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对重特大疾病的实际保障效果。方法:分地区、总费用水平和病种计算延安市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对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效果。结果:延安市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个层次的报销后,平均保障水平为77.14%;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随总费用上升而下降;总费用超过20万元的患者,个人自付比例超过35%。结论:持续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在目录层面实现对基本诊疗需求的全覆盖,同时重视高额医疗费用的补偿,增强制度的兜底保障作用;各统筹地区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相适应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政策,做到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是在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从筹资基金中提取一部分费用,对超过一定自付费用的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通过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对减轻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降低农村居民就医成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对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2013年开展大病统筹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大病统筹的运行模式,为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卫生》2014,(3):62-63
针对农村居民患重病时医疗费用高,新农合基础保障水平有限,个人负担较重的情况,2014年,湖北省将进一步筑牢新农合常规保障、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深入推进重大疾病保障、大病保险、门诊重症等相关政策,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 武汉一位参合农民,患尿毒症,肾移植加血液透析,住院4次,医疗费用共计64.7万元。按照江夏区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10万元后,还有54万元的自付部分,按照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政策,自付部分达到5万元以上的,还可再报销70%,30万元封顶。  相似文献   

4.
我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与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改试点已初步建立了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遏制了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规范了医疗行为。但也存在医保基金供需矛盾等问题。其完善措施有:提高个人自付费用比例,调整统账结构比例,对高额医疗费用实行封顶,筹集大病统筹金等。通过实践,认为国家要以法律形式建立医保制度,确定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倡适宜技术,建立多层次医保体系,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改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其医疗保障体系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本文在梳理德国医疗保障体系三次改革的基础上,阐述德国当前医保管理模式、医疗保险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对弱势人群进行保障的现状特点,归纳德国医疗保障体系在发挥市场机制、医保福利包设计、提供均等医疗服务、实行家庭医生制度、注重质量和效率的具体经验,进而提出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适时调整医保福利包、逐步建立分级诊疗模式、保障公平的医疗服务以及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疾病因多需要在高级别医疗机构就医,医疗费用高昂,参合农民的自付经济负担仍较为沉重。该文借鉴国际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的经验,结合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的现状,分析建立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的必要性,探讨建立新农合重大疾病追加补偿模式,省级统筹管理,科学筛选重大疾病病种,清晰界定重大疾病补偿范围,建立与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大病救助等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机制等,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分别按病种和医疗费用来划分大病,并予以特殊的补偿政策。文章通过回顾两项制度的推进情况,分析比较两项制度的不同特性和推进中潜在问题,认为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是新农合制度的一部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保险;并探析了建立多渠道大病保险筹资机制的必要性,以及逐步实现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大病保险并轨运行是我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医保类型大病保险对肿瘤、脑卒中、肾透析3种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为评价大病保险具体实施效果和优化大病保险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内蒙古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不同医保类型中有关肿瘤、脑卒中、肾透析3种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数据和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264例患者,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患者分别占58. 8%和41. 2%。其中肿瘤患者例次最高,占61. 5%。住院次数2~5次的患者2144例,大于5次者725例。城镇职工肿瘤、脑卒中、肾透析患者人均医保统筹支付费用分别为25390. 04元,18121. 26元,50742. 40元,均高于城乡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医保类型对肿瘤、脑卒中患者医保大病保险支付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患者医疗总费用越高,大病保险支付金额越大。不同医保类型对肿瘤,脑卒中,肾透析患者大病保险支付费用有显著差异;城乡居民医保自付比例高于城镇职工医保。  相似文献   

9.
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控制医保患者医疗费用是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且人口众多,决定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只能是低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是以收定支、量人为出、略有结余,国家各级财政补贴有限.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支付给医疗机构的医保统筹基金不能完全满足医保患者实际的医疗需求,表现在医保管理机构制定的费用定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有缺口.现阶段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医保医疗费用结算普遍采取普通病种按定额结算,肿瘤等病种按单病种结算的方式[1].医疗技术发展及各项成本的上涨使医疗费用总体上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给医疗机构的各种医保费用定额不能随之同步增长.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费用使用管理越来越严格.这样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管理运作模式由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医疗机构不得不承担提供医疗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双重责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大病保险对宁夏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及其公平性影响,为完善大病保险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宁夏农村地区入户调查数据,模拟比较大病保险报销前后居民自付费用水平、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风险及其在人群中分布的变化。结果:大病保险有效降低了住院自付费用及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风险,有助于医疗费用负担的减轻;但从分布来看,大病保险报销虽然改善了人群中自付费用的分布,但也出现了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更向贫困家庭集中的趋势。结论:针对目标人群,大病保险政策效果较为显著,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大病保险政策与其他医疗保障政策的衔接,全面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作用,并加大消除贫困政策力度,以此减少人群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及其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界定大病病种的基础上对大病医药费用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大病保险政策落实和工作开展的相关建议,推进我国大病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方法:利用北京等6省(市)68家三级医院5036296份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分析大病病种范围及其单病种次均费用、总费用和费用构成。结果:60种重大疾病的平均住院费用超全国平均住院费用3倍,重大疾病费用负担占住院患者全病种费用负担的1/3以上,且药品是其高额费用产生的主要因素。结论与建议:探索按病种开展大病保险地区将60种疾病作为优先选择,强化服务要素准入管理、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建立医疗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综合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建立保障与控费并行的大病保险监管和运行机制,提高大病保险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大病保险对我国中老年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为完善我国大病保险制度提供建议。方法: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2011年与2015年)中45岁及以上的城乡中老年人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描述性统计法和两部模型法分析大病保险对我国中老年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结果:目前的大病保险政策从总体上降低了中老年人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但没有显著降低其发生强度。结论:目前的大病保险并未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只是解决了"面"的问题,从总体上降低了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的可能性,但并没有解决"点"的问题,没有有效降低其大额的医疗卫生支出进而减少其医疗经济负担。建议各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从而真正有效减轻居民重大疾病医疗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医疗保险制度对降低我国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2008年中国的医保制度已经覆盖87.9%的居民,接近全民医保覆盖的目标。然而,仍存在部分居民现金卫生支出比例过高的现象,导致家庭由于支付医疗卫生费用而陷入经济困境。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致贫率,来探究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力度与水平。方法:本文利用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计算灾难性卫生支出和致贫率。结果: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13.0%,且发生率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总体致贫率为7.5%;家庭中含有住院病人、慢性病人、肺结核病人及60岁以上老人,其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高。结论与建议:通过分析脆弱人群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增强其对居民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在医保管理工作中,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的创新型医保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随机抽选的2018年7-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0例住院类别为居民医疗保险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均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的创新型医保管理。随机抽选同期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另外80例住院类别为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的创新型医保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医保管理模式下的服务满意度以及住院费用支出和个人费用负担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服务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要高,观察组中各相同科室相同病种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及个人次均费用负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中,通过采取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的创新型医保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患者住院费用的支出,遏制了不合理费用的增长,降低了患者个人的费用负担;明显改进了对患者的医保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医保与非医保住院病人单病种住院费用的比较,探索医疗保险供、需、保三方及相关政策对单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基本医疗保险的整体效率及经济效益,为控制医保住院费用过快增长提出相关对策,为实施单病种付费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湛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83 607例出院病人的病案首页资料及住院费用资料,选取住院构成前10位的病种进行研究,最终选择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支付费用的7个病种进行分析,采用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医保与非医保病人的单病种住院费用及医保支付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医保组与非医保组次均住院费用的横向比较发现,同一年度、同一病种,医保组病人的次均住院费用普遍高于非医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种医保组与非医保组次均住院费用的纵向比较发现,2组病人单病种次均住院费用均有逐年上涨的趋势,但医保组住院费用增长幅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各病种次均住院费用与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支付定额标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本医疗保险刺激了医疗需求,减缓了医疗费用的上涨趋势,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影响较大,医院应加强各病种的成本核算,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16.
医疗保险改革后上海市急性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医疗保险后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监测以及传染病访视、调查处理等工作变化 ,探讨适应本市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模式。  [方法 ] 选择有代表性的全市 7个区、县的 2 1家医疗机构开展此项调查工作。  [结果 ] 医疗保险后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至初诊和初诊至确诊的时间显著比医保前长 ;医疗保险后传染病住院人次下降 ;肝炎、菌痢、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医疗总费用下降 ;肝炎门诊人次上升 ,平均医疗费用上升 ;肠道门诊人次上升 ,平均医疗费用下降 ;传染病监测数量及质量、病家访视质量无变化。  [结论 ] 将预防保健逐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实施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办法 ,将会大大提高传染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比较2003~2010年南方某市综合医保、住院医保、农民工医保和少儿医保政策下医疗服务的差异,探讨不同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为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提供控制策略。方法从南方某市医保局获得2003~2010年该市医疗服务费用数据,把费用分成门诊、住院两部分,通过对各种医保类型患者的总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人均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的比较,发现各医保类型的费用变化趋势和差异,分析不同参保类型对医疗服务的影响。结果不同医保患者的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中的总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人均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医保各项指标较高,农民工医保各项指标较低。结论综合医保的各项指标著高于其他类型,农民工医保各项指标较低。要注意控制综合医保的医疗费用,提高农民工医保的医疗服务水平。在门诊费用控制中要注意控制比例较高的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全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慢性病患者就医状况及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影响因素,探讨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以及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途径形成慢性病患者分级诊疗的有序模式。方法通过医保大数据系统筛查对蚌埠市近三年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慢性病患者在市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状况(人群、病种、次数)及相关医疗费用进行分级别、分段统计分析。结果绝大部分慢性病患者仍愿意选择治疗条件好、级别高的医疗机构作为自己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占比达90%。结论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有效引导部门慢性病病人能够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起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慢性病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有效缓解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的关键作用。实行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引导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疗保险住院患者系统疾病费用分布特点。方法:对某医院2003—2006年构成前10个系统疾病医保出院患者进行统计,报告其住院总费用、例数、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最小值、第5百分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最大值,并计算各系统第95百分位数以上的平均费用,累计费用及占总费用比例。结果:疾病医疗费用呈非正态分布。第95百分位数以上5%大额病例费用,占全部患者总住院费用比例达21.5%~29.9%。结论:医疗保险患者医疗费用的分布有其特殊性;医疗费用定额支付标准应根据疾病医疗费用分布特点和医疗服务需求强度制定。  相似文献   

20.
医疗保险费用分析及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医保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9年三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人均住院费用呈逐年上涨趋势。次均费用与药品比例、材料呈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914和0.909,P=0.044和0.046),P〈0.05。结论合理降低药费比例和耗材比例是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关键。应加快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制定科学的诊疗规范、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