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力,是病人选择就医的最直接、最重要标准。在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形势下,如何实现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各层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同质化,是实现医联体价值—资源优化、分层级诊疗,破解基层群众就医难题的关键问题之一。结合郑州市某医联体医疗服务同质化实践,并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分析如何构建医联体框架下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同质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医联体建设背景下慢病患者就医选择的特征及状况,为了解患者的就医选择、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建设提供依据,探讨促进医联体发展的政策建议。方法:对北京市某医联体慢病患者进行抽样调查,样本量为781名患者,使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病患者的就医选择与人口特征、对医联体的感知、患者满意度三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具体来说,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倾向特征,收入、医保情况等使能资源,自感病情,评估健康状况,对医联体的认知和体验等方面均显著地影响患者就医选择。结论:医联体建设能够有效影响患者的就医选择,对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推进分级诊疗建设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但是,医联体建设在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药物供给、双向转诊和宣传力度等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研医联体模式下患者就医行为心理归因对分级诊疗运行的影响,为深入推进医联体模式下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市医联体内2家核心医院及6家联合医院,通过自行设计问卷,从就医心理角度对就诊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研,同时进行专题访谈。结果:59%的患者对医联体模式尚不知晓,36%的患者表示知道医联体模式,完全了解者仅占5%。居民就医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医院等基层医院人数占比为35%。结论:患者就医心理易受年龄、学历背景、就医观念、消费观念和心理承受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产生的就医选择动机偏差是影响分级诊疗的重要因素,对全民就医理念进行深入宣传与普及性教育,纠正患者心理归因偏差对推进医联体制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医联体在医改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有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质量考核信息系统等配套措施。近期有不少关于上海医联体的报道,社会热议也很多。这项措施旨在通过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资源整合、分工协作、分级就诊等创新机制,引导市民分层就医,优化就医秩序,缓解看病难问题。医联体这种模式若要取得成功,关键因素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医联体是近几年我国医改过程中被日渐推崇的一种模式,其目的是使得医疗优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优化就医秩序,引导市民分层就医,缓解看病难问题。国内现有医联体的发展过程中因乡镇中心卫生院基础差、社区医院药品种类少、医联体各单位利益分配不均和管理困难等因素而存在诸多不足,使其发展受到制约。陕西省在前期摸索的基础上,尝试在单病种防治协作体系上合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优化就医流程和加强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和支撑,以推动医联体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联体内患者选择基层或非基层医疗机构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基层首诊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距离近”是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首要因素,选择非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还关注医疗水平;患者个体特征因素(年龄、学历、职业等)、医疗服务感知因素(取药等候时间、诊疗费用及诊疗结果等)、医联体相关政策认知因素都会影响患者就医机构的选择。结论:应完善医联体内部制度建设,优化外部政策环境,合理引导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  相似文献   

7.
建设发展医联体是现阶段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儿科医联体的构建在解决儿科医师资源短缺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缓解了患儿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与现阶段儿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本文从天津市成立儿科医联体的实践中进行探索,提出应当尽快建立医疗机构风险共担机制、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和搭建信息化诊疗平台等多种措施,逐步改变患者就医理念,建立起科学布局、合理分流和高效运转的新型儿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省以县域为单位组建医联体,促进城乡医疗机构协同发展,逐步建立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无为县人民医院与12家中心(乡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作为医联体的牵头单位,无为县人民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  相似文献   

9.
近期,有关"医联体"的话题再次成为业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式各样的"医联体"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过若干次,但不幸的是,真正发挥作用、且运行良好的"医联体"却所剩无几。按照最初的设想,"医联体"能够解决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问题,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和百姓在基层就医等  相似文献   

10.
建设发展医联体是现阶段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儿科医联体的构建在解决儿科医师资源短缺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缓解了患儿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与现阶段儿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本文从天津市成立儿科医联体的实践中进行探索,提出应当尽快建立医疗机构风险共担机制、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和搭建信息化诊疗平台等多种措施,逐步改变患者就医理念,建立起科学布局、合理分流和高效运转的新型儿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