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特点分析与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发生特点,探讨防治要点。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6-2010年网络直报的广东省职业中毒病例,对病例基本情况、职业史、疾病特征、行业分布和企业性质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共报告职业中毒582例,男性334例(57.38%),女性248例(42.61%),年龄集中在16—48岁之间,中位数为30岁;工龄中位数是1年3个月。报告的死亡病例共8例,死亡率1.37%(8/582)。2006年职业中毒病例最多(151例),每年职业中毒病例占职业病总数从2006年的53.74%(151/281)降至2010年的25.66%(145/565)。病例以慢性职业中毒为主,占70.62%(411/582),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以苯为主,占慢性职业中毒病例的46.96%(193/411);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共95起(一般事故89起、重大事故6起),急性中毒171例,引起急性中毒主要为二甲基甲酰胺,占22.81%(39/171)。由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5年共有439例,占总病例数的75.43%(439/582),其中有机溶剂引起的新发急性中毒事故72起,占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起数的75.79%(72/95)。病例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占62.89%(366/582)。单位规模以小型为主,占35.05%(204/582);经济类型主要以私营独资企业为主,占39.18%(228/582)。同时,发生3例及以上职业中毒事故的工厂数占发生职业中毒事故工厂总数的11.74%(35/298),其中≥10例的工厂有6家占2.01%(6/298)。结论广东省职业中毒发生情况不容乐观,防治重点是慢性职业中毒,特别是有机溶剂类;应重点监督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的防治工作,加强健康体检和培训;同时应加强防控群体性职业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发生特点,探讨防治要点。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6—2010年网络直报的广东省职业中毒病例,对病例基本情况、职业史、疾病特征、行业分布和企业性质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职业中毒582例,男性334例(57.38%),女性248例(42.61%),年龄集中在16~48岁之间,中位数为30岁;工龄中位数是1年3个月。报告的死亡病例共8例,死亡率1.37%(8/582)。2006年职业中毒病例最多(151例),每年职业中毒病例占职业病总数从2006年的53.74%(151/281)降至2010年的25.66%(145/565)。病例以慢性职业中毒为主,占70.62%(411/582),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以苯为主,占慢性职业中毒病例的46.96%(193/411);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共95起(一般事故89起、重大事故6起),急性中毒171例,引起急性中毒主要为二甲基甲酰胺,占22.81%(39/171)。由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5年共有439例,占总病例数的75.43%(439/582),其中有机溶剂引起的新发急性中毒事故72起,占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起数的75.79%(72/95)。病例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占62.89%(366/582)。单位规模以小型为主,占35.05%(204/582);经济类型主要以私营独资企业为主,占39.18%(228/582)。同时,发生3例及以上职业中毒事故的工厂数占发生职业中毒事故工厂总数的11.74%(35/298),其中≥10例的工厂有6家占2.01%(6/298)。结论广东省职业中毒发生情况不容乐观,防治重点是慢性职业中毒,特别是有机溶剂类;应重点监督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的防治工作,加强健康体检和培训;同时应加强防控群体性职业中毒。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各级诊断机构报告的658例女工职业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种构成中最多的是慢性职业中毒(56.4%),主要是苯中毒、正己烷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其次是急性职业中毒(15.0%),包括二氯乙烷中毒、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职业性肿瘤主要为苯所致白血病。期间死亡6例。职业病发病以2012年发病人数最多,2013年有所下降。行业以制造业为主(64.0%),企业类型以中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病例分布在379家企业,曾发生过群体性职业病危害的工厂有46家,占12.1%,其中,最多的是由正己烷引起的群体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共有19起,134例。提示广东省女工职业病发病呈总体上升趋势,有机溶剂是引起女工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应作为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2000-2007年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特点,分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2000-2007年期间青岛市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共发生32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毒120例,死亡15例。2002年、三资企业、皮革制品业发生起数最多,均为14起:造成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最多的是有机溶剂中毒;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窒息性气体中毒。结论用人单位对急性职业中毒认识不足,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薄弱是造成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市的职业病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职业病520例,其中以尘肺(138例)、职业中毒(234例)、职业性皮肤病(67例)为主;尘肺病以矽肺为主(83.33%),主要发生在建筑业;职业中毒以有机溶剂危害为主(82.05%),其中以正已烷、苯中毒高发为特点,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结论 该市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主要以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为主,中小型私营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6—2015年职业性化学中毒(以下简称"职业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通过我国《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广东省2006—2015年职业中毒新发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广东省共报告职业中毒新发病例1 288例,占全省职业病新发病例总数(5 283例)的24.4%。新发病例中,急、慢性职业中毒分别占21.7%(279/1 288)和78.3%(1 009/1 288),有机溶剂中毒占74.7%(962/1 288);新发现5种职业中毒。新发病例多为男性,占56.7%(729/1 288);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占95.9%,1 235/1 288),其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深圳市、东莞市和广州市,分别有425、325和209例,三者共占74.4%(959/1 288);企业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小型企业(共占72.0%)、私有经济企业(占50.9%)和制造业企业(占70.5%)。10年间,新发病例数随年份的增加呈波浪式的先下降后上升后再下降的趋势,其占全省职业病新发病例数的构成比随年份的增加呈直线下降趋势(P0.01)。新发病例诊断年龄中位数为35岁,诊断工龄中位数为2.0年,诊断年龄和诊断工龄均呈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1)。结论广东省职业中毒具有一定的人群聚集性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预防控制职业中毒危害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对1987—2006年20年间职业病防治院急性职业中毒患者病例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年内共发生急性中毒事故92起,中毒者247例,死亡2例;以春季发生事故起数最多;毒物种类以窒息性毒物中毒例数最多,占总例数的65.59%;没有通风排毒设备是引起事故最多原因。结论加强重点行业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处理群体职业中毒突发事故应急能力和抢救水平,是有效控制急性职业中毒危害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柳州市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探索急性职业中毒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本市1991-2007年间35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相关资料并分析.结果 1991-2007年间共发生35起中毒事故共中毒107人、死亡44人.1999-2007年间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24起、中毒人数81人、死亡人数30人,年平均数分别是1991-1998年间发生的1.9倍、2.7倍和1.8倍;中毒事故以金属冶炼多发(31.4%),高毒类化学毒物引起的事故居首位(68.6%),主要为砷化氢、硫化氢及一氧化碳;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职业病防治知识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结论 加强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预防急性职业中毒发生的重点,同时也应加强硫化氢和砷化氢等高毒类化学毒物中毒事故控制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2001-2010年期间52起急性职业有机溶剂中毒发生的原因,为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事故按行业分布、毒物类别、发生原因等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毒105人,死亡8人,死亡率7.62%;行业分布分别为金属表面处理(38.46%)、电子制造业(25.00%)和家具制造业(11.54%);毒物类别以苯、甲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正己烷及其它混合有机溶剂。结论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毒物的卫生监督管理和职工的防毒知识教育,可有效减低急性职业中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8年职业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8年龙岗区职业病报告卡和事故调查资料。结果16年间该区共发生职业病94宗,确诊职业病人数430例,死亡10例,病死率2.33%,职业中毒的行业系统分布主要以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为主,分别占26.60%、13.83%和12.77%;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及物理因素以有机溶剂为主,共发生58起,占总中毒宗数的61.71%,发病人数246人,占职业病总例数的57.21%;而有机溶剂中又以三氯乙烯的危害最为严重,共发生23起,中毒27例,死亡7例,占死亡人数70%。结论深圳龙岗区职业中毒危害严重,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在高危行业和重点毒物有明显的集中趋势,不同行业的职业中毒呈现不同的特点,强化管理是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