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构建医院医保总额预付管理信息平台,为医务人员及时准确掌握医保数质量运行情况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建立业务层和管理层两类功能模块,构建不同层面和粒度的医保总额预付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结果医务人员根据系统提示将医保数质量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结论促进医院医保总额预付制度的安全平稳运行,提高军队医院适应地方医改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上海市医保局在三级医院开始试行"医保总额预付制"。本文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施行总额预付制后医院对卫生服务提供进行的调整,分析军队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付制面临的挑战,提出医院应及时转变观念,从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成本核算,实现医保管理信息化、精细化等方面着手,科学合理控费,主动适应和推进医疗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典型地区医联体模式下医保总额预付制度改革的做法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深圳罗湖、安徽天长、福建尤溪、浙江德清等地医保总额预付制的预付层次、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预付标的范围、预付水平设定、结算机制和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做法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结果各地区域医联体以人群为总额预算管理单位,对单个供方实行按病种付费、DRG等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预付标的范围为医保基金支付费用总额,预付水平主要基于上年度医保基金支出增长、当年医保基金筹资水平或增长率和支出增长率等确定。结论以医联体为单位的总额预付制对供方行为的影响取决于不同管理要素产生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协同作用,以区域医联体为单位的总额预付制有助于实现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与国际上基于价值的医保支付制度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医保总额预付制的概念及利弊,从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两个层面提出医保总额预付制应用的思考,认为实行总额预付制下复合付费方式,调整好指标定额与实际需求关系,可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医改的重要内容,而推行总额预付制是主要的改革方式。本文以北京市4家总额预付试点医院的数据为例,重点从医疗服务量、次均医药费用、总费用、医疗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医保病人自付比例6个方面的变化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的效果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保总额预付制对医疗各项支出的影响。方法利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2010年所有单一病种住院患者的数据,应用多元回归研究医保预付制与患者的相关支出水平的关系。结果医保总额预付制减少了大型检查、普通检查和化验的数量;降低了普通检查费用、自费药品费、手术材料费、检查费、中草药费等;提高了医保药品费、住院费、诊疗费、治疗费、护理费等;总体而言,医保总额预付后,总费用却上升了6.6%。相对于自费患者,预付内患者的总费用低了4.6%。结论医保总额预付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疗支出,但不能统一地降低患者医保各项支出,该制度和其他配套管理措施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哈尔滨市在全面实施医保费用年度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评价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的实施效果,对医保支付政策的更好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汇总统计,描述性分析比较市医保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医保住院患者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该市在医保总额预付制实施两年后,医保住院患者量,患者的住院次均费用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整体市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及医保次均支付费用呈负增长。结论: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后,患者的次均费用的控制效果显著,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政策及方式和方法上有相应的调整,以便适应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06~2010年天津市7家三级甲等医院医疗保险支付情况和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和系统分析,了解天津市大型公立医院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的医保运行情况和经济运行情况两个方面分析5年来天津市大型公立医院总额预付制度运行的相关情况。结果:天津市近年来医保覆盖率不断攀升,医院医保就诊人次逐年大幅增加,然而每年总额预付额度上涨幅度不明显,总额预付额度核算方式欠科学,医保基金拒付情况严重。结论:在更好满足我市医保患者就诊质量的同时,需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核算方式,加强医保管理部门和公立医院之间的协同合作与真诚沟通,有效降低医保患者个人支付比例,减少医院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为了控制医疗服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17个医保试点城市大都选择了总额预付方式以减缓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趋势.实施初期总额预付控费效果明显,但同时也引发了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道德风险,对医疗行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拟采用经济学与现实状况相结合综合分析总额预付,并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完善医保总额预付的策略,及相应的现实对策,期望对继续完善总额预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市三级医院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现状,为合理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0-2012年市三级医院医疗保险支付情况和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和系统分析,了解今年来市大型公立医院总额预付制度运行的相关情况。结果:近年来全市医保覆盖率不断攀升,而每年总额预付额度上涨幅度不明显,医保基金拒付情况严重,预付额度核算方式欠科学。结论:在更好满足医保患者就诊质量的同时,需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核算方式,加强医保管理,减少医院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利弊分析、借鉴国外典型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结合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成功经验,探究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选择模式。建议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总额预付制或按人头付费为主的方式;针对二级、三级综合医院,采用总额预付制为基础的,按病种付费为主,结合按人头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的医保支付模式;专科医院,采用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和按床日付费相结合的支付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保制度对医院医学影像科检查量的影响以及应对的方法。方法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2012年度全年检查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前后医学影像科检查量总体情况变化不大。非医保群体中.各种检查的构成比情况变化不大。结论医保总额预付制使医保病例的影像检查手段构成发生了积极变化,减少了病人的医疗支出,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医学影像科应针对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的平稳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明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总额预付制运行的现状,总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支付住院费用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法比较2016—2017年肿瘤内科职工和居民医保住院患者的人次数、次均费用及平均住院日等。结果总额预付制下医保患者异地就医管理不够规范,疾病经济负担依然较沉重,当前总额预付标准较难确定,并会影响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结论加强总额预付费用管理,并推进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的医保付费制度;优化医疗机构考核方式,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做好对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患者正确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医保基金付费模式的改革更是涉及诸多政策规定。虽然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制已被广泛采用,但要确保其运转可靠和支付高效,仍需要在各方权益中找到平衡点,把管控的重点转移到诊疗总费用上,并寻求与相关医改政策的衔接配套,才能有利于形成多元组合、配套的总额预付制支付模式,进而助力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总额预付制中医、保、患三方的利益关系.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政策解读、文献研究等,分析三方利益关系.结果 我国实行的总额预付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政策制定、实施方法、奖惩机制等方面不统一,需要从医保基金测算、筹资渠道、政策监管、配套措施以及各方支持等方面创造条件.结论 总额预付的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疗费用,但在医院医保费用合理测算、保护参保人利益和其它配套措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该院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核心指标的分析,评价总额预付制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方法采集该院总额预付实施后的2011年职工医疗保险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作为观察组,实施前的2010年相关数据作为对照组,分析实施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住院人次有所下降,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次均自付费用都有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02、0.0000、0.0074、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占比无较大变化,P值为0.2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总额预付制是宏观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住院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制结算办法及其运行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其中住院医疗费用的增长更快。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医疗费用的控制方法。江苏省W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制定了住院费用总额预付标准,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住院费用进行总额控制,对定点医院参保人员住院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月结付、超支分担、节余留成"的结算办法。该办法对控制住院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减轻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负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详细调查了W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预付总额制定办法的基础上,对其合理性、存在问题以及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完善这一办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有3个支点,分别是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基本药物制度、医疗信息化。不同的改革支点可以撬动不同的医疗体制。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可以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的“去垄断化”和医疗服务体制的“去行政化”,最终构建“有治理的市场化”医疗服务体制。基本药物制度可以强化医疗服务体系的“垄断化”和医疗服务体制的“再行政化”,最终构建“有管制的垄断性”医疗服务体制。医疗信息化既可以构建有治理的市场化医疗体制,也可以构建有管制的垄断性医疗体制。医疗信息化最终会构建何种医疗体制,关键看其掌握在谁的手中。建议以“预付费方式+医疗信息化”为支点推动有治理的市场化医疗体制构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的变化情况,评价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实施前后门诊次均费用、门诊药品次均费用、门诊材料次均费用和门诊检查次均费用等数据,采用t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总额预付制实施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比实施前下降23.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费用均有所降低。结论总额预付制作为目前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方式之一,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了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医、患、保三方,是医疗保险过程中涉及各方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敏感的环节。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已势在必行。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法是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趋势,其实施将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涉及到医院管理的重点、医保支付相关科室的结构与职能的调整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