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1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对7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E-test法测定2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7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和多种药物外排泵基因以及质粒、转座子与整合子等遗传标记,同时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活性。结果该MDR-ABA除对多黏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以外,其余21种抗菌药物均为耐药,共检出TEM-1、OXA-23、ADCt、etB、mdfA、tehA、qacE△1-sul1t、npUt、np513I、Saba1、gyrA突变等11种耐药基因及遗传标记,ESBLs和AmpC酶检测均为阳性。结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多种药物外排泵基因mdfAt、ehA是该菌株对7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同时该菌株携带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极易造成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相关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内治疗肺部感染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临床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年份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药物中碳青霉烯类使用率最高,亚胺培南占47.32%,其次是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分别为20.24%和16.37%;联合用药效果略优于单药治疗方案;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粗死亡率略高于非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病例粗死亡率。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粗死亡率较高,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控制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鲍氏不动杆菌(ABA)属于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专性需氧、革兰染色阴性、无动力的双球菌或球杆菌,过氧化氢酶阳性、过氧化酶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监测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阿米卡星等每年的抗菌强度和主要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结果 在同期相关分析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6、0.9565、0.9866,具有一般相关性(P<0.05),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的相关系数为0.9717,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细菌耐药迫在眉睫,应根据半衰期及抗菌药物后效应制定出最佳给药方案,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的耐药性与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6-9月住院患者中分离的MDRABA共20株,菌株耐药性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3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mdf A、qacE△1。结果β-内酰胺类药物中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达100%,亚胺培南耐药率也达80%;20株MDRABA中adeB、mdf A、qacE△1均有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5%、90%、65%;除6、9号菌株外,大多数菌株携带2~3种外排泵基因。结论该组20株MDRAB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高阳性率是这些菌株高耐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应用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12月确诊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且确诊前采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应用头孢菌素类9例占39.13%、碳青霉烯类6例占26.87%、青霉素类4例占17.39%、氟喹诺酮类4例占17.39%。结论头孢菌素类或碳青霉烯类单药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易诱导其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分析2012年5月-2013年6月80例患者标本分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感染因素。结果耐药率最低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占25.00%;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58.75%、头孢哌酮/舒巴坦48.7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8.75%、左氧氟沙星36.25%、头孢他啶32.50%;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患者药物治疗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为多,其中亚胺培南占65.00%,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占50.00%,氨基糖苷类占40.00%,且有20.00%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联合治疗效果相比单药治疗较好;感染因素主要为机械通气、静脉插管、机械通气联合静脉插管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结论对确诊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的产酶状况和耐药性以及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提供联合用药的试验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按CLSI规定标准进行.结果 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96株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占18.75%;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MDR-ABA占83.3%,产AmpC酶的MDR-ABA占5.5%,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占44.5%;美罗培南与阿米卡星联合抑菌指数(FIC)<2的占77.78%.结论 MDR-ABA的产酶率和耐药性极其严重,临床对MDR-ABA引起的感染应慎用碳青酶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等),可使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米诺环素及多黏菌素B等联合治疗,以防耐药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扩散,并注意消毒与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整合子的分布。方法运用PCR扩增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Ⅰ、Ⅱ、Ⅲ类整合子,然后进行整合子可变区序列测定。结果 2007年1-12月共分离到非重复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33株,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61.9%,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成功扩增出81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整合子的可变区,其中32株携带的基因盒顺序为aacA4-catB8-aadA1,44株为同时含有aacA4-catB8-aadA1和aacC1-orfP-orfQ-aadA1,3株为aacC1-orfP-orfQ-aadA1。结论Ⅰ类整合子与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在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tnp513转座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目的 了解分离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转座酶基因(tnp513)存在状况.方法 对2007年11月-2008年2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的62株MDR-AB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tnp513基因.结果 62株中有35株阳性,阳性率56.45%;任选2株tnp513基因PCR阳性产物经直接伞自动荧光法测序,并作BLASTn比对,与美国NCBI中已登录的94条tnp513(orf513)一致.结论 MDR-ABA存在严重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多药耐药状况,与tnp513转座酶基因携带率高有关,在MDR-ABA中检出的tnp513基因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邵阳市中心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DNA同源性与耐药性,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该院的流行状况。方法DNA同源性分析:收集该院2009年1—6月份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肠杆菌科间一致重复序列PCR方法;药敏试验:采用VITEK一2细菌鉴定仪器法与KB法确定药敏结果。结果DNA同源性分析结果: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测出4种电泳条带数目位置完全相同的克隆株,其中A型11株,B型11株,C型9株,D型9株。菌株分布在该院外科、内科、ICU、新生儿科四个病区,10个科室。普通病室与ICU病室均存在A、B、c、D4种型别克隆株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仅为5%,4种克隆株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7.5%,A、B、C型克隆株对阿米卡星较敏感,但D型克隆株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明显降低;4种克隆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75.0%,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耐药率。4种克隆株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7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达60%以上,较多克隆株的耐药率已达100%。结论A、B、C、D4种克隆株在该院未见明显集中流行趋势,呈散在分布特点。4种克隆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2006~2008年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近年来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临床分离的136株鲍氏不动杆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头孢他啶等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的136株鲍氏不动杆菌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15.4%、16.2%、16.9%、44.1%、45.6%、47.8%、50.0%、57.4%、59.6%、64.0%、65.4%、77.2%、80.1%、83.0%。结论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3年比较,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y of multidrug-resistant (MDR)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define individual risk factors for multidrug resistance, we used epidemiologic methods, performed organism typing by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and conducted a matched case-control retrospective study. We investigated 118 patients, on 27 wards in Israel, in whom MDR A. baumannii was isolated from clinical cultures. Each case-patient had a control without MDR A. baumannii and was matched for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ward, and calendar time. The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found small clusters of up to 6 patients each with no common identified source. Ten different PFGE clones were found, of which 2 dominated. The PFGE pattern differed within temporospatial clusters, and antimicrobial drug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varied within and between clones. Multivariate analysis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male sex,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aving undergon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having been treated with antimicrobial drugs (particularly metronidazole). Penicillins were protective. The complex epidemiology may explain why the emergence of MDR A. baumannii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相似文献   

15.
刘海霞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505-2506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312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高,且气管切开为最高危险因素,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1.6%、25.9%、27.6%,其它药物的耐药率在41.4%-83.5%之间,耐药性高。结论临床医生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湖北地区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2005-2006年湖北地区16所医院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ABA)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1546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株,对其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及检出率进行调查,采用K-B法测定所有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546株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76.7%);病区主要来源于内科(34.2%);AB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15.7%.其次为亚胺培南18.0%和美罗培南31.7%;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3.3%~79.8%;共检出亚胺培南耐药株263株,泛耐药株(PDRS)6株.结论 应加大对ABA耐药性的监控力度,预防AB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化合物外排泵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状况。方法从2009年4-8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20株MDR-ABA,用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化合物外排泵基因(mdfA、qacE△1、smr-2)、可移动遗传元件(tnpU、tnp513、ISaba1、ISaba4、ISaba9、intⅠ1、intⅠ2、intⅠ3)。结果 20株MDR-ABA化合物外排泵基因mdfA、qacE△1均为阳性,未检出smr-2;可移动遗传元件基因tnpU、tnp513、ISaba1、intⅠ1均为阳性,未检出ISaba4、ISaba9、intⅠ2、intⅠ3。结论携带mdfA、qacE△1基因是菌株对多药耐药的原因,携带转座子和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可能是耐药基因互为传播的主要因素,其中ISaba4、ISaba9基因检测为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转座子、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宁波市李惠利医院2009年6-9月住院患者中分离的MDR-ABA共20株,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tnpU、tnp513、IS26、ISEcp1、ISaba1、ISaba4、ISaba9、intⅠ1、intⅠ2、intⅠ3。结果 20株MDR-ABA共检出5种基因:tnpU、tnp513、IS26、ISaba1、intⅠ1,其余5种基因未检出;各种基因阳性率以IS26和ISaba1最高16株(80%),intⅠ1次之13株(65%),tnp513为12株(60%),tnpU9株(45%);9株MDR-ABA同时检出5种基因,1株MDR-ABA同时检出4种基因,2株MDR-ABA同时检出3种基因,5株MDR-ABA同时检出2种基因,1株MDR-ABA仅检出1种基因,另有2株MDR-ABA未检出上述10种基因。结论同时检测MDR-ABA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是国内首次报道,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各种耐药基因使受体菌表现为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