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境毒素鱼藤酮对人多巴胺能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以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chondrialATP-sensitivepotassiumchannel,mKATPchannel)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先用0、5、20、100nmol/L浓度的鱼藤酮单独处理SH-SY5Y细胞,观察鱼藤酮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量效关系;然后在此4组中分别按加和不加mKATP通道抑制剂5-羟葵酸(5-Hydroxydecanoate,5-HD)0.5mmol/L和(或)激活剂二氮嗪(Diazoxide,DZX)1.0mmol/L与不同浓度鱼藤酮共同作用,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采用罗丹明绿色荧光负载、流式细胞仪测量荧光强度的方法。[结果]5、20和100nmol/L鱼藤酮作用24h分别导致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至对照组的91.76%、71.21%和49.65%,膜电位下降程度与鱼藤酮剂量相关;DZX单独作用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了13.45%,DZX与5和20nmol/L鱼藤酮共同作用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75.32%和66.06%,比同浓度鱼藤酮单独作用更加明显;5-HD可抵消DZX的上述作用,5-HD与5nmol/L鱼藤酮共同作用时可减轻鱼藤酮引起的细胞膜电位下降。[结论]鱼藤酮可以引起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小剂量鱼藤酮(5和20nmol/L)能开放mKATP通道,该作用可被5-HD逆转;与DZX相比,小剂量鱼藤酮只能激活某一类型的mKATP通道,这是它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机制之一。大剂量鱼藤酮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的机制中mKATP通道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0.1、0.5、1.0μmol/L的鱼藤酮染毒PC12细胞72 h,对照组加入相同剂量的DMS0,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 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下细胞的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0.1、0.5、1.0μmol/L鱼藤酮作用于PC12细胞72 h时,细胞活力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细胞虽未发生明显的凋亡,但处于G1期细胞随染毒浓度增加而增多,G2/S期细胞相对减少,说明鱼藤酮抑制细胞增殖明显,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显著.结论 鱼藤酮在小剂量长时间的持续作用时,启动了细胞凋亡,表现为对PC1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鱼藤酮多巴胺能神经元PC12细胞中的毒性作用。方法用高分化的PC12细胞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及其超微结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抑制及细胞代谢状态,生化分析法检测SOD活力、MDA含量,特异性DCF-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经鱼藤酮处理24 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部分细胞呈悬浮状态;细胞线粒体代谢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PC12细胞增殖抑制,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内的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高;荧光探针标记显示PC12细胞荧光强度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结论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可抑制细胞增殖,影响线粒体代谢,氧化应激可能在鱼藤酮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鱼藤酮对神经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农药鱼藤酮对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毒性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 0 5、0 75、1 0 0 μmol/L三种浓度的鱼藤酮对神经瘤细胞 (SH SY5Y)染毒 2 4h ,通过线粒体特异性染料罗丹明 1 2 3进行荧光标记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染毒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变化 ,并与未染毒的细胞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经图象扫描每个细胞得到 1 6个荧光强度变化数值 ,并对其荧光变化值进行分析。表明鱼藤酮可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 ,高、中剂量组荧光强度变化值(1 2 4 84±0 2 4 0 5、1 2 4 86± 0 30 5 7)与低剂量组、溶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荧光强度变化值 (1 52 3 0± 0 442 0、1 770 1±0 391 9、1 72 5 4±0 2 70 5)差异均存在显著性 (P <0 0 5) ,且随剂量增高 ,有降低趋势。 [结论 ]提示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是鱼藤酮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耦联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星形胶质细胞与常用的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共培养鱼藤酮染毒模型,应用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观察染毒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耦联功能的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CX4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观察CX43蛋白活性变化。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鱼藤酮对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耦联功能的抑制作用愈发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1.0μmol/L鱼藤酮染毒组CX4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鱼藤酮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CX43表达水平降低,显著抑制细胞缝隙连接耦联功能,这可能是其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鱼藤酮对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HPLC荧光法检测鱼藤酮染毒星形胶质细胞胞外Glu浓度,同位素标记法检测Glu摄取能力,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技术观察谷氨酸转运体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鱼藤酮染毒星形胶质细胞胞外Glu浓度明显升高,Glu摄取能力显著降低,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transporter-1,GLT-1)蛋白表达升高。结论鱼藤酮可显著降低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功能,引起胞外Glu浓度升高;GLAST表达下调可能是鱼藤酮诱导胞外谷氨酸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GLT-1上调可能为神经细胞自我保护机制,以限制谷氨酸的神经毒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在鱼藤酮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星形胶质细胞与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共培养鱼藤酮染毒模型,并用谷氨酸转运体-1(GLT-1)和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特异性抑制剂二氢卡因酸盐(DHK)、L-反式吡咯烷-2,4-二羧酸(PDC)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胞外谷氨酸(Glu)浓度,同位素标记法检测Glu摄取能力。结果 DHK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与单纯鱼藤酮中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DC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明显下降,胞外Glu浓度升高,与单纯鱼藤酮中毒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谷氨酸转运体GLAST可能在鱼藤酮诱导的兴奋性损伤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化镉(CdCl_2)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线粒体功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α(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CdCl_2致HK-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以0、10、20、30、40、50和60μmol/L CdCl_2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MTT法观察细胞活力;Mito SOXTM活细胞荧光染色观察线粒体中活性氧(ROS)生成情况,多功能酶标仪测定线粒体中呼吸链复合物Ⅲ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dCl_2对HK-2细胞总蛋白中PGC-1α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CdCl_2浓度增加到20、60μmol/L作用24 h后HK-2细胞存活率下降为(77.60±0.82)%和(41.97±1.22)%(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引起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的活性下降和线粒体ROS增多(P0.05),JC-1单体阳性率的比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51、1.58、1.72、2.41和3.47倍(P0.01);而细胞总蛋白中PGC-1α蛋白的表达随氯化镉剂量的增加而减少(P0.05)。结论氯化镉可通过抑制PGC-1α蛋白表达,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的活性,促进线粒体ROS生成,诱导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导致对HK-2细胞的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体外培养星型胶质细胞毒性作用的特点。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中脑星型胶质细胞,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法鉴定。观察染毒星型胶质细胞形态,检测细胞活力,通过生长曲线分析鱼藤酮对星型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RT-PCR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mRNA表达。结果0.5μmol/L鱼藤酮染毒24 h即可引起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0.75,1.0,2.0μmol/L鱼藤酮染毒时星型胶质细胞活力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显著增加;0.5μmol/L以上鱼藤酮可明显抑制胶质细胞增殖,CX43 mRNA表达降低。结论鱼藤酮对体外培养星型胶质细胞可以产生明显的毒性损伤作用,但与神经元比较,星型胶质细胞对相同剂量的鱼藤酮染毒具有更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鱼藤酮对大鼠中脑纹状体组织的毒性作用及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Alzet微泵恒流给药鱼藤酮染毒模型,应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纹状体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CX43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观察CX43蛋白活性变化.结果 染毒大鼠出现类帕金森病综合征特征,中脑纹状体组织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0 mg/kg鱼藤酮染毒组CX43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4.0 mg/kg鱼藤酮染毒组CX43表达显著降低(P<0.05). 结论 鱼藤酮可损伤中脑神经元,诱导大鼠出现类帕金森病症状,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鱼藤酮对大鼠纹状体组织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