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志颖 《长寿》2005,(9):39-39
医学调查发现,人群中约有10%的人患有长期失眠,有25%~30%的人可由各种因素引起一过性或短暂性失眠。而在老年人群中,失眠的发生率远远超过上述数字。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主诉,为实施全球睡眠健康计划,国际上提出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对失眠困扰,一些老人或经过医生诊治,或自行寻求服用某种镇静催眠药,以摆脱对睡眠质量的不满意状况。  相似文献   

2.
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有益于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缺乏必要的睡眠,可能会引发各种意外事故及疾病。睡眠障碍可加重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等)病情。中年、老年人群最多见的睡眠问题是失眠。我们所说的“失眠”是指①入睡困难;②睡眠觉醒次数多  相似文献   

3.
许维娜  骆宏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6):11-13,17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失眠问题的干预疗效。方法将108例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在基线分别施行综合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单纯的睡眠卫生教育以及等待行为治疗,并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以及评估干预后3组间收缩压及脉压指数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干预后PSQI中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PSQI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发现治疗组干预后收缩压和脉压指数比干预前明显降低[(150.83±7.70)mm Hg vs.(145.89±7.72)mm Hg,(0.50±0.04)vs.(0.48±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通过健康行为的认知干预能改善老年高血压的睡眠障碍,比单纯的睡眠卫生教育更有效;此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使老年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指数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目前我国睡眠障碍患者约有3亿,睡眠不良者竟高达5亿人。失眠成为困扰很多人的精神疾病,但失眠人群中有73%的患者从未看过专科医生或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男性患者失眠现状、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我社区2021年3月~2021年6月门诊就诊老年男性患者,按DSM-5诊断标准分为持续性失眠组、发作性失眠组和睡眠正常组,比较不同组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结果:共纳入332例男性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7.39±9.53)岁,三组之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诊断失眠患者97例(29.22%),其中持续性失眠组60例(18.07%)、发作性失眠组37例(11.15%)。持续性失眠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日间功能障碍除外)均高于正常组P<0.05;发作性失眠组的PSQI总分及多数因子分(睡眠紊乱、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除外)高于正常组P<0.05;持续性失眠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及催眠药物因子分高于发作性失眠组P<0.05。持续性失眠组的Mo CA总分、语言、抽象思维、延迟回忆及定向力均低于正常组P<0.05,发作性失眠组的Mo CA总分、延迟回忆及定向力低于睡眠正常组P<0.05,持续性失眠组的语言功能低于发作性失眠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后期高龄老人睡眠情况,探讨该人群的睡眠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对北京市3个社区的287例7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后期高龄老人人群中有51.92%存在失眠现象,女性失眠问题比男性更严重(t=-2.87,P0.01),失眠与抑郁和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689,0.459,P0.01),与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0.207~-0.352,-0.516,P0.01)。结论后期高龄老人失眠问题应受到广泛关注,从改善生理健康、情绪体验等途径对该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失眠情况进行干预,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郭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74-2075
目的调查了解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的睡眠状况及原因,探讨有效改善失眠状况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及科室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病人睡眠状况相关资料并根据失眠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后再次进行睡眠状况评估。结果心内科老年病人失眠的发生原因中,22.5%由于环境改变(噪音、光线等),33%由于疾病本身的因素引起,心理因素也占了17.5%,其他原因仅占2%。经过护理干预,各类型失眠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低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失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长期的失眠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早期警告,在那些有失眠问题至少1年的病人中,发生抑郁的危险性很高。抑郁症可以造成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以造成或加重抑郁症。  相似文献   

9.
引起失眠的心理因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引起患者白天不同程度地自感未能充分休息和恢复精力,因而感觉乏困、精神委靡、嗜睡,注意力减退、思考困难、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焦躁。简单地说失眠就是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失眠按其发生时间长短可分为一过性失眠(偶尔失眠)、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3种。失眠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入睡困难(上床后总是睡不着),甲醒(醒后再也无法入睡),睡眠不实(觉醒的次数过多和时间过长),睡眠表浅(睡眠深度不足,中途容易转醒),梦魇(睡觉中总是作噩梦),睡眠质量差(睡后没有消除疲劳,昏昏沉沉,没有清新舒适感)等。  相似文献   

10.
人到老年之后,失眠现象十分普遍,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延长,睡眠不安定、易醒、觉醒次数增加,使睡眠呈现片断化,深睡眠时间减少,早醒。  相似文献   

11.
外科病房老年病人失眠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8例外科病房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原因进行调查,探讨减少外科病房老年患者失眠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访谈式睡眠调查法调查外科病房老年病患者睡眠情况。结果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是失眠最常见的症状。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次为:焦虑、抑郁、病理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睡眠环境等因素。结论建议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为指导,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外科病房老年患者的睡眠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量表对108例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总得分为(12.30±2.6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程、SBP和高血压分级是患者睡眠质量总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其总变异的58.40%。 结论 老年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总得分较高,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该类患者的血压分级与控制情况,针对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方式和睡眠习惯,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老年住院患者的失眠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04例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找到了影响病人睡眠的相关因素,提出应该及时做好失眠的护理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是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睡眠、提高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失眠现状、城乡差异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中国多中心痴呆调查(CMDS)中完成睡眠质量测评和临床评估的人群,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得分≥6分定义失眠;采用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失眠组和非失眠组间的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失眠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7 726名老年人,失眠患病率为38.54%(95%CI:37.82%~39.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789,95%CI:1.681~1.903)、高血压(OR=1.327,95%CI:1.249~1.410)、糖尿病(OR=1.201,95%CI:1.108~1.303)、焦虑或抑郁(OR=5.033,95%CI:4.227~5.994)及慢性便秘(OR=2.108,95%CI:1.962~2.265)为失眠患病的危险因素(P<0.001);有配偶(OR=0.782,95%CI:0.729~0.840)、有体育锻炼(OR=0.824,95%CI:0.768~0.884)、社交活动(偶尔社交活动OR=0.685,95%CI:0.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人群的睡眠时长、午睡习惯与失眠症状的人群分布,并分析睡眠因素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进行面对面基线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等信息。剔除患有冠心病、脑卒中、COPD或恶性肿瘤的个体后,共有452 829名30~79岁的研究对象纳入分析。描述不同人群调整性别、年龄、地区后的睡眠因素的分布特征;并分性别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因素间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每天睡眠时长为7.41 h;20.3%的研究对象一年四季均有午睡习惯,40.1%仅在夏季午睡,39.6%没有午睡习惯;研究对象自报“入睡困难”、“早醒”、“日间功能障碍”频率分别为11.0%、10.0%和2.1%。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和婚姻状况人群的睡眠因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睡眠时长的增加,失眠症状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 0.001);没有午睡习惯者其入睡困难、早醒的风险更高(P< 0.05);睡眠时间越长的人群中,有午睡习惯者所占比例越大(P< 0.05)。结论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人群的睡眠时长、午睡习惯与失眠症状分布存在差异,睡眠因素之间也存在关联,故应在睡眠干预或临床诊疗中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策略,并将睡眠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谈及失眠,相信许多人有亲身体会。2006年,亚太睡眠学会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杭州6城市进行的普通人群调查显示,成年人在过去一年里有过失眠的比例高达57%,其中一半以上人的症状持续超过1年以上。而今年失眠人数更是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在海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患者20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以PSQI>8分作为睡眠障碍的标准,将200例患者分为PSQI≤8分组(53例)和>8分组(147例),两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PSQI>8分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54.42%、44.21%)明显高于PSQI≤8分组患者(18.86%、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8分组患者与PSQI≤8组的患者的SAS分值[(62.07±9.30)分、(49.16±10.23)分],SDS分值[(59.06±9.56)分、(51.69±11.46)分]均高于国内常模[SAS(33.80±5.90)分、SDS(41.88±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虽然无明显失眠,其焦虑、抑郁发生率也较正常人高,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程度越重,焦虑、抑郁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使人们身心紧张疲劳,越来越多的人被失眠所困扰,造成相当一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调查显示,有90%的人发生过失眠。失眠常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深度不够,不能维持良好的睡眠,或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机体难以通过睡眠休息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韩承河 《大众健康》2007,(11):30-31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就诊时连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哪里不舒服。你问头痛就说有头痛,问头晕就说有头晕,问心慌就说有心慌,问失眠就说有失眠……反正是只要医生问到的症状他(她)儿乎都存在,然而化验检查做了一大堆,各个医院转了一个遍,就是什么毛病也没查出来。许多家人就认为是没病装病,或者认为是有精神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占人生中约33%的时间。睡眠质量的好坏与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2002年"国际睡眠日"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学基金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有45.5%存在睡眠问题[1]。有调查认为,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群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老年人总体睡眠质量较差,长期失眠可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