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武汉市进行抗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 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武汉市330例进行ART的HIV/AIDS社会支持现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AIDS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体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未婚/离异/丧偶者客观支持(β''=-0.260)、主观支持(β''=-0.196)、社会支持总体(β''=-0.141)得分低于已婚者(P<0.05);文化程度较高者客观支持(β''=0.250)、对支持利用度(β''=0.232)得分高于文化程度低者(P<0.05);近两周没有AIDS相关症状者主观支持得分高于有相关症状者(β''=0.232,P<0.05)。结论 武汉市进行ART的HIV/AIDS社会支持状况低于正常人群,应关注未婚/离异/丧偶者、文化程度较低者和伴有HIV相关症状者,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山东省农村男性吸烟者既往戒烟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8月在济南市平阴县、临沂市莒南县、济宁市梁山县各抽取3个自然村,对其中≥15岁居民逐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得其一般人口学资料、烟草暴露情况、吸烟的态度和危害认知情况;采用Hurdle计数模型探讨既往戒烟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1 798名男性现在吸烟者中,既往从未戒过烟者1 267人(70.47%),至少戒过一次者531人(29.53%)。Hurdle模型logistic回归部分表明,婚姻、教育和吸烟危害认知是影响是否戒烟的主要因素,已婚者相对于未婚者尝试过戒烟的可能性更大(β=0.705,P=0.002),教育程度(β=0.214,P=0.026)和吸烟危害认知程度(β=0.237,P=0.009)越高尝试过戒烟的可能性越大;零截尾Poisson回归分析表明,开始吸烟年龄和吸烟危害认知是戒烟次数的影响因素,开始吸烟年龄越小(β=-0.167,P=0.035)、吸烟危害认知程度越高(β= 0.146,P=0.020)其戒烟次数越多。结论 山东省农村男性吸烟者中尝试戒烟的比例较低;影响是否戒烟与戒烟次数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应根据吸烟者过去是否有过戒烟经历及戒烟次数,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成都市成年男性吸烟者吸烟行为、吸烟量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成都市两城区320名成年男性吸烟者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ils H秩和检验、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分析显示吸烟者更换卷烟后, 吸烟量增加(t=2.327, P=0.021), 焦油量降低(t=-11.251, P<0.001);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学历较低(OR=1.968, P=0.040)、收入较高(OR=2.053, P=0.043)、烟蒂较短(OR=2.366, P=0.010)、尼古丁高依赖(OR=7.143, P<0.001)者吸烟量更大。结论 更换卷烟的吸烟者更倾向选择低焦油卷烟;学历低、收入高、尼古丁高依赖的吸烟者是控烟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18~65岁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COPD、哮喘患者的吸烟状态、戒烟态度及危险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即在北京市16个区/县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80个社区共19 815名调查对象,以其中18~6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18 405例有效样本中,男性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现在吸烟比例均高于非患者(分别χ2=17.695,P<0.001;χ2=39.292,P<0.001);女性高血压、COPD、哮喘患者现在吸烟者比例均高于非患者(分别χ2=6.649,P=0.010;χ2=6.276,P=0.012;χ2=8.245,P=0.004)。吸烟者中,高血压患者1年内想戒烟比例低于非高血压患者(χ2=20.487,P<0.001),COPD患者1年内想戒烟比例高于非COPD患者(χ2=6.085,P=0.048)。男性中糖尿病(χ2=9.219,P=0.010)、血脂异常(χ2=13.513,P=0.001)患者中已戒烟者控制情况好于现在吸烟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吸烟是高血压(OR=1.17)、血脂异常(OR=1.25)、COPD(OR=1.78)、哮喘(OR=1.57)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18~65岁居民中部分慢性病患者现在吸烟比例高且戒烟意愿低;吸烟是高血压、血脂异常、COPD、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18~65岁居民吸烟危害认知水平及戒烟意愿,对控烟工作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完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以多阶段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165个村/居抽取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 594例有效样本中,49.93%不想戒烟,男性不想戒烟者比例为50.39%,女性为4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1,P=0.002),郊区为56.78%,城区为4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77,P<0.001)。吸烟者与戒烟者戒烟动机中,因所患疾病原因,戒烟者中比例(29.88%)高于吸烟者(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65,P<0.001)。吸烟危害认知较好女性的比例(34.97%)高于男性(3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2,P<0.001);郊区的比例(35.44%)高于城区(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4,P<0.001);从不吸烟者的比例(35.15%)高于吸烟者(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77,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认知一般者(OR=0.61,95% CI:0.39~0.94)与认知较差者(OR=0.67,95% CI:0.50~0.90)不易产生戒烟行为,认知一般者(OR=0.64,95% CI:0.53~0.76)与认知较差者(OR=0.87,95% CI:0.78~0.98)更易产生吸烟行为。结论 北京市18~65岁吸烟者戒烟意愿较低,戒烟动机主要出于健康考虑,从不吸烟者吸烟危害认知优于吸烟者,吸烟危害认知是吸烟情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吸烟状况与安徽省胃癌患者发病年龄间的风险关联,同时估算因吸烟导致的胃癌直接医疗费用负担。方法 收集2017年安徽省10个肿瘤登记地区的新发胃癌患者及其入院治疗的直接医疗费用信息。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状况与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使用中位数和吸烟归因危险度法描述安徽省归因于吸烟的胃癌直接医疗费用。结果 本次研究共分析736例胃癌患者资料。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农村户口(t=2.091,P=0.037)、吸烟(t=-2.357,P=0.001 9)和饮酒(t=-2.036,P=0.042)与胃癌患者发病年龄提前有关。在校正性别、饮酒、BMI和户籍类型后,戒烟者提前发生胃癌的风险低于吸烟者(OR=0.36,95% CI:0.17~0.75)。2017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736例新发胃癌患者归因于吸烟的总直接医疗费用负担为693.96万元,具有吸烟行为的胃癌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高于戒烟和不吸烟的胃癌患者。结论 吸烟是安徽省胃癌发病年龄提前的危险因素之一,安徽省政府部门应加强控烟措施,降低胃癌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杭州市社区医务人员控烟技能、控烟意识及行为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杭州市3个代表性城区(下城、拱墅、西湖)的社区医务人员,内容包括控烟技能的获取途径,医疗活动中的控烟意识、控烟行为及戒烟资源的可及与利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控烟技能学习的因素,应用x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率的差异,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控烟活动中知、信、行的关联.结果 共调查846人,杭州市社区医务人员的控烟技能掌握率为65.60%.工作3-10年者接受控烟技能培训的比例是工作<2年者的1.77倍(OR=1.77,95%CI:1.25 - 2.51).接受过控烟培训者认为接诊时应常规建议吸烟患者戒烟的比例(88.77%)显著高于未接受培训者(81.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P=0.00).经过培训者给予90%以上的吸烟患者戒烟建议的比例为21.62%,但未经培训组的比例仅为10.65%(Z=-5.68,P=0.00).药物、中医传统疗法和戒烟热线的利用率均不足30%.结论 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控烟技能培训能够提高其控烟意识,强化医疗过程中的控烟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2012年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吸烟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吸烟状况,为制定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2)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并根据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分布状况选取170个调查县(区、团),按照6个职业分层,采用多阶段等额整群抽样方法,以面对面访谈方式收集该人群吸烟信息,并使用复杂抽样设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样本人群48 699人,现在吸烟率为32.5%(95%CI:32.0%~33.0%),其中男性(55.3%,95%CI:54.6%~56.0%)显著高于女性(1.9%,95%CI:1.7%~2.1%)(χ2=2.6,P=0.103 7);男性各年龄组现在吸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P=0.103 7),但随文化程度提高而有降低趋势(χ2=140.7,P<0.000 1),以建筑业人群现在吸烟率最高(58.6%,95%CI:57.3%~60.0%)。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7.9%(95%CI:27.4%~28.4%),其中男性(47.8%,95%CI:47.1%~48.5%)显著高于女性(1.3%,95%CI:1.1%~1.4%)。现在吸烟者人均每日吸烟量为15.6(95%CI:15.5~15.8)支,其中男性为15.7(95%CI:15.6~15.9)支,女性为10.3(95%CI:9.3~11.3)支;男性现在吸烟者人均每日吸烟量呈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趋势(t=34.89,P<0.000 1)和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趋势(t=-14.63,P<0.000 1),以建筑业人群人均每日吸烟量最高为18.2(95%CI:17.9~18.6)支。样本人群中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烟量≥20支者的比例为47.1%,男性(47.6%)明显高于女性(21.9%),并呈随年龄增加及文化程度降低而升高,且以建筑业人群最高(60.4%)。吸烟者戒烟率为10.3%(95%CI:9.7%~10.8%),其中男性为10.1%(95%CI:9.6%~10.7%),女性为14.8%(95%CI:11.1%~18.5%),且有随吸烟者年龄增加而上升趋势(χ2=118.9,P<0.000 1),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者戒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戒烟者成功戒烟率为6.1%(95%CI:5.7%~6.5%),其中男性为6.1%(95%CI:5.7%~6.5%),女性为7.2%(95%CI:4.6%~9.8%),并呈随吸烟者年龄增加而升高趋势(χ2=269.0,P<0.000 1)。"二手烟"暴露者比例为68.7%(95%CI:68.1%~69.3%),其中男性(76.4%,95%CI:75.5%~77.3%)高于女性(64.0%,95%CI:63.2%~64.9%)。结论 中国18~59岁男性就业流动人口普遍存在吸烟行为,"二手烟"暴露比例较高,以建筑业流动人口最为突出。吸烟者戒烟率较低,且成功戒烟的比例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条例)实施前后连续4年的变化,综合评价控烟的成效.方法 通过天津市发病登记系统收集的心肌梗死(心梗)就诊信息,采用The Survey System进行估算,抽取有代表性的室内场所样本量进行PM2.5监测和现场观察,以及代表性的人群样本量开展拦截及入户调查.结果 条例实施后医疗卫生、教育和政府机构以及室内候车场所内张贴禁烟标志均有较大程度提高(P< 0.01);条例规定的9类主要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均呈现下降(P< 0.05);全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下降26.5%(P< 0.01),室内工作职业人群心梗入院频数随年份出现显著下降趋势(β=-0.061,P=0.00),而同期全人群的心梗就诊例数仍然呈上升趋势(β=0.059,P=0.00).结论 条例的实施对减少吸烟和“二手烟”危害起到促进作用,应广泛宣传控烟带来的健康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条例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7-2015年陕西省成年人烟草流行现状及趋势变化。方法 利用2007、2010、2013和2015年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计算4次调查的吸烟率、吸烟量、戒烟率及二手烟暴露率,用趋势χ2检验计算其变化趋势,以抽样权重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加权率,以敏感性分析加以验证。结果 2007年陕西省成年人吸烟率为38.26%,2013年降至30.95%,但2015年上升到34.11%(趋势性χ2检验:Z=2.46,P=0.014);2007-2015年,陕西省吸烟者吸烟量从16.90支/d,上升到17.76支/d;成年人戒烟率从11.02%上升到16.95%(趋势性χ2检验:Z=-4.18,P<0.01);二手烟暴露率从2010年48.10%上升到2015年的63.88%(趋势性χ2检验:Z=-10.60,P<0.01)。敏感性分析趋势不变。结论 2007-2015年,陕西省成年人吸烟率和吸烟量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虽然吸烟人群的戒烟率逐渐提高,但非吸烟人群中二手烟暴露率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4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戒烟情况,为慢阻肺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中支气管舒张试验后测试FEV1/FVC<70%的调查对象作为慢阻肺患者,其中5 791名通过询问调查发现的现在吸烟和曾经吸烟的患者被纳入分析。应用复杂抽样调整方法,估计慢阻肺患者中的戒烟率、戒烟比、成功戒烟率、曾经或现在每日吸烟者中成功戒烟的比例与现在吸烟者中尝试戒烟的比例。结果 我国≥40岁吸烟慢阻肺患者的戒烟率是25.0%,成功戒烟率是19.1%,戒烟比为23.1%,曾经或现在每日吸烟者中成功戒烟的比例为17.6%。戒烟率和戒烟比均为城镇高于乡村(P<0.05),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5);知晓吸烟是慢阻肺危险因素的患者,其戒烟率和戒烟比高于不知晓的患者(P<0.05);吸烟量越小,气流受限严重程度越重,戒烟率和戒烟比越高(P<0.05)。结论 我国慢阻肺患者的戒烟率和戒烟比较低,应加强慢阻肺患者戒烟的健康教育,促进医务人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积极开展戒烟劝诫并提供多种戒烟途径,最终提高慢阻肺患者戒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拒烟自我效能在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642例男性自发性戒烟成功者为病例组,700例男性自发性戒烟失败者为对照组。吸烟危害认知水平由12个评分项目的总分评估,拒烟自我效能由拒烟自我效能问卷评估。总效应被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通过基于KHB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效应。结果 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包括年龄、开始吸烟年龄、职业、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后,拒烟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仅占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总效应的6.03%,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的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93.97%;在3种拒烟自我效能情境(包括积极、消极、习惯情境)下的中介效应占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6.80%、3.08%和2.32%。结论 拒烟自我效能在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提高吸烟者的危害认知水平可直接促使其戒烟成功,并可通过增大拒烟自我效能促使其成功戒烟。  相似文献   

13.
Cigarette smoking during pregnancy affects the unborn fetu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1) the smoking status of pregnant wome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 in the Yamato and Ayase municipalities, Kanagawa, Japan; (2)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differentiate successful spontaneous smoking quitters from continuous smokers during pregnancy; and (3) the awareness of risks of smoking that may influence smoking cessation during pregnancy. A community-based,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420 postpartum women, who delivered their babies from July 2002 to October 2002, was performed. Out of 420 respondents, 275 (65.4%) did not smoke before and during pregnancy. Of the 145 women who smoked before pregnancy, 101 (69.3%) quit successfully while pregnant. Smoking prevalence during pregnancy was 10.4%. Out of 101 successful quitters during pregnancy, 22 (21.8%) women resumed smoking after childbirth.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smoking cessation during pregnancy were primiparous women and women living with non-smokers in the household. Although maternal age predicted smoking cessation in a sim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is predictive value was lost in the multiple analysis. A simple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wareness of smoking risks and smoking cessation during pregnancy. It is suggested that Japanese smokers are more likely to quit while pregnant than women i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future, smoking cessation programmes should be designed to help multiparous women and women living with smokers to give up smoking.  相似文献   

14.
PurposeTo update a systematic review published in 2012 that identified predictors of cigarette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adolescents.MethodsThe PubMed and Web of Scienc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relevant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September 2010 and January 2018, using the following keywords: smoking OR tobacco OR cessation; quit OR stop; longitudinal OR prospective OR cohort. Our search identified 3,399 articles. In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longitudinal studies (intervention and cohort studies) evaluating cigarette smoking cessation in young people (aged 10–24 years). After screening, in total, 34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review.ResultsIn total, 63 predictors of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adolescents were identified, with 36 new predictors that were not identified in the previous review: nine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13 psychosocial factors, five behavioral factors, 19 social influences factors, eight smoking related variables, six environmental factors, 2 health related variables, and one genetic factor.Conclusions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smoking cessation, strategies targeting young smokers should consider both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al predictors of cessation.  相似文献   

15.
16.
北京市2014年成年人吸烟及危害认知现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4年北京市成年人现在吸烟状况及危害认知情况。方法 2014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共抽取36个街道/乡镇180个社区,共计19 815名18~7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样本量为19 738人。现在吸烟率为26.6%(5 253/19 738),男性为52.2%(4 875/9 340),女性为3.6%(378/10 398),男性高于女性;50~59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达32.7%(1 473/4 499);郊区现在吸烟率为28.9%(2 320/8 023)高于城区的25.0%(2 933/11 715)。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3.7%(4 677/19 738)。开始每天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9.2岁,日均吸烟量为15.2支。知识得分平均为5.8分;现在吸烟者5.5分,明显低于现在不吸烟者6.0分(t=-9.854,P=0.000)。5.7%(298/5 213)的现在吸烟者打算1个月内戒烟,就医时医生建议戒烟的比例为66.0%(1 638/2 481)。慢性病患者的现在吸烟率为31.8%(3 703/11 628),5.5%(202/3 686)打算1个月内戒烟。结论 北京市男性吸烟水平仍处于高平台期;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低龄化;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知识缺乏;戒烟意愿低;医生建议戒烟率低。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评估中央补助地方戒烟门诊项目实施效果,探索影响吸烟者戒烟成功的因素,以指导戒烟服务的提供和戒烟门诊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人群现场干预研究,由经过项目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吸烟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完成调查问卷,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已配备戒烟药物的医院,为患者开具相应药物。首诊1个月后开展随访干预,获得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结果 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为34.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 ≥60岁患病人群戒烟可能性最大;自身患病、首诊非每天吸烟、准备在30 d内戒烟、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的患者,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未就业者相对于就业者更不利于戒烟;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晨起后第一支烟越急迫的患者,戒烟的可能性越小;是否有戒烟史对戒烟可能性没有影响。结论 从1个月随访时7 d时点戒烟率看,央补戒烟门诊项目戒烟干预有效。应加大对吸烟者的宣传,戒烟越早越有效。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等药物能增加戒烟的可能性,应加强戒烟门诊有效药物的配备率。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在戒烟过程中克服戒断症状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