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期,天津市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全科门诊建设,采取科室整合、服务流程再造等措施,推广预约就诊、定向分诊、诊前健康管理服务、诊间履约服务和诊后复诊预约的标准化服务流程。流程改造带来了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之间的服务协作和医疗、预防及康复服务之间的融合,概括来说是"先服务,后诊疗"的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对"以经济收入"为主要参考的绩效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以标化工作量为基础考核"服务"岗位与"诊疗"岗位绩效,对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岗位(除部分行政岗位)分为一般诊疗类项目、健康管理类项目和医技检验类项目,根据项目的不同特色进行标化,为服务模式转型后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标化工作量模式下,进行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效果评价。方法基于标化工作量模式下,随机选取上海市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作为研究组,选取上海市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基于标化工作量模式的绩效考核体系,对照组按传统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工作成效。结果与2016年比较,2017年研究组社区居民签约率增加1.90%;60岁以上社区居民的签约率增加15.60%;签约社区就诊率增加13.92%;签约居民转诊率减少2.75%;居民高血压控制率增加3.07%;血糖控制率增加17.24%;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增加27.14%;居民人均累计门诊费用减少923.73元。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基于标化工作量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质量效果良好,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了服务水平,提高了服务能力,推进了家庭医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现阶段在城乡结合部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如何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来达到调动以家庭医生为主的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以及居民的满意度.方法:以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所有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从2011年6月起实行流程优化后服务,为期一年,观测其效果.结果:流程优化服务实行一年后,中心5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成员工作压力减轻,积极性、自我评价、服务质量与效率和居民满意度均有所改善,中心绩效考核成绩提高.结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需因地制宜地进行工作服务流程的优化,这样既能有效减轻服务人员压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对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供方的视角,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于2018年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地区的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描述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工作满意度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山东省农村地区195名家庭医生中,家庭医生工作满意率为57.4%;家庭医生工作压力、工作需要、工作职责、上级支持满意程度、报酬与工作量匹配程度、家庭医生培训是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提升农村地区家庭医生医疗专业能力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是提高农村地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是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典型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状况,为提升家庭医生服务供给能力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青海、甘肃、安徽、浙江共选取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13名机构负责人、23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主题框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区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组建、服务模式上存在差异。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资源协调、政策宣传等服务是家庭医生的主要工作内容。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临职责不清、工作量大、物质激励不足、职业发展受限、居民主动性不强等共性问题。中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技术支撑、服务条件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结论:建议优先明确家庭医生职责要求和签约服务规范,并优化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对于中西部地区,还需进一步加大家庭医生培养力度,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强化签约服务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基于标化工作量的社区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引入调节权重进行绩效方案优化,为开展绩效工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7月,上海市嘉定区马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调节权重理念宣贯、标化工作量重新核定、调节权重设计与验证等三个阶段,完成新一轮绩效工资改革。结果:最终形成基于“[∑(标化工作量取值×数量×项目发展系数)×标化单价×岗位补差系数+统发基数]×质量考核系数”的新版工作量津贴测算方案。新版测算方案在2021年3—5月的工作量津贴测算中,也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获得机构员工的一致认可。结论:基于标化工作量的社区医院绩效工资改革,需要及时引入调节权重予以适度调节,以体现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重点激励、适度扶持的绩效激励机制;且在启动绩效工资改革之初,就应将调节权重的理念在全院进行及时宣贯,以保障绩效改革工作顺利推进;项目发展系数的及时公示有利于项目发展系数引导作用的发挥,岗位人员配置的合理核定则为岗位补差系数应用的稳定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现状及满意度,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我国东部地区某市的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开展签约服务后,绝大多数家庭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增加,增幅分别为35.5%和36.4%,签约服务占日均工作时长的41.6%;家庭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6±0.7分(满分5分),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评价不高(62.5%)、工作强度大(58.5%)、收入水平低(51.6%);访谈结果提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推行过程中存在家庭医生工作压力大、团队建设有待优化和社会认可度较低等挑战。结论:配备家庭医生团队助理,减轻家庭医生工作压力;多举措提升家庭医生的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从卫生服务的不同层面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评估。方法:运用文献、现场调查以及专家咨询构建筛选评估指标的初步框架;通过Delphi法专家咨询后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分别为准备性、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指标;二级指标8个,主要有人力资源投入、基本医疗、基本公卫、服务效率和满意度等;三级指标39个,如每万人口家庭医生数、首诊率、签约居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等。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敏感性和可行性,能够对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管理、考核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展家庭医生式社区健康管理主路径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经验法、专家咨询法、文献法和预试验分析深圳和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全科诊疗基础上开展家庭医生式社区健康管理主路径的设计思路。结果家庭医生式社区健康管理可更好地对签约家庭中的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和干预,提高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效率。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为社区健康管理提供了人性化、个体化的医疗服务,可作为社区健康管理的主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绩效分配考核体系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绩效分配考核体系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和实施效果。方法运用竞聘机制,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为主的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绩效考核管理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医疗和病人安全,提高了服务满意度,降低了差错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服务满意度和工作质量,促进了该学科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签约家庭医生以及签约后首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基层首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2019年7-10月在东、中、西部三个样本市6家基层医疗机构对就诊居民进行出口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484名基层就诊居民。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家庭医生内涵认识正确,对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更高,由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了解家庭医生的就诊居民更愿意签约;清楚家庭医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医保优惠和长处方政策,签约时间更长的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基层首诊。结论:应进一步通过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居民对家庭医生"健康管理者"内涵的理解,以需求家庭病床的居民为重点对象,促进有效签约;强化签约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医保优惠政策的认知,巩固续签意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长式领导对公立医院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25名员工应用家长式领导量表、组织承诺量表、医院员工创新行为量表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1)仁慈领导与德行领导对医院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2)威权领导对医院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仁慈领导与德行领导对医院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4)组织承诺在仁慈领导、德行领导、威权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或借鉴仁慈领导行为和德行领导行为,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水平,为员工创新行为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针对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调查分析了家庭医生服务开展现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家医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方法 本研究共抽取了成都市六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每家机构的1名管理人员和1个家庭医生团队分别进行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访谈,调查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2月。结果 成都市双向转诊取得一定成效,但下转难情况依然突出;有偿签约效果不好,居民就诊观念需转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家医服务增加了日常工作量;家医信息化平台存在诸多问题,功能亟需改善;家医的绩效考核制度有一定激励作用,但仍需完善;基层卫生投入不足,家医政策落地难。结论 规范分级诊疗秩序,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加强官方媒体宣传力度,转变居民就诊观念;提升基层职业吸引力,培养优质人才;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家庭医生信息化服务平台;健全家庭医生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完善家医配套政策与措施,强化基层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4—2019年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并对机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及政策研究,从服务提供、服务效率、经济管理和人力配置4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构建绩效评价模型。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前 5名分别为健康检查人次、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数、医护比、诊疗人次数。结论: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提出4个方面建议:(1)加强服务能力建设;(2)提升服务效率水平;(3)加强财务管理;(4)重视从业人员培养。  相似文献   

15.
多学科诊疗(MDT)在国外已广泛开展,国内也正在逐步推广。通过阐述某大型公立医院多学科诊疗门诊开展情况,从管理组织及管理办法、科室申请流程标准化、就诊流程标准化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多学科诊疗门诊对于患者、科室、医生和医院均有益处。指出多学科诊疗门诊存在对多学科诊疗门诊理解不深入、缺乏组织模式和运作的规范标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议医院主动宣传推广多学科诊疗门诊,制定标准化多学科诊疗及工作流程,制定合理的多学科诊疗门诊收费标准,制定科学有效的多学科诊疗门诊绩效评价机制,强化多学科诊疗门诊的质控,推进信息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家庭医生人才短缺的背景下,分析个体开业医生转型家庭医生意向的影响因素,为实现家庭医生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山东、湖南、云南三省的抽样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个体开业医生转型家庭医生的意向进行系统分析,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分析个体开业医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体开业医生的行为意向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影响较大。结论:个体开业医生转型家庭医生的意向受其个人喜好及社会关系的影响较大,提升其参与意愿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是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现状,为进一步完善职责分工和签约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采用典型抽样、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江苏省3个县(区)18个乡镇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医生、护士、公卫医生、村卫生室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乡镇卫生院医生主要参与疾病诊疗护理(91.8%)、健康教育(67.6%)、转诊服务(50.5%)、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50.5%)等工作;护士主要参与疾病诊疗护理(85.0%)、健康教育(61.5%)工作;公卫医生主要参与预防接种(65.9%)、老年人健康管理(51.2%)、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51.2%)工作;村卫生室医生主要参与医疗服务和绝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任务范围广,既参与医疗服务又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促进了医防融合,但存在护士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未充分发挥、公卫医生对自身工作职责不清、村卫生室医生工作负担较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型改革中医务人员工作动机和行为的改变。方法:采用系统综述法检索筛选文献,主题综合法提取文献信息,基于ERG理论分析工作动机影响机制。结果:纳入的19篇研究发现整合型改革有利于满足医务人员不同需求层次,提高了工作满意度或降低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但是各类整合改革都存在薪酬体制改革滞后,难以弥补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增多的不足。结论:整合型改革会改变激励因素,建议注重各类政策的协调,改变传统收入结构,优化运行环境和资源获取渠道,打造横纵贯通的职业发展路径,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延伸家庭医生团队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及结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率偏低,不同特征人群利用签约服务的水平有差异。年龄、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影响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重要因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居民的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更易受到地区因素的影响,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更易受就业因素的影响。建议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设计,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签约服务,提高签约服务利用水平,推行有价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