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余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儿童保健咨询的3~5岁儿童共3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为35例(11.67%),在校正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母亲孕前低体重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602(0.413~0.755)、1.822(1.370~2.424),均P<0.05;母亲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为1.298(1.009~1.669),P<0.05,但是母亲孕期增重不足并不会降低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P>0.05);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母亲孕前低体重且孕期增重不足或孕期增重正常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降低,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575(1.031~2.411)、0.556(0.343~0.872)、0.411(0.233~0.719),均P<0.05。结论母亲孕前BMI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度均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并且母亲孕前BMI的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掌握城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探究父母体质指数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选取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淄博市4所幼儿园的2 037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父母体质指数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所调查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为24.30%,超重率为13.16%(男14.54%...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膳食对孕期增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895名孕妇为调查对象,对其孕期的膳食情况、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进行调查,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与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相比孕期增重过少(OR=3.30,95%CI:1.03~10.52)和过多(OR=3.19,95%CI:1.21~8.44)的风险更大,而孕前低体重的孕妇发生孕期增重过多的风险更小(OR=0.63,95%CI:0.44~0.91)。未发现孕期膳食摄入情况对孕期增重有影响。结论:孕前超重肥胖会加剧孕期增重的不适宜,育龄期妇女应注意控制其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5.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母婴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母婴健康影响.方法 选取单胎初孕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10,10.5~15,15.5~20,20.5~25,>25.5 kg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5.5 kg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明显增加(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正常组孕期增重>2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关(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是妊娠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与妊娠结局有关,孕期合理控制饮食不会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中国母乳喂养与儿童体质指数(BMI)、超重及肥胖关系,判定母乳喂养能否预防儿童肥胖,为制订儿童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 388名>5岁儿童的相关资料,对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二分为有与没有、≥6个月与<6个月、≥8个月与<8个月和≥12个月与<12个月;对每一种二分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倾向评分,比较BMI与母乳喂养状况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在较高BMI百分位的儿童中结合分位数回归进行判断。结果 在调整倾向得分后,并未发现母乳喂养对减少体重有任何显著的影响,相反,长时间的母乳喂养可以增加肥胖的风险(OR=1.42,95% CI=1.07~1.89,P=0.02);分位数回归显示,母乳喂养在拥有极端BMI的儿童中未发挥有益作用。结论 母乳喂养在降低BMI或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方面未发现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母亲孕期增重及婴儿喂养方式对儿童肥胖的影响,为制定预防儿童肥胖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虹口区2个社区的4所二级幼儿园共计儿童949名。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儿童的身高、体重、家庭基本状况、母亲孕期、喂养早期状况等。使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孕期及喂养早期状况与儿童肥胖的关系。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调查到的949名儿童中,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和10.1%; 在控制儿童年龄、性别、户口属性、家庭结构、家庭收入后,孕期增重≥15 kg、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2个因素与儿童肥胖有关。 【结论】 母亲孕期增重显著可能为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而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则可能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间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试用量表对387名3~6岁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依据BMI将儿童分为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体重组间饮食行为的差异;采用阶层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BMI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进食习惯、外因性进食、挑食、情绪性进食、过饱响应和食物响应6个维度得分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物喜好和主动进食维度得分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阶层回归分析显示,当排除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影响后,量表6个维度得分与儿童BMI具有相关性(P<0.01)。反映食物趋向的各维度得分与BMI呈正相关(β:0.09~0.21),反映食物逃避各维度得分与BMI呈负相关(β:-0.47~-0.36)。 结论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通过干预儿童饮食行为可降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 274例孕妇,90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8 373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身高和体重、孕期生活方式、生育史和疾病史等资料,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结果 PE中早发型PE (EOPE)401例、晚发型PE (LOPE)500例,轻度PE (MPE)178例、重度PE (SPE)723例。PE孕妇和非PE孕妇在年龄、居住地、产次、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以上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PE的保护因素(OR=0.74,95%CI:0.56~0.98;OR=0.78,95%CI:0.62~0.99),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的危险因素(OR=1.82,95%CI:1.54~2.14;OR=1.82,95%CI:1.54~2.15)。对PE临床亚型分析后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52,95%CI:0.32~0.83;OR=0.47,95%CI:0.23~0.97),孕前BMI ≥ 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和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1.86,95%CI:1.51~2.30;OR=1.90,95%CI:1.39~2.60)均是PE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OR=0.55,95%CI:0.34~0.89)是PE的保护因素。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4.05,95%CI:1.20~13.69)是EOPE的危险因素;孕前18.5 kg/m2 ≤ 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是PE各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39,95%CI:0.19~0.80;OR=0.29,95%CI:0.11~0.77),孕期增重过多是EOPE、LOPE和SPE的危险因素(OR=1.60,95%CI:1.06~2.42;OR=2.20,95%CI:1.44~3.37;OR=2.28,95%CI:1.58~3.29)。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影响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孕期增重对PE的影响有差异,提倡同时关注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变化,从而减少PE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三代直系亲属之间超重、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探究直系亲属超重、肥胖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6月,对南京市雨花台区辖区内幼儿园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共有2 217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及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年龄、体重、身高等信息,并采用统一标准方法测量儿童的体重、身高,分析直系亲属超重、肥胖与儿童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发生率7.80%、肥胖发生率2.75%。儿童中男性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3.4% vs. 2.0%, P<0.05);在中年父母辈中,男性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分别为36.1%、11.1%,均显著高于女性(13.6%、3.3%)(P<0.001),而在祖父母辈,女性的肥胖发生率却显著高于男性(祖父母:10.1% vs. 5.9%,P<0.001;外祖父母:7.5% vs. 6.2%,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超重(OR=1.614,95%CI:1.132~2.301,P<0.01)及父亲肥胖(OR=2.584,95%CI:1.773~3.765,P<0.001)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二代亲属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肥胖与儿童肥胖无显著关系。结论 直系三代亲属中,中年男性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最高,父母超重、肥胖可导致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联性, 并探究孕妇孕前及孕中体重动态变化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LBW)及巨大儿的影响。 方法  收集中国孕产妇队列·协和纳入的孕早期孕妇孕前体重, 并随访至分娩后, 收集分娩前体重及新生儿出生结局。将孕妇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肥胖组, 将GWG分为适宜、不足及过多组。采用多因素多分类(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孕前BMI及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结果  孕前BMI及GWG与子代出生体重相关(均有P < 0.05)。孕前超重/肥胖(OR=2.339, 95%CI:1.674~2.282, P < 0.001)、GWG过多(OR=1.398, 95%CI:1.188~1.978, P=0.048)显示为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GWG不足(OR=1.479, 95%CI:1.461~1.679, P=0.035)显示为LBW的危险因素, GWG过多会降低LBW的发生风险(OR=0.428, 95%CI:0.225~0.817, P=0.010)。低BMI-GWG不足(OR=1.335, 95%CI:1.048~2.319, P=0.048)是LBW的危险因素; 正常BMI-GWG过多(OR=1.088, 95%CI:1.016~1.675, P=0.038)和超重/肥胖-GWG过多(OR=1.498, 95%CI:1.244~2.017, P=0.046)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结论  孕前BMI及GWG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因素, 提示女性应合理控制孕前及孕中体重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前不同体重指数(BMI)妇女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建档、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足月孕产妇资料,包括年龄、身高和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结果4927例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6.5±4.3)kg,胎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402.3±381.8)g,剖宫产率为34.7%。孕妇体重增加过多组、适中组和不足组的比例分别为32.9%、53.3%和13.8%,孕前不同 BMI 各组体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孕前 BMI 增加,孕期增重数值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期体重增加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 =0.26)。分娩适宜胎龄儿3933例,孕前低体重组、孕前正常体重组、孕前超重组和肥胖组孕期增重适宜范围分别为14.0~19.0 kg、14.0~19.0 kg、11.5~17.0 kg 和8.0~16.5 kg,超过美国 IOM推荐范围,孕期体重增加的中位数(P50)分别为17.0 kg、16.0 kg、14.0和12.0 kg,孕期体重平均增加15.0kg(P50)。结论孕前 BMI、孕期孕妇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孕期体重增加超过 IOM推荐范围,做好孕期体重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与婴幼儿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择按期体检与分娩的孕妇及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孕妇一般情况及分娩情况将由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受检对象共980例,按孕前BMI分组,孕前消瘦者占19.0%,孕前体重正常者占71.0%,孕前超重肥胖者占10.0%。孕期增重按美国国家科学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标准分组,孕期增重低于IOM推荐标准者占27.8%,符合IOM推荐标准者占31.4%,高于IOM推荐标准者占40.8%。贫血发生率为49.7%。单因素分析中孕前BMI、孕期增重对贫血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同时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消瘦者(OR=2.027,95%CI:1.433~2.867),孕期增重不足者(OR=2.499,95%CI:1.772~3.523)是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孕前BMI、孕期增重情况可能是婴幼儿贫血的危险因素,控制孕前BMI、孕期增重情况可以有效降低贫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泌乳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 于2013年3-9月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751名单胎健康孕妇作为基线调查对象, 在其分娩前后各随访一次, 最终以473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记录获得其孕前体重、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泌乳时间及基本信息, 测量身高和分娩前体重, 计算孕期增重;控制分娩方式、母亲年龄等混杂因素后, 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泌乳时间的关系。 结果 调查对象泌乳时间<1、1~、24~、48~和≥72 h的构成比分别占16.3%、37.0%、17.5%、18.6%和10.6%。与孕前体重正常组相比, 孕前消瘦和孕前超重或肥胖均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分别为2.85(1.91~4.27)和 3.42(1.69~6.90)。与孕前体重正常且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 孕前消瘦且孕期增重适宜和过多均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分别为2.34(1.31~4.18)和3.42(1.67~7.00);孕前超重或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多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为3.10(1.15~8.37)。结论 孕前BMI是泌乳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孕期增重需联合孕前BMI对泌乳时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关系,为预防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 754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状况、分娩情况等资料,测量其孕前身高、体重和分娩前体重,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并分组,收集新生儿出生结局,了解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SGA的影响.结果 SGA发生率为9.26%(440/4 754).孕前体重较低组、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SGA发生率为9.85%、8.54%和9.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前BMI过高和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OR=0.714,95%CI:0.535~0.953);不同孕期增重组SGA发生率分别为孕期增重低于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建议范围下限组12.20%、增重在建议范围组9.23%、增重超过建议范围上限组8.45%;调整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1.999,95%CI:1.487~2.685),无论是孕前BMI较低、适宜还是超重/肥胖,分别以增重适宜作为参照,孕期增重低于IOM建议范围下限均增加SGA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2.558(95%CI:1.313~4.981)、1.804(95%CI:1.258~2.587)、3.108(95%CI:1.237~7.811).孕前高BMI和孕期增重不足间未发现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孕前BMI超重/肥胖者SGA发生率低于孕前BMI正常范围的孕妇,孕期增重不足增加SGA的发生风险,无论孕前BMI较低、正常还是超重/肥胖的孕妇增重均应避免低于IOM推荐的增重范围下限,以减少SG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The prevalence of maternal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s increasing in Asia. This study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BMI),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 and 12-month 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 (PPWR) in a large cohort of Vietnamese mothers.MethodsOf the 2030 pregnant women recruited from three cities in Vietnam at 24–28 weeks of gestation, a total of 1666 mother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after delivery and available for analysis. The outcome variable PPWR was determined by subtracting the pre-pregnancy weight from the 12-month postpartum measured weight, while GWG and pre-pregnancy BMI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and WHO criteria for adults, respectivel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ascerta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pregnancy BMI, GWG and PPWR accounting for the effects of plausible confounding factors.ResultsBoth pre-pregnancy BMI and GWG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PWR (P < 0.001). The adjusted mean weight retention in underweight women before pregnancy (3.71 k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3.37–4.0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ose with normal pre-pregnancy weight (2.34 kg, 95% CI 2.13–2.54). Women with excessive GWG retained significantly more weight (5.07 kg, 95% CI 4.63–5.50) on average at 12 months, when compared to mothers with adequate GWG (2.92 kg, 95% CI 2.67–3.17).ConclusionsBeing underweight before pregnancy and excessive GWG contribute to greater weight retention twelve months after giving birth.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postpartum maternal obesity should target at risk women at the first antenatal visit and control their weight gain during the course of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以来自西南3省的5 39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WHO推荐的BMI分类标准将孕妇分为孕前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以及肥胖组。按照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定义各组孕妇孕期增重是否适宜。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孕前BMI较低(OR=1.91,95% CI:1.47~2.50)是分娩小于胎龄儿(SGA)的危险因素,但可降低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的风险(OR=0.55,95% CI:0.47~0.66)。孕期增重不足会使SGA的发生风险增加(OR=1.57,95% CI:1.21~2.03),分娩LGA的风险降低(OR=0.48,95% CI:0.41~0.57)。孕前超重肥胖(OR=1.85,95% CI:1.58~2.17)以及孕期增重过多(OR=1.87,95% CI:1.67~2.11)与LGA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分层分析显示孕期增重不足仅会使孕前BMI较低和正常的孕妇分娩SGA的风险升高,对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分娩SGA的风险没有影响。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孕妇健康教育、合理控制孕期增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壮族地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SGA)发生情况,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贫血等因素对发生SGA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孕期保健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广西平果县及隆安县的三家医院产科门诊首次产检、孕6~13周的2 199例单胎妊娠孕妇,收集孕妇的基本信息,并随访其产检记录、妊娠结局等信息。使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SGA共327例,发生率为14.87%。调整混杂因素后,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比孕前BMI正常孕妇SGA发生风险增加1.09倍(OR=2.09,95%CI:1.59~2.75,P<0.001),孕期体重增加不足孕妇比增加正常孕妇SGA发生风险增加1.19倍(OR=2.19,95%CI:1.67~2.86,P<0.001),孕期轻、中重度贫血对SGA发生风险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为该地区孕妇分娩SG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37-3239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8年3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建卡并住院分娩的体重指数>24的孕妇100例,随机抽取同期分娩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300例,随访他们的妊娠结局。结果:①高于标准体重组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巨大儿的发病率(分别为12.00%、14.00%、10.00%)明显高于标准体重组(分别为4.00%、4.33%、5.6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高于标准体重组中,发生GDM组孕期体重增长明显低于未发生GDM组孕期体重增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孕期体重增长≥15 kg者,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的发病率及剖宫产率较体重增长<15 kg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前体重标准和孕期体重增长<15 kg者及妊娠期糖尿病体重控制正常的孕妇妊娠结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