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层医生糖尿病诊疗和患者管理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基层医生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参加2013年"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基层医生培训"的基层医生为研究对象,在培训开始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糖尿病早发现、诊断治疗、患者管理情况及影响因素信息。结果 316名不同专业基层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67.4%(95%CI:61.9%~72.5%)的医生诊疗过糖尿病,不同专业诊疗几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74,P0.01),内分泌科医生最高(87.5%,95%CI:75.9%~94.8%),外科医生最低(28.1%,95%CI:13.7%~46.7%);基层医生对糖尿病早发现条目的正向应答率为75.6%~88.9%;诊断治疗条目正向应答率较低,为46.2%~74.4%;基层医生对糖尿病早发现、诊断治疗、患者管理的21个条目的正向应答得分为(17.4±3.7)分,得分随专业技术职称和参加在职培训频率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去2年内接受糖尿病相关内容培训的基层医生正向应答得分高于未参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14,P0.01);各专业基层医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4,P0.01),从事内分泌科以外的其他内科医生正向应答得分为(18.8±2.5)分,外科为(16.3±4.0)分,妇产科为(15.0±4.9)分。结论加强基层医生糖尿病知识培训是提高糖尿病防控的重要措施,基层医生糖尿病培训应注重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并评价全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及安全注射培训开展情况及培训效果,为今后培训工作提供相关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关键人物评价和测试比较的评估方法针对各级防保人员展开调查,以访谈、问卷调查、观察及考试测评等方式对培训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基本完成对乡村级的培训,人员培训覆盖率>80%,培训内容受到基层人员普遍认可。但对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评价相对较差。经过培训,县级及以上人员能答出80%的测评内容,不到半数的乡村医生能答出50%左右的内容,因此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结论因培训经费、教材不足,教学手段落后,缺乏有效的培训监督和评估,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但强化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消除了培训空白人群和乡村人员有关知识的盲点,师资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县乡两级综合医院呼吸科医师结核病防治知识和水平,为医师的培训和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06年,对青岛市郊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呼吸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387人,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分为(53.55±10.23)分,及格的168人,及格率为43.41%.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分与及格率,195名县级综合医院医师分别为(57.91±10.32)分、47.33%,192名乡镇卫生院医师分别为(49.20±10.01)分、39.71%;157名副高以上职称者分别为(58.24±10.11)分、48.10%,230名副高以下职称者分别为(48.02±10.22)分、40.23%.防治知识得分县级高于乡级,副高以上者高于副高以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级别、不同职称医师及格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市郊区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呼吸科医师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西安市妇产科、妇女保健、儿科、儿童保健医师对维生素D及钙营养知(K)、信(A)、行(P)的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对临床医师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在西安市城六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中分层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16家医院,发放KAP调查问卷,共调查128名临床医师,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医师占72.7%;儿科医师占53.1%.问卷包括12道知识题和5道态度、行为题.结果 128名应答医师回答知识得分为61.3±13.9分(25.0~91.7分);平均答对题项为7.4个;回答合格率为50.0%,无完全回答正确者;经单因素比较,合格率(三甲医院48.3%,三乙100.0%,二甲41.4%)除与医院的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P<0.05)外,与医师所在医院的级别及其年龄、性别、专业、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21.1%的医师在近3年内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培训;受调查医师KA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不高(r=0.261,P=0.004).结论 各级医师对维生素D及钙营养KAP掌握普遍不足,亟待提高;妇、儿医师相关知识与健康教育技能水平的高低对孕产妇及其婴幼儿的维生素D营养和相关保健工作非常重要;提示对各级医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内容模块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探索模块化培训在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将卫生应急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分为12个模块。方法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国20个省级单位的省、地市、县级卫生应急管理人员1 60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各模块需求率在56.0%以上;部分模块需求率在不同单位级别和不同单位类别中存在差异。结论各模块需求率普遍较高,在12个模块中,本次培训可考虑培训基础理论知识、风险管理、监测、人力资源建设、预案、预警、物资储备、响应、现场组织与指挥、风险沟通和事件评价11个模块;部分模块可分级别、分单位开展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医院医护人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控制措施方面的认知度及执行情况,查找相关培训与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的漏洞,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8月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VAP的预防控制措施认知度和执行力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线资料、集束化预防控制措施的认知情况、执行状况以及影响预防控制措施执行的因素,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师和护士对于VAP预防控制知识的总认知率分别为67.56%、68.64%,对维持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恒定于25~30cmH2O的认知率分别为41.46%、28.57%,对于VAP的诊断标准、每日评估撤机和拔管指征的认知率护士低于医师(63.41%/11.69%,90.24%/5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患者半卧位、床头提高和冷凝水集水杯位于管路最低处的认知率医师低于护士(65.85%/84.42%,60.98%/8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与护士对预防控制措施的总执行率分别为73.66%、73.34%。结论医师与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认知率及执行率存在差异,应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提高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医生输血相关知识水平,探索提高医生输血相关知识的可行性对策.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31家医院中随机抽查了87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 [结果]综合医院的医生对输血操作知识的掌握程度好于专科医院的医生(t=3.970,P<0.001);经过1次和2次及以上培训的医生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均好于没有经过培训的医生(F=14.864,P<0.001). [结论]医生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总体掌握并不高,随着输血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各级卫生部门应该针对不同医院和不同类别医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晨交班科室培训方式对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的培训效果。方法 2016年7月11—22日某院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利用晨交班时间,进入新建的8个临床科室和1个检验室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培训前、当场培训后和培训三个月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需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共239名,其中医生85名(35.6%),护士150名(62.8%),技师4名(1.7%)。医务人员最想了解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为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85.6%);医务人员最想获取医院感染知识的渠道为感控专职人员进入科室培训(87.1%)。医院感染知识总知晓率培训前、当场培训后、培训三个月后分别为45.1%、96.7%、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培训三个月后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手卫生时机、隔离措施具体项目及医疗废物分类的认知率均低于当场培训后(均P0.001)。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平均得分当场培训后和培训三个月后均高于培训前(P0.001);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平均得分培训三个月后较当场培训后下降(P0.001)。结论利用晨交班时间进入临床科室进行培训可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认知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医院医护人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控制措施方面的认知度及执行情况,查找相关培训与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的漏洞,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8月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VAP的预防控制措施认知度和执行力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线资料、集束化预防控制措施的认知情况、执行状况以及影响预防控制措施执行的因素,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师和护士对于VAP预防控制知识的总认知率分别为67.56%、68.64%,对维持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恒定于25~30cmH2O的认知率分别为41.46%、28.57%,对于VAP的诊断标准、每日评估撤机和拔管指征的认知率护士低于医师(63.41%/11.69%,90.24%/5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患者半卧位、床头提高和冷凝水集水杯位于管路最低处的认知率医师低于护士(65.85%/84.42%,60.98%/8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与护士对预防控制措施的总执行率分别为73.66%、73.34%。结论医师与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认知率及执行率存在差异,应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提高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柳江县村医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知识的培训效果。方法对柳江县8个乡镇138所村卫生室158名村医采用集中培训,了解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知识,并对培训前后学员技术知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乡村医师的精神疾病防治知识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学员对培训师资、教学计划、培训教材和总体效果等4个方面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结论开展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培训可以提高乡村医生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锡林浩特市牧区不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索牧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干预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锡林浩特市3个苏木(乡镇)分别作为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不同苏木的15岁以上牧民分别实施为期1年的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前后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形式入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和各干预组间的知晓率和防护行为的改变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各组布病防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8.1%~64.6%提高至干预后的77.4%~88.0%。协方差分析发现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对于知晓率的干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防护行为的正确率仅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有显著提高,由54.2%提高到57.9%(P<0.05)。结论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当地牧民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才能有效改变当地牧民的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行为(KAB)的现状,探讨开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AIDS知识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1200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前后进行AIDS问卷调查。结果共得有效问卷968份,对AIDS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为48.24%,干预后上升到64.88%;对AIDS的恐惧感由干预前的68.39%下降到干预后的42.25%(P<0.01);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干预前的26.56%上升到干预后的83.33%。结论安徽省寿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前对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经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陕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在碘缺乏病(IDD)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3~9月.抽取陕县西张村镇,对部分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IDD知识、行为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家庭用盐碘含量。[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家庭主妇150人、140人,IDD知识知晓率由7.33%~65.33%提高到70.00%~89.29%(P〈0.01),具有相关健康行为者所占比例由17.33%~66.67%提高到90.71%~97.14%(P〈0.01);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160人、152人,IDD知识知晓率由12.50%~76.88%提高到76.97%~91.45%(P〈0.01),具有相关健康行为者所占比例由16.88%~54.38%提高到78.29%~90.79%((P〈0.01)。干预前后分别检测家庭用盐40份,碘含量合格率由35.00%提高到95.00%(P〈0.01)。[结论]开展IDD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家庭主妇和小学生的IDD防治知识,改善相关行为有着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职业卫生态度和职业卫生行为,探讨健康教育对知信行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抽取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9%~92.2%提高至干预后的75.9%-96.6%。干预前职业卫生正面态度比例均高于90%,干预后达到100%。干预前职业卫生行为实施率较低,干预后都有显著改善。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知信行,通过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建立正确的职业卫生监管模式,能提高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唐县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以期对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借鉴。[方法]2005年2~12月,在高唐县对时风集团部分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调查与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56.41%,干预后为80.53%(P<0.01),10项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不洁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较低,干预后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干预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干预后对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态度均有所好转(P<0.01)。[结论]对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干预效果,探索适合儿童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 方法 利用自行编制的健康教育教材和配套玩教具,实施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健康教育前后儿童及家长关于预防单纯性肥胖、龋齿及维生素A缺乏等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 结果 健康教育后,家长及儿童大多数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有改善。尤其家长对维生素A缺乏相关问题正确回答率由19.34%~80.66%,增加到66.85%~92.27%,儿童对维生素A缺乏相关问题正确回答率由14.36%~46.96%,增加到67.96%~80.11%,预防维生素A缺乏所有知识及行为的持有率显著提高(P<0.01)。 结论 针对学龄前儿童身心特点,以儿童为主体,家长和儿童共同参与、医教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可明显提高儿童及家长对于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有效改善其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居民和学生合理营养知识的知晓水平,找出重点干预内容,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根据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后在嘉定区所有的14个镇、街道各随机选择1个居委(村)、1所学校(小学或中学),随机抽取部分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采取点、面结合,广泛宣传的方式。结果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和学生合理营养知识总知晓率达到80.2%,其中大多数有关合理营养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知识的知晓率均超过50%,但对合理膳食和营养不良的概念等部分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干预后调查对象在平均得分、总知晓率和各类知识的知晓率上均有显著提高,总知晓率达到88.5%。结论 合理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要真正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实现由知识的获得、态度的转变到行为实践的飞跃,仍需要进行长期广泛而持续的营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泰安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石长胜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89-290,311
目的 评价对农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根据社区诊断,选择17条健康知识和15项健康行为作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内容。随机抽取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变化。结果 在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后,目标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由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前的44.24%升至82.56%;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由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前的68.49%提高到89.33%。结论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了解西安市社区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并进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试点社区700位居民先后进行了2次访谈式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调查总人数为700人,以基线调查和健康教育3个月后的终期调查的2次访谈式问卷调查均参加,且问卷问题均回答完整的问卷作为有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678份,不合格问卷22份,应答率96.86%。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前、后评分,总分有显著性的影响因素均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经济收入(P〈0.05),且健康教育后的评分总分均高于健康教育前(P(O.05);将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得分分别转换成百分值时,健康教育后的评分的百分分值,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总分仍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但知识、行为的得分,低于态度的得分(P〈0.05),且健康教育后行为的改变仍无显著性改变(P〉0.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对居民食品安全有显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人选因素中,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居民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居民食品安全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且知识与态度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508)。结论广泛、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是改善社区居民食品安全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北京房山农村8年健康促进对人群心血管病知信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健康促进前后心血管病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评价心血管病健康促进的效果。方法:1991-1992年将北京市房山区的5个乡按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干预区和对照区,随机现况调查772人的心血管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经过8年各种形式的心血管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后,1999年用同样方法复查895人。结果:1992-1999年,干预区人群心血管病知识有大幅度提高,而对照区人群心血管病知识多数也有提高,干预区与对照区相比,干预区人群的心血管病知识水平有净增加,在18个心血管病知识项目中,干预区男性在10个项目有显著性净增加,女性在11个项目有显著性净增加,并且1999年干预区人群掌握心血管病知识的水平普通高于对照区人群,在态度及行为方面,干预区人群的态度和行为的恰当或正确率多数有显著提高,吸烟率和饮酒率有所下降,与对照区相比,多数态度和行为项目有净增加,但也有少数项目有净下降,表明社区心血管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对心血管病知识的增加要好于态度及行为的变化。结论:较为长期的以农村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心血管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对农村居民心血管病知识的提高有明显效果,但社区人群的态度及行为改善不如知识提高快,提示人群中由卫生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尚存在着一定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