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长期护理社会和商业保险的实践经验及挑战,提出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财税支持、完善统一评估体系、建立长期护理数据共享平台、提高公众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长期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等途径,构建符合我国以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长...  相似文献   

2.
高京  阴佳  孙强 《卫生经济研究》2022,(12):26-28+33
目的:研究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的发展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对山东省8个市的45家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提取、归纳和编码。结果:形成83个自由节点,归纳出定点机构发展困境的22个子主题和5个主题——收支压力、医护人员供需矛盾、政策规定与执行问题、服务提供障碍、机构设施条件限制。结论:通过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健全医护人员激励机制、调整政策与加强宣传、细化服务流程与内容等,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模式及风险防控实施情况.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对比15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模式及风险防控异同之处,选取上海、成都、荆门、嘉兴长期护理保险相关负责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大部分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采用"社商合作"的经办管理模式,其经办管理及风险防控体系已较为完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北京市社区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及其护理服务提供的意愿,探讨北京市社区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制度设计、服务提供模式、保险给付方式等的选择,为促进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抽样方法,从北京市16个区抽取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406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31.8%的社区居民愿意购买/参与长期护理保险,41.1%的被访者保持中立态度,27.1%的被访者表示不愿意购买/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分析发现,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失能人员数量、长期护理保险了解程度对居民购买/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影响,且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社区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了解程度不高,且多数居民购买/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不明确,还处于中立态度,在长期护理服务模式上多数居民倾向于居家护理和社区居家护理,北京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加大政策宣传、实现覆盖范围的普及性、服务提供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厘清长期护理模式的研究动态,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不断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 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22年9月20日之前关于长期护理模式的核心文献,并结合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目前学术界主要围绕长期护理模式的选择、长期护理模式的优劣势、长期护理模式的需求及影响因素、长期护理模式的费用支出、长期护理模式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有关护理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护理费用测算标准的确定等微观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结论:围绕划分与评估护理等级、探讨并提升长期护理水平和护理能力、评价长期护理服务质量、预测长期护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以期为失能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全国十五个城市开展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各城市都依据自己的地区特点设定了长期护理保险评估标准,但对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往往缺乏评价抓手。本研究以国内某试点城市为案例,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DL)的开展测评,并将活动能力等级与实际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等级进行对比研究,全面衡量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评价评估等级对保险基金支付总额的直接影响,并具体分析等级评估存在差异的原因,为完善评估环节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通过对第一批四个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方案进行梳理,比较分析各城市保险的筹资性质、筹资来源、筹资水平、筹资公平性,发现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来源较单一、缺乏激励措施、筹资总体水平不高、筹资公平性有待改善等问题。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方案制度设计,本文提出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完善筹资来源,应逐步形成合理稳定的筹资来源,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筹资水平;改善筹资公平性,从完善参保制度、加强宣传等方面提高筹资公平性;理顺保险筹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出台部门、失能评估标准、筹资机制、护理服务方式和待遇支付5个方面,选取全国28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对其政策进行比较.建议我国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国家医保局在长期护理保险推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并完善失能评估标准.各试点应逐步拓宽长期护理参保覆盖面,强调单位和个人的筹资责任,因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自2016年开始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各试点地区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认为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有3种发展模式:政府管理、民营机构参与经办模式,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模式,商业保险模式。本文选取了3种模式的代表性地区青岛市、上海市和北京市海淀区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经验,旨在探索出适合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大病保险的效果与条件,为完善大病保险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苏省太仓和淮安市作为商业保险经办大病保险的样本地区,南京、无锡和扬州作为对照地区,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商保经办对提高大病保障水平表现出一定的效果,其中基金续费能力是商保经办大病保险的一个重要条件,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成熟度等可作为各地建立适宜的商保管理机制的参考。结论:商保经办大病保险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太仓利用结余基金再保险的形式更适合于医保基金充足的经济发达地区,淮安通过商业保险优化大病监管、降低基金风险,为社保监管水平比较薄弱的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国长期照护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为我国建立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调研数据为例,采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等计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从主观态度角度来看,护理费用、家属支付能力、保险观念、护理需求和慢性病认知均与长期照护保险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影响显著;(2)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来看,文化程度高的居民购买长期照护保险的意愿更高。结论:我国应充分考虑长期照护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护理机构多层次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老年长期护理需求的制度支撑,将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文章围绕青岛、南通两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地方实践的现实背景、模式特征、制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在总结经验启示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基层政府为保险人,以全部老年人群和部分非老年人群为被保险人,费用通过"政府+社会+个人"的方式实行分摊,支付通过机构、社区和居家等进行细分。自建立以来,制度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预防的作用不断受到重视,社区养老的地位不断凸显,和相关产业的联动不断加强。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制度的运行成本不断增长,制度的持续发展也面临转型压力。我国护理保障制度建设在借鉴日本有益经验的同时,也应该尽力避免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的长期照料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老年人拥有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是否影响其长期照料服务利用尚不清楚。利用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调查(CLHLS)数据,构建两部模型,分析医疗与养老保险对我国城乡高龄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高龄老人的长期照料支出显著高于农村高龄老人。公费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养老保险对高龄老人长期照料支出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城乡差异。城镇高龄老人享有的医疗和养老保险既影响长期照料支出发生与否,又影响长期照料支出的多寡;农村高龄老人享有的医疗和养老保险仅对其是否发生长期照料支出有影响,对支出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建议通过加大医疗和养老保障强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高龄老人家庭长期照料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长护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世界各国纷纷在配置使用公共长护资金时,有侧重地进行待遇设计,以规范、引导长期护理需求,发展居家社区护理。本文基于服务购买理论,将典型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障待遇模式总结为“机构待遇资格限定型”与“居家待遇水平倾斜型”两类,并介绍了其待遇设计。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正处于起步阶段,应通过公共保险购买机制优化服务利用结构、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有机结合待遇资格限定、差异化待遇水平、额外支持等多元待遇设计,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多层次长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立长期照护保险中关于失能等级评估量表的指标体系权重。方法:在德尔菲法构建的失能等级评估量表指标体系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该量表的各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价并测算其权重。结果:失能等级评估量表4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感知觉0.2408、日常生活能力0.5899、认知能力0.1204、情绪行为0.0489;并同时测算出22项二级指标的权重。结论:指标权重的确定进一步完善了失能等级评估体系,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宏观与微观数据,建立马尔可夫模型,预测2021—2030年全国失能老人规模,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校准缩减误差率。基于试点政策测算第二批8城长护险试点方案的筹资负担,探究长护险筹资方案的完善方向。发现2021—2030年同期重度失能老人规模在校准后增加5%~7%,支出压力上涨6%,收不抵支节点的出现提前1—2年。针对此情况提出北京、开封方案需设置动态筹资增长率,以社会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为基础的南宁、福州方案考虑调整筹资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