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医疗机构产、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情况,对新生儿疼痛干预措施的认知和应用情况,了解医疗机构对新生儿疼痛的重视程度,提出防治新生儿疼痛的建议和措施.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后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显示,各医疗机构对新生儿疼痛管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未开展新生儿疼痛知识专项培训,只有8.30%的医护人员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大部分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认知不足,对新生儿疼痛干预欠缺.结论?建议重视新生儿疼痛管理,加强医护人员疼痛知识培训,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新生儿疼痛的危害,并积极采取减轻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ICU护士对新生儿疼痛认知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8年1月-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NICU中的49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NICU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并对新生儿疼痛知识培训前后NICU护士对新生儿疼痛认知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经调查,NICU护士对新生儿疼痛感认知程度相对较差,其中对新生儿疼痛表现认知程度最高,为30.61%;对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认知程度最低,为8.16%。培训后,各项疼痛管理知识认知及知识的掌握率较培训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对NICU护士新生儿疼痛知识的培训,可促使护士对新生儿疼痛认识及知识掌握情况的提升,同时,在护理工作中开展相关疼痛的临床护理措施,对缓解新生儿疼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6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干预组在疼痛时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疼痛的表现,并于疼痛后1min、5min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新生儿对疼痛反应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变化,以皱眉、张口、挤眼最为常见。另外还有肢体动作以及呻吟、尖叫、甚至屏气等。而早期护理干预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两组在疼痛后1min、5min的疼痛程度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新生儿对疼痛极为敏感,反应较强烈,而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6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干预组在疼痛时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疼痛的表现,并于疼痛后1min、5min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新生儿对疼痛反应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变化,以皱眉、张口、挤眼最为常见,另外还有肢体动作以及呻吟、尖叫、甚至屏气等。而早期护理干预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两组在疼痛后1min、5min的疼痛程度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新生儿对疼痛极为敏感,反应较强烈,而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高爱玲 《工企医刊》2014,27(1):621-622
疼痛是尚未被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关注的第五生命体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新生儿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疼痛性操作,疼痛将会对新生儿产生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不论是足月儿或新生儿,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新生儿不但能感知疼痛,甚至比儿童和成人对疼痛的感知经验更加弥漫、强烈和持久,而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疼痛的认知和行为对其预后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应用面部编码评分系统(NFCS)进行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刺激1、5和60 min的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疼痛刺激1、5 min后,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刺激60 min后无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各时间段疼痛护理干预均有效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新生儿疼痛反应,大大降低新生儿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6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干预组在疼痛时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疼痛的表现,并于疼痛前、疼痛后1 min、5 min分别记录心率(Heart rate,HR)、呼吸(Respiratory rate,RR)、血压(Blood pressure,BP),采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新生儿对疼痛反应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变化,以皱眉、张口、挤眼最为常见,另外还有肢体动作以及呻吟、尖叫、甚至屏气等;同时还导致HR、RR、BP的较大波动。而在疼痛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两组在疼痛后1 min、5 min的疼痛程度以及HR、RR、BP变化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新生儿对疼痛极为敏感,反应较强烈,而进行有效的干预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由于新生儿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若发生疼痛往往会被护理人员及父母忽视。若新生儿长期受反复疼痛刺激,不仅会造成其饮食困难、睡眠紊乱,还有可能出现发育缓慢等障碍。袋鼠式护理中新生儿的姿势与其在母体子宫内的位体相似,从而会让新生儿感受到安全,该护理方式还可让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得到有效抑制,从而缓解新生儿的急性操作性疼痛。分析袋鼠式护理方式在新生儿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经奶嘴甜味剂喂服对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1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9例早产儿、91例足月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穿刺前给予经奶嘴甜味剂喂服,对照组无干预,两组患儿穿刺时利用新生儿疼痛评分法对疼痛进行评估。结果:足月儿和早产儿中干预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经奶嘴甜味剂喂服能有效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0.
施雯  曹韵芳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365-1366
目的评价皮肤接触护理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时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120例预防接种的健康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皮肤接触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NIPS)对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比研究。结果新生儿预防接种中30秒以及预防接种完成后5分钟,皮肤接触护理组疼痛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接触护理可明显减轻新生儿预防接种时疼痛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隆  刘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809-4810
目的:探讨体位支持加非营养性吸吮(NNS)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新生儿病区胎龄>30周且喂奶量≥5ml/次、日龄≥3天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时给予鸟巢式的体位支持,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在侵入性操作过程中不给予任何干预。在侵入性操作后1 min和5 min,应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评分,并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支持加非营养性吸吮可明显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应用非营养性吸吮与口服蔗糖溶液联合对新生儿疼痛症状进行缓解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出现疼痛症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与无菌水联合对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干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与口服蔗糖溶液联合对治疗组新生儿实施干预。结果治疗组新生儿疼痛症状控制效果较对照组显著;干预前后新生儿疼痛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哭闹时间、脚退缩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较对照组少。结论应用非营养性吸吮与口服蔗糖溶液联合对新生儿疼痛症状进行缓解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0例出现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重症监护疼痛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疼痛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症状控制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新生儿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蔗糖溶液对缓解新生儿重复足跟采血所引起疼痛刺激的持续有效性。方法将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口服蔗糖溶液干预组和口服安慰剂对照组。经相应干预后均给予足跟采血的疼痛刺激,并连续3天相同操作,观察足跟采血时两组间新生儿疼痛评分和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方面的差异。结果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刺激时口服蔗糖溶液干预组(3.30±1.56)与对照组(4.87±1.20)相比,新生儿疼痛评分显著降低(t=4.39,P〈0.01);干预组连续3天的疼痛评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0.13,P〉0.05),而对照组第1天与第3天之间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结论重复口服蔗糖溶液对于缓解新生儿疼痛安全有效.并且不会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非营养性吸吮和音乐治疗缓解新生儿疼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音乐治疗(MT)在缓解新生儿疼痛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08年4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的90例新生儿按照住院号从小到大顺序分为对照组、NNS组和MT组,每组30例。在新生儿足后跟采血前1min开始持续至结束实施干预,共12min,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心率、经皮氧饱和度(SpO2)及新生儿疼痛行为(NIPS)评分,采集针刺前1min、针刺时和针刺后1,5,10min的数据,比较各种干预措施缓解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效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疼痛刺激后各组的心率均显著加快、SpO2均显著降低、NIPS评分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NNS、MT干预措施均可缓解疼痛刺激引起的心率、SpO2和NIPS评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临床医护人员可通过使用NNS和MT缓解新生儿疼痛。  相似文献   

16.
临床调查显示,入住NICU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暴露于频繁的致痛性操作,这些未予任何干预的疼痛刺激对儿童远期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儿科医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新生儿早期经历大量致痛性操作的现状和生命早期脑发育的可塑性,本文将综述新生儿疼痛对儿童行为发育的影响和机制两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新生儿疼痛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游李平 《现代保健》2013,(21):73-74
目的:探究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疼痛的护理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内足月出生的58例新生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9例。研究组采用袋鼠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程度、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在疼痛程度和心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氧饱和度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对比较于足月新生儿疼痛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足月新生儿的疼痛感,对于新生儿的心理和生理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叶靓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0):105-106
目的探讨适合于新生儿的对生理指标影响小、疼痛反应轻的微量采血方式。方法新生儿180例,分别进行足跟、无名指采、头皮静脉采血。结果疼痛评分为:足跟采血组〉无名指采血组〉头皮静脉采血组。结论选用头皮静脉采血可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其他干预方法比较,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减轻新生儿疼痛、减少新生儿不良影响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N-PASS量表(neonatal pain,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对1 200例行足底采血的新生儿进行疼痛评分,按随机原则分为6组: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组(A组)、母乳喂养联合抚触组(B组)、抚触组(C组)、非营养性吸吮组(D组)、体位组(E组)和未干预组(F组),每组200例。分别于针刺足跟后1 min、5 min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在刺激后1 min、5 min,6组新生儿的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345、76.868,P<0.01);A组与B组间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94、59.437,P<0.01)。在刺激后1min和5min,6组间轻、中度疼痛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22、69.722,P<0.01),A组和B组间疼痛程度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32、40.852,P<0.01)。结论:新生儿对急性、短暂性疼痛很敏感,不同的干预方法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不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疼痛缓解效果较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疼痛是指在个体发育早期出现的、提供保护目的、防止组织损伤的信号系统。在美国,患儿的疼痛是除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外,护理人员每天要观察的第五个生命体征。新生儿对疼痛不会表达,只能依靠细微的行为和生理改变来表现。危重儿和早产儿对疼痛的临床表现常不明显,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