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型副伤寒流行特点及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将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市发生的甲型副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细菌耐药监测情况报道如下。1 流行特征 :(1)基本情况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甲型副伤寒报告病例 16 5 8人 ,平均患病率为33 4 /10万。全市 19个乡镇均有发病 ,家庭中≥ 2人发病的占 10 %。  相似文献   

2.
我县 2 0 0 2年共报告伤寒 (副伤寒 ) 35例 ,发病率为6 2 7/ 10万 (无死亡病例) ,与 2 0 0 1年相比上升了 75 % ,主要因一起校园副伤寒爆发。现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响水县 2 0 0 2年传染病报告资料及疫情处理报告。2 结果2 1 全年伤寒疫情 伤寒 (副伤寒 )病例 35例 ,分布在占乡镇总数的 78 6 %的 11个乡镇、农场、盐场 ,相对集中于响水镇 (共 15例 ) ,病例占全县伤寒发病总数的 4 2 9%。全年 12个月中 10个月有病例发生 ,其中 5月份发病 16例 ,占全年发病总数的 4 5 7%。从疫情统计来看 ,发病年龄最小的 3岁 ,最大的 6 4岁 ,发病相…  相似文献   

3.
伏晓庆  古文鹏  尹建雯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497-2499,2502
目的分析2003-2012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0年全省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和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伤寒副伤寒在云南省的发病和流行情况。结果 2003-2012年,云南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66 870例,死亡23例,年均发病率14.91/10万,病死率0.034%,报告病例数、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3/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125.33,P0.001)。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季节性明显,感染高峰期在5-10月;发病地区分布广泛,但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州市年均发病水平呈交错排位;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是农民(39.50%),其次为学生和工人,近年散居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云南省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起数和人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伤寒副伤寒主要以散发病例为主,报告病例以实验室诊断居多(71.28%),近年来甲型副伤寒发病上升,在个别州市已成为优势菌感染。结论云南省10年来伤寒副伤寒发病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以甲型副伤寒优势菌感染为主的重点州市应加以有效策略控制和分类指导;对农民发病较高和散居儿童发病上升应予以特别关注和警惕;在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及实验检测技术和方法上需进一步提高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玉溪市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玉溪市1999-2010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甲型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10年玉溪市报告伤寒甲型副伤寒13 977例,年度发病率波动在10.29/10万~99.87/10万之间,1999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01年起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是红塔区),且间隔1~2年出现1次高强度流行;2008-2010发病率较低.流行季节集中出现在4~11月份;全市9县区均有病例报道,但以红塔区及澄江县发病较高,坝区乡镇发病高于山区乡镇;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和干部职员为主(占77.85%);发病年龄组以10 ~ 45岁为主(78.93%);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 2008年后玉溪市伤寒甲副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以青壮年农民和学生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对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伤寒和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年来 ,玉溪市伤寒和副伤寒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主要为甲型副伤寒 ) ,居玉溪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的前 3位 ,成为影响玉溪市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为探讨和分析玉溪市伤寒和副伤寒发病的特点 ,掌握其流行规律 ,为防病决策提供依据 ,现将玉溪市 2 0 0 0 - 2 0 0 3年伤寒和副伤寒发病与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 2 0 0 0 - 2 0 0 3年玉溪市疫情年报 ;人口数据来自玉溪市公安局。1 2 方法 病例诊断按《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相关法规汇编》(GB 16 0 …  相似文献   

6.
张海瑛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9):556-557,25
甲型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现将我院儿科在1996年6月~1997年8月收住的血培养阳性的53例甲型副伤寒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2例,女31例。<7岁10例(18.9%),7~12岁40例(75.4%),>12岁3例(5.7%),最小年龄为2 5/12岁,最大年龄为14岁。抗菌治疗无效入院47例,复发2例,未治疗4例。2.临床表现:(1)发热:均有发热,其中高热50例,中等度发热3例,无低热病例;呈稽留热8例(15.1%),驰张热31例(58.3%),不规则热14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泗阳县伤寒流行情况,掌握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泗阳县2001~2010年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0年泗阳县累计伤寒发病4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38/10万。年发病率,2007年最高,为0.62/10万。年均发病率,来安社区最高,为0.80/10万;男性为0.40/10万,女性为0.36/10万;0~14岁为0.37/10万,15~34岁为0.46/10万,35~59岁为0.27/10万,≥60岁为0.53/10万。40例病人中,8~11月发病的占70.00%;农民占70.00%,散居儿童占12.50%,学生占12.50%;临床诊断的33例,病原学诊断的7例(伤寒6例,甲型副伤寒1例)。[结论]2001~2010年泗阳县伤寒疫情处于较低水平,病原学诊断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现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结果 2007—2013年苏州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407例,年均发病率为0.46/10万,0~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1.31/10万。报告病例男女比为1∶1.34,夏秋季多见,6—8月为发病高峰期,占病例总数的43.0%。发病率居前3位的为姑苏区(0.83/10万)、张家港市(0.79/10万)和太仓市(0.72/10万)。结论苏州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较为平稳,夏秋季多见,存在地区、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9.
甲型副伤寒为一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舟山地处海岛由于干旱、水源污染等原因 ,1997年始呈小规模流行。现将近4年来副伤寒甲 88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997~ 2 0 0 0年住院患者 88例 ;男 5 0例 ,女 38例 ;年龄 6~ 74岁 ,平均 2 8 7岁。2 临床表现 发热 10 0 % (88/ 88) ,肝肿大 2 3% (2 / 88) ,脾肿大 2 7 3% (2 6 / 88) ,相对缓脉 4 6 % (4 / 88) ,玫瑰疹 0 (0 /88)。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减少 15 8% (14 / 88) ,嗜酸性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 5 9 1% (5 2 / 88) ,肝、肾功能及心酶谱均正常 ,所有病例均经…  相似文献   

10.
伤寒、甲型副伤寒初期的诊断、隔离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汤恒 《中国校医》2002,16(5):437-437
伤寒、甲型副伤寒是一类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相似 ,病程初期多数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早期不易确诊。为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在学生中传播 ,我院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早期诊治隔离。现将我校 1999~ 2 0 0 1年收治病程初期伤寒、甲型副伤寒情况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 本组病程不超过 7天入院的伤寒 8例、甲型副伤寒73例 ,共 81例 ,其中男 74例 ,女 7例 ,我校大学生 75例 ,教工 2例 ,外校大学生 1例 ,临时工 2例 ,个体户 1例。1.2 病例入院时的临床表现 中度发热 12例 ( 14 .81% ) ,高热6 1例 ( 75 .31% ,其中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