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探讨合肥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的适宜性,为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2011-2016年7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情况,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了解感染者、患者等处置情况.结果 2011-2016年合肥市共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7起,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首诊患者最短延误时间43 d,最长231 d;延误时间中位数最长的是诊断延误34 d,最短的是处置延误4d.密切接触者中患者检出率为5.05%,一般接触者中检出率为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15,P<0.01),随访发现患者16例.PPD筛查发现各校密切接触者PPD阳性率为5.51%~29.41%;扩大筛查PPD阳性率为0~11.19%,平均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17,P<0.01).7起疫情均采取了相应措施,5起疫情邀请专家组会诊并开展预防性治疗.结论 肺结核患者早期发现是控制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基本手段,暴露关系与PPD试验相结合是评价结核潜伏感染的有效手段;建立必要的疫情会诊制度,有助于尽早控制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情况,为开展好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随机抽取镇沅县5个方位乡(镇)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并分别对其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摄胸片和痰涂片筛查。[结果]5乡(镇)485名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PPD试验阳性率53.20%、胸片异常(肺部发现结核病灶)率为9.07%、痰检阳性率4.95%。[结论]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是发现传染性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并可获得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泰兴市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感染和发病情况,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认的597名密切接触者,通过PPD、拍摄胸片及痰检的方法进行检查,观察其感染及发病情况。结果密切接触者中PPD阳性率69.85%,强阳性率18.76%。涂阳和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阳性率分别为73.46%、6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接触者中40~49岁年龄组PPD阳性率和强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密切接触者中确诊活动性肺结核12例(2.01%),涂阳患者检出率0.84%。结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早期筛查,可以发现潜在的肺结核患者,达到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控制疫情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丽  杨云  夏琳  徐丹丹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1746-1747
了解洪山区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情况,为高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武汉市洪山区2018年1-6月发生的5起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以及所有肺结核散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结果 5所学校筛查的聚集性疫情病例和散发病例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分别为12.24%和0.63%,胸片异常率为4.67%和0.88%.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PPD筛查强阳性反应率高于散发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32,P<0.05).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的患病率高于散发疫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2,P<0.05).单纯PDD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服药率为40.48%.结论 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和罹患肺结核.及时规范进行结核病筛查,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对单纯PPD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可降低感染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了解淮安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为高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2015年淮安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调查、结核菌素(PPD)试验、X线胸片和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结果 2013-2015年淮安市登记高校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682例,密切接触者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率为100%,PPD筛查率为97.21% (663/682),X线胸片筛查率为70.23% (479/682);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及X线胸片异常率(30.1%,3.5%)均高于涂阴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6.6%,0.6%)(x2值分别为14.570,4.087,P值均<0.05);筛查发现的6例涂阴肺结核患者均由定点医院收治,但其他符合预防性服药条件的密切接触者无人接受预防性治疗.结论 学校出现结核病疫情时,应及时规范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减少疫情的播散,同时应有效落实预防性服药,减少感染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铜陵市某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探讨学校肺结核疫情发生的风险。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性进行分析,追溯传染源。结果共搜索到15例学生结核病例,其中9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为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痰涂片未阴转的情况下返校复课,是聚集性病例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暴露等级的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PPD)试验强阳性率61.02%,中等暴露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17.02%,高暴露密切接触者患者检出率13.56%,中等暴露密切接触者没有发现患者;首次暴露的密切接触者中,PPD强阳性组肺结核续发率是PPD非强阳性组的1.95倍。结论传染源未得到有效管理是本次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及结核菌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是防控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许昌市学校肺结核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6-2020年确诊的学校肺结核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筛查方式包括:可疑症状、结核菌素(PPD)试验和(或)胸部X线检查(胸片),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2020年许昌市共发现学校肺结核患者427例,男女比为1.74∶1,其中,15~18岁组患者数最多,244例(57.14%);病原学阴性及无病原学结果肺结核患者332例(77.75%);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发现为主,305例(71.43%);第二季度报告学校肺结核患者数最多,147例(34.39%)。共筛查密切接触者41 986人,PPD试验41 635人,PPD强阳性者2 567人(6.17%);胸片筛查9 484人,胸片异常59人(0.62%),通过进一步检查确诊新患者18例;2017年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7.29%)和胸片异常率(0.99%)最高;病原学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6.85%)高于病原学阴性(包括无病原学结果)患者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中学结核病疫情的传播环节和流行过程,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肺结核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对学生病例密切接触者,通过个案调查、X光胸片检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等方式开展结核病筛查,并根据筛查情况和疫情分析及时进行处置。结果 筛查发现3例学生肺结核病人,首发病例班级接触同学PPD 阳性率为92.50%(37/40),强阳性率为62.50%(25/40),均高于其他班级(P<0.01)。该班学生在接触后不同时间进行的三次PPD试验,累计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呈现升高过程。PPD试验强阳性35人中,33人采取了预防性服药措施,服药率94.29%,未出现续发病例。结论 首例病人诊治延误是造成本次疫情的主要原因,早发现、早转诊,做好密切接触者筛查,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学校涂阳肺结核疫情发生后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并观察预防性服药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2012年嵊州市6起学校涂阳肺结核,疫情发生后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PD强阳性胸片未见异常者建议给予抗结核预防性服药,并随访观察预防性服药的效果。结果6起学校肺结核疫情共确诊肺结核34例,密切接触者710人,一般接触者190人。密切接触者中179名PPD筛查呈强阳性,其中86名开展预防性服药,随访1年无人发病;93名未服药的学生随访1年后,23人(24.73%)发病。预防性服药过程中,4人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3人出现肝功能异常,停药好转后继续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通过PPD试验筛查,掌握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服药,能有效控制结核病扩散。  相似文献   

10.
探讨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不同程度密切接触者病例的检出效果,为校园肺结核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7年3月贵州省某县某中学首发的确诊病例为中心,对该中学接触者进行分级,1级接触者进行胸部数字化摄影检查,有结核病变的痰涂片检查;2级和3级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PD试验强阳性进行胸部DR及痰涂片检查.结果 共筛查1级接触者学生87人、教师17人,学生新发现2例患者,罹患率为2.2%,教师无病例;筛查2级和3级接触者学生841人、教师73人,在学生2级接触者中新发现1例患者,2级罹患率为0.6%;3级接触者中未发现新病例.PPD试验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增趋势(x2值分别为15.093,39.139,P值均<0.01).结论 病例集中在同一年级的楼层,通过分级筛查能及时发现学校结核病疫情波及的人群及范围.  相似文献   

11.
对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为进一步规范疫情处置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疫情资料,探讨疫情扩散的原因.结果 疫情共发现肺结核病例17例,发病率为2.91%.确诊病例中有82.35%的病例是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且无任何临床症状.首发病例所在班发病10例,发病率为28.57%,病例数占全部确诊病例的58.82%,结核菌素强阳性率为77.14%,该班学生发病风险是其他班学生的31.43倍.首发病例所在宿舍发病5例,发病率为83.33%.首发病例所在班级和宿舍呈明显聚集性.结论 学校在出现首发病例后未对密切接触者及时开展结核菌素试验是造成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疫情处置中要强化结核菌素筛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董耀武 《中国校医》2020,34(1):31-32,37
目的 了解大学生肺结核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预后情况,探讨预防结核病在高校流行的防控措施。方法 对2017年天津某高校肺结核发病病例密切接触者116例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和胸部X线检查,对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及有咳嗽、咳痰症状者行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及血清结核抗体检查。结果 116例密切接触者中17例PPD实验结果强阳性,强阳性率为14.65%;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分枝杆菌涂片均为阴性; 血清结核抗体检查结果显示4例为阳性。在访视时限内复查和服药,未出现新发确诊病例。结论 该校目前尚未形成肺结核病疫情。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学校各部门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防控结核病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学生聚集性结核病疫情发生的原因,为学校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嵊州市某学校出现病例所有班级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X线胸部摄片,可疑者CT复查,对X线胸片检查或CT复查异常者给予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结果首发病例为涂阳病人,患者出现症状后在密闭空调环境中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2个月,才被明确诊断并离校治疗,增加交叉感染的发病概率。本起疫情通过因症就诊、转诊和筛查共发现肺结核病31例,均为学生病例。其中涂阳肺结核4例、涂阴肺结核25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18例有临床症状,13例无自觉症状;3-4月份为发病高峰。第1例阳性病例发现时间晚、就诊延误、持续接触、通风不良和学校分班是造成本次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学校对传染病的管理,落实晨检和症状监测,以及时发现和隔离结核病病人,预防服药是聚集性肺结核疫情中密切接触者的有效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对于界定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的作用,为学校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19年8月广东省某中学发生肺结核疫情的高二年级与同期该校高一入学新生体检PPD试验结果,共1 553名学生,并评估高二年级学生PPD试验流行病学分布与肺结核病例分布之间的潜在关联。  结果  高二年级结核病疫情共确诊学生患者29例,其中7例病原学阳性,且菌株MIRU-VNTR基因分型相同。高一年级学生人群中PPD强阳性率为0.1%,PPD阳性率为34.3%;高二年级学生人群PPD强阳性率、阳性率分别为5.9%,52.0%,高二年级均高于高一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71,49.90,P值均<0.01)。在教学楼分布方面,疫情发源、病例集中的教学楼一层学生PPD强阳性率为19.4%,远高于教学楼其他楼层,PPD强阳性率逐楼层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1,P<0.01);各楼层的PPD强阳人数与学生病例数量呈正相关(r=0.99,P<0.01)。在宿舍楼层分布方面,病例所在的宿舍楼层学生人群PPD强阳性率、阳性率明显大于无病例的楼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4,64.9,P值均 < 0.01);各宿舍楼层PPD强阳人数、阳性人数与各层肺结核病例数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0.56,P值均 < 0.05)。  结论  PPD强阳性率可以良好地反映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人群结核杆菌感染和疫情扩散的情况,建议作为考量扩大密切接触者筛查范围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的意义。方法对莱芜市2007—2011年间登记的2 487例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均进行痰涂片(夜间痰、晨痰和即时痰)检查和X线胸部拍片检查,对年龄≤15岁者进行PPD试验。结果 2 487例密切接触者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9例,检出率0.764%。密切接触者中患活动性肺结核的几率与所接触的涂阳患者的排菌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对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痰涂片和X线胸片检查,有助于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对此人群开展结核病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新荣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957-1958
[目的]了解广西民族大学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制定高校学生结核病暴发流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民族大学2003~2005年新生共11793人进行PPD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BCG),强阳性者登记随访,不采取预防性服药方法。[结果]被调查学生中PPD试验阳性率28.65%,其中强阳性率3.39%。肺结核发病率平均为65/10万,近3年缓慢上升。[结论]PPD试验是在高校新生中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诊断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对学生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13 - 2017年高校新生结核菌潜伏感染(LTBI)的流行现状,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 - PPD)皮肤试验进行结核菌潜伏感染的检测。收集整理2013 - 2017年朝阳区高校新生65 898例的入学结核病筛查TB - PPD试验结果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65 898例新生中,有效PPD试验结果63 790例,筛查出PPD阳性11 875例,强阳性2 758例,PPD阳性率18.62%,强阳性率4.32%。男生PPD阳性率及强阳性率(19.57%、4.75%)均高于女生(17.86%、3.99%)(χ2为30.41、22.20);藏族(26.73%、8.41%)和蒙古族(25.69%、8.10%)较高,汉族(18.26%、4.16%)较低(χ2为83.41、78.21);非本市生源(20.51%、5.01%)高于本市生源(16.25%、3.47%)(χ2为189.19、9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发现结核病患者21例,患病率为31.87/10万(21/65 898),其中PPD强阳性而发现者占66.67%(14/21)。单纯PPD强阳性2 744例中自愿预防性服药1 471例,预防性服药率为53.61%。结论 来源于结核病高发地区的新生是结核病筛查的重点对象,应继续加强对其的结核病筛查和健康教育;对筛查的PPD强阳性者应进行预防服药、宣教及在校期间定期观察随访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