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可能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肾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致病因素,并探究预防该综合征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肾移植术后并发CMV肺炎患者88例,其中34例经治疗后继发为ARDS,设为研究组,另54例未继发ARDS为对照组,探讨两组间的差异,研究可能导致ARDS在肾移植术后并发CMV肺炎的致病因素,并提出有效预防方法.结果 8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CMV肺炎患者中34例经治疗后仍继发ARDS,ARDS发病率为38.6%;两组患者在肾移植术后CMV的发病时间、采取控制血糖的治疗措施、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肺部浸润、早期药物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MV肺炎发生ARDS具有相关性;肾移植术后CMV的发病时间、患者患有糖尿病、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肺部浸润情况是致病的危险因素(OR值>1),而及时采取控制血糖的治疗措施、早期药物治疗是有利因素(OR值<1).结论 密切监视上述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发生ARDS的致病危险因素,注意血糖的控制,早期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ARDS的发病率,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
ALI/ARDS可以由机体内外多种因素引起,发病比较急且发展比较迅速因此该类患者的预后普通比较差,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ALI/ARD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得到较为明显的发展,但其病死率至今仍高达50.0%~70.0%[3].因此更充分的了解ALI/ARDS的发病机制,以便更好对其进行防治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各科常见危重病症,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发现,血小板与ARDS的发病密切相关。一方面,ARDS促进血小板的活化。ARDS时,血小板在数量、结构、功能、生化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另一方面,血小板促进ARDS的发病过程。ARDS时,活化的血小板沉积在受损的肺微血管系统内,有助于引发和加剧肺泡损伤;血小板与白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促进ARDS的发病,也可通过信号转导促进ARDS的发病。本文对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ARDS时血小板的变化及其机制和血小板引起ARDS的机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死亡率以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从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230例患者,采用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议通过的ARDS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持续24h的治疗时间,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住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230例患者,其中肺源性患者85例,肺外源性患者145例.在此治疗期间,采用APACHEII评分标准对死亡率进行调整,调整2年时间内死亡率没有明显变化(P=0.85),并且根据多方面因素的资料研究分析,ARDS死亡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病理、多功能器官功能障碍妨碍住院时间的治疗,其中导致死亡率最高的因素就是脓毒性休克和心功能衰竭,死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其实很少.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近两年来该院接收最常见的患者之一,也是死亡率比较高的急重病,脓毒性休克和心功能衰竭都是导致ARDS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皮素(Endothelin, ET) 是1988 年Yanagisawa 等[1]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分离获得的活性多肽,是作用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促细胞分裂剂.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ET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研究中更日益受到重视.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与ARDS均是指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误吸等多种原发疾病引起,出现肺毛细血管内膜损伤、肺内微血栓、肺水肿和肺微不张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ARDS是ALI进展最严重的阶段.后者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病症,多年来虽经大量研究但具体机制仍未完全弄清,致使其病死率居高不下,达50%左右[2].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发现ET-1参与ALI和ARDS的发生、发展,血浆ET水平升高可加剧ALI的严重程度,并与ARDS发病中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其在ARDS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至今仍在探索之中.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以利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结果(1)临床特点:本组所有患儿均是急性发病,其中在发病是在出生后1-4d8例,占80.00%(8/10),出生后5—6h2例,占20%(2/10)。所有病例发病时均出现呼吸困难青紫,青紫不缓解,同时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低血糖症3例,消化道出血4例,硬肿症3例,凝血障碍2例。所有患儿人院后检查动脉血气,结果显示其中pH7.0~7.2者6例,7.21~7.35者3例,7.36~7.50者1例;PC0225~35mmHg5例,35~55mmHg4例,55~65mmHg1例;PaO2/FiO2均小于200mmHg。(2)高危因素:本组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窒息8例(80.00%);羊水吸人2例(20.00%),其中窒息合并羊水吸入1例。剖宫产7例,占70.00%,剖宫产同时有窒息5例。(3)治疗与转归:本组10例患儿经过以呼吸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其中治愈8例,治愈率达80.00%,好转1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7~29d,平均(14.85±4.10)d。结论新生儿ARDS临床上并不少见,严密临床观察及动态胸部X线、血气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积极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ARDS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ARDS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1992年通过的ARDS诊断标准,对患者持续治疗24h之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1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肺源性患者和肺外源性患者分别为48例和62例,根据对资料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死因除了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多功能器官功能障碍、住院时间的治疗有关外,脓毒性休克和心功能衰竭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的最大元凶。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脓毒性休克和心功能衰竭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高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DACI)的发病、预后及影响因素。作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与同期收治的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ACI患者预后差,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认为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浓度,探讨两种不同类型ARD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内源性ARDS(ARDSp组)和外源性ARDS(ARDSexp组)患者各23例,测定其血清和BALF中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清及BALF中炎性介质浓度均有增高,ARDSp组患者以BALF中炎性介质表达为主,ARDSexp组患者以血清炎性介质表达为主,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其发病机制和损伤部位不同,内外源性ARDS患者血清和BALF中TNF-α和IL-6浓度的变化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蒋琦  赵子充  潘立瑾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391-2392
目的:了解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的特点。方法:对13例ARD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中7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自动出院,2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围产期窒息、选择性剖宫产是ARDS常见的高危因素;羊水及乳汁吸入亦可造成直接肺损伤导致ARDS。确诊后及早应用呼吸机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固尔苏的应用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