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外科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528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切口分类、使用抗生素种类和时间与感染率的关系。结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道修补术的感染率较高,其中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感染率均高于总感染率,而乳房癌根治术和肝、脾切除术的感染率较低;同种类型切口使用同种抗生素,术后给予全量抗生素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各给予半量抗生素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使用同一种类型抗生素的切口,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Ⅰ类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均高于Ⅰ类切口的感染率。结论:要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术后发生感染,要强调抗生素的种类选择、使用时间和手术切口分类,应在术前和术后分别给予抗生素,手术切口类型与术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密切相关,临床手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型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个手术科室的择期手术病人进行为期一年的前瞻性监测。参照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出现切口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者定为切口感染。结果 监测了605例择期手术病人,切口感染率为2.64%。Ⅰ类切口感染率2.58%,Ⅱ类切口感染率2.31%,Ⅲ类切口感染率14.29%。全麻病人的切口感染率7.69%,高于非全麻病人的1.43%。手术持续时间〈2h的感染率为0.67%,2~4h7.32%,〉4h12.90%。感染病人手术前及手术后住院日均长于非感染病人。腰背部手术切口感染率高于腹部切口感染率。结论 手术切口感染与病人的年龄、术前住院日数、麻醉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做到消毒、无菌技术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技术,使组织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缩短术前住院日等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725例腹部手术切口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提出降低切口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725例腹部手术患者切口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共109例.感染率为15.03%,其中Ⅰ类切口为3.84%.Ⅱ类切口为9.09%.Ⅲ类切口为25.00%、切口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结论 腹部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与手术类型、手术方法、住院时间、年龄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普外科及眼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法 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运用目标性调查方法,对普外科、眼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并对监测科室进行主动干预前后的感染发生率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年7-9月100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发生感染2例,感染率为2.00%,感染手术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乳腺包块切除术各1例;10-12月的239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0.42%,感染手术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发生感染的手术危险指数为0~1;半年期间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监测跟踪,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张红伟 《现代保健》2011,(27):126-127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笔者随机对80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8例,感染率2.25%。住院时间、手术类型、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1847例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47例患者中发生腹部切口感染81例,切口感染率4.39%;≥60岁年龄组的598例患者有37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19%,明显高于<60岁和<3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3.62%和3.39%(P<0.05);手术时间>2 h患者有62例感染,感染率为5.36%,明显高于手术时间在<2h患者的感染率2.75%(P<0.01);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49例感染,感染率为5.63%,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的3.28%(P<0.05);Ⅲ类切口的感染例数为40例,感染率为6.53%,明显高于Ⅱ、Ⅰ类切口的3.95%和2.22%(P<0.01);夏季患者的感染率为6.64%,高于其他3个季节的感染率3.82%、3.63%和3.10% (P<0.05),单因素分析切口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季节、手术切口类型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为预防控制其发生率,应当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02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6例外科手术患者有3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80%。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普外科住院的胃,肠,乳房等疾病并实施手术的1 706例次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切口感染65例,感染率为3.81%,其中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68%、3.92%、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9,P< 0.01),手术时间、手术类型、输血与否及患者年龄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和P< 0.05).结论 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输血,提高老年患者防御能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特别是急症手术,胃肠道手术,术前做好肠道准备,有效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普外科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普外科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预防感染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普外科手术患者726例的资料,对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根治术感染率最高,为14.29%,其次是阑尾切除手术和肠道修补、切除术,分别为12.44%、10.53%,肝脏手术感染率为3.13%,其他手术未出现感染病例;急期手术、高龄、合并慢性疾病、合并糖尿病、肥胖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对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占61.90%,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38.10%.结论 针对易发切口感染的高危患者加强预防措施,强化污染类手术及急期手术的无菌控制与术后护理,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对我院自2009年至2010年的普外科手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分析抗生素在临床上的预防感染的实际有效性。方法通过对2009年至2010年共282例样本的进行具体分析来探讨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使用类型和使用方式上的合理性以及规范性。结果282例普外科手术样本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使用抗生素,术后发生感染的有18例,感染率为6.38%,其中3例为I型手术切口的感染,占感染病例总数的16.7%,7例为II型手术切口的感染,占感染病例总数的38.9%,8例为III型手术切口感染,占感染病例总数44.4%。结论在普外科手术中,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抗生素以及合理的使用方法能够大大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抗生素的抗感染效果与手术的操作方式以及手术的切口方式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