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0年,卫生部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与建设,这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一项重大举措.医院通过国家(包括省、市)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发展,以点带面,构建完善优势学科群,创建团队型的医疗模式,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导读2010年4月,原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大型公立医院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是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提高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促进医学人才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探索与总结,其实践经验值得国内其他医疗机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建设成果,阐明重点专科建设有利于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的提高,有利于搭建优化合理的技术人才梯队,也利于深化医院的区域示范与辐射作用,进而促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首批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前后综合能力与一级指标发展情况,分析综合能力发展主要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法对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2011-2016年综合能力与一级指标(专科基础、技术队伍、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科研与教学)进行评价,通过配对t检验对比专科建设前(2011-2013年)与建设后(2014-2016年)综合能力,并对一级指标评分与综合能力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河南省首批县级临床重点专科2011-2016年综合能力提升,建设效果显著;专科基础、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在建设后提高,技术队伍和科研教学能力出现波动;与专科综合能力评价相关性显著的一级指标为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科研与教学。结论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县级医院及专科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专科应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强化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专科综合能力主要相关因素--医疗服务能力与医疗质量,促进专科在各个维度共同发展与县级医院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国家规定,三级综合性医院是向多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医疗服务为主的,并承担高等医学教学和科研的高层次医疗机构,是一个区域或省医、教、研、防相结合的技术中心.因此,加强重点专科的建设是三级医院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就重点专科建设和开发人才资源的关系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0日,医政司提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重点和医学学科发展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一项战略任务,是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工作创新,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公立医院积极投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力抓手。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原则方面,要在坚持鼓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9):1259-1262
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医疗行业特征的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卫生行政部门、临床重点专科所在医院和各个专科在专科建设管理方面提供有益参考。笔者系统梳理并归纳了近12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构建的评估指标,筛选并构建了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的专科技术资源发展不平衡,医院适宜技术推广不够,开展技术创新方面动力不足,“重科研、轻临床”的现象,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近日指出,要积极推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卫生部将制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确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原则和规划,指导各级医院加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全面医疗发展的思考.方法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关键是要加强组织管理及制度建设,考虑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为临床医生提供学术资源,医院出资购买万方医学数据库使用权,有效解决临床医生信息需求较大的实际需要.结果 以重点专科发展带动全院协调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制定制度和落实是重点专科发展前提,学科带头人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是关键,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是培养机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并遴选深圳市某区临床重点专科,为该区临床重点专科的发展以及我国临床重点专科的评估提供借鉴。方法将DRG相关指标与传统指标相结合作为该区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计算该区11家医院41个临床专科2016—2018年的总排名。结果该区排名前5位的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I医院显微外科、J医院产科、K医院鼻科、K医院耳鼻咽喉科以及D医院骨科,排名后5位的专科分别是H医院风湿病科、D医院泌尿外科、C医院儿科、C医院眼耳鼻喉科以及F医院神经外科。结论该区应加快重点专科发展,形成区域专科优势;促进专科均衡发展,满足基本医疗需求;提高专科服务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依托医疗集团做强专科特色品牌,促进专科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病历首页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基于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心血管临床专科评估框架”,对全国部分医院的心血管临床专科进行评估。方法梳理112所医院心血管专科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操作的编码情况,计算评估框架中的各个指标,根据医院纳入标准,运用基于数据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医院进行打分排序。结果112所医院2010—2012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人次、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操作缺失数量均呈偏态分布。按照综合评价医院的纳入标准共56所医院纳入排序,前十位是YN05、SD04、BJ14、SH02、ZJ01、HN01、SX09、YN08、SD01、SX08。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操作均完整的医院共12所,其排序是:BJ14、SH02、HN02、BJ01、TJ01、SH05、SC01、NA03、GD02、SH08、YN03、HL01。本研究综合评价的56所医院中,有30所在国家公布的名单之内,26所不在国家公布的名单之内。结论运用“基于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心血管临床专科评估框架”进行心血管临床专科评估是科学、可行的,为专科评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专科对口支援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医院始终牢牢把握"第一资源"这个核心战略,本着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构筑人才建设高地,通过锻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设高素质学科带头人队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等举措,着力夯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为使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促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应重点把握好三个问题:人才建设需具备前瞻性和规划性;人才建设要注重效果评价;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培养等。  相似文献   

13.
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概述包括项目的重要意义、目标和管理规则三方面。医院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在推动医院稳步发展方面不断探索,并以耳鼻喉科创建省临床重点学科为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医院稳步发展的管理模式,可为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俊明 《现代医院》2014,(4):103-104
结合本医院创建重点专科的经验、总结了地区级三级医院创建临床重点专科的基本原则,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与战略定位,加强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为促进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取得实效,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人才队伍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决定因素。如何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将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个目标:争创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学科建设进入"快车道"。两个方向:学科整合与细分,加强亚专业建设。三个基金:加大医院投入,设立人才基金、学科基金、科研教学基金。四个举措:强基固本、合作交流、选好带头人、打造名医港,优化医院资源配置。五个面向:面向国际、面向国家级重点专科、面向省级重点专科、面向省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面向市级重点专科,分类指导、分层建设,引导学科合理定位。通过调整完善工作目标,精心谋划部署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建设两个主要任务的层面,研究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两个体系中的作用机制,旨在服务于医疗质量管理资源的高效配置。方法 应用机制设计理论分析国家质控中心在两个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国家质控中心与其他质控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结果 国家质控中心的设置是中国特色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安排,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其满足了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结论 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国家质控中心发挥了参与主体的重要作用;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建设中,国家质控中心应与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其他中心协同发展,将对医疗质量资源高效配置和均衡布局产生正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如何破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医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网龙头,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不但惠及县域广大百姓,同时也对乡村两级医疗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而县医院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在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恰恰是画龙点睛之笔。基于此,黑龙江省启动的"省级专家支援县医院学科建设先锋行动"作为医改重大举措,以其创新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在全国医改这盘大棋上走出前瞻而坚实的一步,在可预期的将来,龙江农村百姓将得到更大实惠。文章结合实践体会,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