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及菌种演变趋势,以便今后更好地实施早期治疗和干预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记录并分析2003年1月-2013年7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种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部位、真菌种类及耐药性、临床治疗与预后等。结果入选282例患者送检490份标本共分离出500株真菌,侵袭性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占51.3%、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5.4%、真菌占3.3%;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9.0%、手术切口20.4%、泌尿道19.0%、血流感染10.2%;排名前4位的假丝酵母菌属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假丝酵母菌血症的菌株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逐年增加(χ2=18.733,P<0.001)。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0年致病真菌种类发生改变,治疗时真菌药物的选择需考虑覆盖非白色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2.
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菌种分类及临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真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的菌种分类、标本种类、疾病种类、科室分布等。结果 4年间共检出侵袭性真菌1 945株,总的检出率为17.0%,2006-2009年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15.7%、16.8%和21.2%。真菌种类以念珠菌属为主,占92.4%,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占60.5%;丝状菌占7.6%。检出的1 945株真菌主要分离自痰、尿和大便标本。真菌感染患者主要来自呼吸科、心血管内科、传染科、神经内科和ICU等科室。结论侵袭性真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白色念珠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非白色念珠菌和毛霉菌属引起的感染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院内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80例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病原菌的种类、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状况,并对收集的病原菌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2年中共收集88株真菌培养阳性的临床标本,其中确诊或疑诊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者72例,占81.8%,其次为新型隐球酵母菌8例,占9.1%,曲霉菌属5例,占5.7%,其余为其他真菌;其中假丝酵母菌属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共48株,占66.7%,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2株,占16.7%,再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8株,占11.1%,最后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各2株,分别占2.8%。结论假丝酵母菌属仍然是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假丝酵母菌属中最常见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氟康唑仍是治疗假丝酵母菌属尤其是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连续6年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持续真菌感染发病率的监测,探讨预防及控制S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措施.方法 对2003-2008年收住SICU患者的血、尿、痰、引流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结果 共入选患者3699例,其中检出真菌培养阳性并且确定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75例,6年真菌感染发病率1.05%~2.63%,其中下呼吸道感染0.65%~2.01%、泌尿系感染0.3%~1.3%、血行感染0~0.8%;共检出86株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6.51%、22.09%、13.95%.结论 6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未见明显增加,假丝酵母菌属为SICU主要侵袭性真菌感染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感染真菌分布以及敏感性,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56例,调查白血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敏感性。结果 56例白血病患者中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7例,感染率为12.5%,其中痰液、尿液以及分泌物分别占28.6%、42.8%和14.3%;共培养出真菌13株,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占84.6%,感染的主要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6.1%;5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其中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6.
侵袭性真菌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血培养使用BacT ALERT 3D血培养检测仪,其他各种临床标本用沙堡氏培养基培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念珠菌.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间的2891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进行总结,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IFI的发病率为4.12%,患者年龄7~96岁,以男性老年患者为多,均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念珠菌属为主,其中白念珠菌占67.29%,霉菌占6.20%.4年间细菌、真菌检出率及真菌检出率占细菌和真菌检出率的构成比、标本来源、菌种以及科室分布的构成比、抗真菌药物和抗细菌药物的使用率均有所不同,采用χ2检验和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标本来源、菌种和科室分布的构成比在不断发生改变,I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念珠菌仍是主要的致病真菌,但各种念珠菌的菌种构成比有所变化,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血培养使用BacT ALERT 3D血培养检测仪,其他各种临床标本用沙堡氏培养基培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鉴定念珠菌.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间的2891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进行总结,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IFI的发病率为4.12%,患者年龄7~96岁,以男性老年患者为多,均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检出的真菌种类以念珠菌属为主,其中白念珠菌占67.29%,霉菌占6.20%.4年间细菌、真菌检出率及真菌检出率占细菌和真菌检出率的构成比、标本来源、菌种以及科室分布的构成比、抗真菌药物和抗细菌药物的使用率均有所不同,采用χ2检验和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标本来源、菌种和科室分布的构成比在不断发生改变,I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念珠菌仍是主要的致病真菌,但各种念珠菌的菌种构成比有所变化,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类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使用博赛科玛嘉CHROMagar作为假丝酵母菌属分离培养基,DADE WalkAway-40鉴定仪、RY-ID真菌鉴定板鉴定假丝酵母菌属菌种,药敏试验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结果共分离出702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0.0%,光滑假丝酵母菌占20.8%,热带假丝酵母菌占6.3%;各种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但在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中光滑假丝酵母菌比例有所上升;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敏感率高,而5-氟胞嘧啶及酮康唑的耐药率相对高些,临床经验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效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和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由于目前IFI的病原学构成正在发牛改变,即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其他假丝酵母菌及曲霉菌属感染)逐渐增多,而且抗真菌药物种类有限,其敏感性逐渐下降[1-3],因此,IF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4 6],这使得会球对IFI的流行病学和抗真菌药物效力的监测尤为重要.20世纪90年代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了假丝酵母菌属和新型隐球酵母菌菌株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检测的标准检测方法[7],2002年又制定了曲霉菌属菌株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检测的标准检测方法[8],使得真菌菌种及菌株鉴定、对抗真菌药物的效力检测全球范围内得到统一,有助于了解全球IFI的流行病学及药物作用效果情况,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北京朝阳医院2000-2010年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研究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遗传多样化和基因型分布,探讨其院内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对82株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菌种收集统计;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Chromagar)结合VITEK-2Compact YST卡进行菌种初筛鉴定;PCR扩增其CAI区微卫星序列;应用CAI区SSCP图谱和GeneScan相结合对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型的比较分析;药敏试验采用ATB FUNGUS 3系统和E-test对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MIC值测定。结果 2000-2010年朝阳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共2320株,检出侵袭性假丝酵母菌148株,占6.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61株占41.22%,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首位;无菌体液病原菌4093株,检出侵袭性假丝酵母菌属253株,占6.2%,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150株,占59.29%;临床独立来源的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82株,基于微卫星片段CAI区共有38种基因型;6例患者不同来源标本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完全相同;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中ICU最高占52.44%,值得重视;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的敏感率均为100.00%;氟康唑为97.56%。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仍然占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首位,基因分型显示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呈多态性分布,发生侵袭的菌株基因型与定植的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