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目的探讨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早期的演变规律,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2019年12月31日-2020年2月13日官方网络报道的疫情数据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个案数据,同期人口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采用Excel、ArcGIS软件开展COVID-19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Berkeley Madonna软件实验平台构建COVID-19疫情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结果陕西省截止2020年2月13日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230例,罹患率约为0.59/100 000;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40~50岁病例数最多;高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安康市、汉中市。SEIAR模型分析显示,陕西省疫情的基本再生指数R0约为2.95,模型结果2020年2月初是陕西省COVID-19发病的高峰期。结论陕西省COVID-19疫情呈快速扩散趋势,SEIAR模型预测的理论发病数可以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依据,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动态清零精准防控策略和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2021年12月宁波市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绘制流行曲线, 建立传播动力学模型, 预测不同干预措施下的累计确诊病例数, 计算基本再生数(R0)和实时再生数(Rt)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结果截至2021年12月17日, 宁波市累计确诊COVID-19共74例, 估算R0为4.3。随着防控措施的加强, Rt呈逐渐下降趋势, 至12月11日下降到1.0以下, 之后持续下降到12月14日的0.4。模型拟合结果显示, 实际累计确诊病例数接近政策干预有效性为90%的估计病例数(76例), 与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病例数减少98.4%。结论宁波市开展的COVID-19动态清零精准防控策略和措施效果明显, 可以短时间内控制疫情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构建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早期传播动力学模型, 研究疫情流行趋势, 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河南省2019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3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疫情数据和河南省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数据, 对COVID-19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采用MATLAB 7.0软件构建传播动力学SEIR模型, 分析河南省COVID-19流行趋势。   结果   截至2020年2月23日河南省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1 271例, 报告发病率约为1.16/10万; 报告病例集中分布在信阳市、南阳市、郑州市和驻马店市。SEIR模型拟合显示, 河南省COVID-19的基础再生指数R0平均约为2.41, 防控措施干预使得峰值降低55%, 高峰推迟3天。   结论   河南省COVID-19疫情前期增长较快, 采取防控措施后, 有效再生数逐渐降低, 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评估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3月9日宁波市COVID-19疫情个案数据、疾病进程等信息。根据防控策略落实情况,建立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计算基本再生数(R0)和实时再生数(Rt),评估防控效果。结果 宁波市累计确诊COVID-19病例157例,无死亡病例,重症病例比例为12.1%。从暴露到发病(潜伏期)平均(5.7±2.9)d,发病到确诊平均(5.4±3.7)d,从确诊到出院平均(16.6±6.5)d。累计医学观察105 339人,其中居家医学观察者COVID-19感染率为0.1%,集中医学观察者感染率为0.3%,确诊病例在就诊前处于医学观察期者占63.1%。估算R0为4.8。随着防控措施的加强,Rt呈逐渐下降趋势,到2月4日下降至1.0以下,之后持续下降到2月中旬的0.2。结论 通过建立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宁波市COVID-19防控措施的效果,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本研究回顾2020年2月29日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和中国应对COVID-19疫情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比较新加坡、日本、意大利、伊朗和韩国等国家应对COVID-19疫情早期采取的防控措施。建议当前世界各国参考中国应对COVID-19疫情的防控经验,重视非药物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加强COVID-19疫情数据、科研成果共享与国际合作,提升全球防控传染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同时降低COVID-19疫情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鼓励各国采取妥善行动控制COVID-19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特征,估算时点再生数,为制定和评价防控策略、采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截至2020年2月22日的辽宁省确诊病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EpiEstim Excel?程序包计算时点再生数。结果辽宁省输入病例占68.60%,聚餐、探亲和生活交往是传播的主要感染途径,早期时点再生数为4.28,2月2日至2月16日,时点再生数从4.28下降到0.23,2月10日有效再生数下降到1以下。结论辽宁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策略制定得当、防控措施落实迅速,有效遏制了疫情在省内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防控与诊疗救治并行时,如何制定COVID-19医院感染防控策略,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以"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原则,分别从"管人"、"管物"、"管流程"方面提出建立应急防控组织体系、发挥疾病预防控制科的专业作用、加强门急诊的管理、加强住院患者的防控管理、管理各级各类人员、制订诊疗防控流程、环境的清洁消毒、人员培训教育、加强后勤物资保障等防控策略与具体措施。结果所有来院患者均得到科学合理接诊,医务人员身体和心理状态稳定,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均未出现COVID-19。结论研究医院的COVID-19防控策略可为疫情流行期间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快速预测COVID-19规模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目前主要利用动力学模型、时间序列模型以及时空交互模型来拟合传染病资料,预测COVID-19的流行特征及发展趋势。本研究对常见传染病预测模型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传染病预测模型在COVID-19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进展,为传染病预测模型在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健康教育5 W理论全方位评估北京市怀柔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健康传播工作及其效果,为政府今后在传染病应急事件中采取有效的公众健康教育和健康引导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方法 2020年3月中旬,汇总COVID-19疫情期间怀柔区疫情防控宣传资料,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受众人群等方面综合分析怀柔区疫情早期防控宣传的特点,并利用"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居民对疫情期间健康传播平台的使用与评价,以及防疫核心知识知晓率,评估健康传播效果。结果怀柔区疫情防控初期阶段传播的健康教育信息均来自于权威机构,内容涵盖个人、社区、单位和重点场所防控,传播渠道覆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社区宣传平台等,传播对象涵盖普通民众和隔离人员、复产复工等重点人群。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获取防控知识渠道排在前三位的是官方媒介(90.32%)、主流媒体(85.97%)、社区居委会宣传平台(52.55%);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前三位为COVID-19隔离时间(98.69%)、开窗通风的方法(97.01%)、COVID-19症状(96.68%);但是洗手,咳嗽、打喷嚏和戴口罩等关键行为的正确率不足50%。结论怀柔区疫情防控初期的健康传播做到了内容全面、传播途径广泛、人群全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关键技术传播和行为指导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拟合并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发展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SEIR动力学模型,考虑COVID-19的传播机制、感染谱、隔离措施等,建立SEIR+CAQ传播动力学模型。基于官方公布的每日确诊病例数进行建模,利用2020年1月20日至2月7日的报告疫情数据进行拟合。采用2月8-12日的数据评估预测效果,并进行疫情预测。结果 SEIR+CAQ模型对全国(湖北省除外)和湖北省(武汉市除外)的累计确诊病例数的过去10日拟合偏差<5%;未来5日预测偏差<10%,略有高估。全国(湖北省除外)和湖北省(武汉市除外)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已于2月1-2日达峰值;武汉市亦已于2月9日达到高峰。在当前防控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截至2月29日,预计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将达80 417例。预测结果尚未包含临床诊断病例。结论 SEIR+CAQ模型可用于COVID-19疫情趋势预测,为疫情防控决策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阶段,我国面临着境外输入和境内反弹的双重风险,迫切需要开展医疗资源的准备工作。方法 本研究基于对疾病的现有认识,假设5种局部地区发生疫情的情景,分别使用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和大流行理论静态模型进行医疗资源需求评估。结果 不同流行强度和防控策略的情景下医疗资源需求差别较大,积极防控策略和有效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医疗资源需求。疫情快速上升期,防控策略的成本及专业应对能力要求迅速增加,医疗资源需求激增的风险大。结论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防控能力的地区,均应尽快开展应急状态下医疗资源需求评估,提前为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和暴发做好医疗资源准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明确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强的超大城市新冠肺炎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绘制新冠肺炎流行曲线,划分流行期和防控阶段,观察防控措施效果。制作双层阶发病标点地图,明确不同时点传染源的分布和传播风险。建立传播动力学模型,预期发病数与实际发病数对比。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反映人群风险水平。借助深圳市人群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估计人群防护和响应能力。结果 深圳市新冠肺炎流行经历了上升期、平台期和下降期,疫情上升快,但高峰期持续时间短,而发病降低的速度快和幅度大;流行曲线虽然呈现人传人现象,但“拖尾”现象不明显。从发病标点地图看,在新冠肺炎防控干预期,传染源分布广泛;人口密度越高的区域,病例数越多;而防控干预措施见效后,传染源减少。从预期发病数对比可见,实际病例数大幅减少。高危险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2月16日之后未能检出。市民新冠肺炎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较高,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度较高。结论 深圳市早期由部门主导的防控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足以阻断新冠肺炎流行;一级响应策略和措施效果明显,确保了春节后复工复产的启动;对超大城市,采取综合性阻断策略和措施,同样可以控制新冠肺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广西某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COVID - 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该聚集性病例进行时间、地区、人群等三间分布描述。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报告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发病未确诊)。 暴露场所主要为家庭(16例,占72.73%)、休闲广场(2例,占9.09%)、超市(4例,占18.18%),病例分布在4个乡镇,并波及5个家庭,产生家庭四代病例传播。感染病例年龄分布在10月龄~85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39.5岁,病例潜伏期为1~14 d,中位数为7 d,发病 - 就诊时间间隔为0~11 d,中位数3 d。结论 家庭暴露和公共场所暴露是导致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关键,早期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管控可以有效阻止聚集性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4.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in a novel approach is used for studying the problem of the outbreak and spread dynamics of the new COVID-19 pandemic in this work. In particular, our goal was to generate epidemiological data based on natural mechanism of transmission of this disease assuming random interactions of a large-finit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 very short distance ranges. In the simulation we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tochastic character of the individuals in a finite population and given densities of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we include in the simulation the appropriat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 for the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is disease. An important outcome of our work, besides the generated epidemic curves, is the methodology of determining the effective reproductive number during the main part of the daily new cases of the epidemic. Since this quantity constitutes a fundamental parameter of the SIR-based epidemic models, we also studied how it is affected by small variations of the incubation time and the crucial distance distributions, and furthermore, by the degree of quarantine measures. In addition, we compare our qualitative results with those of selected real epidemiological data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的甄别是控制患者在区域内蔓延,构筑院内防控第一线的重要手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作为地市级定点收治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如何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医疗环境下严守院内防控的第一线,保证患者的有序收治、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医院自疫情暴发以来,采取多重防控体系,不断摸索改进,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提高了患者的甄别能力,保障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流行病学调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防控中的作用,进一步做好攻坚阶段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方法总结新冠肺炎暴发疫情防控策略措施及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结果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角度探讨并提出新冠肺炎防控策略与措施,包括:如何认识流行病学调查,如何进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何时开展暴发疫情控制工作,如何开展暴发疫情控制工作,关于传染性、暴发与流行的分析,疫情信息如何报告与管理,如何认识关于传染病可防可控问题。结论流行病学调查是新冠肺炎防控中重要的策略与措施,新冠肺炎是可防可控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推测2020年6月北京市新发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首例感染的传播时间起点,辅助传染病溯源,评价当前综合防控效果。方法 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报告统计每日发病人数,建立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基于每日发病人数拟合动力学模型,并搜寻本次疫情的传播时间起点;考虑不同的防控效果而拟合6月12日至7月1日的累计发病人数,以评估当前综合防控措施效果。结果 北京市新发地疫情传播首例感染应起始于5月22日至5月28日之间(累计概率为95%),起始于5月25日的概率最大(23%)。本次疫情R0为4.22(95% CI:2.88~7.02)。模型拟合结果提示,截至6月11日,累计发病为99例(95% CI:77~121),符合实际情况。若不加控制,则截至7月1日累计发病估计将达到65 090例(95% CI:39 068~105 037)。截至7月1日,较之无防控措施的理论情况,实际感染人数减少了99%。自6月12日起,北京市采取了强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实际走势接近于传播率降低95%的推演结果,敏感性分析支持这一结果。结论 针对突发性疫情,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可用来辅助推演传染病传播起始时间,辅助疫情溯源。北京市针对本次突发疫情所及时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迅速控制了95%以上的传播途径,减少了99%的感染人数,快速遏制了疫情,对于未来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Public health travel restrictions (PHTR) are crucial measures during communicable disease outbreaks to prevent transmission during commercial airline travel and mitigate cross-border importation and spread. We evaluated PHTR implementation for US citizens on the Diamond Princess during its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 in Japan in February 2020 to explore how PHTR reduced importation of COVID-19 to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disease containment. Using PHTR required substantial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ther US government agencies, the cruise line, and public health authorities in Japan. Original US PHTR removal criteria were modified to reflect international testing protocols and enable removal of PHTR for persons who recovered from illness. The impact of PHTR on epidemic trajectory depends on the risk for transmission during travel and geographic spread of diseas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Diamond Princess outbreak provide critica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PHTR use.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差异,为COVID-19下的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COVID-19暴发前(2018、2019年)及暴发后(2020、2021年)的流感样患者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采用RT-PCR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比较COVID-19暴发前后流感病原体流行特征。 结果COVID-19暴发前后共采集标本4 181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5例,阳性率9.69%,前后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5,P<0.001);COVID-19前后流感均以冬春季流行为主,COVID-19后各季节阳性率均有下降;COVID-19后不同性别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5);COVID-19前后各年龄组除5~14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VID-19前以各型别流感交替传播,COVID-19后以BV型为主。 结论COVID-19严格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流感病毒的传播,流感病毒阳性率和型别检出率明显下降,COVID-19流行期间要重点关注BV型别的流感及在校学生的流感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