LinkedIn、微博、YouTube、App等平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柳叶刀》系列期刊搭建了重点突出、功能齐全、多媒体融合的专业化网站,打造了丰富多元、各具特色的社交媒体服务平台,且提供简便易用、用户友好型终端App,形成了数字化出版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健康生态体系。【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应学习《柳叶刀》系列期刊的先进经验,运用最新的数字与传播技术,深耕自身优势内容资源,打造全媒体融合产品矩阵,提供多元复合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世界一流医学期刊网络传播平台的特征及可借鉴的建设思路。【方法】 在COVID-19疫情暴发背景下,收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和《柳叶刀》网络传播平台COVID-19专题报道内容,以中华医学期刊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为对照,从高关注度论文特征、版式设计及内容安排、科学信息的应急共享3个方面梳理和归纳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网络平台特征。【结果】 世界一流医学期刊在网络传播平台设计中贯穿“头条”理念,重视对高水平原创成果的展示及推荐;科学传播渠道立体,新闻联动模式成熟;多维度拓展资源,服务前沿信息交流;突显总编领军作用,品牌建设协同平台建设;语言国际化程度参差,应急共享机制完善。【结论】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应重视网络传播平台的建设,注重数字化表现形式与内容的融合,协同期刊品牌建设,提高出版语言、传播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以此为切入点加强中文期刊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面向国际一流期刊的创新发展切入点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之路,为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以《中华肝脏病杂志》为例,从主题报道、媒体融合出版、科研服务等方面总结办刊经验,探索我国科技期刊进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之路。【结果】 通过新媒体的高效融合,《中华肝脏病杂志》在探究科技研究的新发现和热点问题,制定和推广行业技术规范和指南,为正确面对大灾大难等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对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针对国际关注度高的“大事件”的适时科学报道,在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结论】 在新媒体高效融合时期,探究科技研究的新发现和热点,实时推广科学研究成果和行业技术规范,为正确面对大灾大难等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支持的办刊思路和模式可为新形势下面向国际一流期刊的我国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在COVID-19疫情中的有效报道策略。 【方法】 对以四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期刊》为代表的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在COVID-19疫情背景下的报道策略进行调研,从发表机制、传播方式手段、主编作用、社会责任体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可资国内医学期刊借鉴的成功经验。 【结果】 四大医学期刊在COVID-19疫情报道中均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报道策略,如“快审快发”抢占报道先机、全面强化专题内容宣传推广、主编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积极凸显媒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等,有效发挥了科技期刊促进知识分享传播、助力科学研究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并扩大了期刊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借鉴四大医学期刊的有效报道策略,国内医学期刊可从流程应变力、专业把控力、品牌吸引力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结论】 我国医学期刊应学习借鉴四大医学期刊的先进办刊策略,不断补齐短板,以早日跻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行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研我国中文医学科技期刊对现行摘要国家标准的执行情况,探讨人工智能+科技期刊出版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收录的600本中文医学科技期刊公开发表资料,每本期刊选取2~3篇论文为研究对象,依据现行国家摘要标准,以及2020年发布的《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等,利用大数据平台及智能系统录入数据并分析结果。【结果】 600本中文医学科技期刊对GB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的执行情况良好,其中99.3%采用报道性摘要的结构,均能提炼文章的基本内容,但表述详简差异较大,摘要字数分布在400~500字最多。摘要刊出格式有41种,其中有21种格式的使用期刊数量不超过5本。此外,还存在使用第一人称表述、给出药品商品名未标注相应的药品名、未正确使用名词及缩略语、法定计量单位标注不规范等问题。【结论】 所调研的中文医学科技期刊对摘要标准的执行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科发展和人工智能发展。摘要标准执行及更新应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智库期刊通过媒体融合提升影响力的策略。方法 以《中国科学院院刊》开办“智库战‘疫’”栏目为例,探讨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模式。结果 《中国科学院院刊》以深厚的智力资源积累和多渠道传播平台,及时传播专家学者的思想与对策,为抗击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结论 《中国科学院院刊》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条科学思想产品生产和精准有效传播的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发挥“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的作用,充分彰显智库期刊的社会价值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