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84年5月沈阳军区医科所在呼盟呼和诺尔草原完工地区的草原革蜱(D.nuttalli)中分离出1株立克次体,经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与斑点热立克次体国际参考株比较鉴定,结果有差异,而与新疆精河株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1974年蜱株)相同,认为是斑点热群中的一个新种成员。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立克次体蜱传斑点热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我国东北地区蜱传斑点热进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建立并应用分子立克次体学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SDS-PAGE、免疫印迹、DNA酶切图谱、PCR/RFLP、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等。结果 (1)在种的水平上研究了黑龙江分离株(代表株HLJ-54、36),从分类学上确定其属立克次体属、斑点热群的一个新种,命名黑龙江立克次体(R.heilongiangii);(2)发现其现症患,并从病人血液分离到一株与黑龙江立克次体相同性质的立克次体株,证实了其对人的致病性。结论 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研究证实华北地区存在黑龙江立克次体蜱传斑点热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北亚蜱媒立克次体病广泛分布于苏联亚洲部分,与我国新疆接壤的阿尔泰边区和哈萨克共和国早已报道有本病的自然疫源地。本文作者在新疆西北部地区采集各种蜱类,用血淋巴试验检查蜱媒斑点热组立克次体,证实新疆的察布查尔、昭苏、精河、阿勒泰、哈巴河和克拉玛依市存在斑点热组立克次体病的自然疫源地。由于所用抗原的精河株立克次体,其抗原性虽与北亚立克次体相近,但可能存在某些差异,因此,尚不能肯定属何种立克次体。本次调查发现边缘革蜱和草原革蜱携带斑点热组立克次体。边缘革蜱分布地区较广、携带率较高,是本组立克次体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4.
北亚热 (NorthAsiaFever)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通过蜱、螨的吸血活动在人和动物间传播 ,人因被携带有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SFGR)的蜱、螨叮蛟而感染。临床以虫咬溃疡 ,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皮疹为主要特征。北亚热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且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特征。近年世界各地陆续分离、鉴定 10余株SFGR。我国学者自 196 2年从黑龙江省东方田鼠分离出第一株SFGR(虎林 84株 )以来相继从新疆、内蒙、北京、海南、福建等地斑点热病人 ,媒介蜱和啮齿动物…  相似文献   

5.
北亚蜱传斑点热的研究进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2206)陈敏范明远北亚蜱传斑点热(NorthAsiaTick-BorneSpotedFever,简称北亚热,NorthAsia)(Fever)是由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  相似文献   

6.
内蒙通辽市斑点热群立克次体W—88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8年我们自通辽市一例发热、头痛、临床诊断为"上感"、用青霉素、病毒灵治疗无效的病人,分离出一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W-88株。经动物感染试验、鸡胚卵黄嚢培养和传代,达到立克次体纯培养,用泛影葡胺密度株度离心纯化,制出立克次饵抗原,用我室建立的抗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群和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7株国际标准株同从中国分离株对比鉴定。结果确定W-88株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该例病人所患的疾病属北亚蜱传斑点热,此为我国在城市发现的北亚热病例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黑龙江沿岸部分地区斑点热自然疫源地存在情况,作者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该地区蜱类及鼠类中的斑点热群(spottedfevergroup,SFG)立克次体。结果从该地区的森林革蜱、嗜群血蜱、黑线姬鼠、东方田鼠、麝鼠及棕背中均扩增出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特异片段,而对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欢体、Q热立克次体则为阴性。PCR产物经PstⅠ及RsaⅠ酶切后发现它们的酶切图谱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完全相同,而有别于其它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标准株。作者认为黑龙江沿岸调查点可能存在北亚蜱传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8.
用PCR/RFLP技术对北京郊区11个旅游景点的媒介蜱及小哺乳动物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并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和鉴定。结果从北京航空博物馆附近地区收集的刺猬和其体表寄生的中华革蜱中分离出2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别命名为BJH-95株和BJ-95株,经SDS-PAGE、Westernblot和PCR/RFLP技术进行了鉴定认为是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结果证明了该立克次体在蜱和动物宿主间呈水平传播,并且表明在被调查的旅游景点中除航空博物馆附近地区外,大多数景点基本上是北亚热的安全区。在刺猬中分离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福建省宁化林区斑点热自然疫源地存在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该林区鼠、蜱类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进行扩增.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法对分离株NH-97进行鉴定,并同已知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等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结果 从越原血蜱、金泽革蜱、微小牛蜱中扩增出SFGR特异的DNA片段,NH-97分离株的PCR产物经PstI和RsaI酶切后发现它们的酶切图谱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246国际标准株相同.从社鼠,黄胸鼠脏器中扩增出康氏立克次体DNA片段.由不同来源批次的越原血蜱中扩增出近缘于日本立克体DNA片段和相关序列提示:可能是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结论 福建宁化林区除存在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外,还可能存在康氏立克次体,日本立克次体等多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福建省宁化林区斑点热自然疫源地存在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对该林区鼠、蜱类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进行扩增。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IP)法对分离株NH-97进行鉴定,并同已知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等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结果 从越原血蜱、金泽革蜱、微小牛蜱中扩增出SFGR特异的DNA片段,NH-97分离株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经PstI和RsaI酶切后发现它们的酶切图谱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246国际标准株相同。从社鼠、黄胸鼠脏器中扩增出康氏立克次体DNA片段。由不同来源批次的越原血蜱中扩增出近缘于日本立克体DNA片段和相关序列提示:可能是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结论 福建宁化林区除存在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外,还可能存在康氏立克次体、日本立克次体等多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情况,探讨各型别的流行及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0年鼠伤寒沙门菌73株,分离自临床患者及从业体检人员,选择XbaⅠ和BlnⅠ进行酶切,H9812作为脉冲场凝胶分子量标准。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电泳酶切指纹图谱,运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按照100%的相似度可将菌株酶切图谱分为49个PFGE型,其中P1型有15株,占20.55%(15/73),为优势型别,P17型5株,占6.85%;BlnⅠ二次酶切后P1和P17型分别只有5株和2株条带完全一致。P1型集中分布于7~9月,占到P1型菌株总数的86.67%(13/15);其他型别分布比较分散,无明显时间和地区的聚集性。结论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呈现多态性,该技术可用于菌株间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应加强监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以利于疾病的溯源和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2.
结核分枝杆菌是分支杆菌中最重要的一种细菌,是肺结核的病原。肺结核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全球结核病防治面临巨大的挑战,过去多用细菌学、免疫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始大量应用于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本文就应用于结核分支杆菌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开展HIV传播簇探测, 及时、精准实施公共卫生应对和干预, 是结束艾滋病流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传播簇风险测量指标可分为基于传播簇既往增长的指标、基于传播簇成员特征分析的指标以及基于传播簇系统进化分析的指标三类。依据传播簇风险测量指标识别风险传播簇, 将卫生服务拓展至与传播簇关联的尚未感染HIV者、既往确诊和尚未确诊的HIV感染者, 可实现精准干预。本文对现有的HIV分子传播簇风险测量指标及其公共卫生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为我国艾滋病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嘉兴市HIV/AIDS的感染和传播关系,探索区域HIV-1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2018年嘉兴市新确证HIV/AIDS为研究对象,收集社会人口学、感染和传播等相关信息。采集血样并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区基因序列,采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HIV-1亚型分析。计算研究对象的HIV-1基因序列遗传距离,筛选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的基因距离阈值,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对基于分子传播网络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HIV/AIDS 517例中,HIV-1基因序列包括15种基因亚型,以CRF01_AE(37.1%)、CRF07_BC(36.2%)和CRF08_BC(11.8%)为主。在1.0%的基因距离阈值下构建HIV-1分子传播网络,形成87个分子簇,总体入网率为45.8%(237/5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81岁年龄组(与14~24岁年龄组相比,OR=2.690,95%CI:1.058~6.844)、已婚(与未婚相比,OR=1.698,95%CI:1.003~2.875)、CRF07_BC亚型(与CRF01_AE亚型相比,OR=2.203,95%CI:1.426~3.404)的HIV-1分子成簇风险较高。分子传播网络中最大的CRF07_BC-1分子簇包括50例(2017年入网21例,2018年新增入网29例)HIV/AIDS,未婚(与已婚相比,OR=2.482,95%CI:1.140~5.402)、同性性传播(与异性性传播相比,OR=3.163,95%CI:1.543~6.483)、疑似高传播风险HIV/AIDS(与其他HIV/AIDS相比,OR=7.631,95%CI:1.783~32.654)、确证地在南湖区和平湖市[与其他区(县)相比,OR=2.225,95%CI:1.074~4.608]是进入最大簇的主要危险因素。该分子簇包含7例疑似高传播风险HIV/AIDS,均为同性性传播;自我报告首次发生男男性行为的时间范围为2010-2018年,确证前2年内的同性性伴数为20(P25,P75:10,100);其中6例自我报告有近期在南湖区某MSM交友活动场所寻找性伴活动史。结论 2017-2018年嘉兴市新确证HIV/AIDS的HIV-1亚型多样,以散发为主,存在地理聚集性和一定数量的疑似高传播风险HIV/AIDS,呈快速传播现象,需开展针对性的强化干预。  相似文献   

15.
分子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分子水平归纳了接触、效应和易感标志物。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早期识别生物学效应和易感人群,从而有利于毒物危险度评估,同时可用于发病机理和防治效果研究。应用时应考虑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变异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腺病毒引起的儿童肺炎在20世纪50-60年代比较猖獗,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中国报道的病死率达16.6%~33.3%[1].80年代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近几年腺病毒感染人数义有所回升,甚至出现了腺病毒新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17.
三种伊蚊细胞系基因组多态性DNA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3种伊蚊细胞系基因组多态性DNA。方法:应用3个引物,通过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APD-PCR),对东乡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细胞系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分别扩增出不同数量和分子大小的多态DNA图谱;3种伊蚊细胞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除了有部分相同分子大小的DNA条带外,还有各自独特的DNA条带。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精确,可用于蚊虫的分子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molecular epidemiology theory, two isolates belong to the same chain of transmission if they are similar according to a highly discriminatory molecular typing method. This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outbreaks, but is rarely studied in endemic situations.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cannot be established when isolates of 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belong to endemically predominant genotypes. By contrast, isolates of infrequent genotypes might be more suitable for epidemiological tracking.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n newly identified patients harbouring non-predominant MRSA genotypes, whether putative epidemiological links inferred from molecular typing could replace classical epidemiology in the context of a regional surveillance programme. MRSA genotypes were defined using double-locus sequence typing (DLST) combining clfB and spa genes. A total of 1,268 non-repetitive MRSA isolates recovered between 2005 and 2006 in Western Switzerland were typed: 897 isolates (71%) belonged to four predominant genotypes, 231 (18%) to 55 non-predominant genotypes, and 140 (11%) were unique. Obvious epidemiological links were found in only 106/231 (46%) patients carrying isolates with non-predominant genotypes suggesting that molecular surveillance identified twice as many clusters as those that may have been suspected with classical epidemiological links. However, not all of these molecular clusters represented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Thus, molecular typing cannot replace classical epidemiology but is complementary. A prospective surveillance of MRSA genotypes could help to target epidemiological tracking in order to recognise new risk factors in hospital and community settings, or emergence of new epidemic clones.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区Rickettsia raoultii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媒介生物学理论上, 如立克次体能有效通过某种蜱经卵和经期传播, 则该种蜱既是立克次体的宿主又是其传播媒介, 且立克次体病的分布与该蜱种的分布将-致。国外学者研究证实, R.raoultii能有效通过森林革蜱、边缘革蜱、草原革蜱和网纹革蜱经卵和经期传播, 是R.raouhii的传播媒介和宿主[5], 尼raouhii及TIBOLA的分布应与森林革蜱和边缘革蜱分布相-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恙虫病东方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引起的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恙虫病流行原仅限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但自1986年以来,秋冬型恙虫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于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