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献国 《药物与人》2011,(10):36-36
墨旱莲,又名旱莲草,因为搓揉它的茎叶时,可见黑色的汁液流出,所以称为"墨旱莲",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鳢肠(金陵草)的带花全草,我国各省均有出产初秋割取全草,鲜用或晒干切段用。以色绿、无杂质者为佳。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酸、寒、入肾、肝经,有养肝益肾,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目昏眩,牙齿松动,须发早白及阴虚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症等。《本草纲目》言其"乌鬓发,益肾阴"。《新修本草》言其  相似文献   

2.
墨旱莲,又名旱莲草,因为搓揉它的茎叶时,可见黑色的汁液流出,所以称为"墨旱莲",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鳢肠(金陵草)的带花全草,我国各省均有出产,初秋割取全草,鲜用或晒干切段用。以色绿、无杂质者为佳。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酸、寒、入肾、肝经,有养肝益肾,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目昏眩,牙齿松动,须发早白及阴虚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症等。《本草纲目》言其"乌鬓发,益肾阴"。《新修本  相似文献   

3.
祝祥林 《长寿》2015,(2):43
大蓟是一种急救、外伤及妇科常用的中草药,性凉,味甘、苦,无毒,归心、肝经。有凉血止血、解毒消痈的功效,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等。大蓟最晚在东汉时就已经在医疗中使用了。相传三国时期,蜀国谋士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跌于马下。士兵中有知医识药者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塞在他的伤口上,很快止住了血。这种草药开着紫红色的小花,高逾尺许,枝枝直立,它的学名就叫"大蓟"。  相似文献   

4.
“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形象地描绘了石榴的晶莹可人。石榴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大约有70多个品种,分为观赏和食用两大类。供观赏的石榴,多为复瓣,花朵大,花期长,如“金台石榴”、“千层石榴”等名品。食用石榴,则以果大、肉厚、子多、汁多、味甜而诱人。最有名  相似文献   

5.
二蓟,即大蓟、小蓟,二者都有凉血止血之功,常相须为用,故合称二蓟,但二者临床上还有有一定区别。大蓟,又名大蓟草、大蓟根、大蓟炭,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大蓟的根及全草。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苦、凉,入  相似文献   

6.
苦菜,又称苦苣、苦荬菜、苦苣菜等。是野菜中常食的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据测定,每100克苦菜嫩幼苗,含蛋白质2.8克,脂肪0.6克,粗纤维5.4克,食物纤维5.8克,糖类4.6克,胡萝卜素540微克,维生素B10.09毫克,维生素B20.11毫克,维生素PP0.6毫克,维生素E2.93毫克,钾180毫克,钙66毫克,铁9.4毫克,锌0.86毫克,磷41毫克,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含量最高。苦菜嫩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各种氨基酸之间比例适当。苦菜中含有维生素C88毫克,胡萝卜素3.22毫克,分别是菠菜的2.1和2.3倍。此外,苦菜含有蒲公英自醇、甘露醇、蜡醇、胆碱、酒石酸等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7.
唐开元初年,积德行善的刘简在深山遇采药老翁虚无子。虚无子见他形容憔悴,就说:“君阴虚肝燥,百病将生,尘世喧嚣,病燥者多再!”他指着地边一种野草说:“高山有灵芝,泽地生墨草,君常食此,寿逾百而身健,君有意乎?”刘简想,这正可惠泽苍生,便向虚无子要了一包种子,回去撒于田边。教乡人春撷为蔬,夏采氽汤、秋采阴干煮茶饮。凡坚持不辍者,发乌目明耳聪。因其茎叶颜色墨绿,似木工墨线或鳢鱼青肠,众人叫它墨斗草或鳢肠草。因其花形为莲蓬,又名旱莲草、墨旱莲。  相似文献   

8.
养心     
  相似文献   

9.
养心歌     
养我心,静我性,静养心性常安定。养心寡欲是良方,孟子之言真足训。莫将情欲累心思,富贵功名皆幻境。养心歌@石成金!清  相似文献   

10.
闭目养心     
《长寿》1994,(12)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乱。适时的闭目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养心之法: 闭目静心 当日常诸事纷扰,头痛脑胀之时,找一清静空寂之地,正襟端坐,双目闭合,两眼下沉,意无所念,心无所想,使心神潜入寂静状态。或无意识半眯双眼,目不瞻视;或眼虽动,视物无睹,良久则心平气和,头脑清晰,理繁入简,应变不乱。  相似文献   

11.
书卷养心     
清朝文人张英说: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他的言下之意大概为:不读书,即使豪宅名车,生活闲适,也会觉得飘零凄迫.内心空虚,无所事事,灵魂得不到安顿.而倘若手执书卷,哪怕只拥有一间茅草屋,也像沐浴清风明月一样,心生愉悦.  相似文献   

12.
养身 养心     
养心、养身之争可以说是养生学范畴中最大的争论了。“心”,即心理健康,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对于不良情绪究竟是“忍”,还是“渲”,忍与渲也存在着争论。“身”,即身体健康,它又包括养脑和养体两方面,以何为主也有争论。究竟是以养身为主,还是以养心为主,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古今中外一直存在着争论。两派都形成了各自的养生信条。两派所强调的侧面不同,但并不排斥对方,而是在主从关系上有强调而已。  相似文献   

13.
夏日养心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的一大特色。夏天到了,从季节的特点,是阳气最盛的时期,气温往往会超出常人承受的程度,故中医学以五行中的"火"来概括夏季气候特点。顺应这样的自然条件,夏季养生必须提高适应能力,为度过高温季节做好准备。《内经》中有"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段经典的  相似文献   

14.
寿者养心     
《长寿》1997,(2)
倒底是上了些年纪,闲暇时浏览报刊,见到谈养生一类的文章,总要瞧上一两眼。这并非完全是想长寿,更多的时候想的是,眼下的身上小病,譬如腰腿疼、腹疼,看看有无不药而愈的办法。久而久之这类文章读多了,却也寻找出一点规律:大凡长寿之人,除了健身有法,更主要的是养心有道。而且这两者在当事人看来,比之吃什么练什么,养心似乎是首要的。  相似文献   

15.
夏季宜养心     
<正>夏季指农历四月至六月,即从立夏之日起进入夏季,到立秋之日夏季结束,进入秋季。美好的夏天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夫唯夏则大"。《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则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随着人类对健康理念的拓展延伸,人  相似文献   

16.
养心林     
~~养心林~~  相似文献   

17.
养心斋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今之学者,将个浮躁心观理,将个委靡心临事,只模糊过了一生。  相似文献   

18.
学会养心     
杨锋 《长寿》2005,(11):24-24
提起养生的方法,可谓多如牛毛。其实,真正的养生是养“心”。我们时常听到人们的一句口头禅:“活得好累!”是啊,当今社会是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人们的脚步像上了发条似的,不停地向前飞跑。不说年轻人喊累,许多老年人也是被累得精疲力竭。许多老教授仍在带研究生、搞科研、出成果,夜以继日;有的老年人把宝押在孙子身上,上下学接送,陪伴夜读,望孙成龙,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19.
夏至养心     
正今年的6月21日是夏至。夏至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90度,北半球各地白天时间是全年最长的,万物繁茂,阳气也最盛。此后,太阳就开始走回头路了,太阳的直射点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的时间开始逐日缩短,因此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过了夏至,我们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情绪防暑中医认为,暑热伤于心,心主神志。西医研究也表明,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夏至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人们就容易感到烦躁不安。  相似文献   

20.
夏日养心     
<正>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保持健康的关键。祖国医学认为,四季、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内经》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万物繁茂)……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在一年中,夏季阳气最旺盛,主火,内应于心。夏季要注意养心,切忌大怒、大喜、大悲,因为"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夏季要保持心静,静则生阴。只有人体阴阳协调,心阳才能不受损伤,达到养心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