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楠  李红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1001-1002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参数,因此,对学校教职工定期体检,检测空腹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人群,并研究血糖异常与血脂、血压的相互关系,便于尽早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利于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防治。为此,笔者于2005年对江西农业大学1 356名教职工的空腹血糖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江西农业大学教职工1 356名,其中男742名,女614名;年龄23~84岁。1.2方法留取空腹血标本,用意大利MARINT公司生产的SCOUTⅡ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东部地区12~17岁青少年血糖与血脂各组分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项 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东部地区的8个省3个直辖市8873名青少年(男生4405名,女生4468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空腹血糖及血脂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  相似文献   

3.
中国5~17岁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使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的数据,分析5~17岁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流行特征。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39928名5~17岁儿童青少年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含量,分析全国城乡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糖尿病判断采用1999年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诊断标准。结果空腹血糖水平:中国5~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4.60±0.57)mmol/L。糖尿病患病率(DM):5~17岁儿童青少年糖DM率为0.19%,其中城市为0.25%,农村为0.17%。按年龄组分析,5~9岁、10~14岁和15~17岁儿童青少年DM患病率分别为0.10%、0.14%和0.39%。结论中国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已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糖尿病低龄化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IFG)与体脂分布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定3874例13~18岁青少年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空腹血糖(FPG)水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父母糖尿病患病情况。根据FPG水平,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n=3738)和空腹血糖受损组(5.6mmol/L≤〈FPG〈7.0mmol/L,n=136)。结果两组间各体脂指标比较,应用协方差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后,空腹血糖受损组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均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后,BMI、腰围、腰臀比及腰围/身高比均与FPG呈正相关(P〈0.05),其中腰围/身高比的r’值最大(r’=0.0925)。对FPG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佳模型引入年龄(β=-0.102,P〈0.05)、糖尿病家族史(β=0.186,P〈0.05)和腰围/身高比(β=0.842,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与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关系密切,腰围/身高比是描述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有效指标,是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2016-2017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血糖异常状况及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数据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采用与人口成比例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75个监测点抽取儿童青少年51902名(男性25946,女性25956人;城市26306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52所中小学校共56 803名6~19岁儿童青少年,对2008-2009年的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查出血压偏高7 744人,血压偏高率为13.63%,其中以仅收缩压偏高者为主,占58.9%,其次为仅舒张压偏高者,占22.0%,而收缩压舒张压均偏高者占19.1%;在低年龄段(12岁)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全国城市同年龄、性别组平均水平(P0.01),除18,19岁高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体质指数收是缩压和舒张压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15(95%CI=1.14~1.16)和1.21(95%CI=1.20~1.22)。结论杭州市区儿童血压偏高发生情况较青少年严重,而超重和肥胖是引起血压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明明  娄小焕  席波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609-1613
采用3种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诊断标准描述济南市儿童青少年的MS检出率,为儿童青少年MS及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济南市城区4所中小学1 170名7~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测量和血生化检测.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IDF标准)、中华医学会推荐的诊断标准(中国标准)和Cook等参照NCEP ATPⅢ制定的诊断标准(Cook标准)筛查MS的检出率,并比较3种标准的一致性.采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年龄性别构成对MS检出率进行标准化.结果 采用IDF标准、中国标准和Cook标准诊断的MS标化检出率分别为3.24%,5.30%和6.79%,3种标准诊断的MS标化检出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8.537,5.132,12.141,P值均<0.05);采用IDF标准和中国标准,年龄组间的MS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用Cook标准,年龄组间的M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5,P<0.05).关于MS检出率,中国标准与Cook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84;IDF标准与中国标准、Cook标准之间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分别为0.700和0.547.结论 采用3种标准诊断的济南市城区儿童青少年的MS标化检出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足够重视.Cook标准与中国标准诊断的MS标化检出率较高且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比41例2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患者和63例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年龄比Ⅰ型大(P<0.01);起病时1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P<0.01);起病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显著大于1型糖尿病患者(P<0.01)。75.61%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与1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以男性居多,起病较迟,病情较轻。其发病率升高与肥胖和糖尿病家族史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日前批准,由美国美敦力公司研制的“实时连续血糖监测装置”,可供7~17岁的青少年使用。血糖监控对于青少年来说特别困难,而新装置可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血糖状况,监控病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肥胖的增加,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DM)患病率显著增高,1996年全国11个省市DM调查结果,患病率为3.21%,2002年已达4.4%。为了解我州低收入农村居民血糖情况及制订今后糖尿病防治对策,于2003年9月10日~10月24日,对保靖县等3县部分村民进行了一次血糖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4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流行的地域分布特点,为制定儿童高血压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除我国香港、澳门、台弯地区外)的数据,选择血压数据记录完整的7~18岁216 29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血压偏高检出率<4%为低流行区,4%~7%为中等流行区,>7%为高流行区,分析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流行的地域分布特点。收集2014年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环境数据,分析儿童青少年血压Z评分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014年全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平均检出率为6.4%(1.5%~14.2%),血压偏高的高流行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低流行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以及东部部分省份。关联性分析显示,2014年年均气温、年均气湿以及当地的海拔高度与血压(SBP和DBP)Z评分均呈负相关,男女生呈现相同趋势;年均日照时间、年均PM2.5和PM10浓度以及SO2含量与血压Z评分均呈正相关,男女生呈现相同趋势。结论 2014年全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应重视高流行区域,并了解影响其血压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2.
程庆林  谢立  徐勇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10-1615
分析青少年罹患流行性癔症的人群学特征,为建立青少年流行性癔症评估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数据库检索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相关文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中国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罹患率和流行病学特征,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模型,罹患率的计算采用纳入各研究罹患率组合加权法.结果 74项研究(n=35 476)被纳入Meta分析,4 927名青少年罹患流行性癔症,52项研究文献质量评估中上等.中国青少年流行性癔症总罹患率为20.5% (95%CI=0.158~ 0.257,P<0.01),青少年流行性癔症人群分布罹患率范围为4.1%~36.7%;男、女性流行性癔病的罹患率分别为10.1%(95%CI=6.4%~15.5%,P<0.01)和24.6%(95%CI=16.7%~34.8%,P<0.01).女性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罹患风险是男性青少年的2.99倍(95%CI=2.214~4.035,P<0.01).结论 中国青少年罹患流行性癔症可能与性别、民族、教育状况、触发因子和不同性别首发病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与体重指数 (BMI)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9-10月本着方便抽样的原则在乌鲁木齐市分别选取15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41 02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2.75%,男生(13.77%)高于女生(1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1,P<0.01)。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学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114.2、623.0,P<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的血压状况不容乐观,超重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青岛市7~17岁4 841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以及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采用χ2检验、标准离差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分析。结果 青岛市7~17岁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15.37%和11.59%,男生高于女生。血压偏高的总检出率为30.4%,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血压Z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血压偏高组的BMI值(20.58±4.42)高于正常组(18.85±3.47)。多因素分析显示,城乡、性别、年龄和BMI均是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 青岛市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的总检出率高于山东省。年龄较大的城市肥胖男生发生高血压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兴区7~17岁农村学生的血糖、血脂、血压三项生化指标的现状和正常参考值,为预防学生慢性病和制定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兴区农村小学、初中和高中各1所,测量血压,应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浆血糖、总胆固醉(TC)和甘油三酯(TG),取TC第75百分位及第90百分位点作为临界高限及高胆固醉血症浓度,取TG第90百分位点作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血糖浓度.结果:3059名农村儿童青少年的血糖、血脂水平低于全市和国家标准;血压标准值低于儿科学和WHO标准,7~8岁、11~12岁高于1988年<中国学生体质与研究>中的中国汉族学生标准.结论:大兴区农村儿童青少年的血糖、血脂水平低于常使用的各项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宁夏银川、吴忠市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在宁夏银川和吴忠市抽取学生2 331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定及血脂水平测定。结果研究对象高血压检出率为18.6%;不同年龄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86,P=0.000),10岁年龄组高血压检出率最高,为32.7%。不同年龄组血脂异常检出率及其水平有差异(均P<0.05),血脂异常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高于血脂正常组(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血压检出率异常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指数(BMI)水平下SBP、DB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检出率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0.754,90%CI=0.717~0.79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594,90%CI=0.424~0.832)、LDL-C(OR=1.550,90%CI=1.272~1.840)、甘油三酯(TG)(OR=1.733,90%CI=1.546~1.944)、TC(OR=1.502,90%CI=1.357~1.663)、BMI(OR=1.173,90%CI=1.134~1.213)、高血压家族史(OR=1.282,90%CI=1.050~1.660)均与高血压相关。结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血脂可能是血压的影响因素,HDL-C是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LDL-C、TG、TC、BMI、高血压家族史均是高血压的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Rapid height and weight changes during childhood contribute markedly to blood-pressure change during children's physical growth.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differences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growth or changes between four gender-ethnic groups: African American males (AM), Caucasian males (CM), African American females (AF), and Caucasian females (CF). METHODS: Subjects 6-9 years old at entry (n = 1302) were followed for 12 years. The repeated-measure data of SBP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Gompertz growth model with random coefficients. RESULTS: Mean SBP (mmHg) at age 6 years was lowest in African American girls (82.23 +/- 0.76) and highest in Caucasian boys (102.83 +/- 0.5). And for both ethnic groups, girls had lower levels at which SBP growth stopped. The peak growth ages (years) also differed by group: 9.30 +/- 0.73, 9.91 +/- 0.28, 10.00 +/- 0.82, and 10.60 +/- 0.22 for African American girls, African American boys, Caucasian girls and Caucasian boy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BP growth differed among gender-ethnic groups with respect to mean SBP level at age 6, the level at which SBP growth stops and the mean age at which SBP growth rate was at its peak.  相似文献   

18.
Accuracy of blood glucose estimates in adolesc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though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aily self-care regimen fo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 compliance with this task remains a significant problem, particularly for adolescents. Research should be focused on identifying other management approaches which may supplement SMBG. One potential approach involves placing greater reliance on the patient's own ability to estimate glucose levels. Although some research has examined blood glucose self-estimation in adult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is construc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ccuracy of blood glucose self-estimates in adolescents with IDDM and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racy. The results for 70 adolescents with IDDM indicated that as a group they were moderately accurate in estimating their glucose levels; however, much variability in accuracy was found among subjects.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were not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ccu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