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门诊确诊的835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5.39%,性别、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局限型皮损者阳性率看似高于泛发型,但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居前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重铬酸钾、硫酸镍、卡巴混合物、甲醛和芳香混合物,其中卡巴混合物的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芳香混合物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41.55%的病例同时存在3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结论:重铬酸钾、硫酸镍、卡巴混合物、甲醛和芳香混合物是本地区慢性湿疹的常见变应原,男女患者对卡巴混合物和芳香混合物的反应存在差异,斑贴试验对慢性湿疹寻找致敏原及日常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 maleate,MK-801)和牛磺酸对大鼠甲基汞中毒所致的谷氨酸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甲基汞染毒组、高剂量甲基汞染毒组、MK-801+甲基汞染毒组和牛磺酸+甲基汞染毒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甲基汞染毒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MK-801+甲基汞染毒组和牛磺酸+甲基汞染毒组分别皮下注射0.3μmol/kgMK-801和1mmol/kg牛磺酸。注射2h后,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低剂量甲基汞染毒组腹腔注射4μmol/kg氯化甲基汞,高剂量甲基汞染毒组、MK-801+甲基汞染毒组和牛磺酸+甲基汞染毒组腹腔注射12μmol/kg氯化甲基汞。连续进行4周,每周5天,每天染毒氯化甲基汞1次,每周一、三、五注射MK-801和牛磺酸。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皮质汞含量、谷氨酸(Glu)和谷氨酰胺(Gln)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酰胺酶(PAG)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甲基汞染毒组和MK-801+甲基汞染毒组、牛磺酸+甲基汞染毒组大鼠大脑皮质中汞含量均升高;高剂量甲基汞染毒组大鼠大脑皮质中Glu含量较高,GS活力较低;高、低剂量甲基汞染毒组大鼠大脑皮质中Gln含量较低,PAG活力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剂量甲基汞染毒组比较,MK-801+甲基汞染毒组和牛磺酸+甲基汞染毒组大鼠大脑皮质中汞含量无明显差异,Glu含量和PAG活力较低,Gln含量和GS活力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K-801和牛磺酸对甲基汞所致大鼠谷氨酸代谢紊乱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53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变应原,以期更好地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30例皮炎湿疹类患者进行瑞敏标准变应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结果530例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7.2%。变应原阳性率位居前8位的分别是硫酸镍(35-8%)、重铬酸钾(34.9%)、卡巴混合物(31.3%)、芳香混合物(31.1%)、甲醛(15.1%)、硫柳汞(14、3%)、苯唑卡因(13.8%)及对苯类(13.0%);男女性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卡巴混合物(46.8%,26.6%)、硫酸镍(26.6%,37.2%)、黑橡胶混合物(18.5%,10.6%)、对苯类(25.8%,9.1%)、甲醛(16.9%,7.9%)、苯唑卡因(20.2%,11.8%)及硫氢基混合物(11.3%,2.0%);引起手部及面部皮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甲醛(14.1%,6.1%)、黑橡胶混合物(18.6%,7.1%)、硫柳汞(8.3%,17.3%)。结论硫酸镍、重铬酸钾、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是目前引起皮炎湿疹类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卡巴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对苯类、甲醛、苯唑卡因、硫氢基混合物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变应原,硫酸镍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变应原。甲醛、黑橡胶混合物主要引起手部皮损,而硫柳汞则主要引起面部皮损。  相似文献   

4.
贾克  徐兆发  徐斌 《卫生研究》2008,37(1):8-10
目的观察MK-801和牛磺酸对锰引起的纹状体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酰胺酶(PAG)的活性变化和纹状体谷氨酸能神经元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第1组为对照组,皮下注射0.9%的氯化钠;第2组为单纯染锰组,皮下注射0.9%的氯化钠;第3、4组为预处理干预组,分别皮下注射0.3μmol/kg的MK-801和1mmol/kg的牛磺酸。皮下注射2h后,第1组腹腔注射0.9%的氯化钠,第2~4组腹腔注射200μmol/kg的氯化锰,染锰25天,MK-801和牛磺酸隔日注射一次,共预处理13次。最后一次染毒后24h,每组取4只,将大鼠用乙醚麻醉,经左心室灌流固定后采集脑组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纹状体谷氨酸能神经元含量。将每组另外6只大鼠直接处死,切取脑纹状体,测定GS和PAG的活性。结果单纯染锰组与对照组比较,纹状体Aa(%)和IOD明显升高,P<0.01;纹状体GS活性降低,PAG的活性升高;MK-801预处理干预组与单纯染锰组比较,纹状体Aa(%)和IOD明显降低,GS活性明显升高,PAG活性降低;牛磺酸预处理干预组纹状体Aa(%)和IOD降低,GS活性明显升高。结论MK-801和牛磺酸对锰致大鼠Glu-Gln环路紊乱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10例手部湿疹的病因学调查发现,手部湿疹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及季节有关。斑贴试验结果表明重铬酸钾、氯化镍、硫酸钴、对苯二胺及洗衣粉是手部湿疹最常见的致敏原,职业组手部湿疹斑试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职业组,说明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中规定的标准斑试系列在探索手部湿疹,尤其是职业性手部湿疹的致病因素中具有一定的实用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地卓西平对甲基汞致大鼠脑皮质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32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低剂量甲基汞染毒组(腹腔注射4μmol/kg的甲基汞溶液);高剂量甲基汞染毒组(腹腔注射12μmol/kg的甲基汞溶液);地卓西平预处理组(隔日皮下注射0.3 μmol...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氯化锰对大鼠脑纹状体内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Gin-Gln cycle)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利鲁唑对锰神经兴奋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27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对照组、单纯染锰组均皮下注射0.9%NaCl;利鲁唑预处理组皮下注射21.35 μmol/kg利鲁唑.2 h后,对照组腹腔注射0.9%NaCl,单纯染锰组、利鲁唑预处理组腹腔注射200 μmol/kg MnCl2.干预并染毒4周,每周5次.最后一次干预并染毒24 h后,首先每组取6只大鼠麻醉后处死,分离脑纹状体,测定其内Gin和Gin的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的活力;再取各组剩余大鼠的纹状体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单纯染锰组中,Glu含量升高,Gin含量降低(均P<0.01);GS活力降低,PAG活力升高(均P<0.01).与单纯染锰组相比,在利鲁唑预处理组中,Gin含量降低,Gin含量升高(均P<0.05);GS活力升高,PAG活力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单纯染锰组中,细胞总、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均P<0.01).与单纯染锰组相比,在利鲁唑预处理组中,细胞总、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 氯化锰可以破坏大鼠脑纹状体内Glu-Gln cycle并导致细胞凋亡,利鲁唑对锰神经兴奋毒性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性皮肤病中斑贴试验的价值及常见变应原的特点,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包括了20项中国地区常见过敏原的斑贴试剂,对11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11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91例斑贴试验阳性,总阳性率为78.45%。阳性率较高的前3位过敏原依次是:甲醛(36.26%)、芳香混合物(31.87%)和硫酸镍(28.57%),其中芳香混合物和硫酸镍在女性中多见。结论:斑贴试验在过敏性皮肤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试验提示甲醛、芳香混合物和硫酸镍是现今过敏性皮肤病的常见变应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门诊确诊的495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9.49%,其中老年组患者阳性率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居前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和卡巴混合物,其中卡巴混合物的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硫酸镍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58.47%的病例同时存在3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结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和卡巴混合物是本地区面部皮炎的常见变应原,男女患者对卡巴混合物和硫酸镍的反应存在差异,斑贴试验对面部皮炎寻找致敏原及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胍丁胺和尼莫地平对锰引起的大鼠脑纹状体谷氨酰胺合成酶、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和脑皮质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单纯染锰组,第3,4组分别为胍丁胺和尼莫地平预处理干预组,连续干预并染锰4周。最后1次染毒后24h,将每组大鼠直接处死,断头取脑,在冰浴下分离脑纹状体和皮质,应用比色法测定脑纹状体中谷氨酰胺合成酶、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和脑皮质中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结果在单纯染200μmol/kg的氯化锰组中,谷氨酰胺合成酶〔(50.41±5.47)U/(min·g·pro)〕、Na+-K+-ATP酶(2.13±0.15)μmol/(h·mg)、Ca2+-ATP酶(0.56±0.28)μmol/(h·mg),3种酶与对照组比较活性明显降低(P<0.01),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72.24±9.38)μmol/(min·g·pro),与对照组比较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21.9μmol/kg的胍丁胺和2.4 mmol/kg的尼莫地平预处理干预组与单纯染锰组比较,谷氨酰胺合成酶、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胍丁胺和尼莫地平对锰致大鼠兴奋性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溧水地区常见变应原种类,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方法应用"瑞敏"牌斑贴试剂盒对180例(面部皮炎106例,手部湿疹47例,外阴湿疹27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皮肤斑贴试验,并以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过敏组斑贴试验阳性率74.44%,高于对照组(2.78%)(χ2=66.58,P0.01),3组病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常见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23.89%)、卡巴混合物(20.00%)、芳香混合物(19.44%)、重铬酸钾(17.22%)、对苯二胺基质(13.89%);3组病例中均有超过半数的病例存在2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男女性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卡巴混合物(33.33%,13.82%)、芳香混合物(12.28%,22.76%)。结论硫酸镍、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对苯二胺基质是引起溧水地区皮炎湿疹类患者的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12.
李雪梅 《现代保健》2011,(31):150-151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联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辨证分为2型(血虚风燥型、脾虚湿蕴型,分别以当归饮子、当归拈痛汤加减)对30例慢性湿疹患者应用中医辨证加梅花针放血治疗,并与西药对照组30例对照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86.6%、5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对减轻瘙痒和减少复发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慢性湿疹。  相似文献   

13.
儿童哮喘变应原过筛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原检测(CAP)系统中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过筛检测在儿童哮喘病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50例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研制的CAP系统进行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过筛检测的哮喘儿童,按不同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个人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分组进行变应原过筛结果比较。结果250例哮喘儿童CAP系统变应原过筛总阳性率为82.80%,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79.20%,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为32.40%,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哮喘儿童变应原阳性率在不同性别、有无家族过敏史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有无个人过敏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变应原是儿童哮喘最主要的变应原,对哮喘儿童进行CAP系统中变应原过筛检测,是儿童哮喘病因学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儿童哮喘变应原过筛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敏原检测(CAP)系统中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过筛检测在儿童哮喘病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50例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研制的CAP系统进行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过筛检测的哮喘儿童,按不同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个人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分组进行变应原过筛结果比较。结果250例哮喘儿童CAP系统变应原过筛总阳性率为82.80%,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79.20%,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为32.40%,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哮喘儿童变应原阳性率在不同性别、有无家族过敏史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有无个人过敏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人性变应原是儿童哮喘最主要的变应原,对哮喘儿童进行CAP系统中变应原过筛检测,足儿童哮喘病凼学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索非那定片对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非索非那定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DQOLS评分,随访复发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以及DQOL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停药4周、停药8周以及停药12周两组复发率比较上,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索非那定片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320倒手部湿疹采用欧洲标准斑试系列,169例(52.81%)显示对一种或一种以上试剂阳性。女性对镍及钴的反应率高于男性,而男性对黑橡胶(含PPD)及对苯二胺的反应率则高于女性。职业性湿疹组对铬、镍、钴的阳性率高于非职业性湿疹组。对几种金属盐的敏感性在本组病例中显示特殊作用。皮肤斑试系列在探索手部湿疹接触性致敏因素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湿疹皮炎皮损处细菌学(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特点及其药敏情况,探讨抗感染治疗在治疗湿疹皮炎中的作用。方法对某院100例湿疹皮炎患者靶皮损及60例健康对照者前臂皮肤进行采样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将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外用卤米松乳膏;实验组加用敏感抗菌药物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口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100例湿疹皮炎患者皮损处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88.00%、58.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的66.67%和6.67%(均P<0.01)。皮损处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87.93%)最高,其次为红霉素(68.97%)和四环素(62.07%)等;对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及呋喃妥因的敏感率则达100.00%。实验组痊愈率(40.91%)及显效率(81.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18%、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细菌清除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09%(χ2=14.07,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实验组为93.10%(27/29),对照组为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P=0.019)。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湿疹皮炎与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加强对湿疹皮炎细菌的耐药性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出院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为建立社区老年CHF患者综合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28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社区为单位将患者随机分为社区管理组(106例)与协同管理组(122例)。社区管理组出院后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医院不再提供后续健康干预治疗;协同管理组由医院、社区协同管理。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病死率、平均再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LiHFe)评分。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经过1年的健康管理,与社区管理组相比,协同管理组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2=8.97,P〈0.05)。协同管理组再住院率、人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社区管理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1,t=3.78、3.61,P〈0.05)。在进行健康管理前,两组患者的LiHF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0.81、0.66、0.44、0.41,P〉0.05),出院1年后,协同管理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社区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11.81、6.16、9.64、9./3,P〈0.05)。但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7,P〉0.05)。结论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是老年CHF患者降低再住院率、减轻医疗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