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发生特点,探讨防治要点。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6—2010年网络直报的广东省职业中毒病例,对病例基本情况、职业史、疾病特征、行业分布和企业性质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职业中毒582例,男性334例(57.38%),女性248例(42.61%),年龄集中在16~48岁之间,中位数为30岁;工龄中位数是1年3个月。报告的死亡病例共8例,死亡率1.37%(8/582)。2006年职业中毒病例最多(151例),每年职业中毒病例占职业病总数从2006年的53.74%(151/281)降至2010年的25.66%(145/565)。病例以慢性职业中毒为主,占70.62%(411/582),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以苯为主,占慢性职业中毒病例的46.96%(193/411);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共95起(一般事故89起、重大事故6起),急性中毒171例,引起急性中毒主要为二甲基甲酰胺,占22.81%(39/171)。由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5年共有439例,占总病例数的75.43%(439/582),其中有机溶剂引起的新发急性中毒事故72起,占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起数的75.79%(72/95)。病例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占62.89%(366/582)。单位规模以小型为主,占35.05%(204/582);经济类型主要以私营独资企业为主,占39.18%(228/582)。同时,发生3例及以上职业中毒事故的工厂数占发生职业中毒事故工厂总数的11.74%(35/298),其中≥10例的工厂有6家占2.01%(6/298)。结论广东省职业中毒发生情况不容乐观,防治重点是慢性职业中毒,特别是有机溶剂类;应重点监督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的防治工作,加强健康体检和培训;同时应加强防控群体性职业中毒。  相似文献   

2.
谢伟群  康美香  熊俊 《职业与健康》2013,(23):3057-3061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2年东莞市职业中毒的发病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6-2012年东莞市职业中毒的发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2006--2012年东莞市网络直报职业病诊断病例共272例。职业中毒发病病例整体呈上升态势,职业病中毒发病趋向于群体性,以职业性慢性中毒为主(64.34%);②职业性急性中毒病种主要是含卤代烃为主的有机溶剂中毒(59.79%);职业性慢性中毒病种主要是苯中毒(49.14%)和正己烷中毒(39.42%);③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中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区别;④职业性中毒(急性和慢性)以青壮年发病为主(〈45岁);⑤职业性急性中毒发病工龄多数〈5a,职业性慢性中毒发病工龄多数〈10a;⑥职业性中毒(急性和慢性)病例多分布于经济条件发达的南部镇区,并依次向中北部镇区递减;⑦行业以轻工业多见;⑧经济类型以非公有制私营经济为主;⑨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结论东莞市职业性中毒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从传统的单一病种向多元化病种发展,不断出现新的职业性中毒病例,如卤代烃溶剂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应建立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本省2006-2010年新发急性职业中毒的特点,为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6-2010年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广东省急性职业中毒新发病例.结果 共报告事故95起,病例171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2.34%,除6起重大事故外,全为一般事故;病例以男性为主,有年轻化的趋势,工龄短;引起中毒的化学物主要为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及二甲基甲酰胺,有机溶剂引起的中毒情况突出;病例集中在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突出反映在小型私营独资企业.结论 广东省预防、控制急性职业中毒的重点应放在制造业、中小企业有机溶剂使用的监管上,整治非法雇佣未成年人从事危重劳动,强化岗前健康检查和培训,健全职业中毒网络报告体系.  相似文献   

4.
宝山区10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中毒事故日趋增多。宝山区1989~1996年共发生职业中毒28起(指急性中毒),其中一氧化碳中毒10起,占职业中毒总数35.7%。本文对10起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事故(以下简称“事故”)进行分析,为今后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一、...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各级诊断机构报告的658例女工职业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种构成中最多的是慢性职业中毒(56.4%),主要是苯中毒、正己烷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其次是急性职业中毒(15.0%),包括二氯乙烷中毒、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职业性肿瘤主要为苯所致白血病。期间死亡6例。职业病发病以2012年发病人数最多,2013年有所下降。行业以制造业为主(64.0%),企业类型以中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病例分布在379家企业,曾发生过群体性职业病危害的工厂有46家,占12.1%,其中,最多的是由正己烷引起的群体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共有19起,134例。提示广东省女工职业病发病呈总体上升趋势,有机溶剂是引起女工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应作为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6.
对某市1986~1995年接毒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查体及中毒病人检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接毒作业工人呈逐年增多,但从1991年后应检与实检人数逐年下降.年均受检率为61.41%。年均中毒病人检出率0.27%,最高达0.64%。10年来,确诊职业中毒315例。其中慢性中毒263例,占83.49%,急性中毒52例,占16.51%,显示急性中毒减少。毒物类型以苯、铅、锰、氟、丙烯酰胺、硫酸二甲酯为主。文中仅限区(县)属以上工厂企业,目前乡镇以下工厂企业尚未纳入规范化管理,毒害严重,潜在隐患明显。建议健全监督机构,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职工健康监护监督。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职业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笔者对2000—2012年间发生的892例职业中毒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广西职业中毒以慢性职业中毒(占76.1%)为主,其次为急性中毒(占23.9%)。企业规模分布以大型企业为主(占39.1%),其次为中型企业(占29.3%)。公有经济型企业职业中毒报告例数306人(占34.3%),非公有经济型企业职业病报告例数586人(占65.7%)。地区分布主要在河池市(占48.2%),其次为梧州市(占22.8%)。行业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40.8%),其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36.7%)。结论需加强对河池和梧州地区的中小型金属矿采业和冶炼行业的监管,同时加强对接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6-2011年恙虫病疫情资料,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6-2011年恙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全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4973例,死亡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88/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41/10万、0.41/10万、0.76/10万、0.96/10万、1.16/10万和1.40/10万。5-11月为发病高峰期,共报告病例4651例,占总病例数的93.53%。2006-2011年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地市分别为广州(2138例)、肇庆(717例)、云浮(353例)、茂名(318例)、韶关(248例),这5个市报告病例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75.89%。男性2410例,女性2563例,男女性别比为1:1.06;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及以上年龄组,共报告3553例(占71.45%);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共报告2884例(占57.99%)。结论广东省恙虫病发病高峰在夏秋季,发病人群以40岁及以上农民为主:建议加强恙虫病的监测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发病情况及菌株变化情况,为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4--2010年广东省布病疫情报告卡及各级疾控机构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用虎红平板和试管凝集反应方法检测布病血清抗体,用血培养进行菌种分离,并采用血清凝集、噬茵体裂解、染料抑菌试验及PCR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2004--2010年广东省共报告布病病例112例,疫情以散发为主,地区分布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占93.75%(105/112);除11月外,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其中以5月份发病最多达24例(占21.43%);发病年龄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占57.14%(64/112);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33:1;职业分布以从事家畜收购、运输及屠宰加工的人群为主,占71.43%(80/112)。病例菌株分离率为72.73%(80/110),流行菌株分别是羊种3型占91.23%(52/57)、羊种1型占5.26%(3/57)、猪种3型占3.51%(2/57)。结论广东省布病以羊种3型为主要流行菌株,疫情发生与家畜尤其是羊只的贸易、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10.
430例急性职业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起急性职业中毒430人,发生在本市16个区县,患病率为68.95,病死主4.2%,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溶剂所致中毒最多(34)起,而中毒人数以刺激性气体居首位(152人),有机溶剂居第二位(117人),分别占中毒总人数的35.4%和27.2%;工种分布在21个工种以上,以喷漆工、搬运工和检修工为主,共占中毒总人数的31.9%;农民工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正式职工;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不仅与季节有关,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肥市职业中毒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该市职业中毒报表和相关统计资料,对2005—2008年所发生的职业中毒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年间急性职业中毒91例,以一氧化碳中毒(25.3%)、硫化氢(19.8%)为主,主要发生在冶金系统(21.2%)和化工企业(38.5%)。结论合肥市近几年职业中毒事故频发,应加大该市职业卫生监管的力度,有效防范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行业、人群和时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该区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发生的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共造成157人中毒,其中男性129人(82.2%),女性28人(17.8%);年发生数以2003至2005年为高峰,共发生43起;致中毒化学物质中,硫化氢共造成急性职业中毒42人(26.8%),死亡15人(71.4%);发生于7—9月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共45起(56.3%)。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防护设施失效(35.0%)、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28.7%)、违反安全操作规程(18.3%)等。[结论]针对该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主要原因,应采取加强安全教育、配备防护设施及相应个人防护用品等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近10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特点,为防控苯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查阅近10年宝安区确诊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例所在企业的执法文书及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并进行病例个案调查,对部分缺失数据进行现场调查补测。 结果 宝安区共发生慢性苯中毒74例,男女各37例,共分布在59家企业,53例发生在近3年,集中于印刷、电子、塑胶、五金等行业。各年间苯中毒检出率作趋势卡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77,P<0.01)。74例患者所在企业中,仅17例患者所在企业配备有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1家企业做过职业卫生建设项目评价。 结论 近年来宝安区企业慢性苯中毒发病有逐年增多趋势,几乎分布于使用有机溶剂的所有企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法监测和防护措施都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及特征。
  方法  收集整理2000-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
  结果  宝山区2000-2021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63起, 急性职业中毒病例171例, 死亡36例(病死率21.05%), 事件发生的起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事件涉及14种行业, 7类26种化学物质, 其中发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起, 占17.46%),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0起, 占15.87%),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7起, 占11.11%); 导致急性中毒死亡人数居前三的化学物质依次为氨(18例, 占50.00%)、硫化氢(6例, 占16.67%)、一氧化碳(3例, 占8.33%)。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未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设备为引起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病例病死率(36.96%), 明显高于非有限空间作业(15.20%)(P < 0.05)。
  结论  近年来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情况有所好转, 但仍存在中毒风险, 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该区预防急性职业中毒的重点。相关部门应继续做好急性职业中毒预防工作, 应重点监管用人单位个人防护设备的配备和佩戴情况, 重视有限空间的职业中毒风险, 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广西职业病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广西职业病诊断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2004年报告职业病216例。其中,新诊断尘肺病145例,慢性职业中毒18例,急性职业中毒8起、36人,死亡7人,其他职业病17人,尘肺病和急性中毒是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病种。2002、2003、2004年非公有制企业报告职业病人数分别占当年职业病人数的16.98%、31.48%、41.67%,非公有制企业职业病发病人数有较大幅度上升。[结论]非公有制企业的职业病发病高峰已经来临,当前应把职业病防治的工作重点放在职业病多发的冶金、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化工、轻工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丁云龙  金丽萍 《职业与健康》2014,(19):2806-2808
目的了解丽水市职业病种类构成与分布情况,为该市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职业病报告表、职业病诊断证书及个案调查内容,对该市2007—2012年所诊断报告的职业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间共计报告职业病99例,其中尘肺类96例,占96.97%;急性化学中毒、慢性化学中毒、慢性铅中毒各1例,分别占1.01%。尘肺类职业病中矽肺87例,铸工尘肺8例,水泥尘肺1例。结论该市职业病以尘肺病为主,说明尘肺病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长沙市2002-2011年职业中毒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急慢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种类、急性中毒事故发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2002-2011年期间,长沙市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5起,受累病人39人,死亡8人,其中硫化氢居首位,死亡率最高的是二氧化碳;缺乏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猛农、水合肼、二甲基甲酰胺、氟化氢、二氯乙烷是本市首次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急性中毒病例中申请诊断率为41.02%,疑似慢性中毒病例中申请诊断率为28.19%. 结论 城市污水处理是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重要区域,加大该行业的职业安全培训和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称《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后保定市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情况。方法搜集1994-2007年保定市发生的中毒事故报告资料和中毒人员个案调查资料,分别统计《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1994-2001)和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2002-2007)2个时期职业中毒事故的数量、时间分布、毒物种类分布、行业分布、中毒场所分布、企业类型、事故原因,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每年发生急性中毒起数由《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的年均2.38起,下降到年均1.67起,事故起数年均下降0.71起。每年发生急性中毒病人数由《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的年均117.82人,下降到年均12.18人,中毒人数年均下降105.64人。《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前密闭空间引起的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6.7%,2002年后的6年间未发生密闭空间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结论《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保定市的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情况有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