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子女的免疫效果.方法 326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及其分娩的375例子女纳入本研究,记录母亲孕期HBIG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子女出生后免疫预防措施和喂养方式,并进行HBV标志物比较.结果 375例子女均在出生12h内使用了HBIG,352例(93.9%)出生24 h内接种了第1针HepB,23例(6.1%)均因存在各种新生儿疾病而延迟,但分别在出生后7 ~42 d进行补接种.236例行脐带血检测HBV标志物,39例(16.5%)HBsAg阳性,197例(83.5%)HBsAg阴性,脐带血HBsAg阳性与阴性子女抗-HBs阳性率及抗-HBs中位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使用HBIG与未使用HBIG母亲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3.5%(47/74),59.8%(180/301);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5.2%(103/158),57.1%(124/217),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2.0%(119/192),58.9%(63/107),59.2%(45/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的子女经正规的HBIG联合HepB免疫预防后,不同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孕晚期是否使用HBIG对子女HepB的免疫应答与HBV的母婴传播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筱雯  郑九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30-353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世界关注的卫生问题,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人群中HBV携带率高达10%~15%。母婴垂直传播是人群中HBV携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重要措施。HBV母婴传播主要通过三条途径造成:产前经胎盘引起胎儿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抗HBs共存模式及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5717例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出HBsAg和抗HBs双阳性248例,占4.34%,其中多数与HBV DNA同时出现。结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并不少见,慢性乙肝患者出现抗HBs,不完全代表病毒复制终止,需结合HBV DNA定量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孕妇的不同感染状态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该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20例HBs 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HBs Ag,HBe Ag,HBc Ab均为阳性)、B组(HBs Ag,HBe Ab,HBc Ab均为阳性)、C组(HBs Ag,HBc Ab为阳性)、D组(HBs Ag,HBe Ag为阳性),另选取孕期血清HBV标志物全阴性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孕妇乙肝两对半,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PCR-HBV-DNA值,检测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的乙肝两对半。结果 A组孕妇与B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1×10~5(基因拷贝/ml)的新生儿血HBs Ag阳性率为53.8%,1×10~5(基因拷贝/ml)的为100%(P0.001),即当母血中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时,新生儿出现HBs Ag阳性的概率升高(χ~2=24.828,P0.001)。结论乙肝大三阳孕妇或体内HBV-DNA载量高是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中乙肝病毒(HBV)感染相关指标分布特征,以评价HBV母婴阻断失败高危因素的分布强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12月期间入选的895名HBsAg阳性孕妇进行人口学信息、与HBV感染相关的信息调查,采集血液样品检测HBsAg、HBeAg、抗-HBe及HBV DNA滴度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阳性孕妇产前HBeAg阳性率为33.4%,HBV DNA载量>107IU/ml者占25.2%,HBsAg滴度≥10 000IU/mL者占29.61%;HBeAg阳性者中,HBsAg滴度与HBV DNA载量间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r=0.53,P<0.01);随孕妇年龄的增加,孕妇产前HBeAg阳性率和HBV DNA载量均有明显降低趋势。结论 HB-sAg阳性孕妇中存在母婴阻断失败高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适当推迟怀孕年龄,可降低HBsAg阳性人群HBV母婴阻断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贵州省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状况,为制定和调整HBV母婴阻断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市州,在4个市州中随机抽取9个县级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调查单位内2014-2015年住院分娩的孕妇开展HBV表面抗原(HBs Ag)筛查;对HBs Ag阳性的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DNA扩增和检测技术定量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含量。结果共筛查9个县级医院18 007名孕妇,经ELISA方法复测HBs Ag阳性534名,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55.99%。9个县孕妇HBV DNA阳性率33.33%~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农村孕妇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6.99%和55.78%,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59.06%,21~30岁组为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 Ag、HBe Ag阳性孕妇HB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27%和90.61%,HBs Ag、HBe Ag阳性分别与HBs Ag、HBe Ag阴性(18.06%、33.02%)孕妇间HBV 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 Ag、HBe Ag阳性孕妇分别与HBs Ag、HBe Ag阴性孕妇间HBV DNA平均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检测孕妇HBV DNA能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HBV母婴传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梁红  胡同平  张文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48-3049,305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阴性而核心抗体筛查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其中核心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re-S1-A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0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标本中单独抗-HBc阳性28例,占9.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HBc两项阳性54例(18.6%);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78例(26.9%);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0例(44.8%)。前S1抗原有2例阳性,占0.7%。HBV-DNA阳性3例,占1.0%。抗-HBc阳性血液中,单独抗-HBc阳性的血液中检出1例HBV DNA及前S1抗原阳性的血液,占单独抗-HBc阳性血液的3.6%。HBeAb、HBcAb同时阳性的血液中检出2例HBV DNA阳性及1例前S1抗原阳性,分别占其2.6%、1.3%。在所有抗-HBc阳性血液中检出3例HBV DNA阳性及2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7%。[结论]虽然在HBsAg阴性、抗-HBc阳性血液中HBV-DNA阳性率并不高,但是对于受血者来说,输注这种血液将会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如果在献血者检查中加入抗-HBc和前S1抗原检测,既不用增加太多成本,同时操作比较容易,这样就能筛选出绝大部分的HBV-DNA阳性标本,从而减少输血感染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获取HBsAg阳性孕产妇其幼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概率,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284对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幼儿进行研究,随访幼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血清学标志物产生情况。 结果  高危幼儿无/弱应答率为10.57%(28/237)。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的孕产妇其幼儿发生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率为19.64%,高于HBsAg、e抗体(HBeAb)和HBcAb均阳性的孕产妇的幼儿,其乙肝免疫无/弱应答率为9.89%(RR=1.99,95% CI:1.01~3.92,P<0.001)。孕期有穿刺史者其幼儿发生无/弱应答的风险是无穿刺史者的6.72倍(RR=6.72,95% CI:2.79~16.19,P=0.049),幼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孕产妇白蛋白(ALB)低于强应答组(t=2.518,P=0.013),白球比(A/G)高于强应答组(t=-5.559,P<0.001)。 结论  HBsAg阳性孕产妇幼儿是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重点人群,其又处于母亲为传染源的高危环境中,应重点进行抗体监测。其孕期有创检查可能会增加幼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概率。HBsAg、HBeAg和HBcAb均表现为阳性的孕产妇幼儿有较高的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率。  相似文献   

9.
HBV感染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孕妇HBsAg阳性率存在地区差异,从低流行地区的0.6%到高流行地区的20%。我国孕妇HBsAg阳性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妊娠妇女合并HBV感染不仅增加母婴传播风险,同时也会给孕妇及其子代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本研究从孕妇HBsAg阳性率、妊娠合并HBV感染对孕妇和围产儿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探讨孕妇HBV感染对母婴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25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将产妇按肝功能情况分组,其中肝功能正常组200例,肝功能异常组50例,选择同期医院正常妊娠100名产妇为对照组;探讨3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结局以及3组产妇HBV感染情况对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影响。结果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功能异常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产妇(P<0.05);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功能异常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产妇(P<0.05);HBeAg阳性组宫内感染9例,感染率12.86%,HBeAg阴性组宫内感染8例,感染率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宫内感染14例,感染率16.47%,HBV-DNA阴性宫内感染7例,感染率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严重影响着妊娠预后,特别是肝功能异常者,更加危害母婴;因此,孕妇应充分重视产前检查,加强分娩期监测,积极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典型的慢性HBV感染血清学特征是存在HBsAg,而抗-HBs阴性,但近年来有关nSsAs和抗-HBs双阳性的慢性HBV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其具体发生机制仍有争论,故本文就其可能的相关机制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解平湖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的儿童中,高危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现况,选择最易引起HBV感染的HBsAg阳性母亲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为HBsAg阳性儿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索感染途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41881名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我秀洲区服务行业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及乙肝三系(两对半)指标.结果:2005~2007年3年来我区体检者共计41881人.检出HBsAg阳性者1713人,阳性率为4.09%.再从HBsAg阳性者中进一步检测HBeAg,结果HBeAg阳性者418人,阳性率为24.4JD%.结论:对HBsAg及HBeAg阳性者应及时调岗,防止乙型肝炎病毒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孕妇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是世界流行性疾病,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在全世界,HBV感染是成年人慢性肝炎转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而死亡的首要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四川省某医院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乙肝e抗原(HBeAg)水平与乙肝病毒(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4-2020年该医院就诊孕妇筛查血清HBsAg,对HBsAg阳性者检测血清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和HBV DNA载量,分析HBeAg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2014-2020年该医院就诊孕妇HBsAg总阳性率为7.33%(7 432/101 354);在HBsAg阳性孕妇中,HBeAb和HBcAb阳性占68.12%,HBeAg和HBcAb阳性占21.72%,HBcAb阳性占8.17%。在HBeAg浓度(IU/mL)<0.6、0.6-10.0、10.1-100.0和>100.0的HBsAg阳性孕妇中,HBV DNA载量<500IU/mL至>100.0IU/mL的比例分别从69.67%、36.28%、2.71%和0.00%下降或上升至0.00%、8.37%、16.28%和30.14%(趋势性检验:R2=0.853,P=0.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保障,并降低孕妇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10月在医院接受分娩的1 36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与否分为正常组1 231例和感染组136例,对比分析孕妇的年龄、住院天数、产后大出血、羊水异常、并发糖尿病、新生儿出生质量、Apgar评分、胎龄、窒息、黄疸和早产儿等相关指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 367例孕妇中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36例,感染率为9.9%;感染组新生儿胎龄(37.4±1.7)周和出生体质量(3.0±0.8)kg均明显小于正常组的(39.4±1.9)周和(3.8±0.7)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组新生儿窒息、黄疸和早产儿发生率为11.0%、12.5%、10.3%,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3%、5.3%和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组孕妇住院天数(7.9±4.2)d明显比正常组(5.6±2.5)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孕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孕妇产后大出血、羊水异常和并发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9.9%、5.1%和22.8%均明显高于正常组5.7%、0.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胎儿发育,增加新生儿窒息、黄疸和早产发生率;增加孕妇产后大出血、羊水异常和并发糖尿病发生率,延长产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某高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校919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性检测HBsAg。采用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应用相加效应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所调查的919名新生HBsAg阳性率为10.12%(93/91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来自农村、未接种乙肝疫苗、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家族感染史和穿耳洞,其0R值分别为2.838、1.669、2.824、8.555、2.965。其中HBV家族感染史与性别、乙肝疫苗接种史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e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分别为17.828和55.675。结论男性、来自农村、未接种乙肝疫苗、有HBV家族感染史和穿耳洞是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其中HBV家族感染史与性别、疫苗接种史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长期效果,将624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随机分组,一组是0、1、6月龄单用乙肝疫苗免疫,每次20μg;另一组是出生时先注射HBIG100IU,然后在1、2、7月龄再接种乙肝疫苗,每次20μg。两组婴儿分别于1、3、6、12、18、24月龄及以后每岁静脉采血用酶免疫法检测HBsAg,同时随访,平均随访6.34±1.71年。结果显示有89例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其中82%在6月龄前初次出现HBsAg阳性,主要是宫内感染。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其慢性HBV感染率高于单阳性母亲的婴儿(单用疫苗,24.5%和10.7%,P<0.005;HBIG+疫苗,10.6%和3.8%,P<0.05),而且在6月龄内初现HBsAg阳性的婴儿中,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慢性化率也高于单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单用疫苗,68%和40%,P<0.025)。同单用疫苗相比较,HBIG联合免疫组使1岁时的慢性HBV感染率由17.6%降为5.0%;总慢性HBV感染率双阳性组由24.5%降至10.6%(P<0.005),单阳性组由10.7%降至3.8%(P<0.025)。双阳性母亲婴儿中初现HBsAg阳性婴儿的慢性化率也降低了,而出生时HBsAg阴性、1~6月初现HBsAg阳性的婴儿,慢性化率由40.9%降至0(P=0.0315)。出生时HBsAg阳性的婴儿,1月龄HBsAg阴转率由26.4%提高至58.8%(P<0.025)。说明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仍呈慢性HBV感染者,主要始于宫内感染;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更易形成慢性HBV感染。单用疫苗对产时感染的阻断不完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对宫内感染的慢性化也有一定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是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前S区的深入研究,其临床意义逐渐得到重视.HBV-LP在空间具有两种跨膜构象,是HBV颗粒成熟包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及胎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HBV感染产妇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100例HBV阴性产妇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产妇的肝功能指标,比较两组妊娠期及胎儿并发症发生率.根据HBV DNA检查结果将研究组分为高HBV DNA组和低HB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