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海淀区医务人员吸烟行为与控烟能力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彦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298-1301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吸烟行为与控烟能力干预效果,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控烟能力,降低其吸烟率的工作模武.[方法]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项目组和对照组各3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均比对照组的有提高,尤其是控烟知识.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干预后医务人员知晓戒烟方法的比例增加28,6%(x2=80.635, P=0.000),认为医院是无烟场所的比例增加5.6%(x2=4.976, P=0.026),能提醒患者戒烟的比例提高4.1%(x2=3.962, P=0.047),能制定戒烟计划的比例增加7.8%(x2=5.554, P=0.018).吸烟行为干预效果不明显.[结论]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控烟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控烟干预对医务人员吸烟行为的影响效果,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控烟能力的方法,推进医院无烟环境建设。方法以参加无烟城市盖茨中国控烟项目的青岛市5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经过1年的环境、政策、健康教育等控烟干预手段,评价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和控烟能力干预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干预,医务人员总体吸烟率下降,吸烟量降低;对吸烟和二手烟的认知有了改变;支持无烟政策,在诊疗过程中为就诊者提供烟草危害知识和戒烟服务能力提高。结论针对医务人员控烟的行为是积极可行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健康教育措施效果显著,但在戒烟技巧、戒烟政策常态化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四所医院医务人员吸烟行为的短期干预效果研究陈冠民,余松林,王增珍当前,我国男性医务人员的吸烟率高达56.74%,常吸烟率为49.12%。为了解武汉市男性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影响吸烟率的有关因素,探索出一条控制我国医务人员吸烟的有效途径,我们于1...  相似文献   

4.
虹口区医务人员吸烟状况调查与戒烟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顺德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12):578-578
为参与“上海市 2 0 0 1年医务人员戒烟大行动”的活动 ,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医务人员中开展戒烟活动 ,我们于 2 0 0 1年 2月对全区一、二级医院 2 5 0 1名医务人员进行吸烟现况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虹口区一、二级医院 2 5 0 1名医务人员 ,其中医生 893名 ,医疗管理 117名 ,护士及卫技人员 14 91名 ,本调查不包括后勤人员。1.2 方法1.2 .1 吸烟调查 采用自填式统一问卷编号记名调查 ,由专职联络员分发、回收。1.2 .2 戒烟方法 共有 16 4名吸烟者报名参加戒烟活动 ,采用“力凯定”戒烟贴阶梯减量疗法 ,每日吸烟量在 10支以上者 …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医务人员吸烟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医务人员吸烟行为相关危险因素,为控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背景资料和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990名医院的一线医生通过询问和自填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总吸烟率为27.5%;现在吸烟率为22.3%;常吸烟率为13.3%;吸烟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场合的必需、放松、提神;有21.4%的医生在病人面前吸烟。医生了解一些吸烟与疾病的相关知识;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科别、医院行政归属、吸烟危害认识因子、吸烟与疾病关系认识因子及医生吸烟行为社会认识与医生的吸烟行为有关。结论 医生的吸烟行为是一个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复杂活动,而行为的改变只有综合干预才能实现和持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深圳市5所医院的医务人员447名,描述其吸烟现状、控烟态度及控烟行为能力,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医务人员447名。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为12.24%,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9.41%,女性吸烟率为1.29%,影响吸烟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结论深圳市医务人员吸烟率不高,今后应加强对男性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培训,创造良好的控烟氛围,提高控烟能力,积极地为吸烟者提供戒烟服务。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中学教师吸烟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6- 1998 年对成都市14 所市属全日制中学的2180 名教职工进行了吸烟行为干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干预组教师的吸烟率由17-4% 降为5-8 % (对照组为15-5%) ; 干预组的知识、态度、行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其戒烟率及其成功率也有很大提高, 在使用维尔戒烟贴的133 名志愿者中,4 周内戒烟率达96-99 % 。  相似文献   

8.
烟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被大量的科学研究所证实。医务工作者树立不吸烟的健康形象,有利于控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解唐山市医务人员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在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项目的资助下,笔者于2009年9—10月,对唐山市5家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已经在我国生效,随着履约进程加快,帮助吸烟病人戒烟,必将成为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必须的基本技能〔1〕。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已把烟草依赖症列为一种疾病,要求医务人员把吸烟成瘾看成一种慢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病一样,应责无旁贷地劝告就诊的吸烟者戒烟〔2〕。为探索在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及提供戒烟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于2008年1-8月份,对河南省三门峡市准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了控烟干预活动。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根据对南京市某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提出控烟干预措施,总结控烟干预效果,为预防青少年吸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前期所调查的4所学校共2 382名中学生中随机抽取一所学校共400名学生进行控烟干预,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吸烟的态度,对吸烟有害的认知情况,学生吸烟的情况。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后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知晓率,该学校的吸烟的中学生尝试戒烟的人数和校内操场、厕所和校园花坛边烟蒂数量,学校内老师当着学生面抽烟的情况都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控烟干预能提高中学生对于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知晓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研究对象吸烟行为的增长;研究对象的短期效果比较明显,说明在学校开展控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而开设的跨专业课程.开设公共选修课可以在专业教育之外包容实施素质教育,是实施课程交叉、科学与人文交融和培养"通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1].公共选修课的实施为控烟成为综合性大学一门独立的课程创造了条件.我国现有13~18岁青少年1.3亿,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逐年上升.据专家估算,我国青少年现在吸烟者约1 500万 [2],尝试吸烟者不下4 000万,遭受二手烟雾危害的人数高达6 500万 [3].为了解大学生的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吸烟,2008年下半年三峡大学开设了<控制吸烟与健康促进>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现将有关干预情况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同伴教育对中学生吸烟行为干预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中学生吸烟行为健康教育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小样本定量(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知识、态度、行为)和定性RAP(repid assessment procedure,快速评估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通过18个月的干预实施,中学生有关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知晓率由基线调查时的39.2%上升到64.4%;态度正确率由43.0%上升到53.7%;中学生习惯吸烟率由4.3%下降到0;尝试吸烟率(29.3%)与基线调查(29.1%)相比未见增加。试点学校的学校社会环境、健康政策、学校所在社区与家庭的环境得到改善。结论:同伴教育是干预学生吸烟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吸烟干预的策略及效果。方法:以创建无烟医院为途径,实施综合性吸烟干预策略(政策、环境、活动、管理)。结果:实施创建无烟医院的试点医院控烟氛围日益浓厚,医务人员吸烟率在原来基础上下降了3.55个百分点。结论:创建无烟医院是实施对医务人员吸烟干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柯祥发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43-1644
目的开展学生吸烟行为干预活动,以提高中学生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从而降低学生的吸烟率。方法选择2所中学,汉中中学为干预组,汉台中学为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终期评估,在调查结束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汉中中学的学生,吸烟率为15.7%,汉台中学为32.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中学生进行一系列烟草危害知识传播与行为干预是降低中学生吸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03年河北省职工医学院东校区学生吸烟情况,该校创建了“无烟学校”,并采取了相应控烟措施。2004年9-10月,采用与2003年相同的方法与标准对该校学生进行了吸烟情况调查,并与2003年的调查资料进行了比较,旨在了解该校创建“无烟学校”后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青羊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男性员工吸烟行为干预后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抽取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干预,通过对干预前后2次调查结果的分析,评价干预措施取得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吸烟率分别为39.9%和34.5%,通过年龄、学历和岗位等因素分层分析,青羊区医务工作者对烟草相关知识的掌握在干预后有显著提高,对烟草的相关态度更加倾向于禁烟,且吸烟率在干预后的下降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在医务工作者中开展的烟草控制行为干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目标人群关于烟草的知识和行为2项指标均产生了有益的变化,但烟草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常州市医务人员吸烟和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促进医务人员开展戒烟活动,提高其控烟意识,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吸烟者戒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用统一设计的《吸烟现况调查表》对常州市一、二、三级医院的62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1录人调查数据形成数据库,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χ^2检验、趋势检验等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州市医务人员总吸烟率为27.58%。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6.03%,女性为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P〈0.05)。医生在接诊时,有22.74%的医生从不或很少询问患者吸烟情况,33.71%的医生在患者疾病与吸烟相关时才询问;所调查医务人员中,如果知道患者吸烟,57.25%的医生会经常建议患者戒烟;医生吸烟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有所上升(χ^2=18.512,P〈0.05);不同职称医生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4,P〈0.05),其中高级职称的医生吸烟率最高为35.48%;不同科室的医生吸烟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8,P〈0.05),其中以外科医生吸烟率最高达45.73%;在医生的不同学历中以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医生的吸烟人数最多,吸烟率分别为37.50%、32.08%。结论应加强医生的健康教育和戒烟知识培训,减少医生的吸烟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医生有时间也有能力向患者传送控烟知识,提高其在临床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进而推进全社会的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吸烟现状及控烟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家医疗单位的在职医务人员,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计算干预前后吸烟率、知晓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吸烟率为25.62%,干预后为23.49%;干预前现在吸烟率为20.37%,干预后为16.95%,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务人员对吸烟相关知识、吸烟及被动吸烟与相关疾病的认识情况、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意识、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技能、在固定场合不吸烟意识均有所上升。结论针对医务人员的控烟干预是可行的,其效果需持续巩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北京市部分区县医务人员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抽取的3418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各有关吸烟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得到有效问卷3 405份,医务人员的总吸烟率为7.64%,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8.64%,女性吸烟率为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是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其OR值为85.998;随着年龄的上升发生吸烟行为的危险升高,其中50~岁的风险最大,其OR值为0.634;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发生吸烟行为的危险降低,其OR值为1.438.结论 该区医务人员的吸烟率较高,建议加强医务人员戒烟控烟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选取北京市三甲医院北京医院的所有在岗临床医生和护士1 41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员工吸烟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情况、戒烟意愿、饮酒情况、吸烟或二手烟对本人健康影响的认知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获得1 359份有效问卷,总体吸烟率为3.38%。男性吸烟率(17.54%)显著高于女性(0.53%);随着年龄和文化程度升高,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99.236,95%CI:21.374~460.735)、高年龄(OR=1.663,95%CI:1.131~2.445)和高饮酒频率(OR=1.392,95%CI:1.042~1.862)均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医务人员中现在吸烟者对吸烟和二手烟危害性的认知水平均显著低于戒烟者和非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3个现在吸烟者中,仅有10人(30.30%)认为戒烟很重要,23人(69.70%)近期无戒烟打算,诊断为烟草依赖性综合征者仅5人,占15.15%。结论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吸烟率较低,医院控烟工作效果较好。但还需加强对男性、年龄较大者和经常饮酒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促进其戒烟,从而进一步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