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昕华 《现代保健》2010,(8):106-107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ICU中16例发生CVC—RI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VC—RI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但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有关。CVC—RI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有关。结论应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减少置管留置时间,注意各种操作的无菌技术,对于CVC—RI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敷料更换时清洁消毒的方法(简称换药方法),对预防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6月某院重症监护室行右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120例,按置管日期分为对照组(单日)和实验组(双日)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2%碘酊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一遍,75%乙醇脱碘一遍;实验组采用改良换药方法:先用生理盐水擦拭穿刺点及周围皮肤3遍,清洁导管,再避开穿刺点用75%乙醇消毒周围皮肤3遍,用0.5%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3遍,最后消毒导管。对比两组相关感染率。结果实验组局部感染率为5.00%,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率为1.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67%和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换药方法比传统换药方法效果好,能有效预防局部感染与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危险评估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随机选取200例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RBSI危险评估,对可能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200例行CVC的急诊重症患者中有11例发生CRBSI,感染率为5.5%;发生血流感染的因素为年龄≥60岁、糖尿病史、使用抗菌药物、导管管径≥16cm、导管留置时间≥5d、白蛋白水平<40g/L,其与急诊重症患者CRBSI发生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糖尿病史、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及白蛋白水平低下是急诊重症患者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行CVC治疗的患者给予CRBSI危险评估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更有效的预防了CRBSI的发生,且缩短患者的置管、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并均于术后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穿刺总成功率97.50%,一次试穿成功率90.00%,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5.2±2.3)d,无导管相关性感染,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9.5±1.5)d,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10.00%)。 A组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P=0.04),而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P=0.00)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根据感染因素制定预防对策,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怀疑导管感染或治疗结束后送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12例细菌学检测阳性,感染率为14.12%;一次穿刺置管成功69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8.70%;多次穿刺置管成功16例,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37.50%,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多次穿刺置管成功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置管类别紧密相关,在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技术时,应注意熟练操作,并选择合适的探头、导管类别、穿刺部位,同时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具有较长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患者因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其感染致死率为3%。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长期静脉置管的重要并发症,特别是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本文主要总结PICC CRBSI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管癌中心静脉置管(CVC)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其护理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1~2017-12我院50例食管癌CVC置管化疗引起CRBS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食管癌CVC置管化疗未发生CRBSI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并以多因素Logistic分析食管癌患者CVC-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置管季节、单次置管穿刺次数及导管留置时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导管移动与否、白细胞计数、导管留置时间及化疗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导管移动与否、白细胞计数、导管留置时间及化疗次数均为食管癌患者CVC-CRBSI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管移动与否、白细胞计数、导管留置时间及化疗次数均为食管癌患者CVC-CRBSI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及时予以预防性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CVC-CRBSI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Toll样受体9(TLR9)信号通路在深静脉穿刺致全身性炎症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2018年2月-2019年12月192例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术后疑似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根据血培养确诊为CRBSI(CRBSI组),138例为非CRBSI(非CRBSI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LR9、核因子-κB(NF-κB)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对CVC置管后CRBSI的预测价值。结果 CRBSI组股静脉插管率、CVC置管时间、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非CRBSI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CRBSI组(P<0.05)。CRBSI组外周血PBMCs中TLR9、NF-κB mRNA表达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非CRBSI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外周静脉血PBMCs中TLR9、NF-κB mRNA及血清TNF-α、IL-6检测对CRBSI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4、0.924、0.913、0.882。结论 TLR9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深静脉穿刺置管所致全身性感染的发生发展,积极监测相关指标对深静脉穿刺致全身性感染诊疗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预防治疗对策,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9例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16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置管患者均及时拔除置管,患者经局部换药及全身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后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治愈时间37d。结论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因素、导管材质、护士操作不当、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固定及局部穿刺点护理不当等有关;应加强护士的培训,严格无菌操作及规范操作规程,选择抗菌导管、改进导管固定方法,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和临床观察等,是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有效途径,由置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问题也日益突出;该综述简述了CRBSI的定义、诊断方法及危险因素,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从规范教育培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手卫生规范、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导管、做好穿刺部位皮肤的准备、加强置管后导管护理、建立ICU-CRBSI目标性监测、降低患者内在感染风险等多方面加以预防与控制,对于降低CRBSI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