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之前血清孕酮升高时间对体外受精(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胚胎移植(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2年6月-2013年6月经IVF/ICSI-ET治疗共29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长方案组根据注射hCG日有无直径≥20 mm卵泡分为A组(2725例)和B组(180例),2组又根据自促排卵日至注射hCG日血清孕酮浓度>1 ng/mL(1 ng/mL=3.17 nmol/L)时间分为以下3组:孕酮>1 ng/mL 0 d者分别为A1组(1788例)和B1组(83例);孕酮≥1 ng/mL 1~2 d者分别为A2组(717例)和B2组(67例);孕酮≥1 ng/mL时间≥3 d者分别为A3组(220例)和B3组(30例)。比较各组间的妊娠率。结果:A1、A2、A3组妊娠率分别为55.42%、44.21%和4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B2、B3组妊娠率分别为48.19%、47.76%和4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ICSI-ET,hCG日存在直径≥20 mm的卵泡时,随着血清孕酮浓度升高(>1 ng/mL)时间的增加,临床妊娠率会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或GnRH拮抗剂(GnRHA)方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患者,比较2种方案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等相关指标,以期寻找GnRHA是否会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影响的临床证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第一周期行IVF-ET助孕,应用GnRHa长方案(长方案组,1 459例)或者GnRHA方案(拮抗剂方案组,395例)的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特征,根据年龄分为<30岁组(352例),30~35岁组(781例),35~40岁组(601例)及≥40岁组(120例);根据获卵数分为低反应组(获卵≤3枚,218例),正常反应组(获卵4~14枚,1 535例)、高反应组(获卵≥15枚,101例);比较各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早期流产率。结果:长方案组与拮抗剂方案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窦卵泡数(AFC)和平均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岁及≥40岁的人群,2种方案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0岁人群长方案组临床妊娠率高于拮抗剂方案组(P<0.05)。30~35岁及35~40岁人群,长方案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拮抗剂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低反应组中长方案移植胚胎数少,胚胎着床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正常卵巢反应组中,长方案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大于拮抗剂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卵巢高反应组2种方案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30~40岁及正常卵巢反应人群拮抗剂方案可能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减少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精液指标与体外受精(IVF)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指导控制性促排卵周期受精方法的选择.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2年1月-2013年6月第一周期长方案控制性促排卵的2 591个IVF周期,匹配妊娠女方与未妊娠女方的年龄、体质量、不孕原因、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获卵数等因素,共获得457对,分析不同妊娠结局夫妇中男性因素的差异.结果:妊娠组男性精子正常形态率高于未妊娠组(P<0.05),但2组精子密度、活力、活率和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妊娠结局IVF周期精子形态有差异,精液常规分析中的正常形态率较其他指标对IVF妊娠结局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共286例,其中新鲜周期移植患者114例,根据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0 ng/mL)、不足组(10~30 ng/mL)和充足组(≥30 ng/mL),比较3组IVF/ICSI妊娠结局。新鲜周期移植患者按照临床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排除共线性,并校正年龄、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基础睾酮水平、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混杂因素后,对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新鲜周期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间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睾酮、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基础卵泡刺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促排卵治疗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新鲜周期移植患者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间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缺乏组BMI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P<0.05);3组间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及胚胎种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临床妊娠组患者基础黄体生成激素及基础睾酮水平低于未妊娠组(P<0.05);临床妊娠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受精率均高于未妊娠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血清维生素D缺乏组相比,不足组及充足组IVF/ICSI-ET临床妊娠率均升高(不足组:aOR=5.559,95%CI:1.463~21.124,P=0.012;充足组:aOR=11.192,95%CI:1.674~74.822,P=0.013)。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10 ng/mL是PCOS不孕女性IVF/ICSI-ET临床妊娠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囊胚移植在促排卵周期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不同雌激素水平卵巢高反应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卵巢高反应行胚胎移植116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注射 hCG 日血清雌二醇( E2 )的浓度分组: E2< 5 000 pg/mL(n=278)组 ,其中D5单囊胚移植为A组、D3胚胎移植为B组:E2≥5 000 pg /mL(n = 889)组, 其中D5单囊胚移植为C组、D3胚胎移植为D组。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 A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MII数、2PN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高于B组,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低于B组,(P<0.05),两组间着床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FSH、Gn剂量低于D组,AFC、获卵数、成熟卵子数/MII数、HCG日E2、P,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着床率高于D组,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囊胚移植获得了较高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双胎妊娠率、双胎分娩率,尤其在较高雌激素水平下并未增高 OHSS 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调主导卵泡直径大小和强调卵泡均称性2种不同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标准对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3年1月-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采用强调主导卵泡直径大小的hCG日标准,B组采用强调卵泡均称性的hCG日标准;比较2组患者在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上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的平均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hCG日孕酮和雌二醇浓度、平均获卵数、平均成熟卵数、成熟卵率等均高(大)于A组(P<0.05)。虽然2组患者可利用胚胎数及冷冻胚胎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组(42.19%vs.54.22%,χ2=4.18,P=0.04),且B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10.77% vs.5.86%,χ2=4.07,P=0.04)。结论:强调卵泡发育均称性的hCG日注射标准,在IVF/ICSI-ET有效性及安全性上并不优于传统的侧重主导卵泡大小的hCG日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不孕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5年8月—2018年1月间在本院进行辅助生殖治疗的59 536例患者,按是否感染CMV分为CMV IgG阳性组(94例)和CMV IgG阴性组(26 483例),分析CMV感染后对辅助生殖治疗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年龄、不孕时间、不育时间、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MV IgG阳性组较CMV IgG阴性组IVF卵子数、IVF 2PN数、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CMV感染后可降低患者行IVF-ET治疗的IVF卵子数、IVF 2PN数、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CMV IgG阳性对患者的IVF/ICSI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础黄体生成激素(LH)<2 IU/L患者行长方案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卵巢反应性及助孕结局,探讨其作为单项指标与卵巢储备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IVF/ICSI-ET且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 IU/L的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和LH水平分为4组,即A组:年龄≤35岁[25~35岁,平均年龄(28.86±3.10)岁],LH<2 IU/L,88例;B组:年龄≤35岁[25~35岁,平均年龄(28.48±3.72)岁],LH 2~5 IU/L,226例;C组:年龄>35岁[36~42岁,平均年龄(38.54±2.84)岁],LH<2 IU/L,24例;D组:年龄>35岁[36~42岁,平均年龄(37.64±2.40)岁],LH 2~5 IU/L,58例。对4组的超促排卵、胚胎数量和质量以及妊娠率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组基础日、降调日和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LH水平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Gn总量较B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直径大于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2原核(PN)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FSH/LH均值为4.06。C组基础日、降调日和Gn启动日LH水平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Gn总量较D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CG日E2水平、直径>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2PN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FSH/LH均值为4.23。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hCG日LH水平、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35岁且基础LH<2 IU/L,可以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状态并指导超排卵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长方案是否能改善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结局。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Google学术搜索等,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2018年8月1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GnRHa超长方案及长方案对EMs患者IVF/ICSI-ET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由2名研究者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与长方案相比,Ⅰ~Ⅱ期EMs患者使用超长方案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较大(SMD=0.36,95%CI:0.01~0.70,P<0.05)、获卵数较少(SMD=-0.26,95%CI:-0.48~-0.04,P<0.05),但着床率较高(RR=1.19,95%CI:1.04~1.37,P<0.05),基础卵泡刺激素(FSH)、Gn天数、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Ⅳ期患者使用超长方案的临床妊娠率较高(RR=1.38,95%CI:1.06~1.80,P<0.05),基础FSH、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着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长方案不能明显改善Ⅰ~Ⅱ期EMs患者的妊娠率,且Gn用量较大、获卵数较少;但超长方案可明显改善Ⅲ~Ⅳ期EMs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治疗中,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VF-ET治疗周期患者的数据,根据受精后3h是否观察第二极体将504个周期分为两组(组1,第二极体观察组;组2,非第二极体观察组),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Ⅱ(MⅡ)卵率(组1:82.3%,组2:85.9%),2原核(2PN)率(组1:55.6%,组2:60.5%),1PN率(组1:3.2%,组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均P<0.05);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中32个周期由于受精失败或者低受精,于受精后6h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ICSI);组2中1个周期完全受精失败,于受精后20h行res-ICSI。结论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的卵子受精后不影响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而第二极体观察时间的提前,可能导致了组1MⅡ率、正常受精率及单原核受精率的降低。第二极体观察能够尽量避免患者由于受精失败取消IVF周期,并降低了ICSI技术的使用率,IVF不受精或低受精病例可以通过res-ICSI补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降调节长方案用于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本中心采用垂体降调节长方案行IVF/ICSI治疗患者的95个周期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降调节方案分为两组,其中A组(41个周期)注射曲普瑞林0.1mg/d,7d后改为0.05mg/d至月经第3天促性腺激素(Gn)启动,直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hCG日);B组(54个周期)注射曲普瑞林0.1mg/d至月经第3天Gn启动后改为0.05mg/d至hCG日。比较两组曲普瑞林使用总量和时间,以及促排卵效果和妊娠情况。结果:A、B两组使用曲普瑞林时间分别为10.95±1.43d和13.17±2.53d,使用曲普瑞林总量分别为1.37±0.11mg和1.69±0.22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n日和(或)hCG日两组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在Gn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G日分别为1.29±0.60U/L、0.934-0.5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及可移植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6%和18.6%,P〈0.01)。结论:两种不同的垂体降调节长方案中,曲普瑞林0.1mg/d,7d后改为0.05mg/d至月经第3天Gn启动的方案临床妊娠率相对较高,用药量较,b.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长效长方案和短效长方案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应用的效果,探讨长效GnRH-a长方案在年轻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GnRH-a长效长方案(1045个周期)和GnRH-a短效长方案(555个周期)在年轻患者COH中应用的资料,按长方案降调节中使用长效或短效GnRH-a分为两组,观察比较两组超排卵效果及助孕结局。结果:在年轻患者中长效长方案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明显减少、超排时间延长、周期取消率升高,hCG日LH水平明显低于短效长方案组,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均明显多于短效长方案组,冷冻率明显高于短效长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年轻、卵巢储备正常的患者人群,长效长方案不失为控制性超排卵方案的一种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黄体期雌激素变化与临床妊娠的关系,从而分析黄体期补充雌激素的必要性。方法:92个超排卵IVF/gg细胞浆单精子注射(ICSI)-ET周期按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两组患者均在取卵后常规单纯注射黄体酮60mg,在卵泡成熟日,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及取卵后第7、10、13天(d7、d10、d13)测定血清雌二醇(E:)水平。①比较妊娠组和未妊娠组hOG日、d7、d10、d13E2水平及d7、d10、d13E2水平与hOG日E2水平的比值[E2(dn)/E2(hCG日)]。②分别以E2(d7)/E2(hOG日)、E2(d10)/E2(hCG日)、E2(d13)/E2(hOG日)值的25%、50%和75%为界点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25%)、B组(25%-50%)、c组(〉50%~75%)、D组(〉75%)组,比较各组妊娠率。结果:①仅取卵后d13E2水平及E2(d13)/E2(hOG日)值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29,P〈0.01;Z=-3.426,P〈O.01);②以E2(dn)/E2(hOG日)值的分组比较,仅d13的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超排卵的IVF/ICSI—ET周期中,黄体期雌激素的变化并不影响临床妊娠率,因而可不补充雌激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长方案垂体降调节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752个IVF-ET周期患者分为A、B、C 3组,均行长方案降调节控制超促排卵。A组304周期应用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0.05mg/d;B组218周期应用短效GnRH-a 0.1mg/d注射10~14d后改为0.05mg/d;C组230周期应用长效GnRH-a 1.25mg单次注射。比较3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及IVF-ET结局。结果:降调时间(开始降调至Gn启动时间)B组长于C组(P<0.05),C组长于A组(P<0.05);Gn使用时间C组长于B组(P<0.05),B组长于A组(P<0.05);Gn使用总量、受精率C组多于和高于A、B两组(P<0.05);优胚率B组高于A、C组(P<0.05);临床妊娠率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P<0.05);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多胎率、流产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GnRHa的使用剂量,延缓Gn启动时间可以改善IVF-ET结局,但会相应增加Gn使用剂量,增加患者治疗费用。长效GnRHa 1.25mg单次注射也可得到满意的降调节效果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来曲唑诱导排卵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230名不孕症患者随机分4组,观察组172人,对照组58人;观察组分别口服不同剂量来曲唑(2.5mg、5mg、7.5mg),观察各组子宫内膜、卵泡、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来曲唑2.5mg组子宫内膜厚度没有明显影响(P0.05);5mg组用药后影响子宫内膜厚度(P0.05),但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7.5mg组子宫内膜厚度影响显著(P0.05)。结论:来曲唑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序贯法、单独使用雌激素3种预治疗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影响。方法:A组对象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口服妈富隆,1片/d,持续21d;B组对象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妈富隆,1片/d,21d后改为口服补佳乐,2mg/d;C组对象黄体中期开始口服补佳乐,4mg/d;每组均在使用后撤退出血第3天短方案降调,并同时开始超促排卵治疗,比较相关指标。结果:IVF-ET启动日患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降至10U/L以下,预治疗后第3日及hCG日E2水平3组无差异(P>0.05)。hCG日子宫内膜厚度C组高于A、B组;A组周期取消数高于B、C组;A、B组促性腺激素使用时间长于C组,C组妊娠率高于A组与B组(均P<0.05);获卵数,MII卵子数,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卵巢低反应者,在IVF-ET周期之前给予口服避孕药、雌激素预治疗方案中,黄体中期给予口服补佳乐(4mg/d)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结局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刺激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鲜胚移植组,324例)和全部胚胎冷冻后再行FET(FET组,179例)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异位妊娠发生率、流产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月经第3天)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药起始量、促排卵时间、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Gn用药总量低于鲜胚移植组(P0.05),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孕酮(P)水平、卵泡数和获卵数均较鲜胚移植组显著升高(P0.05);FET组的胚胎种植率(37.23%)和临床妊娠率(59.22%)均高于鲜胚移植组(29.56%,4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活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具有较低的OHSS发生率(0.56%,P0.05)。结论:对于OHSS高危患者,全胚冷冻后行FET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且能有效避免OHSS发生,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克罗米酚(CC)、来曲唑(LE)以及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3种促排卵方案联合官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因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发育不良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等原因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接受IUI治疗的98例不孕症患者(共计157个治疗周期)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促排卵药物,将其分别纳人CC组(n=36,共计60个治疗周期)、LE组(n=34,共计55个治疗周期)和HMG组(n=28,共计42个治疗周期)。比较3组患者在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优势卵泡数和大小、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多胎率、自然流产率及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泰州市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LE组患者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CC组和HMG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29,-6.256;P〈0.05),CC组和HMG组患者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4,P〉0.05)。HMG组患者在注射hCG日优势卵泡数与CC组和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1.18;P〈0.05),而CC组和LE组患者注射hCG日优势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4,P〉0.05)。结论LE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上优于CC和HMG,而HMG在促进卵泡发育方面优于CC和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